报业资本运作的三个问题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做报纸、做报业是越来越难了,对于一家报社的当家人而言,尤其如此。最初,只要懂得抓稿件、抓版面就可以应付了;后来,要求既懂稿件还须懂赚钱才行;再后来要求不仅要懂得经营、懂得经济还得懂得资本,要有资本运作的能力。这个脉动其实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化进程相辅相成的,或者说是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就《传媒》杂志而言,作为一家业内的高端权威性刊物,它必须有勇气进入到这一高地,并且在对这一高地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细致的梳理之后,给出鞭辟入里的分析。
  仅从本期提供的资讯看,关于报业的资本运作似乎有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格外关注。
  
  其一是,资本运作的目的和目标究竟是什么?一般而言,国际上大的传媒集团都是通过并购的方式发展起来的,而并购的实现其实就依赖于资本的运作;在我国,真正要形成大的报业传媒集团,成为行业的旗舰,仅靠自我积累的手段是难以奏效的,而必须走一条资本运作、规模扩张、快速发展的路子。于是乎,我们就明白资本运作的目的和目标就是要快速地做大做强,成为市场海洋中的领军集团,这里面需要强调的是,上市也好,资本吸纳也好,要坚持需求为先、目标为重的原则,即资本运作的前提必须建立在企业、报业有强烈的发展需求,有发展的紧迫性,同时也大致具备了满足需求的条件。
  
  其二,关于资本运作的方式问题。初级的有吸纳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譬如像天津日报报业集团那样。较高级的有借壳、买壳上市的模式,还有直接上市的情形。目前看,看准一个发展项目,吸纳社会资本,进行项目建设,不失为一个相对简易的、可以广为推行的样式:在国家对报业集团这个高度敏感的领域,有所开放,更多掌控的政策走向下,借壳、买壳应运而生,且势头很猛,但借壳、买壳也有自己的先天弊端,比如买壳就有两大后遗症:一是壳资源本身的资产处置和人员安排将耗费大量的精力,付出大量的成本;二是壳资源一般都有大量的负债。直接上市,难度很大,数量很少,但运作起来受制约的因素则较少。还有一个问题是采编业务和经营性业务的剥离问题。有人把媒体上市的“两分开”戏称为“没有厨房的餐厅”,认为剥离上市既难以对投资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又影响到上市公司建立透明、公开的现代企业制度,然而由于主流报纸的特殊的意识形态的功能,由于在舆论方面的旗舰作用,这种两分开又有着深刻的制度设计的内涵根据,如何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仍须做出创新性的探索。
  
  其三,上市后的若干难题。正是为了培育一批在报业、刊业、书业等方面强有力的战略投资者,我们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一些大的新闻、出版集团上市融资,然而融来资后干什么,成为当前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北青传媒尽管有“报业海外第一股”的美称,但在香港上市后,所融到的10多个亿,因没有找到好的投资项目,至今仍处于尴尬境地,其股票市值跌得很厉害。最近国内一家发行集团在香港H股上市后,一下子融资二十多亿港币,目前最着急的也是资本的投向问题,但愿他们能很快如愿以偿。这表明,在当年设计上市时,对需求和投资的方向的论证明显不足,或者融资后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产品和市场战略,或者调整又未到位,这是十分严峻的问题,一定要高度警惕、未雨绸缪,或者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优势开辟新的投资空间,不能让股民失望,保持一个健康的发展态势。
  
  辰 目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传媒业发展日新月异。都市类报纸走向成熟繁荣、省市(直辖市)党报纷纷圈地扩容组建传媒集团、互联门户网站势不可挡、电子传媒如雨后春笋、国外传媒大鳄的资本不断向国内传媒市场渗透……这些传媒“集团军”、“特种部队”和海外军团的发展态势对我国第三级党报——地市报的市场占有率、社会影响力都形成了十分强烈的冲击。尽管有少数地市报改革发展的步伐稳健,守地如磐,但就大部分而言,第三级党报的“边缘化”、“
期刊
现在报业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我们把同质媒体、广电媒体、域外媒体的挑战分别称之为“争夺式”、“挤压式”、“渗透式”的挑战,而把新媒体的挑战称之为“颠覆式”的挑战,这不仅表现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受众和市场份额的蚕食、鲸吞,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传播理念和运作方式,甚至完全改写了传媒业的游戏规则、发展格局与生态环境:  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受众接触习惯的颠覆。新媒体改变了“我写你看”、“我
期刊
在报业机构和关联产业的共同探索和积极实践之下,我国数字报业的发展已初见成效,虽然在数字报业的盈利模式、终端技术、广告前景、用户体验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管理层的积极推动、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和业界一系列的创新实践让我们坚信,未来将会在不确定中诞生——  以数字新媒体技术改造和升级古老的报纸出版业,寰球共此凉热,中国报业正以快马加鞭的姿态,力图在这场深刻的媒体变革中居于领先地位。2007年5月3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2003年中国进行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报刊经营管理水平大幅提高,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我国报刊业的改革经历了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从事业单位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再到“转企改制”,从单一媒体到媒体集团,从以传者为中心的定位向以受者为中心,从重视采编忽视经营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转变。  2006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在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发布了《全国报纸出
期刊
近日,2009中国太原晋商文化艺术周在太原闭幕,300余名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及晋商代表共聚龙城,就传承和弘扬晋商精神,共商大计。作为新一代晋商的杰出代表,以“中国英语学习第一报”称誉而闻名全国的《英语周报》掌门人席玉虎自然成为吸引众多媒体的焦点,笔者在现场和席社长进行了一番畅谈。    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对晋商文化、晋商精神一直评价很高,并将其概括为:“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精于管理、
期刊
2009年10月27日~28日,第五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中国科协副主席杨福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等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届论坛以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与数字化建设为主题,分设科技期刊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创新,科技期刊的评估体系与科技期刊发展,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和集团化发展,开放存取等新形式与科技期刊发展,大众期刊市场化、产业化与科技期刊发展等5
期刊
2009年10月16日,2009传媒产业高峰论坛暨浙江地市级报社社长论坛在杭州召开。来自政府、传媒业、学术界以及高校的200余位嘉宾,与新媒体、运营商代表齐聚一堂,针对“数字化时代的传媒挑战”主题,在现有数字产业拓展的基础上,正好就本刊关注的“新媒体环境的报业发展、传统报业移动数字化的跨界之路”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讨论。    数字化时代  传媒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对数字内容产业的变革及迅猛发
期刊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建国60周年献礼大片《人间正道是沧桑》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和八套同时播出,创造了央视八套收视率的新高;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自制的多部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加油!优雅》、《丑女无敌3》、《加油!网球王子》、《青春进行时》等热播后引发热议。自制剧潮流席卷各地卫视荧屏。10月21日,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率先实行制播分离、转企改制,将影视剧、动画、少儿、综艺、体育、生活、科技、商业
期刊
2006年8月,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对数字报业的探索正式从理念走向实践,为深入报道我国数字报业的发展进程,本刊记者曾专访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总协调人林江,就报业如何在数字时代保持并增强在内容产品上的主导权和传媒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报纸如何进行战略转型,新闻出版总署如何推动数字报业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截至2
期刊
本刊讯(记者查国伟) 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有关会议精神,7月13日至14日,新闻出版总署在江西井冈山召开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做了题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全面提高新闻出版行政工作水平》的报告。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对新闻出版改革、发展、服务、管理的新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