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家发现糖尿病视力丧失的新机制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yua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专家发现糖尿病视力丧失的新机制
  
  黄斑水肿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中度至重度丧失的主要原因。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血浆蛋白和脂质渗透进入黄斑,是导致黄斑水肿的直接原因,这种渗漏作用导致视网膜的增厚以及感光功能受到影响。
  研究人员从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玻璃体样本中找到了27种表达高于非糖尿病组的蛋白,其中碳酸酐酶(CA-1)的水平比非糖尿病组高15倍。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这种蛋白,发现了一个新通路,那就是视网膜出血导致CA-1释放进入玻璃体,引起激肽释放酶-激肽的激活,结果导致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升高和水肿。
  
  来源:《自然医学》杂志
  
  糖尿病患者将有专用米
  
  由南京农业大学选育的糖尿病患者专用稻米生产技术即将投产。这个专用水稻新品种名叫W3660,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从日本引进的低水溶性蛋白水稻种质,并对我国优质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改良,通过杂交、回交选育而成,其性状稳定,本土适应性强。
  W3660的保健功能在于其水溶性蛋白含量为3.1%~4%,比普通稻米的9%低了一半多。糖尿病肾病患者食用这种大米,可以避免因为吸收过量蛋白质而在体内产生大量糖类导致加重病情。据悉,该品种大米在南京军区总院、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展的前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食用此大米后能有效缓解病情。
  
  来源:《新华日报》
  
  糖化血红蛋白(HbA1c)≥7%者脑卒中危险显著升高
  
  英国剑桥大学Myint医师等的一项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7%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HbA1c<5%者的2.83倍。有别于血糖水平与冠心病危险所呈现的持续线性关系,血糖水平与脑卒中危险的关联更趋向于一种阈值关系。
  Myint医师等研究者经调查发现,HbA1c的增高与年龄、收缩压及舒张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增高有关,也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有关。经年龄、性别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校正后,与HbA1c<5%者相比,HbA1c≥7%的参试者发生脑卒中的相对危险为2.83。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糖尿病患者如何补水很重要
  
  糖尿病患者正确“补水”十分重要,因饮水不当而诱发病情加重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10%~20%。人体内缺水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有口渴的感觉,轻度的缺水并不一定能引起明显的口渴感觉。如果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可能已经迟了,因此,糖尿病患者每天平均要补足2500毫升的水。除饮食中所含有的部分水,还有1600~2000毫升的水要靠外部饮水供应。
  糖尿病患者可选用的饮用水有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无糖饮料,不宜饮用含糖饮料如可乐、雪碧等。另外,牛奶、豆浆也是糖尿病患者补充水分的好饮料。
  
  来源:《浙江日报》
  
  血糖控制不良,可做动态血糖监测
  
  每次检测的血糖只是一个时间点上静态的血糖“图像”,而血糖是时刻波动变化的。对于血糖控制不良和发生严重低血糖以及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能够反映24小时血糖变化的动态血糖监测(CGMS)是更好的选择。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一种佩戴3天就能记录近千个血糖动态变化资料的监测手段,可以像“电影”一样回顾血糖的情况。糖尿病患者佩戴CGMS探头,并输入事件标记,记录日常生活的细节,包括服药、就餐、运动等。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帮助医生分析个性化或规律性的血糖波动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糖尿病患者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来源:《健康时报》
  
  江苏立项研究糖尿病防治干预新模式
  
  由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牵头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指导网络的建立、运用及费用效益评价”课题日前正式启动。该项课题研究将在江苏地区建立科学规范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指导网络,积极探索政府主管部门、医学专家、社区医师、社会资源、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全面参与的糖尿病防治新型模式。
  据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孙子林教授介绍,患者通过“中大医院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学校”的系统培训,可以住院学习自我管理实用技能。培训后患者普遍重视日常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及相关治疗,病情控制越来越好。
  
  来源:《健康报》
其他文献
运动中,人体骨骼肌对糖的摄取可增加到20倍以上,因此,运动对糖尿病病人可能有巨大的治疗价值。长期以来,运动都被看作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非药物防治方式之一。病友们夏季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讲究科学的方法。    夏季可选择的运动形式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不宜参加激烈的比赛和剧烈的运动,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还要限制运动。尤其在夏季,有运动条件的患者也应选择有一定耐力的、持续缓慢的运动,这样可避免因为
期刊
糖尿病患者中体形较胖的老人,不能指望自己一下子变瘦。就像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一样,减肥也需要时间,只有通过平衡饮食和锻炼,才能逐渐达到减肥的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减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老年肥胖往往合并疾病较多,应以治疗疾病为主,减肥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控制疾病。  2、老年人减肥,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不要急于求成,避免时停时行,一定要有毅力。首先要制订一个计划,使之既能减肥,又能健体,有助于改善
期刊
2008年初。吴仪同志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治未病”高峰论坛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标志着“治未病”健康工程正式启动。据了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确定了广东省中医院等14家中医院,作为开展“治未病”试点医院。未来几年将在全国建成一批“治未病中心”,服务对象主要是亚健康人群,以及慢性病初期患者和康复阶段人群。  很多人都听说过亚健康,但大多数人对此概念缺乏真正的了解。如何正确看待亚健康?心理治疗与亚健康
期刊
我右手第四指至手心两厘米处有腱鞘炎,肿胀疼痛,手指有时伸不直。医生说可以用神经减压术来治疗,但我没有进行手术治疗。因为,一是要到外地医院手术,不方便;二是治疗费用报销困难,而且能报销的费用很少;三是我相信采取保守疗法,自我护理,可以解决问题。  我采取的治疗措施是:①不用右手用力握物,不人为地挤压或注意减轻挤压腱鞘狭窄处;②控制动物蛋白质食品的摄入,减少肾脏负担,缓解晨起手部肿胀程度,保护腱鞘狭窄
期刊
相对于糖尿病的药物治疗、饮食与运动干预、健康教育及血糖监测等常规诊疗措施,心理治疗常常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所忽视,尤其是老年朋友更是如此。国内虽然存在众多民营的心理咨询机构,但这一市场尚不规范,存在诸多问题。相对而言,专门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门诊少之又少。针对这一情况,记者采访了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布新博士。    “糖友”的三个心理阶段    韩布新博士告诉记者,糖尿病
期刊
很多糖尿病完全是因为不当的生活方式导致的,因此,不少糖尿病患者产生了这样的误区——既然糖尿病是“吃”出来的,那么管住嘴,少吃点,就可以将糖尿病控制住,患上糖尿病只需要控制含糖量高的食物,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个想法是不正确的。  食物,不论是粮食还是肉类、蛋类、豆制品类等,都会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产生热量,最终对血糖造成影响。而目前不论是西医还是中医,治疗糖尿病都需要采取三大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
期刊
阿司匹林的适用对象主要为冠心病、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以及10年心血管事件危险≥10%的健康人群的一级预防。40岁以上男性或50岁以上女性合并下述两项或以上危险因素者,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肥胖、缺乏运动、家族史(男性55岁,女性65岁以下冠心病史),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为100毫克/天,急性期需要300毫克/天的负荷剂
期刊
阿司匹林已经被证明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非常有效的药物,每天1片可以使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1/3,脑梗死发生率下降1/4。阿司匹林的价格非常便宜,是人人都能负担得起的药物。  我国的阿司匹林使用率不容乐观,2003年调查资料显示,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使用率仅为14.38%,在卒中患者中不到14%。同时存在不规范使用的问题,我国有半数以上医生处方使用阿司匹林剂量极低(低于75毫克/天)。国内调查资料显示,心内
期刊
血压分“黑白”意义各不同    已有大量研究显示,24小时动态血压能更为准确地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动态血压研究的广泛开展,特别是通过在自然人群中进行的几项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人们对动态血压、尤其是日间与夜间血压及其比值,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1、日间血压与夜间血压对未接受治疗者,日间与夜间血压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价值相似;对接受降压治疗者,夜间血压预测心血管事件作用更佳;  2
期刊
他的天津口音,让从小常听相声的我,有一种熟悉和亲切感。“糖尿病有吗啊?”这是他刚患糖尿病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在冰冷的透析机旁。他的思绪带着我们,回溯从刚确诊糖尿病开始走到今天的每一步。如今,异常消瘦的他双眼近乎失明,只能凭感觉和我这个“影子”进行对话。听着他断断续续、有气无力的诉说,看着久卧病床的他,想到他将永远离不开这个机器。永远需要依赖这个冷冰的家伙才能活下去,记者无法想象他的世界将会怎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