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 精准发力 扶贫到户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省龙南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辖17个乡(镇、场、管委会),105个行政村(社区),169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万,国土面积1641平方公里,丘陵多、耕地少,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是典型的赣南山区县,也是苏区县。
  一、龙南县扶贫开发基本情况
  龙南县抢抓苏区振兴发展机遇,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格局。
  (一)专项扶贫基本情况
  中央、省、市不断加大专项扶贫力度,仅2012年-2014年,上级投入龙南的专项扶贫资金就达1.6亿元,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尤其是龙南县开展移民搬迁扶贫进城进园试点工作以来,累计搬迁近1.2万人,建设了“金塘花苑”、“东江新圳花苑”、“黄沙新岭地质灾害安置点”等高标准安置区,彻底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行业扶贫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2年以来,每年有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等26个部门开展行业扶贫,给予贫困乡村倾斜支持,三年累计帮扶资金达3.89亿元,为扶贫开发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社会扶贫基本情况
  当前,龙南县社会扶贫主要有4种形式。一是省、市领导带队的“四个一”组合式扶贫,2014年累计帮扶资金1321万元。二是县直单位定点扶贫。结合“三送”活动,龙南县每年都安排县直、驻县单位定点扶贫57个贫困村,2014年帮扶资金392.6万元。三是干部结对帮扶。2014年有2220多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帮扶资金达276.5万元。四是社会捐赠。2014年累计接受社会捐赠556.3万元,比较突出的有“光彩事业”、“希望工程”、“育贤爱心基金”等。社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有益补充,在扶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龙南县贫困现状及成因分析
  尽管龙南县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三农”建设首要任务来推进,贫困乡村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扶贫产业和转移就业深入发展。但严峻的形势还是不容乐观,龙南县仍有贫困户9197户2412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9.1%,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客观条件影响脱贫。一是人均耕地不足。人均耕地只有0.54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8%,同时又有相当一部分山被封为公益林,难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导致农民长期的积贫积弱。二是道路交通落后。57个贫困村还有100.8公里道路没有硬化,公路路面硬化率仅有56.7%;同时,已硬化的农村公路中45%的村道为等外公路。三是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水利工程大多兴建于50-70年代,农田设施老化严重,防御干旱、洪涝灾害能力差,严重影响了贫困农民的增产、增收。四是生活配套设施落后。农村饮水难、用电难、电压偏低现象长期存在,如饮水不安全人口龙南县还有4.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8.2%。
  (二)主观因素阻碍脱贫。一是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因病因残致贫人口占总数的64%,是贫困的主因,上学难、住房难、就业难、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也是致贫的重要成因。二是贫困户文化素质较低。贫困户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技能特长,只能从事简单传统耕作和出卖苦力,增收门路狭窄。三是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由于长期的贫困导致部分贫困户思想不平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走上了“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死循环之路,这类人在“等、靠、要”的同时,有些还变成了农村的泼皮无赖,影响了农村和谐。
  三、实施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矢志追求的目标。只有因地、因户、因人制宜,“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精准发力扶贫到户,才能加快改善苏区人民生活。
  (一)依托“三送”,帮扶到户
  发挥“三送”工作双向全覆盖的“管网”优势,开展单位定点、干部“543”结对帮扶、村“两委”干部“1对1”结对帮扶活动,定点、定人、定责,实现57个贫困村、9197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从帮发展产业、帮就业创业、帮完善保障、帮改善条件、帮提升后劲入手,做到“一村一套帮扶措施、一户一套帮扶办法”,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突出重点,精准施策
  1.着力解决就医难问题。一是增加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将医疗技术水平较高、参合农民就医人次较多的广州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列为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参合农民住院报账比例由35%提高至50%,起付线由800元降至600元。二是适度提高县级公立医院报账比例。将县级公立医院新农合报账比例由80%提高至85%,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三是开展大病保险工作。贫困群众全年累计可报费用中自付部分达到起付线1.5万元以上的,由大病保险按50%-70%的比例进行再次补偿,年补偿最高金额达到25万元/人。四是扩大救治病种范围和提高相关病种的报账比例。在全市统一15种重大疾病的基础上,新增4种重大疾病纳入救治范围;在原有19种慢性病的基础上,新增3种常见慢性疾病纳入新农合报账范围,进一步提高报账比例和补偿封顶线;新增14种临床应用较多、效果较好的药物为新农合目录内药物。对扶贫对象慢性肾衰透析、癌症放化疗等不设起付线。五是提升乡村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利用农村老村部、村小等改建为乡村医疗一体化场所,逐步将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六是提高医疗救助比例。将支出型贫困家庭大病患者的个人自付救助比例由50%提高到60%;城乡低保非常补对象的救助比例由80%提高到90%。同时积极推进“救急难”工作,对因病、因残等致贫家庭给予临时救助。   2.着力解决就业难问题。一是提升扶贫对象就业技能。整合“金蓝领工程”、“雨露计划”等资源,实施就业扶贫培训工程,落实扶贫对象培训及生活补助政策,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2项职业技能。二是完善就业补贴政策。对吸纳贫困人员连续就业一年以上,贫困人口劳务收入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给予每人每月300-350元扶贫岗位补贴。三是创新就业扶贫方式。创办公益性龙南县就业扶贫福利厂,并在乡级设立外发加工点,在中心村建设扶贫车间,提供充足的简易手工产品生产岗位。同时,通过政府购买农村公路养护、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加大贫困人员就业扶持力度。
  3.着力解决就学难问题。一是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基本实现城区每5万人口1所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1所中心公办幼儿园,较大行政村1所村级公办幼儿园的目标。同时,对在园特困幼儿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资助,切实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二是加大高中阶段助学力度。对普高和中职在校贫困生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补助;设立优秀贫困学生奖学金制度,每年对品学兼优的100名贫困学生给予每人1000元的奖励。三是保障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取消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贷款的办理限制条件,做到“应贷尽贷”;在上级对当年考上全日制大专院校以上的贫困家庭大学新生专项资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人一次性2000元的资助,确保特困大学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四是设立圆梦助学基金。设立政府圆梦助学基金,通过广泛募集并积极整合各类社会助学资源,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资助。
  4.着力解决住房难问题。一是加大县级层面保障房建设力度。对在建的3个项目6334套保障性住房,除了低价出售外,贫困群众连续在城区务工半年以上的,政府优先供应公租房,切实减轻进城贫困农民生活负担。二是加大乡级层面统建保障房力度。集中力量在圩镇或中心村统建一批50平方米左右的保障房,免费提供给贫困对象居住。同时,组织“三送”单位给予每户不低于3000元的物资帮扶。三是加大贫困对象原址改建帮扶力度。对坚持留在原址或就近异地改建的贫困户,加大差别化扶持力度。对实行差别化补助后仍存在建房资金缺口的特困户,可申请贷款2万元,并给予为期两年的贷款贴息扶持。
  5.着力解决增收难问题。一是实施产业奖补政策。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发展油茶、脐橙、生猪等优势农业产业,根据产业品种及规模分别给予贫困户400-5000元不等的产业奖补。二是实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贫困户养殖母猪、生猪和种植水稻、林木等由政府整合资金投保,增强贫困户防灾、抗灾能力。三是实施产业帮带奖补。整合“惠农信贷通”、小额就业贴息贷款等专项政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产业能人大户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尽快脱贫致富。四是扶持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每年实施一批产业基地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扶持一批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农产品加工、服务类生产经营项目。
  (三)建立机制,长效管理
  1.拓展社会参与机制。通过建立龙南县社会扶贫信息网、开展“扶贫济困月”活动、成立扶贫爱心基金等方式,广泛汇聚扶贫开发攻坚的磅礴力量,实现扶贫需求与社会扶贫资源的无缝对接。同时,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企业优先给予“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
  2.完善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司其责、形成合力”的原则,对上级涉农补助资金进行整合,精准投入,把扶贫资金用在最急需、最实用的地方。
  3.强化绩效考核机制。将精准扶贫列入全县重点工作考评,纳入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评,作为乡、村两级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牢固树立“摘帽为荣、戴帽为耻”的导向,严格落实“减贫摘帽”奖惩。
  责任编辑:李佳佳
其他文献
?眼提 要?演 农业产业化扶贫机制是调动政府、企业、农户多方主体积极性的有效开发式扶贫机制。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其取得的成就,反思了其存在的不足,给出了进一步完善这一扶贫机制的建议。  ?眼关键词?演 农业产业化;扶贫;问题;完善  ?眼作者简介?演胡新良(1968—),男,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穴湖南长沙 410014?雪   农业产业化扶贫是由政府、
期刊
农村和中小金融再获税收支持 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5年  北京1月26日电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出通知,决定将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所得税税前扣除、金融企业一般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的税收政策延长5年。自2014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金融企业对其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照规定比例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可以按规定在计算应纳
期刊
[提 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企业领导者,是民营企业科学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关键。目前,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正处在新老交替中。对六安市新一代民营企业家队伍进行了调查,面对新常态,客观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组织领导、依法经营、加强文化传承等培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培养  [作者简介]陈兆清(1966—),男,中共六安市委党校校委委员,副教授
期刊
于都地处江西省赣州市东部,是国家贫困县、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片区县。全县共23个乡镇352个行政村105.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82.5万人。经精准识别,目前全县有贫困村156个,贫困人口39401户181054人,贫困发生率为21.9%。对精准识别出来的贫困对象,于都县建立了“定对象、定措施、定政策、定责任、定目标”的帮扶机制,逐户精准施策。特别是安排财政扶贫产业化专项资金1000万元,依托
期刊
[提 要]南昌这座“英雄城”在资源方面优势明显,并且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然而,综观南昌红色旅游的现状,我们认为在其快速发展的表面下隐藏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将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相融合,把红色旅游资源以休闲旅游的方式展现出来,达到吸引游客,促进红色旅游业发展的目的,这对南昌红色旅游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保护南昌红色旅游资源、推进南昌经济的发展,提升南昌的整体形象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起
期刊
[提 要]从传奇类电视剧的范畴界定入手,以2009到2014年传奇类电视剧为研究蓝本,回顾了传奇剧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其发展特点,揭示了传奇历史剧是对传奇历史题材的现代阐释,是对人性内涵的深度挖掘和现代解读;宫廷类题材则以鲜明的色彩造型、个性化的声音表达来表现女性主义视角下破除封建思想禁锢、女性自由解放的思想;抗战传奇类电视剧以围绕人物传奇展开,突出了传奇剧也能将主旋律题材影像再造提升到一定高度。并
期刊
[提 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推进精准扶贫的一条有效路径在于实施避灾移民搬迁政策。它有助于显著改善搬迁户和社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助于提高移民群体的生活质量;它在显著改善山区贫困人口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促使他们加快摆脱贫困、摆脱风险;它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现代政府与基层社会的互动以及拓展了自然灾害治理模式,提高治理贫困的能力。它对于全国同类地区开展类似的移民搬迁活动也有借鉴价值。  [
期刊
“不仅有党和政府关心我们,邻里乡亲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现年73岁的江西宜丰县新昌镇敖桥村老人罗栋生因患帕金森综合症多年卧床不起,全家人生活困难。近日,一份“特殊”的慰问金让他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同罗栋生老人一样备感温暖的还有全村21户特殊农民及其困难老人。  这份“特殊”的慰问金来自哪里?来自该村农民自发成立的扶贫帮困基金会。原来,每年清明节,敖桥村民都会聚集吃一顿团圆饭。2014年4月3日,当
期刊
扶贫和移民部门,是一个经常跟项目、资金打交道的部门,如何做到常在河边走但是不湿鞋,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每一个项目都做得群众心里满意、干部心里敞亮,一直是各地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去年以来,南城县扶贫和移民部门创新工作机制,引入“第三方”,举办“擂台赛”,在招投标、预决算、报账等各个环节从严管理,有效堵住了项目资金使用上可能存在的“漏洞”,交出了一本“明白账”。  一座广场见证从源
期刊
[提 要]随着经济和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绝大部分行业的管道,电缆通过地下连接,在挖桩和桩井下进行安装、清理,维修施工过程中,有着大量的有毒气体及易燃易爆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甲烷、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等)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来解决和帮助井下作业人员顺利的完成井下工作,实现“安全下井,顺利上井”的目标。  [关键词]以人为本;目标;解决;帮助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