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教育衔接问题浅议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a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自身实践,分析了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几种常见问题,人生目标缺失、心理准备不足、教学方法不适应、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等,运用教育衔接思想从目标衔接、心理衔接、教学衔接以及生活衔接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新生从中学到大学的教育过渡问题,以期提高新生高校生活的适应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建设。
  关键词:高校新生教育衔接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a)-0181-01
  
  每年的9月,大学校园都要迎来一批带着美好憧憬的大学新生。然而,由于我国中学和大学在招生模式、课程设置、教育理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较大差异以及彼此间缺乏行之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造成两个教育阶段之间一定程度的脱节,使原本系统化的教育链条被人为割裂,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个性发展[1]。一些新生在新生活开始初期便显露出种种不适应,进而变得迷茫、困惑,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降级、退学等状况,因此,如何做好对大学新生从中学到大学的教育衔接就显得至关重要。
  
  1 问题分析
  1.1 人生目标缺失
  由于我国目前教育还相对薄弱,一些学生和家长都把考上大学作为了人生的最终目标,于是在进入大学度过了最初的新鲜感之后,一些新生会突然感觉一下子失去了目标,而对于随意支配的时间,变得无所适从,失去了学习应有的热情和积极性,逃学、旷课现象时有发生。生活懒散则是人生目标缺失的另一种表现,进入大学以后,思想上的动力消失了,一些学生开始找寻自己理想的大学悠闲生活,精神上无所寄托,晚睡晚起,沉迷于网络、游戏、扑克、录像以及谈情说爱上,留恋其中不能自拔。此外,还有些新生由于对专业不满意,导致竞争意识淡薄,情绪低落,患得患失。
  1.2 心理准备不足
  心理准备不足首先表现在生活上,中学阶段的学习由于多是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完成,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生活锻炼,较少关心和体谅他人,当进入大学后,由于生活环境发生很大变化,远离父母,要独立处理生活中的一切事情,而同学来自全国各地,不同个性间的相互包容,看似平凡小事,却是对每个人进行着待人处世、品德修养的检验。其次在学习上,中学阶段以精英教育和灌输式教育为主,一切都在老师的指令和安排下进行。大学则给学生的很大的自由空间,更多的是由学生主动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教师多数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至于其他内容的充实、知识的扩展、深层次的提高等,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培养。很多新生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习成绩逐渐下降。
  1.3 教学方法不适应
  一些新生认为大学里课堂学习的时间不会像中学那样排的很满,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进入大学发现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差距较大,大学课程依然安排紧密,而且各门课程上课的教室也不再固定,尤其是选课制和学分制的施行,更是使得班级的概念变得模糊,这都会令新生感到不适应。
  此外,大学的授课与中学相比,体现在授课进度快、内容广泛、理论概括性强等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提纲挈领地讲解,电子教案的采用更使得课程信息量巨大,因此需要学生花更多时间进行课外主动学习,查找相关资料,对知识进行理解的掌握。有些大学新生十分想好好学习,但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而大学的考试一般只在学期结束时进行,学生平时很难发现自身的问题,造成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十分被动。
  
  2 做好高校新生的教育衔接
  2.1 目标衔接,树立新的人生目标
  首先,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阶段性目标向长远人生目标的转化。要使学生懂得考上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每个人最终要走向社会,还要树立更高更远的人生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第二,目前在普通高校新生中普遍存在着对所读专业认识片面以及所产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现象。因此,在新生入学时应加强对其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用前景、就业去向、专业特点等内容的宣传介绍,使其对今后职业生涯有一定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根据自身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自身能力等确定适合自己发展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踏实走好每一步,向自己的目标奋进。
  2.2 心理衔接,迎接各种挑战
  大学新生在入学时一般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环境改变是产生心理困惑的主因。因此,对于大学新生,在入学时应首先引导学生熟悉学校历史以及发展状况,增强学生的亲切感和自豪感,让学生尽快熟悉校园和各部门的运作,锻炼自身的处事能力;其次,向学生宣传大学的教学方式、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学习方法以及课程考核等都将和中学有较大差别,让学生尽早了解大学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课程开始前做好心理准备。第三,创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团结友爱,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消除陌生、隔阂。
  2.3 教学衔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中学阶段,学生吸取知识主要是靠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课堂灌输,而在大学,学生是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多是提纲挈领讲授,课程信息量很大,因此需要学生课下花很多时间去复习和掌握,并要求学生具有很高的自学能力,对于那些习惯于灌输的学生来说,会感到很难接受,久之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引导学生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性学习是解决该问题的较好办法,从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自学为主,遇到不懂的问题查阅资料或向老师、同学求教,充分利用好图书馆资源,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此外,作为大学教师,在面对新生时,结合课程特点和自身教学实践,可在初始适当放慢课程节奏,注意学生的反应,努力使课程讲解生动形象,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2.4 生活衔接,培养独立、健康的生活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目前家庭普遍重视子女的成长教育,为子女几乎安排好一切,这种过于周全的生活照顾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其独立生活能力下降,自我意识增强。因此,在大学要注重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真正落实好自己的事自己作,为自己完美的大学生活打好基础。此外,大学里应加强班主任工作,选择责任心强的教师充当班主任,以加强对新生日常生活的正确引导,培养独立、健康的生活能力。
  此外,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十分必要,每年由于困难挫折导致的意外事件屡见不鲜,给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应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注重学生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3 结语
  本文从目标衔接、心理衔接、教学衔接和生活衔接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引导学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过渡,其中目标衔接是根本,心理衔接是思想保障,教学衔接和生活衔接则是能力保障,为此要求高校教师、班主任以及辅导员努力加强对新生的指导和引导工作,使其平稳度过入学困惑期,在大学校园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孙季.大学新生常见思想问题及对策[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
  [2] 帅萍,袁平梅,孙金元,等.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
其他文献
文章讨论Kolmogorov系统X^·=x(a0+a1x+a2y+a3xy-a4y^2),y^·=y(x-1),(这里a0>0,a4>0,a1,a2,a2符号不定)在第Ⅰ象限奇点的性态及在奇点外围极限环的存在性和不存在性
研究了用稀硫酸做介质,痕量Cu(II)对过氧化氢亚甲蓝的褪色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从而运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Cu(II).本方法灵敏度较高,检出限为0.048,最大吸收波长为49
摘 要:要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引入多媒体技术势在必行。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可使抽象的现象和概念具体化、直观化、实物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步运行,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1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依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变化
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率高,与其反复发作的喘息以及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我国学者已注意到维生素A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1],本研究旨在从临床角度探索维生素A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
①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②方法回顾分析17倒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③结果病死率52.94%.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患者的意识状态以及有无并发症及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如何保持并进一步
①目的观察磷酸苯丙哌林分散片的稳定性.②方法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试验,观察其质量变化情况.③结果磷酸苯丙哌林分散片经过上述各种试验后,其质量未见明显
摘 要:当今社会,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教育信息化的专有性特征,对老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培训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深入教育信息化建设,构建科学的信息教育培训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训 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主题的形式实现各类课程资源的重组与整合。选好活动主题至关重要。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兴趣爱好入手;着眼于现实生活;以发现的问题为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