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常让教师感到困惑的是:学生们读书没有激情,作业完成不主动,写作提不起兴致……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学生对所学科目缺乏兴趣。本文从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放飞学生学习语文的翅膀谈谈自己的见解,供同仁们商榷。
【关键词】语文教学 设置悬念 创设情境 角色扮演 孕育情感 激发兴趣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杨胜利老师认为:“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中大可利用“悬念”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 《背影》一课,作者朱自清在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接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篇课文,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用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铁路为儿子买桔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亲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还是囿于描绘人物的精神、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往下看。相反,利用“悬念”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悬念中变得更加浓烈。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学习的主体意识。抓住最佳时机,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愉悦中索取。如教学郦道元 《三峡》这篇课文,学生读课文,想象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有些难度。若借助计算机设置课件:展现春、夏、秋、冬不同季节风景,让学生随着画面沿路江流随着山势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时时变换音乐调子,让学生尽情感受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尽,秋天水枯谷空的美丽风景。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课文有关知识景象组合在一起播放,创造了优美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之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角色扮演,激发学习兴趣
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篇较幅长。如《威尼斯商人》戏剧冲突紧张激烈,情节波澜起伏,课堂上学习起来较费时间,学生在短时间也不容易理解到位。教师在教学这类文章时,不妨充当一下导演,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角色,去感受作品内容和情感。课前,让几个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并领会不同人物的情感。课上,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展示《威尼斯商人》这篇戏剧情节内容,通过扮演,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这场戏的情节富有浪漫色彩,大开大合,紧张曲折,很有喜剧性,更重要地让学生了解戏剧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夏洛克是一个“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丝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是一个地地道道贪婪、吝啬、爱财如命的高利贷者;安东尼奥慷慨仁义,忠于友谊,他借钱给人从不要利息,引起高利贷者夏洛克的仇恨,他甘愿冒割肉的危险向夏洛克借款帮助自己的朋友巴萨尼奥,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鲍西娅见义勇为,珍视友情;公爵宽厚仁慈等人物性格,这就助推了学生对人物的把握和作品主题的理解。
四、孕育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是运用语言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发情感必须披文人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的情味,那么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那么怎样才能感受作品蕴含的情趣呢?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 《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话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已经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冷炭能卖上个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够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可见他心中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从而理解了作品主题。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的动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也不止以上几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要把握兴趣是学生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达到激发创造的目的,从而放飞学生学习的翅膀,让课堂高效,真正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意图。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魏营中学)
编辑/李文亮
【关键词】语文教学 设置悬念 创设情境 角色扮演 孕育情感 激发兴趣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杨胜利老师认为:“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中大可利用“悬念”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 《背影》一课,作者朱自清在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接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篇课文,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用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铁路为儿子买桔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亲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还是囿于描绘人物的精神、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往下看。相反,利用“悬念”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悬念中变得更加浓烈。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学习的主体意识。抓住最佳时机,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愉悦中索取。如教学郦道元 《三峡》这篇课文,学生读课文,想象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有些难度。若借助计算机设置课件:展现春、夏、秋、冬不同季节风景,让学生随着画面沿路江流随着山势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时时变换音乐调子,让学生尽情感受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尽,秋天水枯谷空的美丽风景。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课文有关知识景象组合在一起播放,创造了优美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之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角色扮演,激发学习兴趣
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篇较幅长。如《威尼斯商人》戏剧冲突紧张激烈,情节波澜起伏,课堂上学习起来较费时间,学生在短时间也不容易理解到位。教师在教学这类文章时,不妨充当一下导演,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角色,去感受作品内容和情感。课前,让几个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并领会不同人物的情感。课上,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展示《威尼斯商人》这篇戏剧情节内容,通过扮演,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这场戏的情节富有浪漫色彩,大开大合,紧张曲折,很有喜剧性,更重要地让学生了解戏剧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夏洛克是一个“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丝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是一个地地道道贪婪、吝啬、爱财如命的高利贷者;安东尼奥慷慨仁义,忠于友谊,他借钱给人从不要利息,引起高利贷者夏洛克的仇恨,他甘愿冒割肉的危险向夏洛克借款帮助自己的朋友巴萨尼奥,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鲍西娅见义勇为,珍视友情;公爵宽厚仁慈等人物性格,这就助推了学生对人物的把握和作品主题的理解。
四、孕育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是运用语言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发情感必须披文人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的情味,那么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那么怎样才能感受作品蕴含的情趣呢?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 《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话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已经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冷炭能卖上个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够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可见他心中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从而理解了作品主题。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的动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也不止以上几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要把握兴趣是学生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达到激发创造的目的,从而放飞学生学习的翅膀,让课堂高效,真正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意图。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魏营中学)
编辑/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