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先让老人“老有所为”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2319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身体健康的退休老人,每天的生活节奏是什么样子?
  “早上起床后,做饭吃饭、收拾卫生、出门买菜、看孙子、喂孙子、睡午觉、带孩子小区遛弯、准备水果、做晚饭吃晚饭、跳广场舞……”
  近日,《民生周刊》记者随机采访了北京、河北、辽宁等地的退休老人,得到了上述答案。退休之后“无所事事”,是很多退休老人的心声。
  近日发布的《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20)No.11》(以下简称《社会保障绿皮书》)认为,这正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十四五”时期必须打通的“堵点”、消除的“痛点”之一,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在让老年人老有所为上,欠缺太多。
  在《社会保障绿皮书》课题组看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其他“堵点”“痛点”还包括: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间仍不协调、医养结合方面仍需下功夫等,以至于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积极战略“促”老有所为


  7月中旬的一天午后,在河北廊坊燕郊开发区某小区居民楼下,记者见到了正在和邻居聊天的刘阿姨。有七八个老人随意地站在单元门前聊着家常琐事,七八个幼童在一旁喊着、闹着。
  刘阿姨退休前是一名教师,退休后,老两口就从内蒙古老家来到燕郊,帮女儿照顾孩子,老家的房子闲置至今。
  刘阿姨说她和老伴目前的生活还算是分工有序,但是每天无外乎就是买菜、做饭、干家务、带孩子。
  “我年轻的时候爱打羽毛球,经常游泳,每年会争取出去旅游一趟。”刘阿姨回忆自己退休前的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激情,总想着退休了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
  刘阿姨说给女儿看孩子,她和老伴也是心甘情愿,看到孩子他们也很开心,“但是日子长了,总觉得生活过于单一无趣。”刘阿姨还坦承,虽然目前的精力大多用在孩子身上,但是即便有了时间和精力,“也真不知道该干点啥!”
  如何养老,近年来一直是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共有养老机构和设施17.77万个,养老服务床位754.6万张。
  但目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养老服务的总体质量和水平仍不能令人满意,养老服务的供给与老年人的需求仍然存在脱节等问题。
  因此,《社会保障绿皮书》撰稿人、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青连斌认为,“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打通“堵点”,消除“痛点”,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协调、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而老年人无所事事,正是其中一个“堵点”和“痛点”,其背后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政策体系仍存在短板。

  青连斌认为,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及其挑战,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了健康老龄化规划。
  “老年人不仅需要健康、长寿,而且需要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和公共事务,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资源,他们仍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进步的积极贡献者。”青连斌称,必须适时把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政策体系从健康老龄化转向积极老龄化并落地实施,老年人不仅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高云霞在接受采访时称,积极老龄化非常重要,因为大部分老年人仍然健康且充满活力,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交往也会促进其健康,所以,确实需要从养老服务规划方面出台更多扶持政策,比如鼓励开办老年大学、支持老年人就业创业。

把居家养老制度化


  考虑到自己和老伴儿年纪越来越大,女儿和女婿的生活也需要单独空间,近一年多,刘阿姨老两口开始考察附近的养老院,但始终没找到“瞧上眼的”。
  刘阿姨还有另外一个打算,那就是等外孙长大后,老两口就回老家的县城。在她看来,老家的房子足够他们居住,而且近些年社区养老设施也愈加齐全,能满足自己的饮食需求、医疗需求、家庭卫生需求,“在家里就能养老”。
  根据青连斌的研究,在“十二五”期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实际上是放在机构养老方面,为此出台了包括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等激励措施,支持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增加床位供给。“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养老服务的政策思路有所调整,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得到重视,新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高云霞认为,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老年人还是倾向于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在社区就近养老,在“十二五”期间我国以机构养老为主背后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养老服务发展的惯性所致,毕竟我国的养老服务是从机构起步,机构养老在专业化服务体系方面也是走在前列,由此形成机构养老为主的地位。但是从北京的“9064”(到2020年实现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机构养老)和上海的“9073”(90%家庭自我照顾,7%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机构养老)等地方实践却说明,居家和社区养老才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未来应成为养老服务体系的主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各相关部门配套出台50多件具体指导性文件,涵盖了养老服务各个领域,“养老服务政策框架基本确立”。
  青連斌认为,“十四五”期间,需要打通的一个“堵点”是,必须从以前重机构、轻居家转变到打牢居家养老的基础上来,满足大多数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国家在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出台许多政策,关键是落实到位”。
  在高云霞看来,从制度供给的角度看,在各地实践和国家政策的基础上,亟须通过立法对居家养老的地位予以制度化明确,同时从人财物等方面健全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支持体系。
其他文献
實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解决资金问题,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  2003年的农村信用社改革,通过组建省级联社解决了管理和金融风险处置等问题。  2012年开始对省联社进行的改革,鼓励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农信社历史包袱大大减轻,经营实力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但农信社仍然面临诸多瓶颈待破,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比如提
“利用在安宁病房的这段时间,我和家人一起引导母亲圆满地完成了道爱、道谢、道歉、道别等事情。无论是母亲还是我们家人,都没有留下遗憾。”  6月3日,63岁的李淑珍在北京海淀医院安宁病房安详离世。母亲去世前,佟晓丽向她做了最后的道别:“您安心地走,我们好好地活,彼此两相安。”  放疗、化疗、手术……知悉病情后,李淑珍经历了长达4年的抗癌治疗。在生命的最后20多天,李淑珍住进海淀医院安宁病房,在那里走完
一边照看着孩子,一边不停地翻看微信群的信息,妻子突然說了句:“经济回暖了!”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我国经济回暖的话题讨论很热闹:二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电影院陆续复工、跨省旅游恢复……  作为一名宝妈,妻子平时基本不关注新闻,更不研究经济现象,疫情期间甚至连家门也很少出。但她的判断和分析无疑是准确的。  作为一名关注民生经济的记者,笔者了解的资料和数据,确实能佐证她的感觉和判断。日前,中国国家统
伴随着2020年的第一场瑞雪,近日,天津市西青区民心工程票决制拉开了今年民生工作的帷幕。今年,西青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区镇街票决制(会商制)工作全覆盖,全区9个街镇票决产生了106项街镇民生实事项目,预计投资16.1亿元。  自武汉出现新冠肺炎以来,西青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全体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践行着初心使命。  新的一年,如何让决策更科学民主,让项目更符合群众
晚上9点,62岁的魏红霞刚刚在工厂文化广场跳完广场舞,正和老邻居、老同事一起往家走,与她们同行的,还有赶着马的牧民。“周边牧民经常来这儿买生活用品,比去镇里方便多了。”  8月上旬,正是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魏红霞口中的工厂,是隶属于华能集团的伊敏煤电公司。这座全国首家煤电一体化企业,坐落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是真正意义上的草原电厂,装机容量位居东北地区第二,露天煤矿单矿产能全国第四。
地方要发展,就必须有产业来支撑。对贫困地区来说,产业扶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产业扶贫是重要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一方面发展了地方经济,百姓有了持续增收的途径;另一方面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围绕加大资金投入、科技支撑、金融支持和产品促销等,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力地支持了扶贫产业的发展。企业
游客在民宿住宿过程中,既可以体验到当地原汁原味的生活,又可以感受村民们热情真挚的待客之道。  山披新翠,水泛清波,農村小院错落有致,走在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眼石村的田间小路上,能感受到宁静祥和的乡村气息。“你看这溪水很清澈……来这边就得住这种民宿,还能和农户到山上采蘑菇,别有一番山乡野趣。”北京的曹女士8月下旬来到眼石村,才住了几天就喜欢上了这里。  近些年,匠心独运、温馨舒适的各色民宿在兴隆县“遍
“没有张主任的带头,就没有箐口村的今天。”提起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箐口村村委会主任张凌,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张凌带动村民种植李子3000余亩、猕猴桃1500亩、樱桃500余亩,还养殖了近800箱中华蜂……他不仅把一个脏乱差的穷村子变成了一个山绿水清的好地方,更是把一个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归乡做“村主任”  初见张凌,他略显腼腆,然而,提起他的扶贫故事,让人感受最多的
钟祥市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三产融合发展路径取得实质性成果,  初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村企共建、乡贤带动和产业融合让我们的路变宽了,村变美了,民变富了,心变乐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党总支书记张德华感受颇深。  这标志着钟祥市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三产融合发展路径取得实质性成果,初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全市“三农”工作考
2020年2月1日,武汉的上空飘着一层薄雾。北京老年医院赴武汉医疗队呼吸二科护士陆雨第一次进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病房,看着那么多需要被救治的患者,紧张的情绪荡然无存,被“神圣的使命感”包围着的陆雨很快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身上的防护服密不透气,眼前的护目镜被水汽覆盖,靠着经验艰难前行的陆雨依然竭尽所能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  晚上9点,陆雨在北京老年医院“赴鄂医疗队”的微信群里写下了第一篇工作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