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b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有关专家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归纳为“五性”:即冲动性、盲目性、从众性、执拗性和攻击性。
  那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主观因素
  1.中学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跃出童年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中学生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2.中学生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影响,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地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诲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等等,早已被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意向驱散了。
  3.中学生时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具体来说中学生在心理学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
  二、客观因素
  1.错误的舆论氛围。如有的学生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向老师汇报情况帮助同学进步说成是“打小报告”“出卖朋友”;把做好人好事讥为“傻瓜”等等,这样的认识一旦在班集体中形成一种错误的舆论氛围,就会导致学生认知障碍,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首先是教育者提出要求时采取了强制的或触犯学生个性的方式。中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强烈地要求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不要认为只要出于好心,要求又合情合理,那么不论怎样向学生提出,学生总是应该而且也是能够接受的。这样做的结果却常常适得其反,不尊重学生是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和对立的常见原因。其二是由于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育者如果只凭主观臆测就作这样或那样的处理,对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甚至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如罚站、辱骂、赶出教室,甚至出手打人等,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其三是教育者教育教学方法的生硬、呆板。教师没有因材施教,而搞满堂灌、一刀切,久而久之,往往导致基础差的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使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与教师的敌对情绪也就形成了。其四是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教师把社会道德行为准则传播给学生有两条途径,一是口头讲解或劝导,另一条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这是缺一不可的。
  3.家庭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范围内,社会、家庭中的许多不良因素也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如家庭的破裂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自卑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子女过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则更加广泛复杂,内容、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但影响较普遍的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良媒体等,都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危害,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极端的逆反心态的产生。可见,外界的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会使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定势,这是教育者所不能忽视的。
  根据产生逆反心理的主客观原因,要防止和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也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加以把握。
  一、主观上努力
  1.中学生要提高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人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这是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根本途径。
  2.正确对待家长、教师的教育和帮助。家长、教师的有些方法可能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正确的。中学生应当理解他们的心,原谅他们的作法,不逆反。
  二、客观上保障
  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心爱护学生。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对某个问题如何正确地处理?”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做到“心理换位”,理解学生,就能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一颗理解学生的心,就能体会学生的苦恼,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只有与学生同乐、同忧、同悲,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自己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一般来说,师生之间思想上的反差越大越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对他们的要求,减少反差,以提高教育效果。
  2.注重事实,耐心劝导学生改正错误。家长和教师在批评和矫正学生的错误时,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表示理解和宽容,等待学生自己认识错误,自己改正,这样一来,最终的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宽容包括允许反复,学生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反复是正常现象,绝不能见学生进步过程中有反复就全盘否定。教师“揪辫子”、“揭疮疤”的做法是最令学生反感的,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产生对抗行为。
  学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去有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今天未必可行。学生不满意“老一套”的东西,与成年人相比,更少有传统的习惯思维和保守思想,更不会故步自封,因此比较容易发现成年人思想中习以为常的问题;相反,对新鲜事物与新鲜思想的吸收能力又比成年人强。就这点来说,中学生身上的逆反心理是有一定积极性与合理性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可以从学生逆反心理反应中,找到自己工作上的弊病与缺陷,及时加以调节与改善。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逆反心理的发展,会导致学生固执与偏见的做法,会妨碍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逆反心理有的有一定的道理,有的则不一定有道理,因此需要做具体分析。而且,一旦逆反心理成为一种心理习惯,就会显得固执、怪僻,凡不合自己心意的,明明是对的,硬说是错的,明明是好的,硬说是坏的,从而丧失了认识真理的客观标准,丢掉了实事求是的应有态度。因此,及时纠正逆反心理是很必要的。
  由于中学生逐渐产生了成人感和自我独立意识,所以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和老师要细致观察,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形成根源,因人施教,对症下药,使中学生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黄晓)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并验证成年哺乳动物视网膜中Mtiller细胞经刺激后可以产生神经干细胞特性。方法:对6周龄VC大鼠右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神经毒素混合液(含NMDA,kainate,FGF2和insulin)刺激Mtil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远程教育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成为本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四本核心期刊信息化阶段文章进行统计分析,梳理该阶段的高频关键词,并
摘要: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应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结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如何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阐述了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现状,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特点,提出如何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档案管理    会计电算化与档案管理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会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到实处呢?其实,教师的意识、观念至关重要。记得著名教授叶澜曾经尖锐指出:“近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
BAC湿铺法复合双面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具有与水泥(砂)浆粘结和后浇筑混凝土粘结的性能,特别适合用于地下工程,本文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项目为例,介绍了该类卷材在地下室底板(预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曾几何时,我们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来分析课文,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结果却是种下西瓜,收获芝麻。那么,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质疑    清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可见,语文阅读大胆质疑尤为重要
创建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才培养的内核所指,是重塑地位的现实之需。创建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必须明确"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涵与原则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意味着在课堂上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学习的主动权。然而,反思过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难发现: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生怕某一个知识点没讲到,没讲透,学生没理解。学生较多的是被动接受,学生长期下去将会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应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真正把
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要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本文从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
利用广西4 县市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家庭经济条件对“新农保”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家庭经济条件对农户是否参加“新农保”无明显影响,但对农户参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