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苷在小鼠急性高眼压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m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黄芩苷在体内急性高眼压模型及体外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死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实验研究。取SPF级C57BL/6小鼠,通过前房灌注平衡盐溶液建立急性高眼压模型,于建模后不同时间点(分为对照组及急性高眼压后1、3、5、7 d组,每组取5只小鼠)取材评估视网膜损伤程度;同时联合荧光金上丘逆行标记RGC计数,评价尾静脉注射50 mg/kg黄芩苷对急性高眼压建模5 d时RGC损伤的作用。利用Western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急性高眼压模型视网膜炎性反应因子的表达。体外培养纯化的原代RGC,建立OGD/R模型,流式细胞术评价不同浓度(2.5、5.0、10.0 μmol/L)黄芩苷对RGC存活率的影响。建立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和原代RGC共培养体系,在OGD/R模型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BV2细胞炎性反应因子的分泌,评估黄芩苷对BV2细胞的作用及RGC存活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小鼠急性高眼压模型中可观察到视网膜厚度变薄,建模后3 d厚度下降至87.32%±0.94%(t=6.73,P<0.01),5 d后厚度降至74.86%±2.43%(t=13.40,P<0.01),7 d后仅为63.53%±2.15%(t=19.4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荧光金上丘逆行标记RGC计数同样观察到急性高眼压建模后5 d RGC存活率下降至61.32%±5.94%(t=6.59,P<0.01),给予尾静脉注射50 mg/kg黄芩苷预处理后,RGC的存活率提高至89.93%±10.08%(t=4.84,P<0.01)。Western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急性高眼压建模后炎性反应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黄芩苷干预后炎性反应因子的表达降低。同样,在体外OGD 2 h/R 6 h后原代RGC存活率下降至51.53%±1.36%(t=14.91,P<0.01),5.0、10.0 μmol/L黄芩苷预处理后存活率提高至69.37%±7.09%、66.23%±4.25%(t=5.50,4.53;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BV2细胞和RGC共培养体系下,OGD 2 h/R 6 h后RGC的存活率为41.83%±3.55%,低于单纯RGC培养OGD 2 h/R 6 h后RGC的存活率51.33%±1.16%(t=4.96,P=0.042);5.0 μmol/L黄芩苷预处理后,可减轻BV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β,由(61.33±5.78)pg/ml降至(39.97±8.76)pg/ml(t=4.19,P=0.010),且与5.0 μmol/L黄芩苷预处理后单纯RGC培养(69.37%±7.09%)比,可提高RGC存活率至73.00%±5.20%(t=2.82,P=0.048)。

结论

体内急性高眼压模型、体外单纯OGD/R模型下,黄芩苷可直接减轻视网膜及RGC损伤,并通过抑制视网膜炎症细胞炎性反应因子的表达,发挥保护RGC的作用。(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76-38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CD8+CD25+T细胞的比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5—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RA患者外周血38例和健康人外周血20名,并记录RA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环瓜氨酸抗体(CCP)],分离提取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8+CD25+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运用软件S
先天性白内障是严重影响婴幼儿视觉发育的常见眼病,约30%有遗传因素。随着分子遗传学尤其是基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因突变位点被证实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有关。已报道的基因主要有晶状体蛋白基因、膜蛋白基因、转录因子调节基因、细胞骨架蛋白基因等。目前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遗传研究主要集中在晶状体蛋白基因上,但近几年开始逐步重视膜蛋白基因的致病机制。主要内源性蛋白基因属于膜蛋白基因的一种,其编码的主要内源
期刊
目的分析板栗刺所致眼部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青岛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因板栗刺造成眼部损伤的48例(48只眼)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选患者随访至少3个月,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就诊时间、病变部位、病变特征和治疗方式。结果48例(48只眼)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56±10)岁(19~74岁)。受伤时间集中在9月下旬(25例)和10
目的了解分化中晶状体的转录谱,包括m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方法实验研究。提取人源性分化晶状体RNA并纯化。然后使用Illumina HiSeq 2500对16、23、25周晶状体总RNA样本进行测序,并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分析,筛选出最高表达和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用维恩图分析3个时期晶状体的重叠基因表达情况;分析晶状体特异性基因的表
目的研究原发性泪道肿物的组织病理学分类和年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经手术治疗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4例(65只眼)原发性泪道肿物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眼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和良、恶性病变的构成情况。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别统计原发性泪点肿物、泪小管肿物和泪囊肿物的组织病理学构成和年龄分布情况,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
期刊
目的分析50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群角膜散光与年龄、眼轴长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6年2至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的50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53例(1 906只眼)的检查资料,分析患者基本信息及白内障摘除手术前IOLMaster测得的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数及轴向结果。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角膜散光度数与年龄的相关性,应用χ2检验
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日益增多。而糖尿病引起的全身和眼部损伤复杂多样,因此治疗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存在许多困难和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从患者术前血糖管控和预防感染、眼表健康的管理、合并眼底病变患者的手术决策等方面,讨论手术技术的重点和术后随访的细节,力求将规范化、个体化和整体化的观念贯穿诊疗全过程,做好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的手术管理。(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
本文于2020年2月20日预出版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目前我国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治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延迟开学是减少校园内交叉感染、保护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健康、共同抗击疫情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远程教学模式的大规模开展导致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模式和用眼习惯发生巨大转变,其对儿童和青少年视觉健康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对线上学习相关眼健康问题和眼科疾病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儿童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