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织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智慧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_program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织活动是手、眼、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它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孕育出他们的创造性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来自于他们的手指尖上。编织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幼儿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条形材料、五颜六色的彩条进行编织,可以较好地促进大脑发育,培养观察、想象、创造以及审美能力。编织还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创造活动,既需要计算的基础知识,又涉及美工的基本技能;既有自然科学的渗透,又有社会科学知识的熏陶;既有形象思维的训练,又有抽象思维的培养。它把教育与游戏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手脑并用,动静交替,让幼儿在玩中做,做中学,使整个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一、诱发兴趣。激活幼儿的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编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听,去动脑想、动手做,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在主动参与编织活动过程中生发智慧火花,开发创造潜能。在编织活动中,我们不是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来约束幼儿、训练幼儿。,而是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童趣化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编织兴趣,让幼儿高高兴兴地投入编织活动,从而激发创造的欲望。
  在一次编织教学活动中,我收集了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作品,在班上开了—个展示会,有意识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以增加幼儿的感性认识。接着我又在幼儿面前像变魔术似的,把一张张彩色纸条编织成一件件漂亮的作品,进一步给幼儿心理刺激,激发幼儿动手尝试的欲望。在幼儿的编织过程中,我不过多地干预,而是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操作,发挥f电1门自己的想象来编织。当发展水平较差的幼儿遇到困难时,我觉得仅仅走到他们面前说‘你又有什么新发现?你需要什么帮助?我很乐意帮助你。”显得不够,还需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在体验成功时增强创新意识。当一幅幅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展示出来时,幼儿得到了被肯定的快乐,提高了对编织的兴趣。
  
  二、创造环境。引发幼儿的探究欲
  
  编织劳动对现代孩子来说比较陌生,老师首先就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编织环境,让幼儿能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启迪。比如,我园活动室里墙面的布置是一幅幅精美的编织画。平时,我经常带领幼儿观看,感受编织艺术的魅力。在环境创设上我们特别注意两点:
  1.提供物质环境,启发幼儿想象。物质环境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在指导幼儿编织时,提供适当的辅助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启发幼儿想象,丰富主题隋节,编织出富有创意的作品。在编织活动中,老师应经常鼓励幼儿编织和老师出示的范例不一样的作品。在练习编织三角形、正方形时,我引导幼儿说出用这些形状的材料能做成什么?通过合作讨论,幼儿能说出用三角形、正方形材料能拼成小房子、电脑等。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能激发并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2.营造自由氛围,呵护幼儿的自信心。要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自由,且利于交流的氛围。新《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幼儿编织活动中,我们常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及时给予赞赏,使幼儿感受被认可的快乐,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养成自信的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编织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
  
  三、玩做结合。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玩中做,做中学”旨在引导幼儿将“玩”和“做”、“做”与“学”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一套体验式学习方法,从而将好奇心、探究欲转化为创造力。
  毛线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区域活动时,孩子们拿毛线头随意设计,翻绳、卷毛线、团着玩,兴致特高,由此我萌发了让孩子们用毛线进行编织粘贴的想法。幼儿设计的毛线编织画非常漂亮,有可爱的芭比娃娃、奥运五环、小鸭撑伞,还有漂亮的小金鱼、水果娃娃等。孩子们利用毛线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探索毛线的玩法,体验到设计的乐趣,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同时孩子们从中体会到了成功,感受到了快乐,懂得了只有用心去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知识来源于实践”。只有在操作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开发幼儿潜能,培养幼儿想象力,促进幼儿发展,培养幼儿智慧。
  
  四、注重引导,呵护幼儿的成就感
  
  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在每次编织前,我都要求幼儿先想好自己需要编什么,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可以添加一些什么。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帮助孩子形成做事有计划性和目的性。他们在编织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败笔,编出的形象没有达到预,这时我就让他们想象已编出的形状像什么,再根据这个已有的成品进行再创作,完成另一幅作品。这样既帮助幼儿克服失败感,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培养成就感。
  
  五、趣化过程。增强幼儿活动的主动性
  
  编织比较枯燥,幼儿喜欢新奇、有趣的活动。因此在编织教学活动中可插入一些小插曲,来增加活动的情趣性。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把各种图形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使幼儿感到有趣并易于理解接受。如编织服装,可以玩开商店的游戏;编拉花,可以做节目装饰。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丰富了游戏,美化了环境,就会产生兴趣,激发对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
其他文献
【教学片段】  这是小学信息技术第27课,这节课需要在上节课做好的幻灯片中插入超链接的方法,当我让学生打开上节课保存在“我的文档”中的作品时,突然,有好几个同学惊叫道:“老师,我的幻灯片不见了。”  “你们存放的位置对不对啊?再找找看?”我对没找到作品的学生说。  “对啊,就是那里,可是不见了啊!”学生们焦急地说。“我还记得幻灯片的名字叫自我介绍呢!”  眼看这节课,如果没有前几节课的作品,就没有
期刊
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对任何事物都好奇,他们喜欢的课是轻松的、快乐的。如何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受到系统完美的美术教育,又能陶冶性情,是美术教师值得注意、探讨的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低年级美术的愉快教学。    一、创造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美术课要让学生喜欢,就要营造愉悦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大显身手,从中体验学习知识的快乐及成功的喜
期刊
学生自主的课堂才是最灵动的课堂。怎样让品社课堂上的学生变得更自主呢?体验是个法宝!因为体验只能是学生自己的,因为只有经历体验学生才能有所知晓,才能有所习得,才能形成习惯。  体验,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首先,重视体验是教育规律的要求,新课改的呼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生活实践是获取生活知识和技能,培养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教育途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体
期刊
一、设计理念    本文紧紧抓住最能体现战士们精神风貌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展开描写。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诵读、品味,借助多媒体,走进文本。有感情地诵读、感悟对联,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升华,对课文的理解也越来越深,从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体会到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二、教学目标
期刊
教育部规定,小学班额应为40—45人,人均使用面积规定标准为1.12平方米。按照教育部规定的班额标准,中小学校每班46—55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对照这一规定,现在不少地区的小学班级超编,成为小学教育教学的一大弊端。    一、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因为学生多,同学之间非常“亲密”,紧紧挨在一起,前后桌的距离刚好一个座椅大,坐下后几乎无法活动。
期刊
片段一    一、案例    创设购物情境,引出进率。  (出示课件并配音。)  小明:小聪,小聪,你到哪儿去?  小聪(手里拿一堆钱):我拿10个1角钱去买一把尺。  小明:你拿这么多1角钱去买东西,很容易丢的。  小聪:那,怎么办呢?谁来帮帮我?  师:谁来帮帮他?(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我把10个1角钱换成1元。  小聪:谢谢你!现在我知道了。  师:1元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  
期刊
近年来,我园在“环境即课程”理念指导下,充分发挥民间艺术教育环境这一隐性课程资源的作用,积极开展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让幼儿在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中获得美的熏陶,享受美的润泽。    一、融欣赏、创作于一体的民间美术环境    创设民间美术环境以引导幼儿自觉地关注它、欣赏它、评价它,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来充分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构图、形象等等,让幼儿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美、色彩美、从中获得
期刊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然而,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并非易事。“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
期刊
为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满足社会对早期教育的迫切需求,为社区、家庭的早期教育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我们审时度势,启动了“幼教低龄化”和“托幼一体化”早教工程,构建了多元化的办园模式。    一、创建娃娃部。实现幼托一体化的办园模式    在开展“托幼一体化”研究中,我们创建了娃娃部。  1.活动环境亲情化。环境作为托班课
期刊
执教《24时计时法》的三个片段。  片段一  引入部分:(多媒体演示)播放小品:小明从云南姑妈家回来了,他打电话告诉爸爸,飞机明天8点钟到上海。第二天,小明在机场却没有等到爸爸。  师:小明为什么没有等到爸爸呢?  生1:可能爸爸有事情耽搁了。  生2:可能飞机误点,爸爸等不到小明就走了。  生3:可能爸爸听错时间了?  片段二  (多媒体真实展示一天的变化情况)  师结合演示讲述:天慢慢亮了,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