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是当下教学改革的热点课题。笔者认为订立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讲清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当然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学生对课堂高度关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而一节课的好的开始尤其是新课的巧妙导入,将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就如何巧妙导入新课这一问题,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巧妙 激趣 求新 设疑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万事贵乎始”,就象听故事,如果开头很精彩,你肯定会希望一听到底。因此是否能巧妙处理新课导入这一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一个巧妙的新课导入,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以往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对新课导入的作用重视不够,未能认真备课,以致导入时间过长,随意性较强,想到什么说什么,脱离了数学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和严密性;也有的教师尽管对新课导入有所重视,但因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类课题对导入的不同要求,把课堂导入弄成为一个模板、一个公式,平铺直叙。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影响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长期单一的课堂教学包括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对相应学科感到乏味,从而降低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然,要想设计出巧妙的新课导入绝非易事,正如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的那样:“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象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关注这一问题,并做了一些持续地探讨,曾尝试过诸如“联系实际导入法”、“动手实验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创设情景导入法”等一些新课导入的方法,发现效果不错。这些方法都是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激发一定的情感,唤起某种动机,持久维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说,只要把握好每节课起始阶段触发兴趣的契机,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有了一定的保障,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得到了提升。下面具体谈谈这几种导入方法的操作。
1、联系实际导入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来体现。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要与学生的认识特点相适应。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从其熟知的实际生活出发,让他们有一种熟悉感,从而有利于降低感知新知识的难度,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如,在讲授“直角坐标系”导入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当学生从自己身边实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解决了“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的抽象、难理解的问题,效果自然很好。
又如笔者在上公开课《解直角三角形》时作如下导入:“同学们,如果你想知道操场旁边那棵树有多高,可用些什么方法?”有的同学说:“把树砍倒量。”老师说这种“杀鸡取卵”的方案不可取。另一同学说:“爬上去量!”那多危险,嫩绿的树梢怎能承受得了同学们强壮的身体呢?又有同学答道:“量出身高、人影、树影,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计算出来。”老师鼓励:这是“充满智慧的办法!但需要阳光或月光的配合,还有其他办法吗?”当大家苦思冥想、兴趣正浓,可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时,老师趁机给学生介绍今天我们学的《解直角三角形》可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导入,总共不到5分钟,却因其简洁凝炼、巧妙实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急切想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
2、动手实验导入法
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中指出:“儿童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并从活动中抽释出数学知识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动手实验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动手试验而巧妙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一位数学家说过:“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自己动手试验,必然会引起浓厚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如:在讲授“轴对称”时,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对折,打开,滴一滴墨水在折痕边或折痕上,合上,压一压,打开观察,得到一些漂亮的图案。学生惊喜万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又如,笔者在讲《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课时,因为三角形,学生在小学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我是先叫学生用预先准备好的,不同长度的吸管(2厘米、3厘米、4厘米、6厘米)摆三角形,根据选材的不同,有的三根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三根怎么也拼不起来。这是为什么?构成三角形的三边到底要满足什么关系才能拼起来呢?好,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对三角形有一个更好、更深刻的认识,然后出示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由于学生刚刚已动手实验,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了感官上的认知,接下来进一步引导其探索理性成因,也就水到渠成了。
3、设置悬念导入法
设疑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我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出示一张纸,问学生:谁来说说这张纸大约有多厚?让他们讨论一阵子后,指名几位学生估计厚度,大致统一后,同学们估计它的厚度大约为0.09毫米,老师因势利导,假如把这张纸对折再对再对折,这样经过多次对折,它的厚度能否超过你的身高?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可能!有个别学生回答说:也有可能的。在可能性与否之间,学生们争论起来。然后我说,通过《有理数的乘方》的学习,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定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好!下面我们一起到《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的海洋里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为了证实自己猜测的结果,自然而然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又如,在“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的教学导入:我先让学生分组去收集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地砖和墙砖的图案,介绍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一天,小明到他爸爸开的瓷砖厂里参观,发现各色各样的地板砖令人目不暇接,他走到样品展览区,发现各种不同形状的地板砖铺成的样板:由三角形铺成的井然有序;由正六边形铺成的像盛开的花朵;由四边形拼接的错落有致。小明心想,怎么不见由正五边形,正八边形等其他形状的地板拼成的样板呢?他突发奇想,要是开发研制正五边形或其他正多边形的地板砖,这些形状的地板砖市面上都没见过,投入市场后肯定会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小明把他的想法告诉了他的爸爸和设计科的人员,结果引来哄堂大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完本节课,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这样的导入,趣味横生。教师精心设疑,学生悬念于怀,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激发出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以跃跃欲试的姿态很快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学习,有利于快捷地直达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创设情景导入法
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一般正经历从直观表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发展的时期。因此,我们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时,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便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形象直观、趣味性强的导入方式。
在讲授《平移变换》一课,一上课先让学生看幻灯片上的几个生活片段,利用多媒体来构架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生动形象情境,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并且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在学生看的同时,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第一个片段是旅游景点缆车的运动。思考问题:缆车由点A到点B的运动中,它的各部分运动的方向相同吗?各部分运动的距离相同吗?第二个片段是工厂里传送带上货物的运动。思考问题:在传送带上,如果货物箱上的A点向左移动50cm ,其他部位会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了多少距离呢?学生体会到“方向相同,距离相等”这样的特点以后,教师及时引出“平移变换”的概念。很多几何图形的数学内容的导入都可借助多媒体。这样的导入方式比言语描述更清晰明了,更容易吸导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从生活中的事例入题,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或学生自己动手试验,运用恰当教学情境的切入,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活其内在的学习要求,使之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当然,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还需注意遵循以下导入原则:
1、导入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
导入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任何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再生动、再精彩,也不足以取。
2、导入必须简洁、紧凑
导入是新课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简洁、短小精练,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产生注意力的转移,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导入必须灵活巧妙,力求新颖
导入的方式很多,每一种导入形式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特定的应用范围。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自身条件和设备情况等因素灵活选择导入方法。不能每一堂课都用一种模式的导入,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
例如:有位老师在寒冷的冬天拿着一把扇子走进教室,同学们感到很惊奇,大热天教师上课从不带扇子走进教室,为啥今日严冬一反常态,带扇子上课?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老师把扇子打开倒挂在黑板上,点明今天授课的内容——求扇形的面积,这样的导入虽朴实却不乏新意。
总之如贵州教育家汪广仁教授所说:“导入有法,导无定法。”不论以哪种方法和手段导入新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都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三者和谐统一;要简明扼要,紧扣课题,不拖泥带水,不影响正课进行,最终使学生在课堂上达到激发求知欲、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的目的,实现学习期待。若脱离这一点,再有趣,再新颖,再巧妙,再精炼,也只能等于零。
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们的数学教师不断地探索,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奚定华《数学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章飞《数学问题情景设计原则与途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1-2)
(3)刘定邦《数学课堂精彩导入“十法”》江西省井冈山市龙江中学(邮编:343600)
(4)《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柯汉琳《教与学》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盛丽《漫谈导入新课的技巧[J]》, 教法研究
(7)李文虎主编《中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作者邮编:528400 ;详细地址: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湖滨中路5号中山市北区中学;电话:13560652936;邮箱:zhjmxy@sohu.com)
关键词:巧妙 激趣 求新 设疑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万事贵乎始”,就象听故事,如果开头很精彩,你肯定会希望一听到底。因此是否能巧妙处理新课导入这一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一个巧妙的新课导入,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以往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对新课导入的作用重视不够,未能认真备课,以致导入时间过长,随意性较强,想到什么说什么,脱离了数学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和严密性;也有的教师尽管对新课导入有所重视,但因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类课题对导入的不同要求,把课堂导入弄成为一个模板、一个公式,平铺直叙。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影响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长期单一的课堂教学包括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对相应学科感到乏味,从而降低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然,要想设计出巧妙的新课导入绝非易事,正如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的那样:“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象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关注这一问题,并做了一些持续地探讨,曾尝试过诸如“联系实际导入法”、“动手实验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创设情景导入法”等一些新课导入的方法,发现效果不错。这些方法都是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激发一定的情感,唤起某种动机,持久维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说,只要把握好每节课起始阶段触发兴趣的契机,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有了一定的保障,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得到了提升。下面具体谈谈这几种导入方法的操作。
1、联系实际导入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来体现。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要与学生的认识特点相适应。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从其熟知的实际生活出发,让他们有一种熟悉感,从而有利于降低感知新知识的难度,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如,在讲授“直角坐标系”导入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当学生从自己身边实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解决了“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的抽象、难理解的问题,效果自然很好。
又如笔者在上公开课《解直角三角形》时作如下导入:“同学们,如果你想知道操场旁边那棵树有多高,可用些什么方法?”有的同学说:“把树砍倒量。”老师说这种“杀鸡取卵”的方案不可取。另一同学说:“爬上去量!”那多危险,嫩绿的树梢怎能承受得了同学们强壮的身体呢?又有同学答道:“量出身高、人影、树影,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计算出来。”老师鼓励:这是“充满智慧的办法!但需要阳光或月光的配合,还有其他办法吗?”当大家苦思冥想、兴趣正浓,可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时,老师趁机给学生介绍今天我们学的《解直角三角形》可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导入,总共不到5分钟,却因其简洁凝炼、巧妙实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急切想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
2、动手实验导入法
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中指出:“儿童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并从活动中抽释出数学知识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动手实验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动手试验而巧妙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一位数学家说过:“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自己动手试验,必然会引起浓厚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如:在讲授“轴对称”时,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对折,打开,滴一滴墨水在折痕边或折痕上,合上,压一压,打开观察,得到一些漂亮的图案。学生惊喜万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又如,笔者在讲《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课时,因为三角形,学生在小学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我是先叫学生用预先准备好的,不同长度的吸管(2厘米、3厘米、4厘米、6厘米)摆三角形,根据选材的不同,有的三根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三根怎么也拼不起来。这是为什么?构成三角形的三边到底要满足什么关系才能拼起来呢?好,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对三角形有一个更好、更深刻的认识,然后出示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由于学生刚刚已动手实验,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了感官上的认知,接下来进一步引导其探索理性成因,也就水到渠成了。
3、设置悬念导入法
设疑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我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出示一张纸,问学生:谁来说说这张纸大约有多厚?让他们讨论一阵子后,指名几位学生估计厚度,大致统一后,同学们估计它的厚度大约为0.09毫米,老师因势利导,假如把这张纸对折再对再对折,这样经过多次对折,它的厚度能否超过你的身高?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可能!有个别学生回答说:也有可能的。在可能性与否之间,学生们争论起来。然后我说,通过《有理数的乘方》的学习,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定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好!下面我们一起到《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的海洋里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为了证实自己猜测的结果,自然而然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又如,在“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的教学导入:我先让学生分组去收集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地砖和墙砖的图案,介绍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一天,小明到他爸爸开的瓷砖厂里参观,发现各色各样的地板砖令人目不暇接,他走到样品展览区,发现各种不同形状的地板砖铺成的样板:由三角形铺成的井然有序;由正六边形铺成的像盛开的花朵;由四边形拼接的错落有致。小明心想,怎么不见由正五边形,正八边形等其他形状的地板拼成的样板呢?他突发奇想,要是开发研制正五边形或其他正多边形的地板砖,这些形状的地板砖市面上都没见过,投入市场后肯定会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小明把他的想法告诉了他的爸爸和设计科的人员,结果引来哄堂大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完本节课,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这样的导入,趣味横生。教师精心设疑,学生悬念于怀,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激发出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以跃跃欲试的姿态很快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学习,有利于快捷地直达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创设情景导入法
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一般正经历从直观表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发展的时期。因此,我们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时,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便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形象直观、趣味性强的导入方式。
在讲授《平移变换》一课,一上课先让学生看幻灯片上的几个生活片段,利用多媒体来构架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生动形象情境,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并且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在学生看的同时,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第一个片段是旅游景点缆车的运动。思考问题:缆车由点A到点B的运动中,它的各部分运动的方向相同吗?各部分运动的距离相同吗?第二个片段是工厂里传送带上货物的运动。思考问题:在传送带上,如果货物箱上的A点向左移动50cm ,其他部位会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了多少距离呢?学生体会到“方向相同,距离相等”这样的特点以后,教师及时引出“平移变换”的概念。很多几何图形的数学内容的导入都可借助多媒体。这样的导入方式比言语描述更清晰明了,更容易吸导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从生活中的事例入题,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或学生自己动手试验,运用恰当教学情境的切入,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活其内在的学习要求,使之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当然,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还需注意遵循以下导入原则:
1、导入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
导入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任何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再生动、再精彩,也不足以取。
2、导入必须简洁、紧凑
导入是新课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简洁、短小精练,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产生注意力的转移,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导入必须灵活巧妙,力求新颖
导入的方式很多,每一种导入形式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特定的应用范围。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自身条件和设备情况等因素灵活选择导入方法。不能每一堂课都用一种模式的导入,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
例如:有位老师在寒冷的冬天拿着一把扇子走进教室,同学们感到很惊奇,大热天教师上课从不带扇子走进教室,为啥今日严冬一反常态,带扇子上课?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老师把扇子打开倒挂在黑板上,点明今天授课的内容——求扇形的面积,这样的导入虽朴实却不乏新意。
总之如贵州教育家汪广仁教授所说:“导入有法,导无定法。”不论以哪种方法和手段导入新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都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三者和谐统一;要简明扼要,紧扣课题,不拖泥带水,不影响正课进行,最终使学生在课堂上达到激发求知欲、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的目的,实现学习期待。若脱离这一点,再有趣,再新颖,再巧妙,再精炼,也只能等于零。
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们的数学教师不断地探索,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奚定华《数学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章飞《数学问题情景设计原则与途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1-2)
(3)刘定邦《数学课堂精彩导入“十法”》江西省井冈山市龙江中学(邮编:343600)
(4)《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柯汉琳《教与学》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盛丽《漫谈导入新课的技巧[J]》, 教法研究
(7)李文虎主编《中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作者邮编:528400 ;详细地址: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湖滨中路5号中山市北区中学;电话:13560652936;邮箱:zhjmxy@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