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探讨怎样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更适合学生,不仅成为当前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的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是指现行教科书中《分子与细胞》模块,这是普通高中新课程中第一个必修模块。研究内容涉及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分子与细胞的要求。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建议。
一、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目前,在初中阶段,学校和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初中生物学知识缺乏甚至空白,给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的教学增加了困难,高中的分子与细胞教学成了空中楼阁,学生没有细胞、生态系统等概念,对生物的认识停留在个体水平。具体表现为现行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教科书与学生的前学科知识脱节,学生无法完成意义建构。
第二,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教学设计,但教学策略的应用单调。表现为教学活动过分强调预设,教师在课堂中权威性过高,教学过程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考虑,只重视预期教学目标的完成,对教学事件中生成性问题的关注不够,也就没有体现对非预期教学目标的设计理念和行动、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
第三,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过分关注“分数”,“分数”成了衡量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唯一标准。造成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练习,异化成了“题海”,学生只注重文本习题,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题海”和“分数”成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大威胁,学生的学习没有乐趣,青少年创造性的萌芽被扼杀在摇篮中。
二、相关教学建议
1.改变实验教学方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对于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一方面利用实验进行基本操作和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去理解知识,在应用中获取知识,改变“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这就需要将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处理,实验中不以简单的实验操作来完成实验为目的,而是用知识作铺垫,学生做出推理和假设,将科学的实验方法、精炼的实验过程、创新的思维培养作为目标。实验过程仅提供操作指南,不细化操作步骤,减少对学生思维的约束,学生在完成实验时不是理论知识和简单数据的整理,而是在探究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中完成实验。
2.减少学习的遗忘,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新课程的生物教学,每周仅有两课时,课程的复习、试卷的评讲占用了大量时间,使本来紧张的课时更加捉襟见肘,师生普遍感到课时不够用,很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将细胞膜的相关内容集合到一起,一次性完成,减少因上完细胞膜的功能后讲细胞质,讲完细胞质后上细胞核,然后再讲细胞膜的结构,这种螺旋式的学习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多次相关知识的复习,影响教学进度。也造成学生在学完一章或一节后因课时的原因,不能很好地复习,遗忘较多,学生感到生物难学,降低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集中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中,学生知道行为将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但不会去从事某种活动或行为,这是要受到自我效能感调节的。教学中教师要调整教科书,减少学生的遗忘和用于复习的时间,使学生能做出一个判断,自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不需用大量的习题和长时间的复习,就可以掌握所学的知识,减少遗忘,增加自我效能感。这种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使之在学习生物时,能更好地挑战新的任务,能够战胜学习的困难,提出独具个性的问题。有了这种自我效能感,学生就会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在适中的压力下去学习,这种压力并非来自外界,而是内在的驱动力。
3.充分利用近年高考题,优化习题资源
高考题是由命题专家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严密、科学的操作下完成的,试题考查范围广,虽然着重考查知识内容,但也可以从中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高考题作为习题,可以减少学生习题的盲目性,使课后习题的训练量减少、覆盖面加大。高考是一个综合测试,试题往往具有综合性,不适用于同步练习和单元练习。教师可以对高考题进行变式优化,把高考题的综合变为单一,在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再由单一变式为综合。
4.根据学生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选有效习题
目前的教学,因为班级人数多,教师工作量大等原因,教师一般都是购买市场上的教辅练习册。使用这种练习册上的习题,教师无需准备,看似节约时间,但因教辅资料中习题质量差,耽误了学生的时间,甚至出现教师在解析时不知如何向学生解释。这种习题,要么超出高中知识的范围,要么命题有错误。众所周知,出一份好的习题或试卷是非常困难的,不仅需要教师花大量时间,还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要求每一份试卷或习题都是原创是难上加难的。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选择合适的习题,效果会更好。
(责任编辑 廖银燕)
一、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目前,在初中阶段,学校和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初中生物学知识缺乏甚至空白,给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的教学增加了困难,高中的分子与细胞教学成了空中楼阁,学生没有细胞、生态系统等概念,对生物的认识停留在个体水平。具体表现为现行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教科书与学生的前学科知识脱节,学生无法完成意义建构。
第二,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教学设计,但教学策略的应用单调。表现为教学活动过分强调预设,教师在课堂中权威性过高,教学过程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考虑,只重视预期教学目标的完成,对教学事件中生成性问题的关注不够,也就没有体现对非预期教学目标的设计理念和行动、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
第三,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过分关注“分数”,“分数”成了衡量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唯一标准。造成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练习,异化成了“题海”,学生只注重文本习题,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题海”和“分数”成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大威胁,学生的学习没有乐趣,青少年创造性的萌芽被扼杀在摇篮中。
二、相关教学建议
1.改变实验教学方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对于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一方面利用实验进行基本操作和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去理解知识,在应用中获取知识,改变“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这就需要将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处理,实验中不以简单的实验操作来完成实验为目的,而是用知识作铺垫,学生做出推理和假设,将科学的实验方法、精炼的实验过程、创新的思维培养作为目标。实验过程仅提供操作指南,不细化操作步骤,减少对学生思维的约束,学生在完成实验时不是理论知识和简单数据的整理,而是在探究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中完成实验。
2.减少学习的遗忘,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新课程的生物教学,每周仅有两课时,课程的复习、试卷的评讲占用了大量时间,使本来紧张的课时更加捉襟见肘,师生普遍感到课时不够用,很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将细胞膜的相关内容集合到一起,一次性完成,减少因上完细胞膜的功能后讲细胞质,讲完细胞质后上细胞核,然后再讲细胞膜的结构,这种螺旋式的学习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多次相关知识的复习,影响教学进度。也造成学生在学完一章或一节后因课时的原因,不能很好地复习,遗忘较多,学生感到生物难学,降低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集中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中,学生知道行为将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但不会去从事某种活动或行为,这是要受到自我效能感调节的。教学中教师要调整教科书,减少学生的遗忘和用于复习的时间,使学生能做出一个判断,自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不需用大量的习题和长时间的复习,就可以掌握所学的知识,减少遗忘,增加自我效能感。这种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使之在学习生物时,能更好地挑战新的任务,能够战胜学习的困难,提出独具个性的问题。有了这种自我效能感,学生就会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在适中的压力下去学习,这种压力并非来自外界,而是内在的驱动力。
3.充分利用近年高考题,优化习题资源
高考题是由命题专家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严密、科学的操作下完成的,试题考查范围广,虽然着重考查知识内容,但也可以从中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高考题作为习题,可以减少学生习题的盲目性,使课后习题的训练量减少、覆盖面加大。高考是一个综合测试,试题往往具有综合性,不适用于同步练习和单元练习。教师可以对高考题进行变式优化,把高考题的综合变为单一,在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再由单一变式为综合。
4.根据学生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选有效习题
目前的教学,因为班级人数多,教师工作量大等原因,教师一般都是购买市场上的教辅练习册。使用这种练习册上的习题,教师无需准备,看似节约时间,但因教辅资料中习题质量差,耽误了学生的时间,甚至出现教师在解析时不知如何向学生解释。这种习题,要么超出高中知识的范围,要么命题有错误。众所周知,出一份好的习题或试卷是非常困难的,不仅需要教师花大量时间,还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要求每一份试卷或习题都是原创是难上加难的。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选择合适的习题,效果会更好。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