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改革开放前30年的发展模式中,代工是一种重要的贸易和生产模式。但如今的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升级的阶段。已有的关于学习效用的分析多是从某个具体的行业去分析是否存在显著的学习效用,而本文立足于整个行业去分析企业生产中,学习效应对企业成本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一些现阶段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建议。
关键词:转型升级;企业成本;学习效应.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靠低工资、血汗工厂、高消耗、高排放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基本上是到头了。改革前30年中,代工是一种重要的贸易和生产模式。中国以低成本的劳动力参与到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中,跨国公司的产品价值链在全球进行配置,低成本的劳动力、土地和环境,构成了中国制造的综合竞争优势。当成本持续攀升之后,这部分生产环节链是否留在中国就很难讲了。
政府适时提出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政策,但转型升级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加上就业形势的压力,既不能立即抛弃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也不能立刻大规模建成一批技术密集型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保证经济平稳增长、充分就业的前提下,需要一系列措施来实现经济平稳的转型升级。
本文试图从学习效应角度对企业成本进行探索,从而对现阶段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出建议。
一、学习曲线的提出
学习曲线最早产生于二战时的飞机制造业,由美国学者怀特提出。他发现生产每架飞机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随着飞机生产累计数量的增加很有规律地减少。一项对各主要飞机制造厂所作的调查表明,无论生产第一架飞机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第8架所需的时间只是第4架的80%。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所发生的现象都是,当产量增加一倍,所需要的生产时间就减少20%。这样的结果绘制成的曲線就是学习曲线,学习曲线的发现及其相应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对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学习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人或一个组织重复地生产某一产品时,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会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二、学习效应在成本上的具体分析
三、学习效应的来源分析
1、熟练度的不断提高
任何生产都伴随着一个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随着熟练度的提高,生产率会不断提高,生产成本会不断降低。但一般而言,从简单的重复操作提高熟练度而获得的学习效应是有限的,在生产最初阶段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但随着时间的积累熟练度不可能无限增加。
2、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出现
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在产品设计、产品组合、操作技术、产品生产等方面不断改进,会使得学习持续下去。工人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操作,会不断产生新的学习效应,提高熟练度,从而使得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3、学习的溢出效应
20世纪末经济一体化水平的迅速上升使得技术溢出成为了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溢出效应主要指在一个领域积累的经验与知识很容易就能转移到新的业务领域,使得经验丰富的企业很容易就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内生技术进步理论认为技术具有两个重要性质:一是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具有非竞争性,即对同一技术的一额外单位使用的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二是技术投资的收益部分归投资者个人所得,部分归社会公众所得,从而技术只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因而技术是具有非竞争性和一定排他性的公共物品。
综述所述,学习效应起因于操作与业务不断重复从而增加了熟练性,但要使学习效应持续保持,创新、学习溢出与经验的积累效应是其主要源泉。
四、学习效应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启发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①研究成果表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离不开技术进步中的学习效应机制,中国企业极强的“学习”能力,才能使中国经济增长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更进一步调整了经济结构,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农村劳动转移,加速了经济发展。
由于我国此前的技术相对落后,在学习效应、规模经济以及低劳务成本的作用下,我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这也是所谓的赶超理论:后发国家可以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基础上,减少学习费用,减少开发费用;一个经济处于低水平的国家,可以通过模仿、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提高其经济增长率。
但必须看到的是徐力行②采用1994-2008年数据对中国制造业学习效应进行分行业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学习指数普遍偏低(多在0.5以下),中国制造业的学习能力主要来自产业内部学习。也就是说,中国制造业还有很大的学习效应可以挖掘。
受近来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大批低附加值、贴牌生产的中小企业倒闭,因为这些企业没有自身技术创新优势,处于国际分工链低端。但是中兴、华为等一批技术领先的企业却在金融危机中强势崛起,这两类企业命运鲜明的对比值得我们深思。
在此,笔者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所有企业而言,要明确政府如今的工作重心是扩大内需,让内需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企业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要更多考虑国内需求。同时更需要立足自身,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来实现产业升级。
二、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要加强人才培养,努力提高核心技术水平,提高自主创新水平。政府应当科学作为,不要过多行政干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公平的创业和竞争环境,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大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融资信贷支持力度。
三、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对行业进行整合合并,对整个行业的需求进行深入考察后确定生产目标而不是盲目扩大产能。同时提高产品创新水平,提高产品学习效应,进而降低成本。政府可以对一些产品进行阶段性补贴,落实好减税措施,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引导企业制定中长期规划,逐步使落后行业升级换代。
四、对于一些低附加值并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行业,要毫不手软,坚决取缔,建立过剩产能正常退出体制。把推进传统产业尤其是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新型化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技术,提高资源利用和再利用效率。以产业链为纽带,从企业、园区、区域三个层次,推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五、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效仿德国“两元制”教育,将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和研究人员。加强在岗职工的继续教育,定时定期进行再培训,提高知识水平与职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与生产率。
六、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让高校的技术能够真正服务于民,而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中。对于已经成功应用于实体经济的优秀项目的研发者要提高奖励,媒体也要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培养高校、教师、研发人员勇于创新,争于创新,乐于创新的风气。(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本文特别感谢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
注解
①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6(4),经济研究
②中国制造业学习能力的实证分析与提升策略,2010(5),现代经济探讨
参考文献:
[1]徐力行,中国制造业学习能力的实证分析与提升策略,现代经济探讨[J],2010(5).
[2]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从动员性扩张,向市场配置的转变,经济研究[J],2007(4).
[3]赖俊平、张涛、罗长远,动态干中学、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演进,产业经济研究[J],2011(3).
[4]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参考[J],2010(43).
[5]中国企业联合会——胡迟,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经济研究参考[J],2010(65).
关键词:转型升级;企业成本;学习效应.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靠低工资、血汗工厂、高消耗、高排放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基本上是到头了。改革前30年中,代工是一种重要的贸易和生产模式。中国以低成本的劳动力参与到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中,跨国公司的产品价值链在全球进行配置,低成本的劳动力、土地和环境,构成了中国制造的综合竞争优势。当成本持续攀升之后,这部分生产环节链是否留在中国就很难讲了。
政府适时提出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政策,但转型升级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加上就业形势的压力,既不能立即抛弃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也不能立刻大规模建成一批技术密集型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保证经济平稳增长、充分就业的前提下,需要一系列措施来实现经济平稳的转型升级。
本文试图从学习效应角度对企业成本进行探索,从而对现阶段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出建议。
一、学习曲线的提出
学习曲线最早产生于二战时的飞机制造业,由美国学者怀特提出。他发现生产每架飞机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随着飞机生产累计数量的增加很有规律地减少。一项对各主要飞机制造厂所作的调查表明,无论生产第一架飞机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第8架所需的时间只是第4架的80%。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所发生的现象都是,当产量增加一倍,所需要的生产时间就减少20%。这样的结果绘制成的曲線就是学习曲线,学习曲线的发现及其相应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对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学习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人或一个组织重复地生产某一产品时,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会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二、学习效应在成本上的具体分析
三、学习效应的来源分析
1、熟练度的不断提高
任何生产都伴随着一个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随着熟练度的提高,生产率会不断提高,生产成本会不断降低。但一般而言,从简单的重复操作提高熟练度而获得的学习效应是有限的,在生产最初阶段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但随着时间的积累熟练度不可能无限增加。
2、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出现
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在产品设计、产品组合、操作技术、产品生产等方面不断改进,会使得学习持续下去。工人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操作,会不断产生新的学习效应,提高熟练度,从而使得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3、学习的溢出效应
20世纪末经济一体化水平的迅速上升使得技术溢出成为了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溢出效应主要指在一个领域积累的经验与知识很容易就能转移到新的业务领域,使得经验丰富的企业很容易就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内生技术进步理论认为技术具有两个重要性质:一是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具有非竞争性,即对同一技术的一额外单位使用的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二是技术投资的收益部分归投资者个人所得,部分归社会公众所得,从而技术只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因而技术是具有非竞争性和一定排他性的公共物品。
综述所述,学习效应起因于操作与业务不断重复从而增加了熟练性,但要使学习效应持续保持,创新、学习溢出与经验的积累效应是其主要源泉。
四、学习效应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启发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①研究成果表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离不开技术进步中的学习效应机制,中国企业极强的“学习”能力,才能使中国经济增长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更进一步调整了经济结构,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农村劳动转移,加速了经济发展。
由于我国此前的技术相对落后,在学习效应、规模经济以及低劳务成本的作用下,我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这也是所谓的赶超理论:后发国家可以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基础上,减少学习费用,减少开发费用;一个经济处于低水平的国家,可以通过模仿、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提高其经济增长率。
但必须看到的是徐力行②采用1994-2008年数据对中国制造业学习效应进行分行业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学习指数普遍偏低(多在0.5以下),中国制造业的学习能力主要来自产业内部学习。也就是说,中国制造业还有很大的学习效应可以挖掘。
受近来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大批低附加值、贴牌生产的中小企业倒闭,因为这些企业没有自身技术创新优势,处于国际分工链低端。但是中兴、华为等一批技术领先的企业却在金融危机中强势崛起,这两类企业命运鲜明的对比值得我们深思。
在此,笔者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所有企业而言,要明确政府如今的工作重心是扩大内需,让内需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企业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要更多考虑国内需求。同时更需要立足自身,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来实现产业升级。
二、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要加强人才培养,努力提高核心技术水平,提高自主创新水平。政府应当科学作为,不要过多行政干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公平的创业和竞争环境,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大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融资信贷支持力度。
三、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对行业进行整合合并,对整个行业的需求进行深入考察后确定生产目标而不是盲目扩大产能。同时提高产品创新水平,提高产品学习效应,进而降低成本。政府可以对一些产品进行阶段性补贴,落实好减税措施,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引导企业制定中长期规划,逐步使落后行业升级换代。
四、对于一些低附加值并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行业,要毫不手软,坚决取缔,建立过剩产能正常退出体制。把推进传统产业尤其是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新型化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技术,提高资源利用和再利用效率。以产业链为纽带,从企业、园区、区域三个层次,推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五、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效仿德国“两元制”教育,将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和研究人员。加强在岗职工的继续教育,定时定期进行再培训,提高知识水平与职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与生产率。
六、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让高校的技术能够真正服务于民,而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中。对于已经成功应用于实体经济的优秀项目的研发者要提高奖励,媒体也要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培养高校、教师、研发人员勇于创新,争于创新,乐于创新的风气。(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本文特别感谢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
注解
①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6(4),经济研究
②中国制造业学习能力的实证分析与提升策略,2010(5),现代经济探讨
参考文献:
[1]徐力行,中国制造业学习能力的实证分析与提升策略,现代经济探讨[J],2010(5).
[2]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从动员性扩张,向市场配置的转变,经济研究[J],2007(4).
[3]赖俊平、张涛、罗长远,动态干中学、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演进,产业经济研究[J],2011(3).
[4]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参考[J],2010(43).
[5]中国企业联合会——胡迟,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经济研究参考[J],20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