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以致“用”到以用促“学”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案例研析对大运动观视域下有效应用“完整法”进行了探讨,与上一期以大运动观视域下有效应用“分解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引发了一线体育教师聚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思维碰撞。经过这两期话题的深入研讨,为实现学生从“学”正确的技术动作到正确地“用”技术动作打下了基础。
  一、关于“学”的思考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强调学生系统地学习1~3个运动项目,积极参与日常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形成锻炼习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1]如何在学的过程中着眼于“用”的突破,如何辩证地处理“学”与“用”的关系,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1.学什么
  《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了学生在学校开设的若干运动项目中进行自主选择,较为系统地学习1~3个运动项目。[1]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不单是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运动对自身生理机能的刺激和重复的技术动作练习,也包含参与比赛和运用技术动作的练习,还包含在参与比赛和运用运动技能过程中能够尊重和理解运动规则、认识运动礼仪和传统习俗、区分运动行为表现好坏、内化积极的体育意志品质。[2]这需要改变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固有思维,即引导学生通过运动项目这个载体,体验和掌控在练习和比赛中的角色关系、团队技战术配合、追求的目标、礼仪和规则等有关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
  2.怎么学
  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其独特的项目特征,应从运动项目教与学的出发点进行整体思考,避免传统的“分解—整合”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整体性的运动学习思维。在重论体育教学方法时,提及必须借重方法论来把握方法。[3]体育教学方法论,首先应是对体育学科中一切认知活动完整程序的深入本质的认识,尔后,秉承这样认识的人当然会使体育教学实践发生定向转变。[4]
  本期案例讨论的排球正面双手上手传球动作具有一般开放式运动项目共有的特征,同时也有其特殊性。采用“分解法”进行教学,有利于传球手型的固定,但容易形成持球犯规动作;采用“完整法”进行教学,避免了错误动作的形成,但是零基础的学生又较难融入到练习中。本期案例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不同难度练习的设置,并在设置练习时始终强化正面双手上手传球单个技术,避免过早进行组合技术练习,并对单个技术动作进行情境化设计,让学生从完整的技术入手学习,慢慢融入到由简单到复杂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用”中学。在教学中,没有最优的方法,只有更适合的方法,借助方法论跳出方法的使用程序看方法的使用效果,是教师进行方法选择的依据。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每节常态课的课堂效果,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需要探讨的永恒话题。
  二、关于“用”的思考
  本期案例的教学对象是水平五专项班的学生,“会用正面双手上手传球技术比赛”是教学目标之一,但“会比赛”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比赛的结果重要,但是如果教学的最终目的仅仅指向比赛结果,那就把运动文化的传承局限于比分了。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会”比赛,在比赛中找寻专注于运动、掌控技术动作、享受运动的体验,真正享受比赛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比赛结果。让学生在掌握正面双手上手传球技术动作后,学会在赛中通过技术动作掌控身体、享受运动,传承排球运动文化和中国女排精神才是最终目标。
  1.“用”技能赢得比赛
  在初步掌握了正面双手上手运动技术后,需要引导学生在正确时机做出正确的技术动作,也就是学会处理与球、与人、与技战术、与环境、与规则、与礼仪的关系等,这就要求教师依据项目特征设计整体性的练习和比赛情境,让学生在赛中学。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其独特的项目特征,依据项目特征结合运动技能形成过程,采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网球正手击球技术动作教学中,在认识阶段,先让学生从项目特征角度了解网球正手击球技术动作,按照预设好的动作路线图进行徒手运动轨迹的连贯动作尝试;再引导学生画出徒手模仿的连续技术动作的运动轨迹;然后持拍进行无球情况下完整技术动作练习,最后完成喂球连续动作练习,尝试击打不同方向的来球,慢慢融入更多的运动要素,改变更多的运动条件进行练习,而不是常规意义上先进行分解动作“准备—打开—挥拍”的教学;在联结阶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设置击球落位的准确性、击球失误率、击球落点的控制等具体的学习目标,强化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在自动化阶段,根据学生已有水平进行合理分组,设置适合其水平的教学比赛,可以通过改变场地大小、球网高低、人数多少,以及创设结构化的比赛情境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实战感受,积累实战经验,强化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对比赛的控制能力。
  2.“用”身心感受比赛
  本期案例中设置了不同的运动条件、不同层次下的比赛情境,意图引导学生能够用好所学的正确技术动作,在所设定的比赛中体会流畅状态。尽管取得胜利很重要,但是流畅状态与获胜之间没有必然聯系,并且流畅状态所提供的,远比某次竞赛的胜利更加丰厚(图1)。[5]帮助学生发挥正面双手上手传球技术动作最佳水平,让他们在比赛中通过对正面双手上手传球技术的运用,体会生命的活力、动作的收放自如,获得愉悦感,建立长期的运动兴趣,这才是“用”的最终指向。在学生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上设计出让每名学生能够找寻自己比赛最佳的流畅状态十分关键。在挑战水平高而自认为技能低的情况下,学生会出现焦虑的情绪;在挑战水平低而自认为技能也低的情况下,学生会出现无所谓的淡漠情绪;在挑战水平低而自认为水平高的情况下,会出现松弛的厌倦情绪;只有在挑战水平高且自认为技能水平也高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出现流畅状态(图1)。流畅状态模型图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方向,也提示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才有利于找到流畅感觉,身心愉悦地比赛。
  三、以“用”促学的超越   在教学实践中,从帮助学生建立“我”的空间意识到丰富“我”的运动空间要素,从会在情境中处理“人—球—人”的关系到条件限制的实战,由学习正确的技术动作到会正确地使用技术动作,再到整体性运动学习思维的形成,才能真正实现运动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学有所得。
  1.强化练习,让学生“会”学
  动作技能控制论实质上是建立了一種在基本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及其应用在各种专项体育运动情境中的基本联系。[6]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会存在认为传球只是二传技术的误区,会习惯性地用后退垫球的接球方法代替正面双手上手传球技术。本期案例设计了先强化单个技术的“完整法”学习思路,学生掌握正面双手上手传球技术后,将单个技术动作融入不同难度和不同运动条件的指定传球比赛,规定不能有其他技术动作参与,强化了学生的正面双手上手传球技术。待传球技术强化稳定形成传球意识后,再结合垫球等技术动作丰富组合练习,为专项技能形成打下根基。
  2.组合练习,让学生“会”练
  本期研讨中有教师认为:教学一般从单个动作开始,但此时的教学不能唯单个动作而展开,就像“一个词语只有在语句的语境中才具有意义”一样。正如其所说,围绕单个技术动作设计多个技术动作的组合练习,会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熟练单个技术动作。但单个技术动作在组合练习中会产生新的问题,要引导学习者从大运动观和整体学习思维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会用不同的组合练习解决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这才是“会”练习的具体表现。
  3.情境练习,让学生“会”赛
  唯科学主义和本质主义将知识视为对外在世界的本质、实体的映现,知识成为一种预设性、客观性与静态性的实体,使得知识的情境性、理解性与生成性得到遮蔽。[7]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仅仅强化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反复操练以掌握该知识,这是远离“我”的“碎片化”知识,没有与他人、环境等生成新的知识。每个运动项目都是由相互联系的知识和技能组成的,一两个运动技术的孤立学习和掌握是不可能学好一个运动项目的,学好一项运动需要多种技术的组合学练和整体运用。[8]引导学生创设结构化的比赛情境,如,1vs1、2vs2、3vs3的篮球比赛,可以根据锻炼和考察的技术不同改变场地大小、篮筐大小、篮架高低以及具体的比赛规则,让学生体会与队友的技战术配合以及对时间、空间的掌控,逐渐建立起整体性的运动学习思维。
  教师引导学生在大运动观的视域下形成整体的学习思维,尤其是在引导水平五的学生学习开放性运动技能,设置各种组合练习时要考虑专项技能的合理性需要,让学生学会处理人(自己、对手、队友)—球—环境的关系,培养意识(动作、战术、战略),让学生知道任何一个技术动作、任何一次意识判断、任何一次相互配合,都要对整个项目、团队和比赛结果负责,促进学生形成整体性的运动学习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3.
  [2]柴娇.体育课程的运动项目文化教育回归与困境破解[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6):87-91.
  [3]张洪潭.重论体育教学方法[J].体育与科学,1996,1:34-37.
  [4]张洪潭.体育教学方法论沉思[J].体育与科学,1996,3:70-73.
  [5]Susan A.Jackson,Mihaly Csikszentmihalyi.体育运动中的流畅状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20/41.
  [6]Clive Brewer.运动技能提升指南[M].北京:中国工信出版社,2016,12.
  [7]尚力沛,程传银.论运动技能教学的文化完整性[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5):58-61.
  [8]季浏,钟秉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70.
其他文献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内在兴趣。”小学体育课堂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实现学生多元目标达成。由于体育课堂的授课环境和学习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小学生自身的意志力、注意力及持续坚持身体练习的能力较弱,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设置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乐此不疲地在游戏中学、练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线体育教师需要探索和研究的。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学、练的一种
在大力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以下简称《教研工作意见》),面对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任务新要求,教研工作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平台,成为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  回望过去,我国体育教研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直在改善教研機制、创新教研方式、拓展教研路径上下功夫,从而在推
S号超级软床  邹蕾磊    S号超级软床,床头装有6个按钮和3盏不同颜色的灯,分别是红色、蓝色、黄色。如果你按下1号按钮,会从床的肚子里跳出一只可爱的小布熊:按下2、3、4、5号按钮,就会伸出四只灵活的机械手帮你整理房间;6号按钮的功能更神奇,它能让软床变成你想要的不同形状。至于那3盏灯也特别有趣:如果你没洗澡就上床了,红灯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如果你是一个大懒虫早晨老赖床,它就会把你的枕头抬起来,
编者按:本期话题研讨是续《案例研析》栏目关于“如何合理制订单元计划”系列的第11次专题研讨,以“水平四《耐久跑》单元设计”为主题,针对耐久跑(水平四)单元(7课时)内容展开话题研讨。本次研讨特邀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博士带领一线教师共同探讨耐久跑单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等内容。本期选择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博士针对研讨主题及案例,阐述了细化与分析单元技能主题的具体内容,以单个技术为例,阐述了各阶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单元构建的研究越发深入。浙江省在推出《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后,更加注重“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理念下,单元为核心的教学实践思路。但是,由于同校体育教师专业不一致,专项教师单元设计能力弱,区域学校单元设计、实施偏差大,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不一。需要整合区域资源,创新区域教研方法,统筹设计区域学校单元。将《纲要》提出的各种水平段内容标准细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而这里的健康目标不只是身体健康,还应该包含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如果说学与练是体现身体健康领域目标,那么,赛与评则更多地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中落实“学、练、赛、评”一体化的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次浙江省“四地九室”体育名师
找啊!找啊!我找找找!本子呢?怎么不见了?咦!这里怎么有本旧得发黄的日记?我忍不住打开了,哇!这不是爸爸的字迹吗?哈哈!全是写的妈妈,真有意思了。来来来,冒着挨爸爸骂的危险,让大家一起来感受我的幸福家庭吧!  在那个发生了无数个浪漫故事的图书馆。当时妈妈可淑女啦,天天抱着几本书去图书馆自习。爸爸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大帅哥。每天晚饭后他们总会不约而同来到图书馆。这天,故事发生了,虽然有点老套,但也是非常
神机妙算  难道魔术师真的拥有神奇的魔法而料事如神?赶快跟承我们揭开这其中的奥秘吧!  道具:一副扑克牌  1 请观众从扑克牌中随意抽出两张牌,并将两张牌的点数相加后告诉魔术师。(注:A代表1,J代表11,Q代表12,K代表13)  2 观众抽出两张牌,并告诉魔术师相加的点数(比如说是13点)。魔术师就会告诉观众:“在我手上的这叠牌、从下往上数第13张牌是××牌(比如说是红桃8)。”以此类推,假如
精灵豆:笨龙?怎么一副不开心的样子?  小Cool龙:又开学了,繁重的学习任务让我怎么笑得出来呀?  精灵豆:闻闻这个,保准让你一次笑个够!  小Cool龙:哈哈哈哈……不对呀,我怎么情不自禁就笑起来了?哈哈哈哈……可是我没有觉得自己很开心呀?哈哈哈哈……  精灵豆:因为你刚才闻的是“笑气”。    发笑揭秘    180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在做实验的时候偶然吸入一种气体,结果情不自禁地大笑了一场
你能看到月球的背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