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进的路径与动因分析

来源 :当代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_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国际清偿力的提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合理调整和国际经济主体对世界储备货币的信心三大问题。至今为止,国际货币体系的]进历经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三大阶段。体系的]进可从四大动因中得到相当程度的解释,分别是实力、信心、流动性和不对称性。国际货币体系作为动态化制度,其]进变迁展现出人们的无奈和智慧。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 ; ]进路径 ; ]进动因
  [中图分类号]F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2)10-0075-04
  前 言
  国际货币体系,或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为满足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的需要,而形成的各国间的货币关系、世界货币的职能原则、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
  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解决三个专门性问题:国际清偿力的提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合理调整和世界经济主体对国际储备货币的信心。历史上的任何一种国际货币体系都是为了满足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经济贸易与投融资的需要而形成的。世界经济是一个变化发展的市场统一体,要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有效运作,必须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以完成在国际贸易中日常的资金融通结算和国际投资中资金的转移流动。同时,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建立有效应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机制,其中最重要是储备变动和汇率改变(升值、贬值)。即使有强有力的清偿能力,有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有效机制,如果人们对储备货币缺乏信心,就会招致大量的投资行为引起汇率的大幅波动,从而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严重不稳定甚至崩溃。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进路径
  随着国际经济的变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古典金本位制和金汇兑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今牙买加体系三大阶段。
  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英国,17世纪末开始英国便从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1819年,英国颁布《恢复条令》,恢复通货与黄金按固定比例兑换,标志着英国正式采用金本位制。18世纪初,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为英国主导世界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确立了英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由于英国首先采用金本位制,其他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自1870年始,当时的主要世界经济强国德国、法国、美国陆续实行金本位制,至1880年代世界主要贸易国加入金本位制。只有国际经济大家庭中的重要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后国际金本位制才算形成。
  国际金本位制可以分为古典金本位制和金汇兑制两个阶段。
  古典金本位制遵从“三自由原则”,即金币自由铸造、金币自由兑换和黄金自由输入输出。金币的自由铸造具有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有利于物价水平的稳定;金币的自由兑换,有利于金属铸币与银行券比价的稳定;黄金的自由输入输出,有利于各国货币之间比价的稳定即汇率的稳定。古典金本位制的基本特点是各国货币以固定汇价钉住黄金各国之间依据其所含的黄金量确定法定平价;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输出入,汇率的波动幅度不会超过“黄金输送点”所确定的铸币平价。黄金的流动机制决定了古典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这一机制可以简述为:以两个充分弹性为前提,即价格和进
  出口商品充分弹性。一国如果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就意味着黄金净流出,黄金的净流出导致国内货币供给的减少,货币供给的减少导致赤字国物价水平的下降,从而增加外国对本国(赤字国)商品的需求,外国对本国商品需求的增加导致经常项目的改善,这样,赤字国的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1922年,世界各国在日内瓦召开会议达成共识,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金汇兑制。世界将黄金主要集中于金融中心,各国通过买卖“黄金外汇”而不是买卖黄金来维持本国汇率。该办法既解决了维持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问题,又解决了黄金需求短缺的问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临近二战结束,为解决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混乱局面,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协调合作以便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1994年7月,美、英等44个国家的代表汇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协定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家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按照协定,1945年12月,国家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并于1946年6月营业,1946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并于1947年3月开始运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家复兴开发银行IBRD以稳定国际金融秩序、促进国际间的货币金融合作为宗旨,为成员国提供稳定金融体系和发展经济的重要帮助。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国际社会有效合作商议的产物,以IMF和IBRD为双轴,以基金制为基础,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新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可分为两个阶段。1945年~1958年属于重建期;1958年~1971年属于体系运作阶段。在第一阶段仅仅保证固定价格买卖外币并不允许自由兑换,其典型特征是外汇管制。到1959年,主要欧洲国家的经济金融状况大有改善欧洲清算联盟解散,恢复了货币可兑换,迈出了自由兑换的关键一步。由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成熟,为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发展创造了极大的便利。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史上的第一个具有“正式约束”国际货币制度,凯恩斯曾将其描述为起源优秀的计划的产物。该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以“双挂钩”的形式建立的固定汇率制,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国保证随时以35美元1盎司的黄金官价同各国中央银行兑换黄金,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宣布以美元表示本国货币平价。由此,美元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关键货币,成为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主要储备货币。“双挂钩”同时考虑了汇率制度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问题。当一国经济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本币面临贬值的压力,但如果贬值幅度过大,该国必定要干预,干预的手段无非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逆差国要么实行紧缩性的国内政策,降低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减少外汇需求;要么动用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抛售外币抬高本币,由此缩小国际收支逆差,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反之,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本币面临升值的压力,如果升值幅度过大,该国必定要干预。顺差国要么实行扩张性的国内政策,增加对商品的需求从而增加外汇需求;要么不断增加外汇储备,由此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了简明的概括。成员国确立本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必须基于黄金或某个可与黄金兑换的货币;在短期内成员国的汇率波动必须在官方平价汇率1%的幅度内;确保经常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实施资本管制;成员国运用官方外汇储备和国际货币基金信用额度解决短期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实施冲销式干预以消除外汇市场干预行动对本国货币的影响;确保成员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自主权。
  牙买加体系。1971年美国出现了20世纪以来首次贸易项目逆差,美元再遭受抛售。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关闭黄金窗口。为了继续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十国集团于1971年12月18日签定了《史密森协议》。1973年2月国际汇率市场再度爆发美元危机,史密森协议终止,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1976年1月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签署《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IMF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二次修正案,形成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准则,标志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诞生。
  牙买加体系的基本内容: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定值的基础;扩大特别提款权的功能,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取消有关固定汇率制条款,改由各国根据自身经济、政治地位自行确定货币兑换比率,实行汇率浮动制。牙买加体系没有规定本位币,没有统一的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多样化)、没有统一的国际收支协调机制、没有建立硬性的稳定货币体系的机构及规则,他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权宜之计,整个体系随着国际经济金融格局的变动而改变,是一个“无体系的体系”。
  二、 国际货币体系的]进动因
  实力:国际经济实力的变化是货币体系]进的根本动因。金本位制的出现与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崛起密切相关。英国之所以能成为维持国际金本位制的核心国家,与其在当时的国际实体经济的格局密不可分。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工业经济的领军者,蓬勃发展的经济令英国有动机也有能力向外进行殖民扩张,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霸主。1870年~1914年,英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占国民收入的5.2%,最高时达9%,对外净资产占GDP的25%,全球贸易结算的60%采用英镑结算,是名副其实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
  英国经济在二战中遭受重创。战后美国GDP占世界GDP的一半以上,黄金储备占世界黄金储备的近70%,贸易收支连年顺差,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为美元霸权地位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际经济实力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强大的美国与衰弱的英国之间即“怀特计划”与“凯恩斯计划”一定程度相妥协的结果。
  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于欧洲的增长下滑。1960年,美国短期外债首次超过其黄金储备(210亿:178亿美元),而欧洲等其他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们对美元的的信心开始动摇,出现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潮,1971年,美国出现20世纪以来首次贸易逆差,再度出现美元抛售,随后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流动性:一个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有充足的流动性以满足国际贸易与金融投资的需要。国际金本位体系的一个很大的缺陷是货币流动性供给受制于黄金产量,而黄金的产量其供给增长往往赶不上经济贸易增长的需求,因为在国际金本位制下,一国的黄金无非有两大来源,一是黄金生产量的增加,二是由国际收支顺差而黄金净输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黄金生产的增长缓慢,因此许多国家黄金储备增长不快,货币供给相对不足,从而产生物价下降通货紧缩的倾向。
  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持有的黄金储备大量增加,其总量已远超英国,但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亲黄金政策”的,即限制黄金流动,对流入的黄金进行对冲式干预。“亲黄金政策”严重影响了黄金的正常流动,减少了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强化了全球通缩的压力。国际货币流动性不足严重影响国际金本位制的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体系本位币的地位,实行“双挂钩”制度。美元充当了国际货币,广泛用于国际经济的计价单位、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国际贸易的大多数交易用美元结算,外汇市场上用美元作为干预货币,资本市场上发行的债券,美元债券占了很大的份额,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除黄金外主要是美元。在双挂钩制度下,美元价格与黄金挂钩,美国成为黄金储备差额的买卖者。然而,一旦美国出于自利动机,为刺激经济发展而实施扩展性的货币政策,就会导致国际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对其他国家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美国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会导致美元流动性不足,形成美元荒,对其他国家产生通货紧缩的压力。
  不对称性:国际货币体系核心国家与外围国家国际货币关系的严重不对称导致经济资源流动分配的严重不平等,从而随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激化国际货币体系内主体间的矛盾,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导致国际货币制度解体变迁。
  在国际金本位时期,英国是最重要的核心国家,英镑是核心货币;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是最重要的核心国家,美元是核心货币;在牙买加体系时期,美国是主要的核心国,美元是国际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核心国与外围国的不对称,使得本位币国与外围国在国际收支调解中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有很大的差异。外围国家一旦出现经济衰退,往往无法吸引足够的的资本或向核心国出口,无力偿付外债利息与本金。事实上,无论是国际收支暂时性不平衡,还是持久性不平衡,调节的责任大多落在外围国家身上。理论上,中心货币国一定程度上是世界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因为中心国家的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外围国家。然而在缺乏协议制度的金本位制时期,在“双挂钩”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有对英国、美国的国内政策形成约束力。英美分别在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以中心霸权国的姿态行使所谓霸权稳定权,尤其是美元主导时期,出于自利心态,美国为弥补其长期的经常项目逆差、维持其国内高消费之需而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剥夺外围国家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辛勤劳动所得的财富。
  信心:任何金融体系都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一旦失去人们对它的信心,金融制度、金融组织就会即时瓦解。尽管一种国际货币体系的产生发展与崩溃有其客观必然性,但其存废也与信心的有无密切相关。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的“特里芬困境”就包含对一种金融制度信心是多么重要的思想。即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为顺差,则世界美元的供给会不足,造成国际经济交易中清偿力不足;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时,是世界美元供给过剩,造成美元美元贬值,动摇对美元的信心。这样,国际货币清偿力的创造机制与其他国家对该制度的信心之间存在根本矛盾。美国逐渐增加的赤字会破坏人们对美元的信心,美国以外的他国持有的美元增加,但得不到美国持有的黄金支持和兑换,最终人们会对该制度丧失信心。而一旦信心丧失就会导致金融危机,货币体系无法稳定以至崩溃。20世纪60年代以后,多次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现象,以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无力美国无力维持“双挂钩”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一种旧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由于人们对其失去信心而解体,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由于人们对其充满信心而建立。
  三、 结语和启示
  国际货币体系的]进过程,是一个以商品货币为核心货币向以主权和超主权信用货币为核心货币的转化过程。黄金是本身具有价值的商品货币,英镑、美元是主权信用货币,特别提款权、欧元为超主权信用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中核心国家霸权力量的衰弱,如果缺乏相应有效的国际协作必将带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不定甚至解体。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稳定论,以核心国家的主权货币为国际本位货币其实意味着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与核心国经济利益、货币信誉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机构是国际货币体长期有效运作的基础,其中监督约束机制是关键。构建更加强有力的国际金融监督机构,形成更加有效的国际金融协调机制,使牙买加体系向进一步有序化方向发展,是国际货币体系近期改革的关键所在。
  没有完美的国际货币体系,只有合乎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合意选择的货币体系。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现实贸易金融需求、社会技术力量的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会随之]化。体系核心国违背历史潮流的所作所为只能延缓进程而改变不了]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巴里·艾肯格林.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史(第二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 罗纳德·麦金农.麦金农经济学文集(1-6卷)[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 沈晓晖.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4] 易 纲,海 闻.国际金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 钟 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危机和变迁[J].国际金融研究”2001(4).
  [6] 罗伯特·特里芬.黄金与美元危机[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7.
  [7] Laurence s.Copeland.Exchange Rate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e
  [M].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5.
  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Path and Motiv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Zhu Fengge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 An effectiv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can better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liquidity,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the world reserve currency. So far, the system has evolve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gold standard system, the Bretton-Woods system to the Jamaica system and its evolution is driven by four motivations: strength, confidence, fluidity and asymmetry. As a dynamic system,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demonstrates people’s frustration and wisdom.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evolution path; evolution causes
  (责任编辑:张丹郁)
其他文献
摘要: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是后危机时代经济增长的主要马车。通过分析后危机时代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碎片化制度”及其危害,提出政府从财政角度——财政补贴、财政转移支付、财政引导机制、财政预算和财政监督逐步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碎片化”转为“体系化”,增强农村居民消费信心。  关键词:制度建设;财政支持;后危机时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期刊
摘要:钦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区位和政策优势独特,产业集聚效应加速,形成了大型临海工业框架,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初见成效。然而,钦州市为后发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规模小,投入不足,相关扶持政策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科技人才严重缺乏。为此,要凸显高新技术产业在钦州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加大载体建设力度,拓宽筹融资渠道,重视技术引进和应用,扶持企业科技机构,加
期刊
摘 要 利用我国31个省份1997年~2009年的人口总抚养负担系数、从业人员比重以及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构建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总人口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对经济的影响。鉴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状,分别对东部12省、中部9省以及西部10省的人口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人口弹性明显不同。未来一段时期,如何更好地引导劳动力流向中西部区域,是促使经济均衡增长、产业顺利转移、解决结构性
期刊
摘要:通过永续盘存法对我国1978年~2010年物资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并结合学历权重法与受教育年限法来度量1964年~2010年我国的人力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建立总量生产函数与人力资本函数的联立方程组模型,并运用2SLS与3SLS方法对其进行估计。结果发现,物资资本存量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最高,而人力资本存量与实际利用外资的贡献度与大体相当,同时生产型劳动力是人力资本形成时最重要的因素。  关键
期刊
摘要:金融危机导致广东的外向型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粤商经营风险迅速上升。为破解源自外需减少的粤商经营困局,规避层出不穷的市场风险,文章分析了当前粤商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动因,结合粤商经营的特点构建了粤商经营风险框架图,从企业内部、产业链和社会资本三个层面构建了一个企业内控、产业集群、粤商网络三位一体的集成风险管理体系,以期达到降低粤商企业走出去经营风险与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走出去;粤
期刊
过去的几年,世界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全球经济衰退。中国虽没有出现金融危机,但却发生了实体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断深入,政府、企业、理论界对此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扭转金融危机局面,宏观调控是重要手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石家庄经济学院王殿茹等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金融危机下河北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中国企业以承接国际品牌商委托代工的形式嵌入了相关全球价值链或合约制造(Contract Manufacture)网络,从而使“代工模式”成为这类企业的一种重要的商业运营模式。同时,国际代工也成为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或途径,并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毋庸讳言,与直接产销模式相比,代工模式存在着代工环节通常属于产品价值链
期刊
摘要:复杂产品系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水平和技术产业化水平的集中体现。对于我国而言,制约复杂产品系统行业发展的技术壁垒难以在短期内突破,但是,组织壁垒能够在相对较短时间突破。文章从复杂产品系统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制约我国复杂产品系统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系统集成者牵头的集成创新模式,并以北控磁浮为案例,验证这一发展方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创新;组织壁
期刊
摘 要 为了适应现阶段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金融改革,文章把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改革的突破口,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经济主体的影响,然后介绍了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可行性,最后探讨了利率市场化可能的途径。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直接融资;企业债券  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
期刊
国内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但企业的资金紧缺仍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说,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有很多,可以选择股权融资、债券发行,也可以考虑融资租赁。但实践中,由于银行网点众多,融资程序便捷,银行贷款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首选。  从银行角度而言,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繁荣,大企业的融资方式有了较多的选择,不仅限于银行贷款解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