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体验式采访报道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来源 :记者观察·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bo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工作者在进行体验式采访报道时,应当将人放在首位,保护采访对象的个人利益,保护其良好形象,不能以道德绑架他人,让被采访对象感受到应有的人情及温暖,尽可能以客观事实示人,不要过多表露自己的感受,在保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生动性的同时,体现出人文关怀。
  关键词:体验式采访报道;人文关怀;采访对象
  一、引言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新闻媒体发挥十八般武艺,纷纷派出记者全副武装进入医院、社区、大街小巷,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社会风貌、人物事件等进行视频、音频、文字、照片等形式的采访报道,将体验式采访报道的优越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毫无疑问,在疫情期间,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将我们看不到、摸不到、听不到的人物故事记录下来,将受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件、人物写出来、剪出来,传达出来,通过电视、图片、文字等形式,让我们在遥远的地方都能参与进来,上下齐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在受众沉浸在现场紧张、压抑、揪心、喜悦等各种情绪中时,我们不禁要问,疫情期间体验式采访报道的“人文关怀”到底够不够?如何才能将体验式采访报道的“人文关怀”做得更好?
  二、疫情期间体验式采访报道在
  “人文关怀”上的得与失
  (一)采访知轻重,报道知深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在疫情期间推出一档直播节目《战疫情特别报道》,自2020年1月26日至4月30日,将疫情期间各地疫情最新情况、各地驰援行动、严防严控工作最新进展、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进行连续播出。这期间,媒体记者深入一线,探访各地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社区,以体验式采访报道的形式,将受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多方面疫情信息及政府决策、百姓生活广而告之。
  在这些体验式采访报道中,媒体记者对疫情患者的采访报道体现出了应有的人文关怀,对患者进行打码处理,公布患者信息时使用“王XX”等字样……记者在采访中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现场,对事件、人物等进行微观细查,与医护工作者同吃同住,同工同休,捕捉到很多医护工作者与患者、志愿者、领导人物的生动感人细节,在提问上知轻重,在后期处理上知深浅,这些都是疫情期间新闻工作者在体验式采访报道中表现出的人文关怀。
  (二)主观感受超越客观事实,主观主义倾向明显
  但是,同时存在的,还有体验式采访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记者主观感受过于明显,有比较严重的主观主义倾向。
  2020年1月26日,土生土长的武汉人、《长江日报》摄影记者詹松,在直播中用自己的镜头带着观众“走”在武汉的街头,见到往日车水马龙而今空无一人的武汉,他声泪俱下,数度哽咽。这段视频成为疫情中最令人难忘的瞬间之一,也成为最具争议的瞬间之一。
  诚然,记者也是有感情的人,但是新闻是客观公正的,新闻的客观性决定了记者在采访与报道中不能有过于明显的主观倾向,“武汉街头没有人”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受众可以自己感受,我们也应当尊重受众的个人感受。记者个人情感超越客观事实,说明记者的职业品行是不达标的,这是对受众的不尊重,也是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之一。
  (三)照片、视频等出现“丑”特写,影响人物形象,影响受众观感
  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志愿者,他们都是为大家舍小家,为更多人民守护一片净土。他们英勇牺牲自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媒体从业人员在体验式采访报道中,暴露出他们过多的“丑”形象:女护士剪短长发剃成秃头;因为要去疫区,不能顾家,哭成泪人;在医院里长时间戴着护目镜为患者医治,导致自己的鼻梁与面部留下一道道红色印记,甚至从压痕变成压伤……一张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一段段极具感染力的视频,都将这些可爱的人进行了善意的“丑”化,让他们原本美好的人物形象大打折扣。
  媒体在报道这些新闻事件时,只考虑到了新闻当时可能产生的暖心、大爱效果,却没有考虑到这些照片、视频对于当事人而言,可能是丑的,会影响到他们的人物形象。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在抢抓新闻,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传播出去的同时,也应该考虑,是否可以尽可能避免对当事人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减少给受众带来的较差的视觉体验。
  (四)片面追求“高大全”式人物形象,导致价值观引领出现偏差,缺失人文关怀
  在疫情期间,社会上涌现出大批爱心民众,他们心系疫区,主动为疫区人民捐资助物,这其中就有很多老人,还有很多“丢下一万元就跑”的匿名捐赠者,驰援武汉的女护士……他们的行为受到社会媒体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很大纷争。
  从媒体角度看,老人或者环卫工人捐资助物是社会正能量,也是疫情期间的暖心之举。但新闻报道出来后,却引起轩然大波。网民在对老人捐款行为表示敬意的基础上,呈现出两种倾向:一是老人或环卫工人挣钱不易,他们的捐款不该收;二是媒体不应当重点报道老人或环卫工人的捐款行为。媒体在广泛报道老人或环卫工人捐赠的同时,给社会上的老人、环卫工人带来不小的压力,好像自己不捐赠点钱物,就是没有爱心,甚至有的老人被迫捐款,捐款之后自己却所剩无几。
  媒体对女护士的报道也出现了价值观引领的偏差。疫情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也为了节约穿脱防护衣帽的时间,这位90后女护士将齐腰长发剃成秃头。一时间众多女护士纷纷剪短长发,或者剔成光头。怀孕9个月护士坚守一线,流产10天的护士奔赴前线,女护士含泪断奶支援……这些新闻报道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受到不少网友斥责,他们强烈要求减少类似的新闻报道,解除对女护士的道德绑架。
  疫情期间,众多媒体为了抢得新闻,肆意宣传和放大一些“个人牺牲”,试图用这种新闻来表明社会的温暖、人间的善意,却严重忽略了宣傳报道后的效果,记者也没有深刻探讨此类事件是否值得、是否应该如此大规模“滚雪球”似的报道,甚至为了突出人物的“高大全”形象,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开始合理想象、凭空虚构。这与体验式采访报道本身的人文关怀背道而驰,需要我们警惕!
  三、体验式采访报道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体验式采访时,应当将人放在首位,重点保护被采访对象的个人利益与隐私,让被采访对象感受到应有的人情及温暖,在保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生动性的同时,体现出人情味,在故事讲述中,让受众感到新闻的温暖性。
  第一,在体验式采访报道中,要坚持以客观为主,主观感受为辅的原则。新闻工作者可以发表个人感受,但要防止夸大性,也要尽量保持低调,保证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保证新闻客观,是尊重受众的重要表现。在体验式采访报道中,由于记者经验、个人素质等原因,或者受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很多记者容易把个人感受融入新闻事件之中,导致记者“钻得进,出不来”,使主观左右客观,在观察或采访报道中出现偏差,甚至出现极端现象,严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公正性、真实性,甚至产生恶劣影响,出现新闻失实现象。
  第二,在体验式采访报报道中,新闻工作者要注意保护当事人、涉事人的良好形象,不要本着好的初衷办坏事。必要情况下,可以不暴露采访对象的面目,对其声音进行处理等,保护其自尊心、个人利益等。
  第三,在体验式采访报报道中,新闻工作者不能以新闻事件对特定人群进行“道德绑架”。过多地宣传报道一类人,势必会对此类人群产生强大影响,就像前面论述过的,女护士扎堆剪短长发,老年人及环卫工人纷纷捐出自己的养老钱……他们都是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人,但是媒体应当考虑到扎堆报道引起的不良后果,“滚雪球”效应已经发生过太多次,请不要以道德标准绑架他人,请让新闻充满温暖,充满人情味。
  四、结语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很多新的新闻改革政策,比如新闻记者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体验式采访报道是我们目前使用较多的采访报道方式,也是走转改的具体实现形式,如果运用得当,会给当事人带来贴心的关怀,让受众体会社会的温暖,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导致媒体对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蔑视,会成为新闻失实、新闻失准的借口。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应当把握住体验式采访报道的度,在采访报道中体现媒介应有的人文关怀。
其他文献
通过对鱼类生长的研究或C~(14)同位素示踪研究已测定出一些鱼类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这些研究大部分是通过投喂含晶体氨基酸的精制饲料和根据饲料中缺乏某种氨基酸的生长特性曲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天然气市场同时面临一定程度的问题和机遇,相关企业必须抓住机遇,对天然气市场进行更为有效的市场化改革,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
"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一定要多深入基层、多走访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在人代会上提出有价值的议案和建议……"2013年年初,在商水县"五带头三联系一满意"主题实践教育活
期刊
通过公认、易行的术式提高尿道下裂的一期手术成功率,是泌尿外科及小儿外科医师的努力方向。在此。笔者介绍一种术式,并对其效果进行探讨。
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于610亿元之后,中国电影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一举突破642.66亿元。经济数字背后依托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而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贡献良多,多
1994年5月13日,《中国海洋报》发表黄传平、臧祖林两同志的《东海渔业资源究竟怎么了》的文章,东海区渔政局渔政专家张汉嘉对黄传平、臧祖林两同志对东海区渔业资源分析持不
小学生非常喜欢儿童诗,所以我特别注重诗歌教学。我的学生经过六年的诗歌学习,都能独自创作诗歌,修改诗歌。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要
本文介绍了目前水产品加工中利用酶作为加工手段的应用情况及水产废弃物中酶的开发利用前景,展示了酶工程与传统水产加工技术相结合的良好前景与经济潜力。
2012年5月30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举行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王文超与来自政法、民政、妇联、共青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人大代表及部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通常由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是急性肠缺血最常见的原因,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70%。所以早期诊断、及时针对性地治疗以及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