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23123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动和发展特色小镇。短短几年,全国性的特色小镇培育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各类机构、各色人等,用“逐鹿中原、放马驰骋”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应理性地面对这一机遇,冷静地分析利弊,及早制定应对措施,使特色小镇发展之路不要走偏,而是规范、有序、可持续地进行下去。
  2017年12月4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特色小镇在推进过程中出现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存在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苗头等现象。《意见》的出台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指明了方向,有利于规范扎实地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树立权威,明确牵头单位
  《意见》指出,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会同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工作,加强对该地区的监督检查评估。还指出要加强部门统筹,充分发挥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已公布的两批共403个全国特色小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开展定期测评和优胜劣汰。
  这样明确的规定,具有权威性。在当前众说纷纭、各自为政、自成一体的“乱象”中,总要明确牵头单位,承担主体责任,发出权威的声音以正视听,有利于工作的推进。
  审批权限,考量范围
  《意见》出台预示着住建部将中国特色小镇的申报审批权限移交给国家发改委,而且将过去分指标的做法,改为各地区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数量要求和政绩考核,防止盲目发展、一哄而上。
  今后国家发改委还将把国家各部委评选的特色小镇,适时纳入中国特色小镇的考量范围。这样的规定,既实事求是又量力而行,还体现了区域性和差异性,不硬性规定数量盲目发展。其意义在于由国家发改委来掌控全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态势,动态监测,便于随时预警,纠偏调控。克服过去存在的“政出多门”“龙多不治水”的现象。
  把握内涵,立足产业
  《意见》纠正了前段时间人们对特色小镇的认识误差,即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地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都带上特色小镇的帽子。
  要求各地区可结合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和产城融合,循序渐进发展“市郊镇”“市中镇”“园中镇”“镇中镇”等不同类型特色小镇;依托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培育发展衛星城;依托有特色小镇资源的重点镇培育发展专业特色小城镇。
  这一切都有赖于我们要精准把握特色小镇内涵特质,立足于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让特色小镇的发展真正成为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载体。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防止千镇一面和房地产化。
  遵循规律,量力而行
  按照《意见》的精神,在特色小镇的推进中一定要遵循规律,量力而行。准确地说,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在推进中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数量要求和政绩考核,防止盲目发展,一哄而上;二是避免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其他地方特色小镇成功经验和模式。任何一个地方经济发展都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要素和产业基础,这是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如果不具备这些要素和产业基础,一味地模仿是不会成功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更应从实际出发,科学推进特色小镇,走“少而特”“少而精”“少而专”的发展之路。
  宽进严定,动态淘汰
  《意见》提出,对特色小镇实行创建达标制度,这一条刚性规定对特色小镇的规范推进意义重大。要求各地区控制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数量,避免分解指标、层层加码。统一实行宽进严定、动态淘汰的创建达标制度。取消一次性命名制,避免各地区只管前期申报,不管后期发展的现象发生。实际上,现在已经出现为了申报成功找关系、走后门,搞利益输送;申报成功后,产业不落地、配套跟不上、发展没方向的弊端。
  主流媒体,宣传引导
  《意见》最后一条提到要“做好宣传引导”。要发挥主流媒体舆论作用,持续跟踪报道建设进展,发现新短板新问题,要总结好样板好案例,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的良好氛围。
  当前的特色小镇发展存在无序、无样板、盲人摸象、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情况。在这种状况下,中央主流媒体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不仅应权威解读特色小镇的方针政策,而且要树样板、树形象,宣传推广一批好案例,示范引领行业规范发展。《经济》杂志社特色小镇研究院成立一年来,也践行了“中央媒体、权威解读;综合平台、示范引领;高端智库、规划策划;高端人脉、政企链接”的宗旨。
  从特色小镇的政策调整,我们看到了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好有关特色小镇的政策,找准自己的方向,特色小镇一定会扎实稳步规范推进,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一个地区能否有效开展交流、合作,是否有实力参与区域竞争,營商环境不但是重要依托,也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  对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大胆探索,营商环境总体呈现出向好的态势,制度性交易成本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放管服”各项改革举措成效初现。如:在广东,积极推出“企业一窗受理”;在
期刊
“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2017年对于新材料和新技术、新科技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么,在这一年里,这些领域都发生了哪些大事?2018年有哪些新趋势?  为此,《经济》记者分别采访了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徐樑华、赛迪智库原材料工业研究所副所长曾昆、中关村石墨烯产业联盟秘书长周静、赛迪智库软件所研究员王宇霞、腾讯研究院互联网+工业研究中心秘书长闫德利、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周国
期刊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心力、凝聚力進一步增强。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
期刊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对于我们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真抓实干,为“十四五”开好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
期刊
“可以预见,中国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一定会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中国继续成为中外企业投资发展、合作共赢的热土。”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营商环境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澄日前在京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专访时,作出上述表示。促进双循环,优化营商环境至关重要  刘澄告诉记者,随着近几年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央一直力主全球化并承诺扩大开放,不断放宽市场准入,缩减负
期刊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习近平会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  王沪宁参加会见并在表彰大会上讲话  习近平向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向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要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  亚太命运共同体,共创共享亚太和平繁荣美
期刊
“现在的城市千城一面,缺少城市品格,老城消失殆尽,新城又开发不起来,同质化很严重。”参与了全国15个省、近100个地级市的品牌打造,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贾云峰感触最深的是,城市发展缺少长期战略和对产业的整体规划,尤其是缺少一个耳熟能详的情感符号。  “什么是城市品牌?就是让人觉得与这座城市产生了情感联系。一说到山东,人们就会想到水浒传,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并不是说其他地方不好客,而是‘
期刊
“十三五”期间,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年均增长约13%,保险总资产年均增长约12%,行业保费收入年均增速为GDP增速的2倍,在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的大背景下,国人对保险需求的快速增长,也为我国保险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国内生产总值自2020年二季度起同比增长0.7%,已实现经济正增长。与经济发展快速恢复和转正相对应,我国保险业在2020年年初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的冲击后,经过迅速应对
期刊
黨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下延伸的重要抓手,全国各省份各单位积极响应,派出精兵强将奔赴脱贫攻坚战场,用拼搏与奉献推动农村发展,让一个个派驻村旧貌换新颜。  山东省自2012年起开展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以来,带动全省各级共选派5万多名第一书记到农村一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实现了对扶贫工作重点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全覆盖。  作为人口大
期刊
企业发展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地方经济活动重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在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中性竞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企业发展到底需要怎样的营商环境?产业政策如何实施才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就此,《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扶持过度会造成产能过剩  《经济》:您提出的“特惠模式”回答了过去中国营商环境不完美,但经济却取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