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课堂—养殖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h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新的改革。畜牧兽医专业作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围绕现代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协同创新为抓手,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实践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应职岗位能力,真正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 课堂-养殖场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150-02
  我国是农业大国,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2012年,我国肉类和禽蛋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3。现代畜牧业具有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五化”特征,科技人才是其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其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江苏“十二五”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全面建设“资源集约、科技密度、加工增殖、生态友好”的现代畜牧业。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东南沿海地区唯一的培养农牧业人才的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作为学院的骨干专业之一,按照现代畜牧业的改革发展需求,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紧扣畜牧产业链,构建并实施了“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建设更加贴近产业发展,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以服务现代畜牧业为宗旨,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弄清现代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中人力资源的现状和未来需求,畜牧兽医专业调研小组深入行业企业开展充分调研,坚持“以素质培养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理念,根据典型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详尽分析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信息,合理制订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能够从事现代畜牧生产的畜牧兽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深化校企融合,创新“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求,在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的支持下,学院以校内实训基地江苏姜曲海种猪场、江苏丰达水禽育种场为载体,与高邮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南通正大畜禽有限公司、中粮肉食江苏有限公司、常州康乐农牧有限公司、光明集团上海农场、南京卫岗奶业集团、双胞胎集团、大北农集团等畜牧业龙头企业深度融合,将“研”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以源于企业的真实生产、营销、研发过程为载体,科学系统地设计实训项目,开展顶岗实习与技术服务,使学习过程工作化,实训任务生产化,校企指导一体化,实现学校与社会资源优化组合,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畜牧兽医专业“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分为四个阶段:
  第Ⅰ阶段(第1学期):畜牧文化感知。将畜牧文化、企业文化与基本文化课程融合,将学生就业服务纳入报到流程中,签订“企业订单班”协议,实现“新生报到之日,即预就业之时”;通过企业展示长廊、“正大杯”红歌会、“双胞胎杯”职业规划大赛等文化活动,引畜牧龙头企业进校园,让学生提前感知企业文化,明确学习目标,设计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Ⅱ阶段(第2、3学期):专业基本技能学习。学生在课堂和养殖场交替开展岗位基本领域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定期开展“大北农杯”动物繁殖技能大赛、“通威杯”饲料品质检验大赛、“中粮杯”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定期举办“企业大讲堂”系列活动,定期开展主题讲座,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夯实学生的职业素质。
  第Ⅲ阶段(第4、5学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学生全部进驻校内生产实训基地-江苏姜曲海种猪场、“校中厂”——高邮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泰州高邮鸭育种分公司。课堂设在养殖场,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企业生产任务,分解科研项目课程,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进行“做中教”、“做中学”、“学中研”。把现代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与职业技术课程相融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把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教师科研项目、企业技术项目与职业拓展课程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Ⅳ阶段(第6学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根据江苏乃至东南沿海地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人才需求,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不同生产方向6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培训资源,使学生了解企业管理机制、岗位工作性质,把岗位工作与技术服务结合起来,开展综合能力训练,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在“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岗实习阶段,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针对不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实施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使“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一是“现代学徒制”式,与上海农场联合承办“养猪与猪病防治”专业方向特色班,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提升;二是“专家入驻”式,选派专任教师常驻常州康乐农牧有限公司,以产品研发带动校企合作,实施“跟单”培养,助推地方养猪业的技术提升;三是“企业冠名”式,先后与中粮集团、双胞胎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中粮班”、“双胞胎班”等7个企业冠名班,融入企业真实职业环境,顶岗实战,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三、以应用能力为主线,重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
  在企业岗位、工作、能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校企共商确定人才培养能力目标,分析畜牧生产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将文化素质课程改革与专业课程改革双线并进,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目标培养课程体系。利用校企合作联盟,建设以诚信文化为核心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基地,编写了融入岗位体能训练项目的《体育与健康-畜牧兽医专业实用教程》;建设以职场文化为核心的畜牧产业文化基地,编写了融入畜牧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大学应用语文》;校企共建江苏现代畜牧生产实训基地,将“动物普通病”、“动物传染病”、“动物寄生虫病”、“动物外科与产科”等课程合并到“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牛羊病防治”课程中,开展“课堂-养殖场”理实一体化教学,真正把工学结合落实到课程中。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中,校企合作制订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把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引入“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牛羊病防治”、“动物营养与饲料”等课程考核中,在课程结束时进行“家禽饲养工”、“家畜饲养工”、“畜禽繁殖工”、“动物疾病防治员”、“饲料检验化验员”等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实现了教学环节与行业技能需求的无缝对接。   四、建立双师培养基地,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依托“校中厂”、“厂中校”、“双师工作站”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平台,通过“培、引、聘、访、考、研”等措施,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聘请企业一线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驻“技师工作站”,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库建设、教材建设等,并承担50%以上的专业课教学;专业教师进驻“教师工作站”,参与企业生产管理、产品研发和员工培训,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培训,到同类高职院校交流学习,赴行业企业挂职锻炼,从而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执教能力。目前,畜牧兽医专业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9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3.10%。
  五、提升学生的应职岗位能力,实现专业与岗位无缝对接
  经过“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近三年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11-2013年三届毕业生广泛就业于中粮肉食江苏有限公司、南京卫岗奶业集团、正大集团、大北农集团等国家龙头企业,毕业生当年平均就业率达99.23%,专业对口率达94.1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评价高,总体满意率及工作称职率大于85%,培养了一批面向现代畜牧生产一线的企业技术骨干、主管、场长和经理。“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
  [ 参 考 文 献 ]
  [1] 蒋锦标.农业高职教育办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2(12).
  [2] 耿明杰,吴学军.畜牧兽医专业“一主N辅”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及效果[J].中国科技信息,2007(11).
  [3] 徐向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6).
  [4] 范先超.高职畜牧兽医专业“221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5] 陈宏智,肖世文,刘纪成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实践[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6] 付森,毕玉夏,王中华.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河南农业,2007(4).
  [责任编辑:钟 岚]
其他文献
[摘 要]美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体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形成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奠定专业培养的基本方向。课程的设置是对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体现专业培养的知识结构、知识层次和知识范围,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美术学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实现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美术学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J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
期刊
[摘 要]郑州轻工业学院烟草工程专业(方向)实施“卓越计划”以来,“烟草原料学”课程组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对于本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卓越计划” “烟草原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097-02 
期刊
[摘 要]“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依托平台建设对“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具体包括: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项目平台、培养方案的修改平台、产学研校企合作平台、科研与实验相结合,建立开放实验室平台。对“土木工程实验”进行改革,改革实验的内容,拓展了实验的场所。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知识框架的构建。PBL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进行角色的适当调整和适应;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校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资源。PBL教学法打破了学科壁垒,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需要精心设计问题,适当调整教学方案,并完善教学评估系统。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其法律素质事关法治社会的构建与维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视角,从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路径等三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法律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必须性 可行性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021-03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其素质要
期刊
[摘 要]“数学物理方法”是物理学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数学物理方法”课程在新形势下面临各种问题。以课程教学为基础,针对我院及全校的“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力求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通过教学研究项目的进展和自身的探索实践,不断地巩固教研成果,开好示范课,以期对校内甚至省内高校相关专业的同类专业基础课程起到一定的引导和辐射作用,促进教
期刊
[摘 要]提问是教与学的纽带,是师生对话的桥梁,好的提问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教师采用课堂提问辅助教学时,应该进行有效的设计,从发问的对象、目的、内容、形式和时机进行考虑和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 提问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141-02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  我
期刊
[摘 要]为适应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实现大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破除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改革和创新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填鸭式”的弊端。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要求,可以设计并实施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创新培养五步结构法”,使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变“教”为“学”,令学生回归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用结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社团管理,应该从服务、管理、引导三个层次入手,依托新媒体平台,加强学校、社团、老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团学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以S大学大学生实践成才服务平台为例,分析运用新媒体对社团进行管理的利与弊,提出线上管理制度必须与线下学生活动实现有效衔接。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 新媒体 学生社团管理 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金融危机环境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减少,待遇降低;定位不准,期望过高;就业抑郁和焦虑加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要想改变当前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需要毕业生、学校、政府三方共同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和解决目前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高职毕业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 G71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66-02  2007年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