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奴”怎成了一个骄傲的群体?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y2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些被房子捆绑的人,会嘲笑创业者,嘲笑“文青”,嘲笑诗。在他们看来,房子的财富等于所有这一切之和,只是自己的财富暂时还不能变现而已。
  知名物理学家李淼先生最近在某平台发了三篇短文,谈买房的那条阅读超过10万次,讨论科学家和演员收入的阅读3000多次,而谈自己所写的科幻故事,阅读量只有可怜的1000次。大数据或者算法会告诉他多谈房价,但是在我看来,最有价值的却是科幻与物理。大数据没有错,它展示的是读者真正关心的问题。我们只关心房子,其次才是收入,至于科学,对于有的人实在是可有可无。
  房价让一切辛苦劳动所得变得毫无意义。我听说,在北京月收入只有1万元的人,最终却能买到几百万元的房子,关键是他能、也敢贷款几百万元,这真是神奇。当然,账是这么算的:虽然有几百万元贷款,只要想办法坚持几年,等房子出手,就赚了一两百万元,如果靠工资,那要不吃不喝挣20年。几年的房奴生活,可能会过得比较苦,但是想着美好的未来,立马有一种“生活的主人”的感觉。
  买房不仅是经济行为,还是一种心理状态。2009年春天,我去了一趟丽江,和几个朋友在一个学院里喝酒、读书,美好的环境和诗意的生活,让我一度想去那里当老师,我甚至在朋友的帮助下,到学院里进行了试讲。回到成都,我一直犹豫不决,是否要去云南过那种美好的生活。在我最接近诗意生活的时候,去看了一套房子,马上就出手了。人在最憧憬理想的时候,却突然最现实了,原来我那种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可能是假的,这让我很不安。买房、当房奴就是这样的状态,它让你变成一个踏实生活的人。
  记得我刚买房的时候,报纸上理财专家的观点,都是教你如何更好地兼顾贷款与生活质量,比如,月供最好不要超过收入的40%之类。那时有篇报道的记者讲了在上海当房奴的生活,连卫生纸和电都要斤斤计较,这简直是典型的反面教材。为了买房,过这样的生活值得吗?在当时,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不值”。
  但是,放到今天,答案可能完全不同了。如今,人们已经很少用“房奴”这个词了,因为有预期的收益在前方,身背巨额贷款,却并没有那种当“奴隶”的不适。如今能买到房,不管贷款多少,都意味着某种成功。在大城市有房还是没房,已经是区分群体的标志。如在中国的大城市,似乎“有房”的指标比收入、存款这些指标更能说明问题。
  在京沪深,“有房”和“无房”正日渐成为两个平行世界。有房的人,可以让自己的房子变大,而没房的人,想拥有一套房却比登天还难。
  即使能够一次性付款买房的人,也会因为通货膨胀的预期而努力贷款,“撬动更多贷款”成为房市的通行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有多少存款,而在于身背多少贷款。房奴正在成为一个独特的新群体:他们有相同的财富形式(70年产权和巨额贷款),相似的行为模式(利用空间,为自己赢得通往财富自由的时间),他们甚至拥有相似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房奴单向度的财富观,决定了他们会把一些别的价值暂时悬置起来,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由”。“房奴”这个词当然暗含着某种不自由状态,但是现在买房对大多数人来说却是通往财务自由的唯一办法。他们知道,早晚有一天幸福和自由都会来到,在此之前,自由也毫无意义。他们是生活中的隐忍者,不敢放肆,也不想放肆。那些被房子捆绑的人,会嘲笑创业者,嘲笑“文青”,嘲笑诗。在他们看来,房子的财富等于所有这一切之和,只是自己的财富暂时还不能变现而已。
  个人对财富的追求当然无可厚非,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发生的最伟大的事。但是,房奴作為一个群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却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社会文化,至少已经主导了我所在的很多微信群的讨论。
  当一个人有幸成为房奴,他多半会变成一个半吊子金融专家,对各种贷款的利率烂熟于心,但是在智性生活上,他可能会出现某种倒退。他的心智似乎在一夜之间成熟,同时开始衰落了,伴随着对财富的敏锐,他在别的领域开始迟钝了。
其他文献
“失去20年”似乎是日本的一个特有标签。谈论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学者,往往喜欢用“失去20年”来佐证日本的衰退与没落,并把它作为一个典型案例来描述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后的灾难性后果。  到日本出差或者是旅游的外国人,在到日本走马观花之后,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亲眼见到的富裕、整洁、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日本,与一个经历了20年停滞的国家联系在一起。  经历了“失去20年”之后的日本,依然是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日本
国人每年有了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一些特殊群体的闲暇时间更多:学生、教师有寒暑假,白领有“带薪休假”,农民约有“半年闲”……在许多人的概念中,休闲就意味着睡觉、旅游、玩手机。而在专家看来,休闲是衡量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风向标。  在“知乎”上,一大批小伙伴提问“什么样的休闲方式好”“怎样才能提高休闲生活质量”,回答者却寥寥。或许,绝大多数国人对休闲本身的了解还不够。  当被
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会是一个“在商言商”的对手。创造机会,在不影响自己“绝对利润”的大前提下,提升美国商人总统的“相对利润”感受,是有机会让美国“回头是岸”的。  美国这个国家很有意思,自己花大力气经营了多年的东西,说丢就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特朗普政府对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全球化的抛弃。就拿世贸组织(WTO)来说吧,这是多少届美国政府竭尽全力与世界各国一起打造的全球化旗舰啊,可特朗普说丢就丢,一点都不
近年来,西方世界颇不太平:美国选举出现事端、英国脱离欧盟、意大利公投修宪失败……西方精英多年来精心构筑的价值观和所谓“政治正确”遭到底层民众的质疑、嘲弄和挑战。然而,面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西方之乱”,西方社会要么无视、要么失语,既难以作出合理解释,又找不到解决良方。“西方之乱”何以成了“灯下黑”?  西方中心主义  将西方国家与世界隔离开来  西方中心主义成为一种从西方角度看待整个世界的文化信念
手上摊煎饼的大妈,脑里运行着大数据。  1  我们单位附近有一煎饼摊,摊主是一位五十开外的大妈,只要不是城管抄车,她会在每天早上风雨无阻地准时出摊,为老百姓们解决早点问题。  她的摊位总是排着长队。  她是这行里少有的本地人,身材微胖,衣着朴素,套袖、围裙、帽子一样也不少,看起来就是标准的摊煎饼从业者。她技艺娴熟,手法精准,一氣呵成,迅速就可摊出一张卖相极佳的煎饼,而且味道不赖。  但以上皆不是她
赵大爷逛到县城一座桥的桥头时,脚步渐渐缓了下来。大冷的天,一个50岁上下的女人歪着头翻着白眼蜷缩在地,身上只盖了一条毛毯,露出一只血淋淋的断脚。  都是苦命的人啊!赵大爷不由想起了可怜的老伴。几年前,老伴遭遇一场车祸,搭上了一条命,留下赵大爷孤零零一个人。  赵大爷摸了摸怀里的一沓纸币,那是他刚从银行取出来的2800元,是儿子汇来的生活费。  赵大爷走到那女人面前,掏出纸币,递了过去:“妹子,拿着
2016年10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历时一年多制作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落马的省部级甚至副国级官员忏悔的画面直接曝光于公众面前,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但人们更多领会到的是其中的深意。  展示的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反腐意志。中纪委拍《永远在路上》这样的反腐大片,不是想证明自己的业绩,也不是在故意刻画细节,而是想通过展示审查的严格细致,凸显党中央反腐的决心和全党全国人民支持反腐的民心。其意志之坚定再度表明
2016年9月22日,脸书(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与妻子普丽西拉·陈共同宣布:将在未来10年投入超过30亿美元,用于研究疾病的治疗,期望在本世纪实现所有疾病的治疗、预防和管理。这也是这对夫妇承诺捐出脸书99%股份后的进一步落实。  希望女儿这一代生活得更好  “我们一起努力,可以在我们的孩子有生之年内,治愈、预防和管控所有疾病吗?马克和我都相信,这是可能实现的。”在第一次公开的
寇准是北宋著名的宰相,他敢大胆进谏,又敢挺身抗辽,是忠诚刚直的代表人物。但人无完人,寇准也有缺点,那就是喜爱奢华。  景德二年,正值中秋节,寇准在家中大摆宴席,门外车水马龙,室内高朋满座,寇准的炫富开始了。他请来开封城最知名的歌姬助兴,席间吃的是极品山珍海味,比如著名的“鸡舌汤”全用鸡舌头熬成,要杀上百只鸡才能做出一小盆汤。他府里的蜡烛也有半人高,連庭院里都摆满,寇府上下耀如白昼。  觥筹交错间,
在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监察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设计,对维护政治秩序的运行、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阶级关系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先秦已存在监察活动  在阶级社会里,几乎所有时期,在国家公共权力行使的过程中都出现过失职、渎职和以权谋私的现象。因此,统治阶级就通过设立职官或机构,对国家公共权力掌握者的权力行使进行监督,以防止其失职、渎职和权力滥用,从而提高行政效率,维护政治秩序,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