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的资源环境约束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centf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我国快速的城市化、多维的城市转型及其相应的社会与空间问题己经受到学者大量的研究,但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从资源环境约束的视角出发对城镇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将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并形成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及策略空间。
  关键词:资源环境;新型城镇化;带状城市;集约;卫星城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003-02
  引言
  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Ray.M.Northam)发现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所经历的轨迹大致都可以概括成为一条被拉平的S型曲线(如图1),他将城市化发展分为初期缓慢发展阶段、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和后期饱和阶段。此后,S型阶段模式在世界许多国家被证明存在并被我国的许多学者和政府决策者所探讨和运用、论证。
  图1 城市化发展曲线
  来自《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卷的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2.57%。在此比率上根据诺瑟姆曲线判断,我国已经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大量来自乡村和小镇的人们纷纷涌入城市。
  在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大讨论中,我国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2013)认为,我们的城镇化就是走一条以资源节约、效率优先,见房见人,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李强(2012)等人对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中国的城镇化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政府居于十分核心的地位。李京文、周毅(2009)认为,我国属于滞后城市化国家。未来的城市化发展将表现为多元化、国际化、集群化、网络化、生态化和逆城市化趋势。沈悦(2004)通过对日本的城市化过程进行研究对我国的城市定位、土地、交通和城市内的二元问题进行了策略分析。更多的学者对我国的城市化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多是从产业结构、人口迁移等角度进行剖析,基于客观的资源环境约束的城市化道路选择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方针。
  一、我国的资源环境基础与新型城镇化
  据有关部门的资料,我国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约占世界的 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但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58%,居世界第 53 位。从总体上说,人口和自然资源条件并不构成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绝对障碍,而且在许多方面中国的资源条件(特别是在总量规模和品种的丰富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从人均的角度考虑主要依赖自然资源来推动城市的长期增长并不是中国城镇化的可行道路。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依靠大量消费能源,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使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了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边界。
  二、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与困境
  (一)大城市中心地位不断加强,资源环境压力愈加突出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我国的特大城市、省会级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人口持续聚集。根据对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农民工的994份随机调查问卷显示(见图2),即便是经济基础相对较差的农民工也对特大城市(首都等)、区域中心城市(省会等)有强烈的迁入欲望,来自中小城镇的城市居民更是对大城市偏爱有加。由于该种迁移偏好的盛行,导致我国中心城市规模在近几年框架不断拉大,人口数量激增,最终导致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城市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在城市结构设计上不断增加的环状结构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治理的难度和环境恶化的速度。
  图2 河南农民工迁入城镇意愿随机调查情况
  (二)城市运营粗放与低效率十分常见
  正如低效率的投资支撑我国经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一样,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缺乏规划或者没有规划的城市扩张十分常见。部分城市的扩张完全以私人部门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导向,忽略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为以后的城市运营留下很多病根。
  在我国,不仅存在城乡的二元结构,城市内部也普遍存在二元结构。一座城市现代化的区域附近,可能就存在脏乱差的城中村,或者现代小区的混乱管理。城市内部的不和谐也并不鲜见。有的区域郁郁葱葱,有的区域找一棵树就很困难。现代节能技术、环保技术在城市的不同区域应用情况差距也十分巨大。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在城市的管理中往往采取了比较省事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如此一来,城市的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加。
  (三)有待商榷的城镇建设用地政策
  我国现在采取的是对城市建设用地严管严控,尽量少占少用的策略以此期望保持更多的土地资源。但是,笔者通过对部分地区的调研发现,我们的这种策略不但没有节约土地,反倒是造成了更大的土地浪费。我们可以选择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为调研对象,他们大多从有工作能力以来多数时间在城市务工,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这些资金最终流向了土地丰富的农村,在那里他们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建设数百平米的大房子,占用土地数量自然也十分惊人。
  由于城市建设土地的短缺,导致城市住房的短缺,短缺进而导致价格快速上涨。再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本应在城市购房的人们被迫把资金带到了农村,同时也把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带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城市建设的集约和农村建设的粗放。
  三、基于资源环境约束的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选择
  (一)大力发展带状城市体,摒弃传统的环状扩张
  无论从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还是从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未来几十年我国人口仍然会持续不断地向大中城市聚集,即便国家鼓励中小城镇的发展,短期也无法改变来自微观个体对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向往。基于此,我们除了加快均衡大中小城市吸引力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思考如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大城市。   对于大城市的扩张,或者说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扩张而言,我们以往的扩张现实是摊大饼式的城市环状扩张,这种模式带来的是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生态难题,也愈来愈导致城市发展的不和谐。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新的城市架构扩张模式,就是发展带状的大城市、特大城市,进而取代城市的环状扩张,以此来增强城乡交融,缓解城市资源环境的压力。
  (二)推进绿色城市、人文城市和科技城市的协调发展
  现代城市运营的粗放与低效率是加剧资源环境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现代城市建设和运营中如何才能摆脱粗放走向集约,摆脱低效率走向高效率成为现代城市建设和运营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建设城市或者镇级居民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通过集约的方式利用资源,让人们居住得更健康、更舒心,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在经济上获得发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力推进绿色城市、人文城市和科技城市的协调发展。
  (三)加紧城市建设用地特别是住宅用的供给,以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
  现行的户籍制度、城市住宅价格的快速攀升和非城镇居民有限的购买力及不顺畅的融资渠道导致大量期望居者有其屋的人们选择去成本较低的地区拥有自己的住房。如此一来,城市务工人员所得的相当一部分收入流向了广阔的农村,进行房屋建设。相比较城市住宅对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农村住宅建设对土地的利用是非常粗放的,并且城市工作农村建房的群体普遍对土地的稀缺性不重视,房屋建设也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土地浪费惊人。就这一点来看,我们严管的城市住宅用地供给,看似控制了城市建设用地的整体规模,但从城乡统筹的角度来看,实际上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土地资源的浪费。由此可见,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特别是城市住宅用地的供给,同时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适度干预,才是我们节约有限土地资源的可取之路。
  参考文献:
  [1] Northam R M.Urban Geography[J].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75.
  [2] Markus Pasche.Technical progress,structural change,and the environment Kuznets curv[J]e.Ecological Economic,2002,(42);381-389.
  [3] Ekins P.The Kuznets curve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growth:examing the evidence[J].Environment andPlanning.1997,(5):
  805-830.
  [4] 马相东,王跃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到来了吗?人民网[EB/OL]http://env.people.com.cn/n/2012/1018/c1010-19302271.html.
  [5] 卢萍萍.资源环境约束下四川可持续城镇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6] 陆田.资源环境约束下长三角地区城镇化道路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7] 王德,彭雪辉.走出高城市化的误区—日本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4,(1).
  [8] 张臻汉.资源集约与城市化的最优规模[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6).
  [9] 刘少华,夏悦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
  [责任编辑 柯 黎]
其他文献
摘 要:西部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规模小、融资难、组织化程度低、品牌意识差、人才匮乏和缺乏规范的操作管理等问题。以青海省民族自治县大通县为例,在阐述合作社基本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期刊
摘 要:民办高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主力军,为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和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公办院校相比,在师资力量、资金实力、政府支持等方面均无法相提并论,师资力量则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探讨民办高职院校的一些困惑,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才;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
期刊
摘 要:中国是一个农民占很大比例的国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基本问题。以和县为例,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困境,进而提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为农民增收和实现中国城镇化建设谋求出路。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071-03  中国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
期刊
摘 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国,也是全球生产体育用品种类最多的国家。以李宁为代表的运动品牌经历了北京奥运辉煌之后,目前陷入了产品积压、利润下降等困境。造成这种状况的诸多原因中,品牌定位模糊是其主要原因。故探索中国运动品牌的出路对中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运动;品牌;定位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113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的发达城市都把人才竞争作为竞争的核心要素。城市发展战略的基石是人才的支撑,人才的数量及质量可以说代表着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综合体现。为促进南通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由全面小康迈向基本现代化发展路径转型,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必须大力发展优质教育。高等教育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贡献,而且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等途径实现对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贡献。人
期刊
摘 要:本研究在CHARLS调查所获得的微观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首先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结果和老年人人口特质、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方面的6个变量进行关联分析,再通过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将是否选择机构养老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非机构养老方式仍是老年人的主要选择,年龄、婚姻状况、慢性疾病情况、经济状况等因素与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存在显著的关联并对选择结果产生影响。  关键词:老
期刊
摘 要:浙江省早在2003年就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十年来持之以恒推进,并顺应百姓期待不断丰富内涵,将新农村建设定位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这不仅成为浙江新农村建设的响亮品牌,也成为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有益探索。十年间,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全局谋划、整体推进、因地制宜、惠民利民,通过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多元化投入、特色化品牌设计、文化遗产保护、强化便民服务、坚持长效管理
期刊
摘 要:为了维持在经济世界毫无争议的霸权地位,同时打压中国、巴西、东盟等新兴势力,美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中坚决地打“贸易保护牌”。在国际对华投资日益增长的今天,中国便成为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为了应对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减少其对中国的负面影响,需要了解并认识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及特点,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使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国际贸易;
期刊
摘 要:实现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分析辽宁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这三个基本公共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非均等化产生的原因,依此设计辽宁省实现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政策路径。  关键词: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辽宁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256-03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城乡基
期刊
摘 要:实践证明,“理论”+“实训”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这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在会计教学方面积极探索,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以及师资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该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270-02  快速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