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15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与真理来自生活,决定了数学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开放性。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冲动,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这要求数学教学内容开放。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辉宏博大的胸襟,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还要求数学教学的教育空间开放和思维训练开放。
  关键词:数学;开放式;教学
  
  新的时代赋予教育新的使命,人才的定义也并非仅仅局限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与实践操作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于知识型教育,现代教育则更应该重于能力型教育。“开放式教学”由此应运而生。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学中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空间,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等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开放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注重吸收时代精神,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对数学教学中开放式教学如何实施谈些粗浅的认识。
  
  1 、 数学教学内容的开放。
  科学与真理来自生活,追求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内容本身也就具有开放的属性。那种刻意追求体系的严密与稳定,追求课程要求与教学内容统一的作法,实质上是以静态的、停滞的、封闭的形式来对应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内容,与客观课程相背离。培育创新素质,还需打破教育内容的局限。知识无法穷尽,学习内容应有取舍,不能简单地追求完整。新知与日俱增,应建立教育内容的更新机制,及时进行调整补充。例如长度单位纳米,这些新知应及时更新到教学内容中来,还应引导关注前沿,面向未知。同时,要给予面向实际、自选内容、按需施教、灵活施教的余地,彻底改变“一纲一本” 的一统式僵硬格局。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我们的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更加生活化和社会化,富有趣味,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具有地方特色和多元性选择。要留心每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不断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力。我们要把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或看见的物,与数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融入课堂,丰富充实数学教学内容。
  
  2 、 数学教学过程的开放。
  在数学教学中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的模式。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冲动,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问题。开放式教学就是依据认识规律理顺“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恢复“过程”的应有地位。在开放的格局中,注入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才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正是从中得到训练与强化的。提倡和鼓励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容纳不同教学方法的共存和争鸣,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环境,形成开放式教学模式。开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从封闭的教学过程向开放的教学过程转化,是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由重教转向重学,把学生看作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使他们不仅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更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和创造者。
  
  3 、 数学教学中教育空间的开放。
  课堂里没有责备、命令、训斥,学生不惧不忧,愉快地从事学习活动,思维才可能开放。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就得有一个开放的教育空间。有足够的时间通过读书实践活动主动地获得知识。学生之间能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创新的任务,参与课堂的自我评价。教师起主导、诱导的作用,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在评价中突出鼓励和情感性原则。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社会天地,关注社会,善于用数学知识回答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在教学关系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探索,引导学生自发质疑,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教育空间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教育空间的开放有益于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宏博大的胸襟。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任教后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10多年来,我从别的老师手中一个班一个班地把学生接过来,一年后,又一个班一个班地送出去,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又有失败的苦恼和自责。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我深刻认识到,要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首先,班主任自身要有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就是一种潜在的吸引力,巨大的向心力和无形的感召力。在学生心目中,这种凝聚力,既有母亲般的挚爱,又有榜样的影响,
期刊
几年来,我们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进行了“问题解决”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研究    我们认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模式的一般程序一定要符合以下几个过程:第一,应符合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即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  第二,应符合认知的心理过程。  第三,应符合数学教育的基本过程  据此,我们构建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
期刊
一、对学生行为的训练    1、道德习惯的养成。  道德习惯是道德行为通过反复实践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行为。如果形成了习惯,就能使道德行为由偶然性变为必然性。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形成规范行为习惯的内容,如: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自己动手收拾房间、初步料理自己生活,热爱班集体,爱护花草树林和动物等,教师需要对这些行为规范反复训练学生,使之形成习惯。例如:在教学《你真行》这一课时
期刊
摘 要: 本文就什么课型怎样采用多媒体教学做了详细的介绍。多媒体应用于化学教学,变抽象的讲解为直观的教学,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化学教学;应用     多媒体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多媒体包括声、光、图多种教学手段和途径,其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应用意识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
期刊
摘 要: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是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多变的练习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但“变”要为“练”服务,“练”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就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练得精、练得巧、练到点子上。   关键词:多问;多变;多解    一、一题多问    一题多问是就相同条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提出不同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三年级有女生45人,比
期刊
摘 要: 兴趣,就是对某种事物积极的情绪。兴趣的产生,往往源于成功。因此,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的首要任务是要让学生拥有一种成就感。本文探讨了怎样让学生拥有一种成就感。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成就感    一、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让学生作文成功的环境     1、更新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观。  长期以来,在作文评价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不够的倾向:一是对学生的情感理解、尊重不够。我们喜欢用挑剔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是语文教学大纲对广大师生提出的教与学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培养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培养练口习惯这三方面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习惯    一、培养小学生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滔滔不绝的讲授“冲”掉学生的各项语文训练,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
期刊
摘 要: 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民大众,历史上出现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是民族精神的具体化,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生动材料.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历史教学;民族精神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
期刊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仅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