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者从自身从事的《网络空间安全》课程的教学经验,分析新形势下《网络空间安全》课程教学的现状,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确立学生认知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构建以开源应用为基础的创新实践与教学平台两个方面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改进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其他同行分享教学经验。
关键词:网络空间;探讨;认知
1目的和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资源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在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不可回避、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和历史事实,信息技术和信息的开发应用已渗透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潮流,信息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信息安全的研究与开发显得更加活跃,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推进网络空间安全与相关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全面加快,网络与信息系統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护企业或个人的信息系统免遭非法入侵,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对内部网络的侵害,这些都是信息时代企业或个人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社会对网络空间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了满足网络空间安全教学方面的需求,本文删除了冗余陈旧的知识,补充了信息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技术和成果,增加了更实用的实训操作知识和技能。本文以解决具体信息安全问题为目的,全面介绍信息安全领域的实用技术,帮助学生了解网络空间安全体系,掌握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常用技术和手段,解决实际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使读者全方位建立起对信息安全体系的认识。
2现状分析
《网络空间安全》是面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加密技术、网络攻击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黑客攻防剖析、网络防御技术、无线网络安全与防御技术、应用层安全技术、计算机病毒与防范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等,是一门技术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近年来该课程教与学活动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网络空间安全技术认知水平评价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是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科必修课。《网络空间安全》要求学生在已完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C++程序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开设。《网络空间安全》主要讲授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攻防技术。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威胁信息安全相关的攻击者及攻击技术、计算机恶意代码及防治、安全操作系统、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协议、VPN、系统容灾。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对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应对的安全手段有一个总体上的认知和把握。熟悉信息安全涉及的各领域知识,在将来工作中对信息系统需要的安全措施、安全方案能够有系统性的认知和恰当的设置或者使用。网络空间安全作为综合性、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若单纯依赖传统①讲授: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理论讲授。②自学:一般了解的章节和延伸知识采用自学方式。③习题及作业:每章均要留一定数量的作业。④辅导、答疑:采取不定期辅导和答疑的方式弥补课堂教学未能解决和消化的问题。⑤实践环节:通过对扫描监听和攻击技术的两次共6学时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攻击技术的认知与体验,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⑥考试:课程设期末考试环节,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通过以上环节已无法有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真实认知水平和能力,从而不能适时、及时地调整授课内容和侧重点,最终只能以分数评价教与学活动开展的优劣和成绩。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上述现状分析,已成为普通高校在《网络空间安全》类课程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共性与难点问题。本问旨在通过《网络空间安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寻找网络空间安全课程中一般共性、有效的教学与实践方法,解决目前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即建立有效的网络空间安全类课程学生认知评价体系,并基于该体系中的评价内容和主要评价指标,合理、恰当地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并积极构建以开源软件应用实践为基础的综合化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既有对网络空间安全的概貌性了解,也有较为深入和系统地对关键技术和重要理论的掌握和熟练,从根本上进一步提高网络空间安全工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3.1如何确立学生认知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认知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本科学生须认知和掌握的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知识(能力)单元,即规划认知评价的内容,然后针对这些内容,建立包括基础安全理论认知水平、基本安全技能认知(熟练)水平和基本安全方案认知(构建)水平在内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将每一个单元按照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具体的指标项及其权重值(侧重理论、技能或应用)。
3.2如何构建以开源应用为基础的创新实践与教学平台
基于认知水平评价体系,明确列出权重值偏向于技能或应用培养的教学与实践单元,进而发掘、收集和建立对应的开源软件或中间件创新实践库,并在日后的课程教学活动中不断加以完善,包括往届学生信息安全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Demo、原型系统或实际应用,使得进一步实践教学活动在此之上加以验证、设计与实现、从而建成一个较为完整、开放的综合化创新实践平台。
4结论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从学生认知水平和创新实践的角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网络空间安全基础认知内容和水平评价体系,包括主要指标及其权重;并通过合理安排实践环节,以开源应用与实践为对象进一步提供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激活学生的认知与实践潜能,有效地提高网络空间安全工程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焕国,黄传河,刘玉珍,等.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4(02):16-20.
[2]王清贤,朱俊虎,陈岩.信息安全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7(19):12-14.
[3]王伟平,杨路明.信息安全人才需求与专业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01):47-49.
[4]马建峰,李凤华.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05(01):11-14.
[5]张晓峰.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5):5935-59364.
关键词:网络空间;探讨;认知
1目的和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资源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在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不可回避、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和历史事实,信息技术和信息的开发应用已渗透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潮流,信息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信息安全的研究与开发显得更加活跃,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推进网络空间安全与相关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全面加快,网络与信息系統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护企业或个人的信息系统免遭非法入侵,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对内部网络的侵害,这些都是信息时代企业或个人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社会对网络空间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了满足网络空间安全教学方面的需求,本文删除了冗余陈旧的知识,补充了信息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技术和成果,增加了更实用的实训操作知识和技能。本文以解决具体信息安全问题为目的,全面介绍信息安全领域的实用技术,帮助学生了解网络空间安全体系,掌握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常用技术和手段,解决实际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使读者全方位建立起对信息安全体系的认识。
2现状分析
《网络空间安全》是面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加密技术、网络攻击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黑客攻防剖析、网络防御技术、无线网络安全与防御技术、应用层安全技术、计算机病毒与防范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等,是一门技术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近年来该课程教与学活动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网络空间安全技术认知水平评价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是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科必修课。《网络空间安全》要求学生在已完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C++程序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开设。《网络空间安全》主要讲授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攻防技术。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威胁信息安全相关的攻击者及攻击技术、计算机恶意代码及防治、安全操作系统、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协议、VPN、系统容灾。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对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应对的安全手段有一个总体上的认知和把握。熟悉信息安全涉及的各领域知识,在将来工作中对信息系统需要的安全措施、安全方案能够有系统性的认知和恰当的设置或者使用。网络空间安全作为综合性、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若单纯依赖传统①讲授: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理论讲授。②自学:一般了解的章节和延伸知识采用自学方式。③习题及作业:每章均要留一定数量的作业。④辅导、答疑:采取不定期辅导和答疑的方式弥补课堂教学未能解决和消化的问题。⑤实践环节:通过对扫描监听和攻击技术的两次共6学时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攻击技术的认知与体验,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⑥考试:课程设期末考试环节,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通过以上环节已无法有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真实认知水平和能力,从而不能适时、及时地调整授课内容和侧重点,最终只能以分数评价教与学活动开展的优劣和成绩。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上述现状分析,已成为普通高校在《网络空间安全》类课程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共性与难点问题。本问旨在通过《网络空间安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寻找网络空间安全课程中一般共性、有效的教学与实践方法,解决目前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即建立有效的网络空间安全类课程学生认知评价体系,并基于该体系中的评价内容和主要评价指标,合理、恰当地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并积极构建以开源软件应用实践为基础的综合化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既有对网络空间安全的概貌性了解,也有较为深入和系统地对关键技术和重要理论的掌握和熟练,从根本上进一步提高网络空间安全工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3.1如何确立学生认知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认知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本科学生须认知和掌握的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知识(能力)单元,即规划认知评价的内容,然后针对这些内容,建立包括基础安全理论认知水平、基本安全技能认知(熟练)水平和基本安全方案认知(构建)水平在内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将每一个单元按照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具体的指标项及其权重值(侧重理论、技能或应用)。
3.2如何构建以开源应用为基础的创新实践与教学平台
基于认知水平评价体系,明确列出权重值偏向于技能或应用培养的教学与实践单元,进而发掘、收集和建立对应的开源软件或中间件创新实践库,并在日后的课程教学活动中不断加以完善,包括往届学生信息安全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Demo、原型系统或实际应用,使得进一步实践教学活动在此之上加以验证、设计与实现、从而建成一个较为完整、开放的综合化创新实践平台。
4结论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从学生认知水平和创新实践的角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网络空间安全基础认知内容和水平评价体系,包括主要指标及其权重;并通过合理安排实践环节,以开源应用与实践为对象进一步提供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激活学生的认知与实践潜能,有效地提高网络空间安全工程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焕国,黄传河,刘玉珍,等.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4(02):16-20.
[2]王清贤,朱俊虎,陈岩.信息安全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7(19):12-14.
[3]王伟平,杨路明.信息安全人才需求与专业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01):47-49.
[4]马建峰,李凤华.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05(01):11-14.
[5]张晓峰.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5):5935-59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