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当学渣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gu8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华的几年,基本每周会和家里至少打一通电话。
  我妈最后的叮嘱从“好好学习,要对得起高中的努力”,慢慢变成了现在的“凡事想开些,不要老是和别人比,活着最要紧”。
  焦虑。每天都在焦虑。
  大部分进入清华的人都有一个呼风唤雨的曾经。那时我们意气风发,年少轻狂,江山在手,天下我有。然后进入清华发现,什么叫井底之蛙。
  在初高中,你什么都不用管,专心学习就好了。她会弹琴,我会学习呀;他会唱歌,我会学习呀;他善交际,我会学习呀;她办事熨帖,我会学习呀。
  上了清华之后,你发现这个不灵了。因为,你发现,原来你身边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才艺广泛,人情练达,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足球篮球通通秒杀,唱歌跳舞专业水准。
  你就知道了什么是自惭形秽,无地自容,恨不得当场撞墙而死。
  俞敏洪的“你不能证明自己是全世界最差的,所以不必自卑”也肯定被好多人当过素材,估计当初都是言之凿凿地胡诌了八百多字的。
  道理谁都懂啊,可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啊。
  其实做学渣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发现自己没有任何出众的地方,而且,连唯一的优势——学习好,也没有了。
  你成了一个完完全全平庸的人。
  我妈曾经说过,清华的人出来,怎么也不会饿死的。这话没错。可是我是清华的啊,我的人生仅止于不会饿死,仅止于不为生存发愁的话,我怎么对得起那十二年时时刻刻不敢放松的自己?
  我在最好的年华里,放弃了娱乐,放弃了恋爱,放弃了自己的兴趣,一心扑在书本上,难道就是为了追求一个一生温饱的结局吗?
  进入了一个环境就会不由自主地用这个环境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你知道一个学渣,尤其是一个没有任何闪光点的学渣,内心有多么难过吗?
  而且,我们曾经那么骄傲啊。
  最近我常常问自己,怎么就这样了呢?是呀,我为什么就成了今天这样呢?做过社工,混过社团,似乎也是有过地位的人,可只有自己知道,其实一直在打杂,我一直在自我麻痹,付出过就会有收获的啊,可今天我不想再麻痹下去了。
  我就是付出了好多时间和精力最后赔得血本无归的人。别说够得上什么年级中游水平,我的GPA就是半死不活,而且我没有任何特长,不善言辞,唯唯诺诺,目标模糊,内心阴郁而导致生活习惯差,而且,至今没谈过恋爱。
  而且,这些话只能匿名说一说。在家人、朋友面前,还要假装是一个视GPA为粪土的正能量少女,每天开开心心地逛街买零食,不断吵吵著减肥,隔三岔五和舍友去五道口看一场电影,买点衣服,吃个雪冰也要发朋友圈,然后心满意足地数点赞数。
  可是,可是,我心里其实很焦虑。焦虑到,我明知道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不好,我却没有勇气改变它;焦虑到,即使有了有好感的人,也不敢说出口,觉得这样的我,配不上那样的他。
  我目前还没找到短时间内疏导自己的办法。只能依靠时间慢慢治愈。也许之后会好一点吧,也许不会,谁知道呢。
  但无论多难过的时候,我也不曾想到过死亡。我还有父母双亲要养,我不能也不敢去死。毕竟,我一直让他们那么骄傲。
  那么骄傲。
  摘自知乎
其他文献
阿源今天一大早就醒了,他没有马上起床,而是靠在床头斜躺着,回味着近几天当英雄的一幕幕场景:  他领着二十多名高中时代的同学,用汽车、橡皮艇接力的方式,给洪水围困中的镇子送去了大量慰问品——食品和衣被,接着投入紧张的抢险救灾之中。他们来回无数趟,分别将灾民们从多个险情危重的角落转移到镇里地势最高的地方——镇初中。临时安顿过后,他们分批将灾民们运送到镇外安全地带,县里调派的专用大巴将灾民们载到安置点。
期刊
沒脖子的小海龟不是真的没脖子,它只是脖子很短很短,小伙伴就给它取了这个名字。小海龟心里挺难受,倒不是因为这个名字,而是每次游泳比赛,别的小海龟脖子一伸轻轻松松就超过了它。没脖子的小海龟很想尝尝老师奖励给第一名的巧克力豆,据说吃了这个豆子可以高兴上一整天。所以,在一片小小的海里,经常会看到一只没脖子的小海龟欢快地扑腾着。  摘自微信
期刊
我出生没多久就由母亲娘家人抚养。童年记忆中,外公是个忙人,外婆是根拐杖。一个永远忙碌,远远注目;一个握在手心,温和踏实。  外公七十出头就走了。他不是那种高大威武的汉子,但憨厚朴实、力大无比,做人做事干脆利落,乡里尊称李二爷。外婆姓王,出生于20世纪早期,本是城里一布商大亨的千金,后家道中落,加之战火纷飞,颠沛流离,辗转至洞庭湖,年幼便嫁到李家,与外公携手五十余年,生儿育女12个,最后仅存活六人。
期刊
我以前上学那会儿,认识一个走读生,叫徐媛媛,每天晚上下了第二节自习,她会骑着自行车回家,她的自行车常常放在女生宿舍楼前的车棚里,那时候一个哥们喜欢她,于是天天去扎车胎,每天她只好推着车回家,我哥们就一直陪她走,当然是那种偷偷的,看到媛媛上了楼回家,他便疯跑回学校。  有一天,媛媛跑我们班找我,要商量一件事。我问,咋了?她哭笑不得地说,咱俩商议一件事儿呗,你能跟你哥们说声别扎我车胎了吗?关键是我没钱
期刊
前不久在网上,王健林的采访截图已被刷屏,其言“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他一个亿”,已成网红名言。其实,王健林还说了其他的话,但都被“一个亿”的噱头屏蔽了,他说,“人的目标,是一点点变大的,情怀也是一点点变大的”“年轻人,你想做首富这个想法是对的,奋斗的方向嘛,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先挣他一个亿,你看看能不能用几年才能挣到一个亿,到了一个亿,再定更大的目标”。  这话其实
期刊
據史料记载:清代皇子虚岁满6岁便开始读书,早5点到下午3点,共10小时。一年只能休息5天,即元旦、端午、中秋、皇帝生日、自己生日。  虽然是凌晨5点开始上课,但皇子需凌晨4点到书房复习前天的功课,夏天虽热,皇子读书时却不允许使用扇子祛暑,每学一个字,即要写100遍,一段课文,要朗诵120遍。  康熙皇帝年幼读书,自己曾累得咳血,故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而乾隆皇帝14岁就能做到这一点,故深得康熙喜爱。
期刊
曹三公子的家住在西湖边,此地林木浓郁,环境幽静,晚上出门五分钟就是灯红酒绿的红尘世界。他的世界,多半在古书中。虽然将近不惑,他素色T恤,黑裤,扎着马尾,留着一撮胡子,但是容貌体型依旧是少年模样,只是在思考的时候,眼睛望着远方,如黑夜繁星闪烁,语气舒缓而来,就算是很尖锐的不同意见,也平和有余。想是浸淫在古书中的人,散发出的也是线装书的淡泊气质。  曹三公子而立之年,就被誉为“历史写作新一代大师级领军
期刊
1  奶奶17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了爷爷。爷爷对奶奶一见钟情,头一次去奶奶家,就厚着脸皮主动留下来吃饭。那天中午家里人刚好都不在,奶奶是家中的小女儿,从没做过饭,她说:“我不会做饭。”想借此打发爷爷走,爷爷厚着脸皮说:“你随便弄点,你做啥我都吃。”  于是,奶奶拿前一天剩下的红薯丝和米饭,给爷爷做了一碗炒饭,饭炒煳了,又黑又硬,像一团锅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份“黑暗料理”。爷爷居然傻呵呵地吃了个
期刊
姥姥活着的时候,每年年节下给姥姥糊纸窗是我的头等大事。  姥爷去世后,姥姥一直独居。房子是早些年的旧房子,两间。一间储物,一间住人。储物一间,有门,无窗。住人一间,则一门,一窗。窗是木框的,上两扇,下三眼。下三眼,是大框,安的玻璃。上两扇,全是小格格,需用纸糊。  糊纸窗,是个极细致的营生。先得步行往镇上买好白麻纸(后用一种韧性很好的高丽纸),及各色预配的彩色纸。还要在火炉上熬好稠稀恰当、不见疙瘩
期刊
早晨,如果路过早市,也许声声清脆的锣响打碎了你残存的睡意。但那大多不是锣,而是老罗在卖锅。只见他拿把锤子,站在一辆电动车的后面,把一口铁锅敲得山响。有人问他:“你可着一口锅敲,不怕把锅敲漏了?”他说:“就是把锤子敲烂,我的锅也不会漏。”  那天,老罗卖完了三口锅,收拾东西准备走。有人说:“我要买锅。”老罗说:“卖完了。”那人指着他车上的两口锅说:“您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老罗牛眼一瞪:“您是刚来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