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加分传递正能量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mqspthc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生龙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特级教师,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副会长
  今年高考前夕,各省市纷纷修改并颁布了新的高考加分政策。在加分项目大幅“瘦身”的同时,16个省份继续保留有关“思想品德”的照顾政策,有的省份将原本用在其他项目上的加分政策集中到了“思想品德”上,几个省市最高加分可达20分,体现了对“品学兼优”这一价值导向的强调,对引导学生更加注重道德修养,具有积极意义。
  
  一、突出高考加分的导向作用
  
  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反映了当下的价值追求。继续保留“思想品德”的加分政策,甚至将分值提升,就是要激励和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社会正气。
  “道德危机”这个词,近年来常被提及。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的接连爆发,南京彭宇案、佛山小悦悦事件、复旦投毒案等一系列社会影响巨大的道德案例,一次次突破人们的心灵底线。路见不平、挺身而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却越来越鲜见,老人跌倒了无人敢扶等现象,困扰着我们每一个人。
  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自然没能置身其外。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自主考”,做不完的模拟卷,背不动的大书包……种种教育现象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是考试分数上去了,学生的道德水准并没有同步跟上。知行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关心自己多,关心社会和他人少,缺少社会责任感;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注重对物质的追求和占有,有的甚至到了铤而走险的地步;缺乏正确的是非、善恶的评价标准,容易受不良现象和影视作品的影响等等。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身处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坚持德育为先显得更加重要。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强调“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
  将“思想品德”保留在加分项目中,是对“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回应,也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具体举措,更是对社会道德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种引领。
  
  二、持之以恒地引导社会道德
  
  考生在高中就读期间,如果在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可以获得加分的政策,并非2104年的新规,早在27年前就有相关的规定。
  1987年4月21日,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其中第三十五条规定:在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应届毕业考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决定可以适当降低分数,由学校审查录取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教育部《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第44条,对此进行了重申: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应届高中毕业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2010年11月14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联合发出《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1年秋季入校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调整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和部分科技类竞赛高考加分项目、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同时系统清理地方性加分项目,规范加分工作流程,力图治理高考中的“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现象。这次各省市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就是落实这一《通知》的具体举措。各省市取消了大多数的学科竞赛获奖、体育比赛获奖、地方性加分项目,其中一些省市将教育部《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最高可以加20分的规定,体现在了思想品德项目上。
  相关规定出台以来,各省市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都在非常慎重地运用这一加分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学生加了分,起到助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社会风气改善的作用。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要想让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形成习惯,需要把一件事情重复21一天以上才有可能,而要形成稳定的习惯,则要重复90天以上。孙绍振老师说:“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结构,从表层到深层都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即使外部条件有了某些变化,但其深层是超稳定的,表层的一般调节不会影响到深层的稳定。”也就是说,简单地做上几次,看上去他已经有了改变,但这常常是表层的调节,即使他很用心在做,如果没有持续的跟进,还是会被深层结构的反调节所消解。
  一个习惯的养成尚且如此困难,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建设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考在27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执行“思想品德”加分政策,就是充分把握了思想品德建设需要日积月累、长期坚持的特点。
  
  三、积极促进教育的综合改革
  
  “思想品德”加分项目的调整,在引导学校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促进高考招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高教育招生考试的公信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高考“思想品德”加分让学校更加关注德育。
  因为各种考核机制的存在,当前的高中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在德育方面所花费的心血不多。一些学校只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惹是生非就行,对学生日常品德养成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考加分“瘦身”的同时,保留并提高“思想品德”的加分,会让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并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道德实践机会。
  虽然说高考“思想品德”加分的对象是那些有突出事迹的、并被社会所认可的人,但大家都明白,如果学校不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土壤,如果没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社会道德实践,就不可能有“道德模范”的脱颖而出。
  其次,高考“思想品德”加分让招生操作更加规范。
  在危急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学生,其品德毋庸置疑。为思想品德高尚的人加分,绝大多数民众是认可的。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担心,比如是否会出现暗箱操作,是否会有权钱交易等等。为了消除社会各界的疑虑,各招生部门都设法在制度和流程的设计上下功夫,增加申报、审批的透明度,让社会来监督。这无形中也促进了高考招生工作的进一步规范。
  例如,在“思想品德”加分中,有不少省份特别指出给“见义勇为”者加分,有的省份还特别指明“思想品德”加分的对象就是“见义勇为”。这是因为见义勇为有较为规范的认定流程。一个省级见义勇为事迹的认定,通常要经过县、市、省三级审核,首先是县级民政、公安等部门的调查和确认,之后要报市级审核,最终还要报省级复核。省级接到地方的申请材料后,要将此前的调查程序重新走一遍。因此要造假是很困难的。
  在认定规范的基础上,四川省对见义勇为者的加分又给出了非常细致的规定:获得县(市、区)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公民”称号的考生加10分,获得市(州)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勇士”称号的考生加15分,获得省人民政府表彰奖励的“见义勇为英雄”考生加20分。有了这些具体的认定程序和加分细则,再加上加分前要经过学校、市县、省相关机构的三级审核、三级公示,相信可以打消众人的担忧和疑虑。
  见义勇为者的认定程序和加分办法,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思想品德”加分项目提供借鉴。先明确认定办法,得到社会认可之后再制定加分的规则。这样坚持下去,高考加分的规范化程度就会越来越高。
  最后,“思想品德”加分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合力。
  从全国的情况看,哪个地方对见义勇为行为表彰、奖励到位,哪个地方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就多,社会风气也就要好一些。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高考加分作为一种嘉奖的形式,同样能引导全社会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有利于家庭、学校、社会就共同的话题开展沟通和交流,形成教育的合力。■
  
  责任编辑/杨艳利
其他文献
刘子科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教育体育局局长  :刘局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据了解,“多彩教育”是二七区区域教育发展的新亮点。请问“多彩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具体是怎样实施的呢?  刘子科:简单地说,“多彩教育”是二七教育人在长期学习实践后的思想结晶和理论生成,其核心理念是“为每位受教育者提供适合的教育,使每位教育参与者做最好的自己”,核心特征是“多元共生、和而不同、优质特色、高位均衡
期刊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愿参加、自主活动,同时满足社团成员兴趣爱好需要的专业性小型群体。社团建设是教育教学的延展、连接和深化。学生在校所学知识,通过社团而得以印证;学生个人能力,通过社团而得以加强;学生自我个性,通过社团得以丰富。一所学校只有既注重课堂教学,又注重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的有效组织,才能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全面发展、个性鲜明、创造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近年来,杭州市胜蓝实验学校秉持“多元、自主、个性、
期刊
张文茂  河北衡水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您好!今年三月份,教育部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提出“要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以正心、笃志、崇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对“最美精神”有很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最美精神”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影响很大,而且以“最美精神”为切入点开展德育可以弥补传统德育的不足,所以以“最美精神”为切入点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是可行的。高校要将“最美现象”融入立德树人的培养体系中,将“最美精神”贯穿德育始终。  关 键 词  最美现象;最美精神;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  徐璐,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  “最美妈妈”“
期刊
关于爱的教育,近年来我们想得很多,也写得很多,曾经想花十年的功夫来琢磨,总以为中小学教育需要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但读了苏霍姆林斯基记述的一个真实故事后(《读者》200224期),我们仿佛明白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真正缺少的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所记述的真实故事是这样的:(见本页右栏调查问卷中的楷体字,在此不再赘述)  故事里,当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两朵
期刊
德育治理是教育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丰富性和可能性将在教育治理的实践深化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开拓,德育治理的正能量也将为教育治理的持续推进发挥重要作用。  “治理”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语,原意是“控制、领导和操纵”,和“管理”的最初词义相当。1989年,世界银行会议在讨论非洲发展问题时,首次使用了“治理危机”这种说法。此后,“治理”概念开始广泛应用于各国的政治学、行政学和管理学领域,其内涵也在
期刊
2016年3月2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122会议室,举行了一场气氛热烈的研讨会。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的“荀子研究专题座谈会”。座谈会上,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的刘又铭教授和台湾大学哲学系的佐藤将之教授分别围绕“新荀学”和“荀子与韩非子师生关系新论”做了主题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梁涛教授参加座谈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各院系的师生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院校的部分学者共三十多人莅临座谈
期刊
巍巍上庠,百十年星辰闪烁;弦歌不辍,闻今朝桂坛飘香。作为八闽大地最早创办的新式中学,泉州地区第一所官立中学堂,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以下简称泉州五中)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探索实践“减负提质”的学生培养模式,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发展舞台,营造“学校搭台、学生唱戏”的良好氛围。我们认为,在“减负”的土壤中,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才能得以开展,也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期刊
(新疆乌市友谊路342号兵团建工师一中 新疆 830000)  【摘要】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笔者通过对学生写作障碍的调查和结果分析,对传统的结果式写作和范文教学提出异议,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过程性写作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上,强调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了解和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学会写作。通过合作学习
期刊
江苏省淮北中学地处洪泽湖畔、淮河之滨的革命老区泗洪,与名扬四海的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部相毗邻,与长眠着江上青等革命烈士的泗洪烈士陵园仅一路之隔。学校始建于1941年,是刘少奇、陈毅、彭雪枫、刘瑞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创办的历史名校。在72个春秋的风雨历程中,学校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在六十周年校庆之际,张震将军欣然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学校德育的传统积淀与优势  “红色教育”是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