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王小波杂文的话语方式和思想内核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ongy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趣味盎然的“话语方式”和对消极自由的追寻两方面来再次解读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表达对那只特立独行的猪的崇敬,以及对设置的反抗。
  关键词:王小波;杂文;《一直特立独行的猪》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正是一个空前重要的时期,不论是社会结构还是经济文化,都在飞速变化发展着,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而在这片文学创作的繁荣盛况中,杂文创作却呈现出了一种良莠不齐的浮躁状态,引经据典,浅陋平庸,杂文似乎沦落成了供人把玩和闲侃的摆设,失去了“匕首”和“投枪”的作用。
  王小波的杂文就是在这时横空出世,犹如一阵春雷,炸醒了沉寂闷哑的杂文圈。
  “他用独特的话语方式对中国社会做了全方位的清算,他把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用文字做淋漓尽致的抒写,他将文学的思想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让读者在体味中收获新知。” [1]
  这便是王小波的杂文,那段平淡乏味的杂文世界里,最亮丽的一笔,虽然到现在也不逞多让。
  在王小波的杂文里面,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一篇无疑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在这篇亦真亦幻的故事里,夸张调侃的语言与严肃冰冷的背景相碰撞,表面的诙谐幽默和内里的严肃沉重相结合,具有鲜明的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趣味盎然的“话语方式”
  和许多杂文作家不同的是,王小波并不认为杂文里一定需要“有点典故,有点考证,有点文化气味”[2],再加上他自己独特的经历和体验,王小波的杂文表现出了强烈的追求“有趣”,因此在他的杂文里,没有那些深奥的、捉摸不透的各种术语,没有那种故作的高高在上,有的只是通俗平实的俗字俗语,以及那些随处可见的笑话故事和各种各样的调侃。讽喻性的比附随着故事的讲述展开,在“有趣”的故事里面表达复杂的说理,再加上“反堂皇”的调侃语言,便构成了王小波杂文里这趣味盎然的“话语方式”。
  在杂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文章以一只猪为主人公,在“文革”的背景里,这只猪脱离了人们给它的种种设置,在“领导们”的憎恶和围剿中,这只猪机敏脱逃,最终成为了一个流传的“神话”。在这个故事的背景里,猪和牛都被人们设置了痛苦不堪的生活主题:前者是長肉,后者是干活,但它们仍旧接受了。正是在这样有对比的情况下,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才能变成一个傲然于世的“英雄”形象:
  “它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只对知青好,容许他们走到三米之内,要是别的人,它早就跑了”,“吃饱了以后,它就跳上房顶去晒太阳,或者模仿各种声音”,“总而言之,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儿,还说它活得潇洒”,“我对它则不只是喜欢--我尊敬它,常常不顾自己虚长十几岁这一现实,把它叫做‘猪兄’”。[3]
  各种精彩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只常规印象以外的猪,它脱离了肥胖、懒惰等“猪样”,更是被王小波夸张地调侃为“猪兄”,想与之“倾心交谈”,然而 “人和猪的音色差得太远了”,“猪兄”还没有学会。
  通过前面大篇幅的“猪兄”的英雄事迹的叙述做铺垫,文章最后再加上画龙点睛的议论: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有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4]
  故事的“虚”和道理的“实”丝丝入扣,故事的活泼和杂文批判的锋芒也随之巧妙的显现出来。
  二、消极自由的追寻
  王小波自己明确表明过:“我是一个自由主义者”。[5] 他在《知识分子的不幸》里论述到:
  “信仰是重要的,但要从属于理性--如果这是不许可的,起码也该是鼎立之势。要是再不许可,还可以退而求其次--你搞你的意识形态,我不说话总是可以的吧。
  中国的人文知识分子,有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总觉得自己该搞出些给老百姓当信仰的东西。这种想法的古怪之处在于,他们不仅是相当牧师、想当神学家,还想当上帝。可惜的是,老百姓该信什么,信到哪种程度,你说了并不算哪,这是令人遗憾的。”[6]
  显而易见的,王小波认为只要个人的行为不会妨碍到他人的自由并且被法律许可,个人在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时候就不应该受到外来的干涉,即消极自由主义。这种想法在王小波很多杂文里都有类似的论述,如《思维的乐趣》和《跳出手掌心》等,对于喜欢设置别人生活的人,喜欢去灌输别人思想的人,他都有着强烈的反感,想要去跳出“手掌心”。
  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王小波的消极自由主义思想更是凸显出来,文章中处处皆是“猪兄”潇洒的反设置的身影:
  “它总是闲逛,根本不在圈里呆着”, “学汽笛叫,导致春耕的人提前收工”,“和领导们对战,最后机敏逃走,成为一只野猪”。[7]
  这一只敢于反抗強权人类的“猪”,则正是反映了王小波自由的灵魂和独立的意志,也寄托了他一生的痛切的人生体验。最后“猪兄”义无反顾地走上追求自由的荆棘路,变成了野猪,但也从此逃离了设置生活的人类,挣脱了一切束缚。最终王小波也在“猪兄”的鼓舞下,脱离“沉默的大多数”,将自己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理想寄托给了“猪兄”,向强大的“话语霸权”发起挑战,发誓要“一直战斗到死”。在1992年,他毅然辞去公职,专心从事写作,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
  三、结语
  王小波在给两本杂文集的序里面说到:
  “一个社会里,中年人要负很重的责任:要对社会负责,要对年轻人负责,不能只顾自己。因为这个缘故,我开始写杂文。”[8]
  “我的这些看法无非是作者的一些恳求,我对读者要求的,只是希望他们不要忽略我的那份恳切而已。”[9]
  将序言里这些真诚的精神自白联系到杂文上,可以很容易的发现王小波那轻松戏谑的文字下面,那些他难以忘怀的生命体验和对中国文化苦运的深切反思。但也如一位学者所言:
  “自王小波去世以来,对历史缺乏反思和追问的年轻一代,似乎只愿意沉浸在他趣味盎然的话语世界里进行狂欢,却早已忘记--他那戏谑轻松的调侃后面沉浸着血泪的沉痛思考,还有那份发自内心而没有回音的‘恳切’。”[10]
  今年是2017年,距离王小波逝世已经整整二十年了。随着1997年的渐渐远去,“王小波热”也变得日趋式微。纵观这二十年来的研究,更多的学者都将目光放置于王小波小说及其死后引发的“王小波热”这一效应上,而王小波杂文的研究则相对冷门。其实从王小波的杂文作品里,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关于艺术、文化和人的思考,可以看到另一个诗意的世界,他的思想的普遍性价值仍是我们在当今社会所需要的,而那些“恳切”,也需要一点回音。
  参考文献:
  [1]张迎娣.论王小波杂文[D].西北大学,2010.
  [2]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148页.
  [3] [4] [7]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134页,136页.
  [5]艾晓明.李银河.《浪漫骑士--记忆王小波[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351页.
  [6]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32页.
  [8]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1页.
  [9]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1页.
  [10]郜大军.王小波杂文论:从文体到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另类交通工具
期刊
真是太欺负人啦!
期刊
你没见过的搞笑瞬间
期刊
让人笑翻的倒霉蛋
期刊
摘要:本文以余斌教授所叙写的抗战时期的昆明文化类作品为例,深入挖掘其作品所蕴藉的内涵和为文之道,就此延伸探讨在当代社会,我们在文化类作品叙写中如何体悟“文章为何”“文章何为”的问题。  关键词:余斌;文化类作品;文章为何;文章何为  在当今学风浮躁、文坛虚热的商业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文学作品在视觉上的琳琅满目,更为需求的是能不断给予我们灵光一现的智性作品。置身于名目众多的文学招牌下,我们往往会疲
期刊
摘要:《金黄的稻束》作为郑敏的代表作,很好地表现了郑敏雕像式沉思默想的诗歌特征,郑敏作为九叶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诗也出色地表现出了九叶诗派提出的现代主义诗学主张。正如袁可嘉所说的“现代诗歌是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金黄的稻束》,是九叶诗派的诗歌创作实践中的这一特征的很好体现。九叶诗派既继承了闻一多的爱国主义,也继承了冯至细腻的哲思、卞之琳的沉思和沉潜。本文就从中国古典传统的创作论,西
期刊
摘要:《秦腔》是贾平凹近二十年来对中国农村经济文化变迁的书写。该小说突破了传统乡土小说的宏大叙事范畴和启蒙主题,通过视点的交叉和对日常生活的密实叙写来实现小说的“碎片化”叙述,呈现出现代性进程中乡土社会支离破碎的真实面貌。在审美现代性的观照下,以神秘文化和家园意识作为情感内线对现代性冲击下的乡土“碎片”进行弥补和整合,表达了对工具理性的反抗和对启蒙现代性话语的超越。  关键词:《秦腔》;“碎片化”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了走访和调查,通过分析结果梳理了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办学历史过程中,通过全体师生和员工共同传承和创造,积累和凝聚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期刊
摘要: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孕育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生长发展的历史条件,萧红因其女性作家的身份又在早期的创作中具有社会启蒙的革命倾向,从而将其作品奉为民族精神的艺术经典。但长久以来,对萧红文学社会使命的探讨却掩盖了本该注重的艺术追求。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本价值;文学创作  上个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启蒙浪潮涌入中国,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女性作家在八九十年代的大量出现,并且其作品数量和艺术质量达到的
期刊
摘要:木心散文作品耽于短小的俳句,更渗透着对散文诗化的追求,加之其独特的行文方式,和其独特的批判技巧,微妙而意味深长。以其散文集《即兴判断》为例,本文从对人性缺失的批判、对人类道德失衡的批判、对文学艺术媚俗现象的批判、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批判这四方面,来讨论木心散文中的的批判主义精神。  关键词:木心;散文;批判主义  木心,本名孙璞,笔名木心。1927 年出生于浙江桐乡乌镇的一个富庶之家,少时受过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