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部大开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铁路精神是新时期延安精神的再现,当代大学生应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面向西部、服务基层、树立艰苦创业意识,创业创新创未来。
关键词:青藏铁路精神;大学生;西部大开发;就业;创业;创新
西部含12个省、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4%。现有近4亿人口,53个民族,与14个国家相邻。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曾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和最为开放的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宝库,并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的美誉。西部旅游资源有些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但西部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仅18245亿元,约占全国的17.1%。西部曾经是富有的、强大的,但后来确实落后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西部大开发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要发扬青藏铁路精神,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建功立业,创业创新创未来。
一、青藏铁路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振兴西部、建功立业的力量源泉
举世瞩目的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1142公里)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至2007年7月1日全线正式运营,青藏铁路从酝酿(1958年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到全线铺通,历经47年,见证了我国铁路建设从设施落后到屡创世界奇迹的历程。更让人自豪的是,10多万青藏铁路建设大军克服了脆弱的生态、高寒缺氧和多年冻土等三大世界性难题,并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创造出一幕幕的“天路”奇迹,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和先进个人。在青藏铁路建设者身上流淌着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满腔热血。在“两课”教学中,我们着重对大学生进行以下教育。
1、不辱使命的责任意识
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中华全国总工会和铁道部在施工现场广泛开展了建功立业竞赛活动,各参建单位积极响应,踊跃参与。2001年春天,当修建青藏铁路的喜讯传遍神州大地时,一封封请战书、决心书雪片似的飞到各级组织和领导手中,有的同志还写下了血书,以表情怀。1.7万人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二十局集团就有7000多人写了请战书,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子承父业,夫妻双双上青藏线的感人事迹。他们提出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表现出舍小家、为国家的高尚情操,在世界屋脊上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2、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是前无古人的探索性工程。国家有关部门和青藏两省区调集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大力推广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最大限度的诠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全线围绕施工难点,先后进行了80多项课题研究。其中在青藏线的咽喉工程,海拔5100米的烽火山隧道,经过中国铁道建设总公司二十局指挥长旷成明和他的团队200多次试验,世界上第一个大型高原制氧站在烽火山正式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供氧模式,整个隧道实现了弥漫式供氧,相当于海拔高度降低了1000米,大大减轻了施工人员的高原反应,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创下了在生命禁区施工连续两年无一例因高原病死亡的奇迹。(50年代修建青藏公路时,平均一公里牺牲一名解放军战士)他们还在烽火山隧道反复试验和大胆创新,设计了世界上功率最大的空调,并安装在隧道施工现场,掌握了制服多年冻土的科学方法。[1]烽火山隧道冻土技术的创新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之一。
3、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
青藏铁路地处雪域高原,大部分路段属于生命禁区,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工作生活环境非常恶劣。10多万筑路大军面对高寒缺氧,以苦为荣、奋战高原、奉献高原、立功高原。科研人员献身科学,奋力攻关,矢志不渝的破解难题。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三代科研人员在海拔4900多米的烽火山冻土观测站默默奉献了40多年。[1]广大施工人员抗缺氧、斗严寒,视质量、安全、环保为生命,不让工程留下任何遗憾。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忠诚守护生命,为创造高原病零死亡的奇迹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西部大开发中,乘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强劲东风,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大型工程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基本方针,争取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西部。西部大开发告成之日,便是中华民族全面腾飞之时。
二、发扬青藏铁路精神、面向西部、服务基层、艰苦创业
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价值取向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就业、地域取向、工作环境等的向往。如果大学生确立了崇高的职业理想,就能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前途与整个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联系起来。职业理想不但反映了大学生对人生目标的追求,而且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2](P241)这种崇高的择业观,值得每一个当代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认真考虑。2009年5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古朴典雅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内,面对一批即将奔赴祖国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代表,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什么能够使你们的心灵永远明亮?那就是你们的理想和信念,把自己一生献给人民。”“这就像一盏明灯,永远在你们心中点燃,而且照亮你们前进的方向,不要退缩。”[3]青年学子们一致表示,在人生的重要关口,要把到基层、到边疆、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自己无悔的选择,发扬“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在西部大开发中建功立业。
2、引导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
2005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就业,并对于家庭困难的毕业生给予求职补贴。高校应把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当作毕业生工作的大事来抓。我校也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两课”和“就业指导”课的课程体系中,同时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帮助他们确立面向基层的职业意向,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观念。要求全体教职工把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教育做为己任,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2007年11月,西安市为偏远农村招录“振兴计划”人员,临潼区和蓝田县的山区教师就招不满,有的学生拿来地图,一看学校偏远就不愿去,而实际上“振兴计划”招录的全是事业单位正式人员。[4]不愿去偏远郊县和广大农村就业,无形中增加了就业难度。一项对全国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表明,只有22.6%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到农村就业;85%以上希望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对于工作岗位,65%以上的毕业生希望到国家机关、外企和高新技术企业工作。[5]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3、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意志等心理成分。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其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力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是创业之源,动机是创业之泉,立志是创业之刃。在党和国家大力倡导全民创业的氛围中,运用小额贷款,无息贷款、及各项优惠政策等创办自己的小企业,不但是有抱负、有作为的青年人应有的理想,也是青年人自立自强,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途径。西安市人民政府专项金额补贴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首期)培训班”,于2009年4月26日在陕西教育学院顺利结业。培训成绩合格者将享受一系列相关扶植政策。为扶持毕业生创业就业,陕西省工商局于2009年5月出台《关于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意见》,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就业进行大幅度的优惠、减免和扶持,毕业生干个体三年内免收登记费等。欧盟于2009年5月也强调,大学应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倡导终身学习理念,这不仅是解决就业难的一时之举,也是经济创新发展的持续动力。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今年初对2917名韩国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28%的被调查者表示将放弃就业,选择自主创业。为了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韩国政府采取了不少保护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如建立扶持基金、开展创业培训、设立“创业支援中心”、鼓励农科大学生回乡务农等。[6]大学生在校期间,更要自觉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独立性、合作性、果断性、坚韧性、适应性等创业者应有的个性品质和过硬的知识储备,提高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近年来,不少大学生在国家到西部去建功立业的号召下,纷纷投身到西部的开发和建设中。西安交大机械工程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罗国道谈到去西部工作的原因时说:“从小学直到大学,我就一直接受这样的教育:要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需要结合在一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这个人对物质的需求不高,我觉得国家的富强要比自己个人的富有更重要。”[7](P366)
创业能力是指一种能够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能力,是带有创新特征的能力。专业能力是创业能力形成的前提,大学生应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来选择创业目标,只有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中选择,成功的可能性才大。在创业实践中提高分析与综合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推销自我的能力、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等,这些都是从业者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创业应该从小企业起步,同时还要认真学习熟悉有关政策法规等,在创业实践中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只有这样,理想的琴弦才能在职业生涯中弹奏出美妙动人的乐章。
4、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强化服务职能,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强化四年一贯制、三年一贯制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业观和成才观。2009年4月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在我省某高校大一大二学生中进行了一项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有近五成的学生以“当老板”为理想,另有两成学生则干脆“无理想”,只想“过平淡生活”。对此,心理专家认为,这两种趋向都体现出学生对就业前景不看好,对未来还缺乏结合自身特点的科学规划。针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期望值过高,无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毕业生的择业教育,准确自我定位,调整自己的期望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自主择业、创业,进而建功立业,使他们认识到面向基层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更能锻炼人才。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就业网及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就业信息,组织招聘会,推荐就业岗位,强化服务意识,尤其做好毕业生档案转递、户口迁移、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解除他们面向基层就业的后顾之忧并降低就业成本。
北宋司马光曰:“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徳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8](P14)当代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是国家各条战线上未来的骨干。2004年7月重庆理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招聘了21名大学生。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在随后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该公司陆续开除了其中的20名本科生,仅留下一名大专生。该公司反映,这些大学生被开除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不能胜任公司的人才要求。[9]实际上,大学生就业之所以会出现日益严峻的局面,其中一个较为直接的原因,正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缺乏相对科学的知识结构,缺乏较为过硬的社会就业技能,缺乏扎实做事的精神与能力。广州某高校举办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呈现一个特点:用人单位非常注重毕业生“吃苦耐劳”﹑“责任心”等素质,远远胜过对专业技能的看重。“国内外许多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对生产一线专业技术工人的要求。他们在招聘技术工人时,不再把专业技能放在首位,而是把职业道德素质,个人道德修养放在首位。”[10]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必须努力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惟有此,才能真正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一个人思想道德的养成,在他一生的社会实践中起着灵魂、动力和方向作用。爱国主义是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核心,新时期大学生在西部大开发中,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弘扬青藏铁路精神。励学笃行、敬业律己、为中华而崛起、扎根西部、艰苦创业。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参考文献:
[1]曾坚.发扬青藏铁路精神[J].宣传教育参考,2006(11).
[2]张志国,屠玮涓,邵敏.理想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用理想信念明灯照亮人生路[N].西安晚报,2009-5-4(1).
[4]李茗,陶燕.市人事局相关负责人在高校指导大学生就业[N].西安晚报,2007-11-21(10).
[5]710多万毕业生期待就业[N].西安晚报,2009-2-16(5).
[6]李水山.韩国怎样支持大学生创业[N].中国教育报,2009-5-19(3).
[7]傅明,李映方.走出困惑[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8][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6.
[9]渝20名本科生被炒,公司称修养不合格[N].西安晚报,2004-11-14(3).
[10]许江峰.学技术更要学做人[N].西安晚报,2006-10-23(20).
关键词:青藏铁路精神;大学生;西部大开发;就业;创业;创新
西部含12个省、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4%。现有近4亿人口,53个民族,与14个国家相邻。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曾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和最为开放的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宝库,并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的美誉。西部旅游资源有些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但西部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仅18245亿元,约占全国的17.1%。西部曾经是富有的、强大的,但后来确实落后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西部大开发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要发扬青藏铁路精神,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建功立业,创业创新创未来。
一、青藏铁路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振兴西部、建功立业的力量源泉
举世瞩目的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1142公里)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至2007年7月1日全线正式运营,青藏铁路从酝酿(1958年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到全线铺通,历经47年,见证了我国铁路建设从设施落后到屡创世界奇迹的历程。更让人自豪的是,10多万青藏铁路建设大军克服了脆弱的生态、高寒缺氧和多年冻土等三大世界性难题,并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创造出一幕幕的“天路”奇迹,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和先进个人。在青藏铁路建设者身上流淌着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满腔热血。在“两课”教学中,我们着重对大学生进行以下教育。
1、不辱使命的责任意识
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中华全国总工会和铁道部在施工现场广泛开展了建功立业竞赛活动,各参建单位积极响应,踊跃参与。2001年春天,当修建青藏铁路的喜讯传遍神州大地时,一封封请战书、决心书雪片似的飞到各级组织和领导手中,有的同志还写下了血书,以表情怀。1.7万人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二十局集团就有7000多人写了请战书,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子承父业,夫妻双双上青藏线的感人事迹。他们提出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表现出舍小家、为国家的高尚情操,在世界屋脊上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2、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是前无古人的探索性工程。国家有关部门和青藏两省区调集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大力推广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最大限度的诠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全线围绕施工难点,先后进行了80多项课题研究。其中在青藏线的咽喉工程,海拔5100米的烽火山隧道,经过中国铁道建设总公司二十局指挥长旷成明和他的团队200多次试验,世界上第一个大型高原制氧站在烽火山正式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供氧模式,整个隧道实现了弥漫式供氧,相当于海拔高度降低了1000米,大大减轻了施工人员的高原反应,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创下了在生命禁区施工连续两年无一例因高原病死亡的奇迹。(50年代修建青藏公路时,平均一公里牺牲一名解放军战士)他们还在烽火山隧道反复试验和大胆创新,设计了世界上功率最大的空调,并安装在隧道施工现场,掌握了制服多年冻土的科学方法。[1]烽火山隧道冻土技术的创新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之一。
3、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
青藏铁路地处雪域高原,大部分路段属于生命禁区,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工作生活环境非常恶劣。10多万筑路大军面对高寒缺氧,以苦为荣、奋战高原、奉献高原、立功高原。科研人员献身科学,奋力攻关,矢志不渝的破解难题。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三代科研人员在海拔4900多米的烽火山冻土观测站默默奉献了40多年。[1]广大施工人员抗缺氧、斗严寒,视质量、安全、环保为生命,不让工程留下任何遗憾。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忠诚守护生命,为创造高原病零死亡的奇迹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西部大开发中,乘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强劲东风,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大型工程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基本方针,争取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西部。西部大开发告成之日,便是中华民族全面腾飞之时。
二、发扬青藏铁路精神、面向西部、服务基层、艰苦创业
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价值取向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就业、地域取向、工作环境等的向往。如果大学生确立了崇高的职业理想,就能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前途与整个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联系起来。职业理想不但反映了大学生对人生目标的追求,而且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2](P241)这种崇高的择业观,值得每一个当代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认真考虑。2009年5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古朴典雅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内,面对一批即将奔赴祖国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代表,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什么能够使你们的心灵永远明亮?那就是你们的理想和信念,把自己一生献给人民。”“这就像一盏明灯,永远在你们心中点燃,而且照亮你们前进的方向,不要退缩。”[3]青年学子们一致表示,在人生的重要关口,要把到基层、到边疆、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自己无悔的选择,发扬“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在西部大开发中建功立业。
2、引导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
2005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就业,并对于家庭困难的毕业生给予求职补贴。高校应把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当作毕业生工作的大事来抓。我校也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两课”和“就业指导”课的课程体系中,同时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帮助他们确立面向基层的职业意向,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观念。要求全体教职工把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教育做为己任,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2007年11月,西安市为偏远农村招录“振兴计划”人员,临潼区和蓝田县的山区教师就招不满,有的学生拿来地图,一看学校偏远就不愿去,而实际上“振兴计划”招录的全是事业单位正式人员。[4]不愿去偏远郊县和广大农村就业,无形中增加了就业难度。一项对全国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表明,只有22.6%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到农村就业;85%以上希望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对于工作岗位,65%以上的毕业生希望到国家机关、外企和高新技术企业工作。[5]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3、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意志等心理成分。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其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力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是创业之源,动机是创业之泉,立志是创业之刃。在党和国家大力倡导全民创业的氛围中,运用小额贷款,无息贷款、及各项优惠政策等创办自己的小企业,不但是有抱负、有作为的青年人应有的理想,也是青年人自立自强,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途径。西安市人民政府专项金额补贴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首期)培训班”,于2009年4月26日在陕西教育学院顺利结业。培训成绩合格者将享受一系列相关扶植政策。为扶持毕业生创业就业,陕西省工商局于2009年5月出台《关于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意见》,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就业进行大幅度的优惠、减免和扶持,毕业生干个体三年内免收登记费等。欧盟于2009年5月也强调,大学应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倡导终身学习理念,这不仅是解决就业难的一时之举,也是经济创新发展的持续动力。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今年初对2917名韩国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28%的被调查者表示将放弃就业,选择自主创业。为了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韩国政府采取了不少保护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如建立扶持基金、开展创业培训、设立“创业支援中心”、鼓励农科大学生回乡务农等。[6]大学生在校期间,更要自觉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独立性、合作性、果断性、坚韧性、适应性等创业者应有的个性品质和过硬的知识储备,提高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近年来,不少大学生在国家到西部去建功立业的号召下,纷纷投身到西部的开发和建设中。西安交大机械工程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罗国道谈到去西部工作的原因时说:“从小学直到大学,我就一直接受这样的教育:要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需要结合在一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这个人对物质的需求不高,我觉得国家的富强要比自己个人的富有更重要。”[7](P366)
创业能力是指一种能够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能力,是带有创新特征的能力。专业能力是创业能力形成的前提,大学生应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来选择创业目标,只有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中选择,成功的可能性才大。在创业实践中提高分析与综合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推销自我的能力、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等,这些都是从业者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创业应该从小企业起步,同时还要认真学习熟悉有关政策法规等,在创业实践中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只有这样,理想的琴弦才能在职业生涯中弹奏出美妙动人的乐章。
4、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强化服务职能,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强化四年一贯制、三年一贯制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业观和成才观。2009年4月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在我省某高校大一大二学生中进行了一项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有近五成的学生以“当老板”为理想,另有两成学生则干脆“无理想”,只想“过平淡生活”。对此,心理专家认为,这两种趋向都体现出学生对就业前景不看好,对未来还缺乏结合自身特点的科学规划。针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期望值过高,无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毕业生的择业教育,准确自我定位,调整自己的期望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自主择业、创业,进而建功立业,使他们认识到面向基层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更能锻炼人才。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就业网及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就业信息,组织招聘会,推荐就业岗位,强化服务意识,尤其做好毕业生档案转递、户口迁移、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解除他们面向基层就业的后顾之忧并降低就业成本。
北宋司马光曰:“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徳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8](P14)当代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是国家各条战线上未来的骨干。2004年7月重庆理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招聘了21名大学生。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在随后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该公司陆续开除了其中的20名本科生,仅留下一名大专生。该公司反映,这些大学生被开除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不能胜任公司的人才要求。[9]实际上,大学生就业之所以会出现日益严峻的局面,其中一个较为直接的原因,正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缺乏相对科学的知识结构,缺乏较为过硬的社会就业技能,缺乏扎实做事的精神与能力。广州某高校举办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呈现一个特点:用人单位非常注重毕业生“吃苦耐劳”﹑“责任心”等素质,远远胜过对专业技能的看重。“国内外许多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对生产一线专业技术工人的要求。他们在招聘技术工人时,不再把专业技能放在首位,而是把职业道德素质,个人道德修养放在首位。”[10]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必须努力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惟有此,才能真正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一个人思想道德的养成,在他一生的社会实践中起着灵魂、动力和方向作用。爱国主义是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核心,新时期大学生在西部大开发中,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弘扬青藏铁路精神。励学笃行、敬业律己、为中华而崛起、扎根西部、艰苦创业。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参考文献:
[1]曾坚.发扬青藏铁路精神[J].宣传教育参考,2006(11).
[2]张志国,屠玮涓,邵敏.理想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用理想信念明灯照亮人生路[N].西安晚报,2009-5-4(1).
[4]李茗,陶燕.市人事局相关负责人在高校指导大学生就业[N].西安晚报,2007-11-21(10).
[5]710多万毕业生期待就业[N].西安晚报,2009-2-16(5).
[6]李水山.韩国怎样支持大学生创业[N].中国教育报,2009-5-19(3).
[7]傅明,李映方.走出困惑[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8][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6.
[9]渝20名本科生被炒,公司称修养不合格[N].西安晚报,2004-11-14(3).
[10]许江峰.学技术更要学做人[N].西安晚报,2006-10-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