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蓝天与能源供应,为何总是顾此失彼?

来源 :中国机械·装备制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大气污染日益加重的影响,从去年开始,华北、华东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煤改气,散煤燃烧在上述地区一度被禁,包括居民取暖、做饭,中小企业工业锅炉,几乎全部被取缔。散煤的口子收紧后,人们发现,华北地区的空气质量确实变好了:与2016年11月13个重污染天气相比,今年11月同期,仅有3天重污染天气。
  然而,没有规划的“一刀切”和运动式打法,造成的负面效果也很快显现:今年入冬以来,华北和华东地区遭受了严重气荒。山东、河北等地纷纷出现天然气断供限供,LNG(液化天然气)的价格出现暴涨,造成包括居民取暖、酒店和医院在内的民生项目供气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各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煤改气运动,显然缺少了相关规划及应急方案,相关部门对天然气增量的预估严重不足,最终造成异常被动的局面——煤改气了,但气没了!而后又紧急下文允许部分地区重新烧煤,但烧煤的炉子早就拆掉了!
  政策的矫枉过正造成了现实的无比尴尬,保卫蓝天与能源供应之间,为何屡屡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实际上,天然气替代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河北省一年之内天然气消费需求增长了234%,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任何国家都无法保证。近日河北省已经承认煤改气“太多了”,数据显示,2017年河北省共完成农村气代煤、电代煤253.7万户,而年初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计划是180万户。很显然,“步子迈得太大,扯着蛋了”。
  从性质上看,今年冬季的气荒,显然是一次区域性能源安全危机事件,而且是近年来少有的一次能源安全危机,而这种危机长期以来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造成这次危机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煤改气造成的用气量大幅增加,实质上是基础设施及储备库建设滞后,调峰能力的严重缺乏。
  众所周知,天然气消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需求疲软而冬季旺盛,中石油销售数据显示,近几年北京市冬季最高月用气量是夏季最低月用气量的6倍至8倍。
  因此调峰需求显而易见。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地下储气库仅20余座,几乎全部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公司建设运营,有效储气量仅占天然气消费的2%~3%,大大低于国际16%~18%的平均水平。正因为如此,目前我国主要依赖气田调峰和压减市场等刚性措施。
  当夏季需求不足时,供气企业便会采取压产、转售长期合同LNG资源等措施匹配市场需求,这样一来,冬季需求增长时,保供压力就会陡然上升。天然气消费也因此会变得“峰更高,谷更深”。
  一般而言,天然气调峰主要靠地下储气库、LNG和天然气田等几种方式,其中地下储气库具有初期容积大、经济、不受气候影响、安全可靠、能够合理调节用气不平衡等特点,是当今乃至今后世界上最主要的天然气储存方式和调峰手段。
  相比之下,美国目前地下储气库数量将近500座,有效储气能力在总消费量中的占比接近20%,因此美国尽管天然气消耗量巨大,也存在削峰填谷问题,但却很少出现气荒的状况。
  之所以我国地下储气库建设严重滞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天然气价格机制问题还未厘清,企业缺乏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动力。由于我国天然气价格实行政府管制,民用气价与工业气价存在倒挂,季节性价格差又比较小,导致商业地下储备库几乎为零。目前运营的储气库,也多为两大公司“义务”兴建,当然也很难有商业利润。
  而在美国,天然气价格是完全放开的,冬高夏低,价差可达50%以上。法国则实行冬夏差别价格,冬季气价是夏季的1.2倍至1.5倍。这样的价差,让商业地下储气库有利可图,最终“削峰填谷”的任务交由市场顺利完成。
  气荒也折射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我国能源安全观念的严重落后。
  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中国长期处于供应短缺的状态,因此形成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思维习惯,而这种习惯在能源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我國石油天然气消费增长较快,对外依存越来越高,因此油气供应安全就成了天经地义的问题了。担心油气被断供,我们长期以来都把石油天然气看作一种战略性商品。
  在定性战略性商品的指导下,国家相关部门就难免持有油气短缺的思维,而相关石油企业又一直强化这种认识,给国家灌输这种安全观,说油气改革关系到我国的能源安全、国家安全,而一旦把一个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角度,它就失去了讨价还价的空间,这也是我国油气领域的改革长期以来推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油气改革滞后,带来的直接后果有二:一是上游垄断难以破冰,资源开发只能掌握在几大公司手中,而LNG接收站建设和进口方面,民营企业又几乎不能参与,这就造成上游资源供应的短缺,尤其是在冬季用气高峰时期,难以形成充足的后续补充气源。二是改革滞后造成下游气价难以理顺,受资源量限制,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气价改革也由此进入既保民生又保蓝天的死胡同。
  夏季用气低谷时段,中国进口的LNG有部分富余,使得夏季气价整体下调,而且很多地方点供盛行,整体上拉低了夏季的气价,这就是资源供应充足带来的福利,因此,改变当前的能源安全观念,放开上游开发和LNG的进口限制,将会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中国当前的天然气供应格局。
  这次气荒尽管付出了很大代价,让一部分民众受冷挨冻,但却客观上检验出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散煤的燃烧带给大气的污染异常严重,是造成大面积雾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禁燃散煤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可以判断,煤改气、煤改电等“去散煤”政策的导向是对的。我们已经找到了问题的实质,只是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出现了问题,缺少了应急预案。
  不同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京津冀地区,大约每年消耗3500万吨散煤,而这些散煤基本上是对空排放,无环保设施,因此污染物的排放量巨大。有数据显示,上述散煤的污染物排放量占京津冀地区所有燃煤排放的一半左右,而散煤消耗量仅占该地区煤炭消耗总量的不足10%。
  毫无疑问,保卫蓝天治理大气污染是未来的重中之重,那么冬季用气高峰期,在天然气存在缺口的时候,取暖就应该多管齐下,不能仅仅依靠天然气。就如倪维斗院士所言,大家都知道天然气是个好东西,但它是稀缺的,就像法国香水,应该把它用到俊男靓女的脸上,而不是涂在老太太的脚后跟上。
  事实上,我国北方冬季取暖有多种途径,比如煤炭领域人士一直提倡的煤炭清洁化利用,由于散煤的消耗过于分散,原煤的污染物排放难以控制,因此在天然气存在大量缺口的情况下,可以将原煤进行清洁化,做成型煤、兰炭等排放相对低的产品。再比如,在河北北部的一些地区,风电装机量大,但弃风严重,可以研究电代煤进行冬季供暖的可能性,这样既能减少排放,又增加了新能源的利用比重。
  总体而言,今冬的气荒从多个维度折射出了环境保护与能源供应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只是管理者应当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多渠道负责任地进行改造和资源配置,而不是一窝蜂、一刀切和只唯上。
其他文献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四川汉旺乡下街头的曙光山脚下,一个名叫李子林的地方,突然间冒出来一间墙面和瓦面抹着黑灰、玻璃窗全用黑布包起来的大房子,附近的百姓人家哪里见过这种架势?都疑惑:这是干什么的?后来才知道这就是401信箱的5分箱,也就是东汽的一轻工车间一今天的金工一分厂。  在这401信箱的第一个厂房中,聚集着一批东汽的开路先锋。他们刚刚从数千里外的哈汽二车间赶来,还没有来得及卸下一路的仆仆风尘
期刊
1970年7月,我在北京工业学院读书,毕业分配时,个人填了两三个志愿。某天,在大教室开全系学生大会,老师宣布分配方案,我被分配到二机部821厂。我只知道821厂是军工厂,不知道到底是干什么的。  走进神秘的821  很快,我们订票、乘火车,8月10日到了四川昭化火车站。按照派遣单要求,找到了宝轮中学报到。我们很快知道了毛主席关于“三线”建设的有关指示,受到鼓舞和激励。  我们一批来的几十个大学生暂
期刊
大数据,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资源,已被认定为21世纪的“钻石矿”。而其中埋藏得最深,又最有价值的那片区域,无疑是工业大数据。  随着大数据与工业行业深度融合方向的确定,以及制造业信息化门槛的不断降低,工业大数据的时代已势不可挡。事实上,传统的制造业大咖,和风头正盛的互联网巨头们,或者延伸,或者跨界,或者联合,都以各种各样的姿态,在该区域完成了安营扎寨。  纵然大幕才刚刚开启,但一场工业大数据的争夺战
期刊
约翰·雷义要退休了!就在今年1月份!  一时间,这条消息刷爆朋友圈,引来无数扼腕叹息:一个时代要落幕了。要知道,这位堪称“外星人”的约翰·雷义,不仅在航空领域,即便在整个工业届,也是大神一般的存在。因为,他不但卖着世界上最贵的商品——飞机,还以平均每天2架的惊人销量,斩获“史上最牛推销员”的桂冠。在他的辉煌业绩前,多少高手都黯然失色。  在担任首席运营官的23年内,约翰·雷义不但卖了1.6万架飞机
期刊
2017年过去了,三门核电仍卡在装料环节,而计划开工的8台机组又做了一年防锈工作。这意味着,自2015年12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防城港3、4号和田湾5、6号四台核电机组之后,两年来,我国再未放行一台新的核电机组。  在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的一楼里,一面电子屏幕正显示着“今日天气”。除了北京和上海,還可以看到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山东荣成的天气情况。  然而,三门、海阳AP1000核电机组何时装
期刊
“太可惜了!我奔走解救了几个月,最终还是无能为力。”对于“十八罗汉”之一昆明机床的陨落,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沈烈初觉得“太心疼了”。  由于连续四年亏损,持续多年财务造假,且涉案金额巨大,昆明机床5月22日被终止上市。  这家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精密机床会战”中就功勋卓著、与上海机床厂并称为“两颗明珠”的机床企业,从在业内风光无限到上市后遭遇多次收购终至今日被终止上市,到底谁之过?  是因为“不
期刊
两篇报道  昆机退市和陈永开被通缉  我有一个习惯,出差回来,首先翻阅这一期间收到的报章杂志。  在查阅《中国工业报》时,突然看到在周刊头条位置上署名为“伊铭”的两篇文章。一篇是2018年5月29日《常年业绩不佳,*ST昆机股票终止上市》,文章揭露“财务造假,公司治理结构重大缺陷,对财务造假情况进行追溯时,公司事实上2012-2017年连续亏损”,“今年4月28日*ST昆机披露201 7年年报显示
期刊
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省徐州市,进行了考察调研。  在徐工重型起重机底盘装配车间,习近平饶有兴致地登上了徐工完全自主研发的XCA220型全地面轮式起重机驾驶室。该产品拥有30多项专利、打入了多个发达国家市场。而这个车间所在的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其主打产品轮式起重机,去年就进入了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同批进入的还有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旋挖钻机
期刊
“用户的使用是我们企业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使用实践是评价企业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也是办成“百年老店”的基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参与了我国精密机床会战的中国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沈烈初,一直都对“用户评价”有着很深的“执念”。尤其是近年来一批老牌机床企业的倒闭、破产,以及外资牌与自主品牌机床企业“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强烈反差,使得这位“不关心机床行业30年”的老领导,又开始频繁调研奔走呼吁,并在不断
期刊
国内机床行业,大连光洋因为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备受关注,即打造涵盖数控系统、伺服驱动、电机、传感、数控机床及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的完整技术链和产业链,秉承用户工艺引领,与用户协同创新的“光洋模式”。  要知道,世界范围内,大多数机床厂商走的都是“专精特”的路子,关键零部件和数控系统往往依靠产业链协作。而光洋旗下的科德数控机床的自主化率已经达到95%。  在光洋看来,做全产业链开发是实现现阶段核心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