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陈忠实小说文艺美学内涵的挖掘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美学由王国维开创,着重探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思想与文化特征。文艺美学是中国美学范畴的一部分,在王国维、宗白华、朱光潜等文艺研究者的推动中,文艺美学与文艺研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历史源流来看,中国美学思想受西方学者影响较大。胡适之认为,中国的文艺美学更加关注当代美学与人生意义的互融。王国维提出:“文艺美学是建立在人生论美学基础上,着重在于对人生问题的解释。”宗白华是诗人,更是美学家,在探究诗歌创作的审美主义时提出“科学的”与“艺术的”人生观问题,即人生应该客观审视,还应该运用主观自觉来领悟人生的意义。
  文艺美学是中国美学范畴的一个分支,本文围绕陈忠实的小说,就其作品及创作历程、艺术思想进行剖析,结果发现其与其他作家殊途同归。其间着力从文艺美学视角来审读陈忠实以及其小说创作的美学思想内涵。一方面,学习、借鉴前人的创作思想,丰盈自己的文学积淀;另一方面,敢于突破思维桎梏,找寻“属于自己的句子”。以《白鹿原》为例,陈忠实站在民族文化立场,以广袤的视野审视人类命运,其作品饱含浓郁的文艺美学内涵。
  一、在吸收与创新中塑造文艺作品的人格魅力
  对于文艺创作,无论是人还是作品,都要表现其内在的本源想法。在创作中,作品是作家人格的外在体现。高尚的人,作品中蕴藏着光华。对于陈忠实,人们可以从其生活经历与创作来观照其作品的人格魅力。事实上,陈忠实在时代大潮下曾迷失过、彷徨过,但他及时调整创作之路,渐渐站稳了文学脚跟。他不向低俗妥协,不愿随波逐流,努力炼造一个刚正的作家所应具备的人格形象。
  在创作实践中,取巧,或许可以风光一时,但这些并不能成就作家的人格魅力。要想写出好作品,就要耐得住平淡,坚定自己的创作信念,一步一步踏实前行。人们从陈忠实的作品序列中看到了众多不同领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并非随意捏造,而是在长期的深入生活体验中一个个提炼并打造出来的。小说创作中,人物是关键。作家应该坚守自己的人格操守,潜心于文学创作,合理塑造作品的人物形象。
  回溯发现,陈忠实在文艺之路上不断地学习、借鉴与模仿,展开大量的文学创作实践。陈忠实对老一辈作家柳青的创作风格情有独钟,尤其是反复研读《创业史》,从模仿中借鉴柳青的创作技巧,丰盈自己的创作之路。陈忠实先后学习赵树理、肖洛霍夫,并在研读海内外文学名家作品中梳理和提炼新的文艺思想与理论知识,在总结中逐渐走出自己的文艺创作之路。正如陈忠实所言:“没有改变,就没有前途。”陈忠实在对前人作品的不断模仿与创新中形成了自己的文艺美学思想。
  二、从生活体验与生命观照中炼造传世作品
  马克斯·范梅南在《生活体验研究》中提出,“生活体验是对人的生活的真实经历,人活着,就体验着”。狄尔泰认为,“对于生活,每一个体验者,都要与其生命整体相连”。对于小说创作,没有生活体验如同空中楼阁。立足生命的感知,人们才能写出具有存在意义的文学作品。生活的每一处都应该有“诗”,作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要由自己来选择写什么内容。同样,陈忠实在小说创作中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寻找素材,将自己所经历的社会生活作为情景主线,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所愿。作家所生活的地方,作家所经历的生活,都是文艺创作的丰富土壤。在这些生活体验中,陈忠实除了关注生活体验,还要审视生命体验。陈忠实提出:“在生活中,想到了生命。从体验生活,回归到对生命的体认。这是一个对现实生活升华的过程,就好比虫子进化到飞蛾,再蜕变为蝴蝶一般。”生活是真实的、客观的、独立的。生活体验可以集聚基于事实的有意义的写作素材,为作家揭示生活感知与省思创造条件。陈忠实不止步于生活,还要向生命体验中掘进。在他看来,唯有进入生命体验,才能获得更为深刻的人生感知,才能写出富有哲思、深入生命的优秀作品。
  三、从现实观照中尝试揭示生活的本真
  以左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倡导现实主义写法,对我国文学创作带来深远影响。现实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方法,其宗旨在于对生活本真的揭示,特别是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表现手法上,通过真实、典型、细腻、冷静的笔触,抛却任何创作者的主观情感,以达到对现实生活的客观观照。对于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阐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真实性、典型性、整体性三原则。真实性表现在对客观事实的反映,通过文艺创作来把握现实社会关系,让所描写的人物、对象更加具体、生动。典型性着重从典型的人物、细节、环境中来构建完整的故事,使其具备独特的鲜明特征。比如,对于人物的选择,从人与故事、情境的内在关联上,让个性与共性获得统一。活生生的人物、真实的生活体验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更具代表性。整体性是指人物的典型性也能延伸到同类群体身上,使其具备广泛性。人物的典型特征与其鲜明的个性要具有整体性,顺应社会、历史、时代需要。陈忠实在创作小说《初夏》时对“马驹”人物加以界定,创作的本意是想表达“先进青年”的艺术形象,却受困于“革命现实主义”束缚。而回到当时的时代,“革命现实主义”文风盛行,对作家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每个作家都试图与现实社会保持同步,无形中对其文学作品的主旨思想带来制约。但同时也要看到,在陈忠实的《四妹子》《蓝袍先生》等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摆脱了过去类型化束缚,能够从社会生活中更多地还原真实的人物形象。人物的个性得以彰显,作品的文艺美学内涵日渐丰盈。最后,在《白鹿原》中,陈忠实能够立足现实,大胆走出一条新路。在语言艺术、创作手法上,与现实主义相融合,也成就了《白鹿原》饱满的美学意蕴。
  四、从文化心理学来审视作品人物的艺术表现力
  在心理学研究中,文化心理学是其分支。运用文化心理学来审读文学创作的人物性格,并通过语言、道德、艺术、行为等心理解读来把握人物的性格。文学作品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色与文艺创作主线是紧密关联的。每个人物都是构成小说艺术形象的基本载体,人物的思想、行为、习惯等特征与其所处的社会生活具有内在一致性。以陈忠实的创作时序为例,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陈忠实的文学作品有《七爷》《小河边》《心事重重》等。分析这些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可知,陈忠实难以逃脱“性格说”桎梏。在认识“文化心理结构”学理论后,陈忠实受到了启发,也着实从中看到了文学创作的新方向。对于人的心理结构,与其自身的文化、所处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历史紧密相关。通过对小说人物性格的解析,可以回溯到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立足人物所受的文化来重新定位人物性格,让小说人物更加鲜活、生动、立体、饱满、厚重。对于《四妹子》《蓝袍先生》的创作,陈忠实深入阅读县志、党史资料,了解民间轶闻趣事、各类传说故事,从人物心理结构解析中重构人物性格特征,让作品人物更具艺术表现力。事实上,对于文学创作,高尔基提出:“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的,谓之现实主义。”
  五、结语
  艺术创作中的文艺美学应该是真实的。陈忠实忠于真实的書写手法,并未完全受制于“主义”束缚,而是从一个个人物细节、真实的个性表达中为读者送上真实的阅读效果。尽管其早期小说人物个性也曾有标签化特征,但随着其对生活、生命的反思与审视,陈忠实在艺术追求上始终坚守“文艺生命论”这一核心,以艺术创造与审美欣赏为手法,不断丰富自身文艺美学思想。总的来说,陈忠实小说创作承继了前人的文艺创作实践经验,也为后来作家的创作与实践提供了美学指导与参考。陈忠实立足于时代,植根于社会生活,逐步建构文艺美学,增进文学与艺术的融合,为文学创作开启了新的审美空间。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随着朝代的更迭而演变成不同的字体。本文首先介绍了书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然后解释了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和传播,最后结合书法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书法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是指根据文字的特点及含义,以其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文字成为艺术作品。书法文化历史悠久,随着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出了不同的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数字化时代来临,数码艺术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也由此诞生。游戏作为数码艺术的一大分支,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将游戏与博物馆相结合,探讨未来游戏在博物馆应用场景的可能性。  数码艺术是融合艺术与技术的新兴艺术形式,在当下的艺术领域中极具生命力与发展潜力。游戏作为数码艺术的一大分支,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综合性艺术,而极强的互动性也为游戏未来的应用场景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博
期刊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不断融合碰撞,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非洲的绘画、雕塑艺术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登上了世界艺术殿堂。马孔德人是世代居住在坦桑尼亚东南部与莫桑比克北部的土著居民,其创造的乌木雕既具有历史的传承意义又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成为坦桑尼亚重要的艺术标志。  在当地斯瓦西里语中,马孔德意为“田园”。在当地雕塑艺术启蒙早期,马孔德人固守自己的文化信仰,虽然一些外来因素影响着马孔德人,但他们
期刊
小说《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初读《荷花淀》时,笔者正读高中,懵懵懂懂,只记得“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还心想这哪是小说,分明是诗。当时,语文教师评价说,它就是诗,它叫“诗体小说”。  光阴荏苒,后来,笔者成了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重读《荷花淀》,笔者禁不住拍案叫绝:孙犁太伟大了!抗日战争年代,孙犁能用如此诗化的语言、如此诗化的景物来表现一场战争,描写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之下的白洋淀的
期刊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赏读古典诗歌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诗意人生的重要保证。要想深入地赏读中国古典诗歌,得到深刻的审美愉悦,首先要进行语言建构,通过诵读和吟诵诗歌,学习律诗语言的对仗;其次要重视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也就是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比如在《登高》中感受杜甫伟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生境界;再次要训练审美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鉴赏诗歌,认识和感受诗歌语言
期刊
晚清是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这也让晚清词坛成为词学最后的终结。晚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词人与评论学者,晚清四大家对千年词史进行了独特的归纳和总结。其间既借鉴和继承前人经验,又注重自我批评和自我进步,这也让晚清词学形成了极具特色和多样化的词学流派。面对的主要问题还是体现在对于前人词学理论的深化和批评,守律立意并重,基于词学进行总结和升华。晚清临桂词派提出了“重、拙、大”的词学理论,这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
期刊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我国积累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水墨画、京剧、壁画等,它们为现当代动画创作提供了很多创作灵感。这些元素不仅仅广泛运用在中国动画中,在欧美动画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屡见不鲜。近几年,中国元素在欧美影视和动画作品中的应用都充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美学特征,这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势输出。本文从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应用入手,结合中外中国风动画案例,分析当代中国元素动画在近几年的流
期刊
姜文导演的电影《邪不压正》毁誉参半,电影带有强烈的姜文风格和姜文印记。电影改编自张北海的小说《侠隐》,电影和原著貌合神离,电影只沿用了原著的故事框架,完全没有传承原著的神态和气质,电影荒诞夸张,原著温情平实,电影无不充满商业气息,原著处处透露着侠士风骨,电影的角色定位背离原著的角色塑造,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进行电影和原著的艺术特色比较研究。  姜文导演电影《邪不压正》透露了姜氏一贯的黑色另类幽默
期刊
《西游记》开创了我国神魔小说的发展历程,它带有“神、奇、魔、幻”的神秘色彩,凭借滑稽的人物形象和新奇刺激的故事情节,深受儿童喜爱,契合儿童的奇妙幻想。《西游记》是一部极富魅力的著作,成功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而其中的孙悟空形象深受儿童的喜欢。本文从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孙悟空形象在儿童群体中较受欢迎的原因,探究孙悟空形象对于儿童成长的教育意义。  一、从孙悟空人物角度分析  (一)出生之异  孙悟空
期刊
电影《少女小渔》是中国台湾著名导演张艾嘉的代表作之一,张艾嘉用她细腻的女性视角和独特的拍摄视点进行叙事。电影围绕“假结婚”这件事情来凸显主人公小渔在爱情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本文重点分析影片中江伟形象的刻画,探究隐性男权对小渔潜在的压迫。在这个过程中,小渔勇敢面对各种生活难题,积极追寻美好生活,表现出十分可贵的自我意识与女性主义主体观的转移。  一、作品内容简介  小渔是电影《少女小渔》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