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乐业享艺趣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_1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岑醒文先生
  从四十年前进入玉器行业开始,日益醉心於此项既能表现自然结晶之秀美,又蕴含华夏文化之精髓的传统工艺。他迷上了玉石富有生命力的色泽,喜欢那种细腻温润的质感;同时也折服於匠人精湛的手艺,作品深邃的内涵。以玉石文化作为切入口,他接觸到书法、国画等国粹艺术,随即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之旅。
  初入行 情渐浓
  精美而宝贵的石料,不仅坚固和耐用,象徵久远;更以或纯粹的色泽或斑驳的纹理,赢得人们的喜爱。因此古往今来,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皆喜爱把各种宝石打造成昂贵的艺术品,並把文化内涵赋予其中,从而让宝石身价倍增,成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如古希腊人视为“天神之淚”的钻石、中世纪西方认为藏着魔力的水晶,以及在中国被视为天地精气的结晶而得到倍加推崇的玉石。
  即使到了今日,国人的玉石情怀依旧深刻,很多人喜爱戴玉、玩玉,也热衷於欣赏玉的雕刻工艺,研究玉文化,其中就有今日香港的岑醒文先生。1979年开始从事玉石行业的他,从一个“门外汉”逐渐成长为资深的专业人士,见证了玉石市场的起起落落,於岁月的更替之中,沉淀出一份深厚的业者情怀。所以,他目前的工作,多出了一份恪守行业的职责,维繫着从业的初心,也构成了他与同行们共同的理想。
  “我年轻时做过许多种工作,杂工、茶楼服务员等等,即使後来进入玉器行业,也没有特别的规划和设想,只是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对此有兴趣也有前景就入行了。”一般而言,那个年代投身玉石行业的人,大多出身两类:要麽是学徒出身,秉承师傅的手艺而在业内佔有一席之地;要麽是商人,靠个人奋斗慢慢打响了名气。年轻的岑醒文先生则属於後者,也就意味着他入行时需要亲自到市场上摸索一番,方可让生意慢慢步入正轨。“一开始的时候,我只能边做边学,经过了不少的折腾。後来接触多了,也熟悉了门道,生意也做得上手了。”
  时间越长,从业经历越丰富,他的情感也潛移默化地倾诉到一枚枚通透柔润的玉石中,仿佛那些冰凉的矿物,也能传递出丝丝暖意,让内心变得沉静。久而久之,他与玉石之间的牵绊变得难以割捨,相关的工作也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护行业 守情怀
  同时,岑醒文先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见证了香港玉器行业的发展。他还记得三十多年前,不仅内地鲜少有出售玉石的商店,就连开在香港的玉器铺也不多。同行不多,不过市场需求量大,除了市民们喜欢买玉、藏玉,将之当成财富的一类;也有来自欧美、日本等地的遊客,将购买玉器视为到香港旅遊的纪念品。可见,那些年里,香港玉器行业发展蓬勃,欣欣向荣。
  另外,玉器的价值在国外也有体现。岑醒文先生回忆,当时香港市面上出售的翡翠多产自缅甸,当地经济欠佳,民生困苦,开採矿源出售原石成了他们赚取外汇、帮补家用的重要渠道之一。岑醒文先生与香港同行曾多次长途跋涉,到缅甸採购原石,也看到当地人生活的窘况,於是生意之餘,也教他们一些做生意的小技巧。受教之後,这些淳朴的人们对岑醒文先生等人的善举予以感激:“当时我们到缅甸买原石的人加起来才三百多个,给当地人带来了很多收入,帮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富裕。”那些年,玉石是可以给买卖双方带来幸福的交易,其中传递着人们真挚的情感。
  後来,内地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不仅香港出国购买原料的人数增加了,也有不少来自广东、福建、广西等地的同行陆陆续续投身到玉石行业中,人数剧增至五十多万。世界范围内,玉石的矿源日趋枯竭,原料越来越难以入手,就连过去只会埋头採石的南亚矿工也意识到原料的紧缺,纷纷涨价,导致玉石行业竞爭加剧。所以,近几年来,香港不少玉石行家要麽转行,要麽结束了生意,皆认为现在市场不复当年。
  然而,如岑醒文先生一样持有职业情怀,又继续坚持服务行业的有心人依然数量众多。因为在他们的心中,这已不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是一种执著多年的情怀:既是感恩於行业带给自己发展的机遇,又可传承中华玉石文化特有的工艺与文化内涵,还是一种历尽半生而热情不灭的动力——这种动力,正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不因行业的低迷而显得疲惫,反而是韬光养晦,以期转机出现,鼓励人们能把玉石情怀延续下去,使之绵延不绝地流传下去。
  勤服务 好艺术
  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很难在波谲云诡的商海中取得成绩。只有联合志同道合之人的力量,积沙成塔、各展所长,如此既能裨益业界又能为自己赢得荣耀,方为明智的选择。所以不同行业的人才们纷纷聚成团体,各以自己所长反馈行业,贡献社会。
  通过香港玉器商会,岑醒文先生实现了上述的理想:“香港玉器商会就像一座桥樑,连接着众多同行,也让玉器行业与社会联繫起来。”打开香港玉器商会的慈善公益板块,里面的简介就透露出会员们服务的热情:“商会有一群满含志气的玉人们,都具备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认为‘施比受更有福’。因此商会‘取之有道,用之有道’,热心回报社会,积极参加慈善公益活动。”平日里,大家借助这个良好的平台,交互行业资讯,举行联谊活动,互惠彼此,力求共赢。每年到了固定举行敬老活动的时间,大家又慷慨解囊,踊跃捐款,为服务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身处其中,岑醒文先生常常能感觉到大家的热情,继而也为把香港玉器商会的各项事宜处理得妥当,並与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尽心尽力推动该会的发展。
  国人赋予玉石君子秉性,形容君子“温润如玉”,便也把仁义寄愿其中。所以,身处玉石行业的岑醒文先生等人,在现实工作中也凸显了可贵的品质。他们联通友善团体、机构,如博爱医院进行筹款,为有需要的人士送去帮助和关怀。一个月里,他们参加此类活动最多时竟有二十次左右,平均一天就有一次,积极程度,由此可见。在九龙上千个社团中,他们的活跃程度颇高,会员们的身影,常常能见诸於大大小小的活动。
  岑醒文先生的服务之路,还延伸到香港之外。他通过与广东省有关机构的合作,牵头带领志同道合的夥伴们邀请省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到家乡恩平及周边地区进行义诊。这项十多年来从未间断的善举,是岑醒文先生回报桑梓的拳拳之心。他出心出力,只希望能让家乡变得更美,让同乡能生活得更幸福:“我们做义诊要做很多準备工作,安排行程,並且负责医疗器械、药物、医生出行等费用。虽然並没有得到经济上的回报,但大家都知道这是很有意义的活动,帮助他人都能感到快乐,所以一如既往地参与或支持。”
  玉石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喜爱,除了与其天生丽质的样貌有关,还与人们製作的工艺以及相应的美学有关。从事玉石行业者,大多也对中华传统的艺术颇有心得。岑醒文先生,同样也是一位喜爱艺术的人。
  他从小便锺情於书画,早早就产生了艺术的理念,而玉器相关的工作,则让他进一步了解了传统的文化,进而对艺术的解读也更为深入。现在,收藏书画、瓷器等是他閒暇时的爱好之一。由於认识到越来越多的艺友,他加入到许多与艺术有关的团体中,与大家一同分享艺术的美,传递属於艺术的快乐。
  无论是玉石,还是文化,甚至延伸到社会工作,其实都源於岑醒文先生美丽的内心。他持着这种纯真无瑕的情愫,发现了美,欣赏了美,因此结缘了玉石和艺术;还创造了美,帮助他人,美化了心灵,也给自己创造了美丽的人生。他一如美玉,无需粉饰,高洁如初。
其他文献
陈建群先生  一个以国为重、以港为家的社团领袖、成功人士。青年时,他信奉人生当自强,並奋斗不息,写下一段不服输、不放棄的励志故事。人至中年,他将心放在了青年上,意在为年轻人创造机会,将年轻的力量集聚在一起。他的方向是为社会的未来打造一支充满正能量青年生力军。他总是在努力地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将对香港的爱护之心和对中华民族的赤诚之心,浓缩在每一个言行举止中。  非法“佔中”事件背後的深思  2014
期刊
李丽容女士  是香港荃湾葵青区妇女会会长,是一位常怀感恩之心,待人以包容之心的善良女性。她把日常生活中收集的点滴感动,渗透在一项项服务社会的工作中,以此温暖他人,也让爱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下去。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在快乐和幸福的氛围中,她的社会工作将继续进行下去,继而把爱与宽容传递下去。  温馨的家庭是爱的起点  一般而言,人们最早的教育,源於自身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他们往往视父母为启蒙教师,言行举
期刊
林长泉先生  是一位有爱心和社会担当的企业家。他从「吃苦」中走过来,涉猎诸多行业,创下了如今的事业基础。有爱的企业才能长久,有爱的人生才会更精彩,他将事业当成一项公益在做,同时也以事业之心做慈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知道一个小小的善举或许关繫到一个孩子的未来,关繫到一个家庭的幸福,所以他希望为社会、为家乡多付出一些。因为帮助他人,自己也开心。  一次健康危机促成一项健康产业  事情得从2016年的
期刊
近日,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广州大剧院尘埃落定。郭芳芳以声乐(民族唱法)女生第一的佳绩,最终摘得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简称金钟奖)创办於2001年,是由中宣部批凖設立,中国文联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音乐界综合性最高专业大奖。  郭芳芳是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的一名独唱演员,她经常深入部队基层慰问官兵,包括:高原边防哨所、乃至边远地区献艺。她容貌端庄秀丽,音色明亮圆润,可
期刊
李国兴先生  香港规模最大的电影片及电视片发行商之一的美亚集团主席,排在“香港娱乐圈权力排行榜”前列的业界精英。他为文化而来,以“电影”为舰艇,在历史的长河中乘风破浪,扬帆疾进,一心向世界宣明中国跨越数千年,依然是世界上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国家。他一心以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开路先锋,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潮流。  二十年前,五星红旗伴随着振奋人心的国歌声飘扬在香港的上空,那一刻,离家上百年的香港回到
期刊
法国科学院2017年度颁奖典礼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在法国从事科研工作的中国科学家麻小南和彭玲憑借各自在数学和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取得的突出成果分别获颁“索菲·热尔曼奖”和“昂里·拉贝博士夫妇奖”。这两个奖项均是首次授予中国科学家。  麻小南现任巴黎第七大学教授,同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其在解析挠率、伯格曼核和几何量子化领域研究中的贡献,以及在有关量子霍尔效应的数学物理学
期刊
苏玉萍女士  是一个富有感染力的人,能夠把自身乐观积极的能量,源源不断地传递到他人身上。在近三十年的义工服务中,她照顾长者、编排节目、参与募捐、提倡环保,儘管事情再多,也坚持亲力亲为,努力做到无愧於心。她就像明媚的阳光,把丝丝暖意送给社会,也照亮了身边亲朋好友的心扉。  一张传单引导她找到新的祈愿  1992年夏天的某一天,居住在九龙红磡家维邨的苏玉萍女士如往常一样,与朋友们开始打一局又一局的麻将
期刊
何志波先生  香港汽车(机械·零件)商会会长,他锺爱汽车,扎根汽车业,在汽车行业的历练和经验尤为丰富。他对市场风向具有前瞻性眼光,在营销方面具有果敢的开拓力。他在担任会长的任期内使商会稳健发展,推动商会平台及行业领域的发展进步。  理想照进现实  何志波先生15岁时从澳门移民到香港,由於当时澳门社会处於前发展时期,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择业路径狭小,所以他在小学毕业之後,来到了香港谋生,寻求个人的发展。
期刊
邱平孝先生  明淨笛声与童年相伴  笛子可以吹奏出清亮悠远的天籟之音,流转着动人心弦的音曲,让人感到缕缕幽思与绵长心曲,在雅韻中感悟笛乐之美。吹笛子是邱平孝先生的职业,也是他将终其一生追求的兴趣爱好。在2012年,他来到了香港,在一段经商历程之後,他开始从事笛子教学工作,向学生传授民族器乐的演奏教学,让中华传统笛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邱平孝先生是汕尾市人,他成长於家乡,少年时受到家人的影响对笛子
期刊
娄耀敏女士  在其诸多的爱好中,尤其对於书法和歌唱情有独鍾,见字如人,清雅隽秀的面容之下更添宁静致远的心性和雅致。好学如她,万事万物均是她学习的对象,她从书法中所受益的道理、所感受到的传统文化魅力,都再次通过书法方式传授给年轻的一代。  人隽秀 字漂亮  “世间有一类女子,不仅有如花般的美貌,还有着传世才情。”在灿若星河的中国书法界,从古至今不乏出众的女书法家,作为当代硬笔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娄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