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東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系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摘要:当代社会发展中,文化的影响愈加重要。中国以农业立国,以工业强国,将来必将以文化强国。正确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文化事业管理现状,并寻求更好的发展策略,成为政府及社会各界愈加关注的问题。本文经过考查分析,以山东省曲阜市陵城镇苑庄村为例,主要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文化事业管理的现存问题和发展思路。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公共文化事业管理,问题,发展建设
1.概述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因此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一直都是党和国家的面临的重要课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难点就在农村,农村发展则国家发展,农村发展滞后国家发展必然面临停步。而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助推力量,“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新农村建设必然要重视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和管理,这对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愈加重视,但显然在促进文化事业管理,尤其是新型农村的文化事业的管理和建设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 存在的问题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史较短,尤其是其中公共文化事业管理在近几年稍显成就,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不足或形同虚设,文化事业管理没有基本落脚点
我国农村数量庞大,发展建设水平不均衡,近年来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日益重视,建设投入逐年增加,仍有相当大数量的农村处于公共文化建设的低下水平,主要表现在基层文化设施匮乏或形同虚设,以山东省曲阜市陵城镇苑庄村为例,村庄内无专用文化基础设施,如文化室、图书室等,其所在的整个陵城镇及周围其他城镇鲜少有图书室、文化站等设施,个别有相关设置的村庄也大多闲置,利用率低下。这种情形下,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管理没有落脚点,因而也就缺乏发展潜力。
2.2传统“重经济,轻文化”的意识根深蒂固,思想落后的根源在经济落后
以苑庄村为例,村口印有村名由来的村碑因为村内面粉厂的建设被拆除,附近村庄也存在被覆盖的现象,村内老一辈人中知道村庄形成史的已是少数,年轻人更是知之甚少,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仍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文化建设不能为经济建设让路。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人缺乏文化健康发展对经济的促进意识,因而缺乏足够的重视,究其根本还是农村经济落后。
2.3文化事业管理人才匮乏,缺乏专才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管理机构建设中,普遍存在文化管理人员数量少、质量低的现象,而且基层没有文化事业管理专员。而在我国众多高校专业设置中,除少数院校将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作为公共选修课外,普遍缺乏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鲜少设置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管理专业,另外,众多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把考上大学作为走出农村的阶梯,基本没有学成归乡的想法,导致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管理后继乏人,因而难以形成高效率高品质的运转体系。
3. 建设思路
针对前文所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文化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思路:
3.1基础设施要跟上,文化素养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
公共基础设施具有公共性和特点,是村民活动的基本载体,建好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提高村民文化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如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广场等,另外鼓励村民以自办文化队伍等形式参与本村文化建设,也是一项有效措施。对于人数较少的小村庄或者有地缘关系的村庄,可以进行文化资源整合,形成中小型文化圈,文化资源較为丰富的乡镇,要对所辖各村及周围形成辐射作用。
3.2促进文化传承,村民文化自治,文化反哺
传统文化不能丢,发展历史不能忘。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必定没有未来,农村也是如此。我国农村历史悠久,各地农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历史文化,新农村建设只有做到优秀文化的纵向传承,才能取得新的发展,这不仅限于保护历史文物古迹,还包括建设乡镇史馆,对村民进行历史教育等,并引导广大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进行农村公共文化事业自治,鼓励农村学生尤其是高学历者学成归乡,号召相关专业人员投身基层实践,不要只做理论功夫。
3.3政府稳定投入,号召社会团体积极参与
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滞后的根源是经济基础薄弱,因此政府工作重心仍是定位经济发展,在采取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逐步加大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投入,并鼓励农村自建公共文化事业。另外,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形成有效的社会激励机制,鼓励民间文化组织积极开展文化活动。
4. 结束语
苑庄村公共文化事业管理表现出来的问题,反映出以此为代表的我国很多农村的现状,促进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管理的优化,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需要政府、社会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我国广大村民提高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建言献策,这对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促进农村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程镝,刘韬,阴玥.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文化事业管理问题探析[J]. 商业经济,2015,(10):16-18.
[2]戴中华. 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3]曾海燕.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湘潭大学,2009.
作者简介:
程鹃(1995-),女,山东省曲阜市人,民族:汉,学历: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摘要:当代社会发展中,文化的影响愈加重要。中国以农业立国,以工业强国,将来必将以文化强国。正确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文化事业管理现状,并寻求更好的发展策略,成为政府及社会各界愈加关注的问题。本文经过考查分析,以山东省曲阜市陵城镇苑庄村为例,主要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文化事业管理的现存问题和发展思路。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公共文化事业管理,问题,发展建设
1.概述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因此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一直都是党和国家的面临的重要课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难点就在农村,农村发展则国家发展,农村发展滞后国家发展必然面临停步。而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助推力量,“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新农村建设必然要重视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和管理,这对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愈加重视,但显然在促进文化事业管理,尤其是新型农村的文化事业的管理和建设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 存在的问题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史较短,尤其是其中公共文化事业管理在近几年稍显成就,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不足或形同虚设,文化事业管理没有基本落脚点
我国农村数量庞大,发展建设水平不均衡,近年来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日益重视,建设投入逐年增加,仍有相当大数量的农村处于公共文化建设的低下水平,主要表现在基层文化设施匮乏或形同虚设,以山东省曲阜市陵城镇苑庄村为例,村庄内无专用文化基础设施,如文化室、图书室等,其所在的整个陵城镇及周围其他城镇鲜少有图书室、文化站等设施,个别有相关设置的村庄也大多闲置,利用率低下。这种情形下,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管理没有落脚点,因而也就缺乏发展潜力。
2.2传统“重经济,轻文化”的意识根深蒂固,思想落后的根源在经济落后
以苑庄村为例,村口印有村名由来的村碑因为村内面粉厂的建设被拆除,附近村庄也存在被覆盖的现象,村内老一辈人中知道村庄形成史的已是少数,年轻人更是知之甚少,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仍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文化建设不能为经济建设让路。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人缺乏文化健康发展对经济的促进意识,因而缺乏足够的重视,究其根本还是农村经济落后。
2.3文化事业管理人才匮乏,缺乏专才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管理机构建设中,普遍存在文化管理人员数量少、质量低的现象,而且基层没有文化事业管理专员。而在我国众多高校专业设置中,除少数院校将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作为公共选修课外,普遍缺乏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鲜少设置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管理专业,另外,众多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把考上大学作为走出农村的阶梯,基本没有学成归乡的想法,导致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管理后继乏人,因而难以形成高效率高品质的运转体系。
3. 建设思路
针对前文所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文化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思路:
3.1基础设施要跟上,文化素养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
公共基础设施具有公共性和特点,是村民活动的基本载体,建好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提高村民文化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如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广场等,另外鼓励村民以自办文化队伍等形式参与本村文化建设,也是一项有效措施。对于人数较少的小村庄或者有地缘关系的村庄,可以进行文化资源整合,形成中小型文化圈,文化资源較为丰富的乡镇,要对所辖各村及周围形成辐射作用。
3.2促进文化传承,村民文化自治,文化反哺
传统文化不能丢,发展历史不能忘。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必定没有未来,农村也是如此。我国农村历史悠久,各地农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历史文化,新农村建设只有做到优秀文化的纵向传承,才能取得新的发展,这不仅限于保护历史文物古迹,还包括建设乡镇史馆,对村民进行历史教育等,并引导广大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进行农村公共文化事业自治,鼓励农村学生尤其是高学历者学成归乡,号召相关专业人员投身基层实践,不要只做理论功夫。
3.3政府稳定投入,号召社会团体积极参与
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滞后的根源是经济基础薄弱,因此政府工作重心仍是定位经济发展,在采取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逐步加大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投入,并鼓励农村自建公共文化事业。另外,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形成有效的社会激励机制,鼓励民间文化组织积极开展文化活动。
4. 结束语
苑庄村公共文化事业管理表现出来的问题,反映出以此为代表的我国很多农村的现状,促进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管理的优化,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需要政府、社会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我国广大村民提高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建言献策,这对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促进农村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程镝,刘韬,阴玥.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文化事业管理问题探析[J]. 商业经济,2015,(10):16-18.
[2]戴中华. 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3]曾海燕.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湘潭大学,2009.
作者简介:
程鹃(1995-),女,山东省曲阜市人,民族:汉,学历: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