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我的墓志铭上写着开复老师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ji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尔·盖茨也没想到,李开复这个在美国浸泡了快30年的的中国人,竟然对中国文化非常了解,他不仅懂得如何写一套漂亮的文书,敲开美国名校的大门;也明白如何走进中国名校的课堂,挑拨这些历经应试教育多年的学生渴望自由知识氛围的神经。
  在参加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时,李开复说:“影响力是我一生的价值,我要更多地帮助中国的青年,做最有影响力的事,这就是我的选择。”
  在来中国工作之前,李开复有三个头衔—获得过美国重要发明奖项的科学家、在世界最顶尖的IT公司从事研发工作的工程师、以及分别在这些公司做到了负责研发项目的全球副总裁。
  来到中国后,李开复整个人好像发生了质的改变,他被他的同行评价为:“不像个跨国公司的总裁,倒像个社会活动家。”他被一些媒体人戏称为“交际花”。但更多的,他成了越来越多中国大学的客座教授,成了大学生口中的“开复老师”。而这一切,从他代表微软在中国建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开始。
  影响力是老板和老师的硬通货
  1998年,美国硅图公司SGI决定要自己的多媒体公司做出评估,身为SGI副总裁的李开复十分沮丧,他专程跑到微软的总部,希望对方能给他的公司开出一个好价钱。无心插柳,微软拒绝了李开复的买卖,却看中了李开复本人,请他担任筹备中的中国研究院院长。
  当时微软并没有未卜先知到李开复的人生导师潜能,只是看中他漂亮的简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明星学生,图灵奖获得者的弟子,获得过美国重要的发明奖,还在苹果及SGI公司负责过研发。这样一个典型的工程师高管的履历,让微软放心地把酝酿中的研发机构交给他。另一个重要且现实的原因是,当时微软没人愿意到中国开荒,而李开复却觉得这是一份好差事—比尔·盖茨当时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只是以微软英国剑桥研究院为蓝本,告诉李开复,他打算投入8000万美元,目标是6年达到100人的规模。
  然而上任伊始,李开复就被连泼两盆冷水,首先是没人愿意和他赴华拓荒,1998年深秋,李开复和微软公司软件测试工程师陈宏刚和研究员凌小宁,三个人孤零零地拖着箱子来到北京。紧接着是招兵买马时的重重阻力。全球最牛的IT公司要在中国招人了,这本可能引爆简历洪水,但出乎李开复意料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民族产业的保护欲此刻被扬至最高点,“民族软件业遭受微软冲击波!”
  别说招人,他们当时连招聘官的人数都没凑够。“他当时想了无数的办法,在高校里跑断了腿。”一位曾与他共事的微软员工回忆起微软中国研究院初创的那段日子仍然感慨,“别说是美国人,就连我们自己也不相信研究院能成长到今天的规模。”
  比尔·盖茨也没想到,这个在美国浸泡了快30年的的中国人,竟然对中国文化非常了解,他不仅懂得如何写一套漂亮的文书,敲开美国名校的大门;也明白如何走进中国名校的课堂,挑拨这些历经应试教育多年的学生渴望自由知识氛围的神经。
  如今的李开复早就成了演讲席上的常客,无论是作为微软副总裁、谷歌副总裁、还是创新工场的创始人,他不变的身份总是李开复博士、开复老师。在一间间高校礼堂,他熟练地引用“少年强则中国强”这样炒热热血青年情绪的名言。他自然地打趣自己因年少出国而内存不足的国学知识,并且巧妙地为自己当时代表的公司打广告,“我当然记不起这么多诗词名句,但只要对一句有印象,我就可以谷歌一下,看到全文”。他甚至有了一些固定的段子,比如上大学时因沉迷打电子游戏而成绩一落千丈,比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就是因为兴趣转学计算机,才有了日后的辉煌,等等。
  李开复喜欢以师长的身份去了解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研究院学术气氛浓厚,他也以同样的方式当老板,和下属讨论技术、讨论人生,“他像一个演讲家,可以无限激发员工的热情,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位和他工作过的微软员工回忆说。
  1999年10月,李开复和中国研究院6名研究员回微软总部述职。通常,比尔·盖茨每年只听取3次关于研究院的汇报,当时的中国研究院创立还不到一年,就获得了机会。李开复兴奋地述说着过去一年里研究的成果:研究院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8篇;在国际著名学术会议上做了11个主题报告;提出了49项专利申请;在中国10所大学里和15000名大学生交流。盖茨破天荒地让报告时间延长了45分钟。
  就这样,计划中的小机构成为了日后的亚洲研究院。2004年微软亚洲研究院被美国MIT的《科技评论》杂志评为世界上最“火”的计算机研究机构。
  而李开复最大的收获,是中国的大学生。在他面临因从微软跳槽Google的法律纠纷,外界质疑他的诚信时,支持他的是学生。一位学生甚至在“开复学生网”上留言,“无论微软、Google、开复的纠纷如何解决,最后的真正赢家是中国青年,是中国。”
  当总裁还是当导师?二选一吧
  中国人有这么个小习惯,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敬佩的人,喜欢亲昵地叫人家名字,甭管人家认不认识你。比如李开复的下属一律叫他“开复”,他创办的“我学网”之前就叫“开复学生网”,学生们也称他“开复老师”。
  “开复学生网”创建于2004年,还有一年,李开复就要从微软离职了。当时的李开复尽管中文说得溜,但不熟悉中文输入法,就这样,他从头学起,竟然完成了一本20万字的书《做最好的自己》,这成了李开复转型开复老师的成名作。也难免让人猜疑,这位微软全球副总裁当时有多少时间是花在了工作上?
  不过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当老板,选才、育人都是第一位的,这一切的基石又是人才/学生的信任。公益演讲大户新东方的目的是招生,他们的足迹遍布各个高校,不乏没听过名字的三四流学院。李开复的演讲,目的在于纳才,他出入更多的是中国知名院校。从这个角度讲,一站又一站的公益演讲、“开复学生网”以及《做最好的自己》就不是同行眼中的“行为艺术”,而是人才战争中的深谋远虑。2005年7月李开复从微软跳槽谷歌,宣布要招收“50个关门弟子”,不到3个月,谷歌就从几万份简历中招到了50多名中国顶级大学的学生。   2009年,李开复出走谷歌,这次他哪儿也不去了,他表示不想再有老板,要自己当老板。李开复创建了创新工场,成了职业导师。
  如果输入“李开复”和“老师”,你一定能找到“开复剧场”的段子,那还是1988年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当助教的日子。李开复负责教授一批高中生计算机天才编程,他每天热情洋溢地写黑板,学生们的成绩也相当不错。得意的李开复主动要求看看学生们的教师评价,本指望读到一些溢美之词,没想到评价极低:“该老师上课枯燥,只看黑板不看学生,我们都在下面睡觉。”郁闷的李开复开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演讲才能。
  其实,直到他离开校园加入苹果公司时,根据权威的性格测试,李开复仍然被归类为内向型人才。很难想象,后来的他即使在会场的公共厕所碰到个记者也能热力四射地聊上半天。
  追随乔布斯之前,他还是个内向的人
  到苹果之前,李开复是象牙塔里的科学家,这类人多半有个人英雄主义,做研究以自己为主,交流方式以论文为主。在职场,他已经加入了工程师的队伍,尽管仍然以研究为主,但一名工程师需要与他的上司、同事沟通,让他们知道工作进展、获取各部门的支持,尤其在像苹果这样一家强调“开放式沟通”的企业更是如此。
  尽管乔教主被公认为一个没有人性的统帅,但公司还是有不少人性化的内训课程,在有关沟通训练的课程中,受培训的员工要在其他员工面前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角色扮演、沟通和说服,活像一门表演课。
  李开复在表演课上十分尽力,他曾表示,留学美国给他带来的第一笔财富就是自信,何况自己当过老师,自信和说服力是基本品质。但很多与他素不相识的资深员工在观看了几个小时后,还是给了他这样的评语:眼神东张西望,给人一种没有自信的感觉;常用“可能、也许、有没有、大概”等词,给人没有魄力的感觉;发言后如果没有人理睬,就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观点;发言时总是同意别人的看法,或是与人妥协;不同意别人的时候也不发言,甚至当别人的发言充满无稽之谈时也不愿纠正。
  这与现在时刻充满自信的李开复简直判若两人。不过领导力模型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提高自己,这次,李开复要向职业经理人转身了,如果总是处于“人际孤岛”,那么在事业中必然会受限,很快遭遇瓶颈。
  从那时起,李开复确定了之后的人生目标:“我要让我自己的影响力最大化。”他开始请教周围的同事,彻头彻尾地优化自己,不仅懂技术,懂管理,还要懂得塑造个人魅力。李开复曾提到,他做过两次“Myers Briggs测试”,这个测试用1到10共十个数位来标记人的性格,1为极端内向,10为极端外向,在做经理之前,李开复的指数是4,在做了十多年经理后指数已经变成了6。
  艺术地解决冲突是老板的风度
  现在的李开复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沟通专家,李开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师弟、后来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沈向洋曾经向媒体提起他以学生身份在苹果公司实习时遇到的一件事情。这也被多家媒体转载过。
  当时李开复是苹果公司的副总裁,有一天李开复召集下属开会,一位员工因为自己的妻子和朋友被裁员,对公司的政策非常不满,就冲着李开复大骂起来,语气极其粗鲁。不料,李开复语调平静地回答:“你这样讲是没有意义的。你如果不同意的话,可以给我一个建议。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做?”这是个典型的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的故事,事情的结局很完美:那个员工向李开复道歉,并感谢李开复没有在整个团队面前让他难堪,后来他们仍然保持私人联系。
  类似在公众场合遭遇尴尬的事并不罕见。十多年后,李开复在一所高校演讲,到了提问环节,一名大一的女生请李开复答应“三年后,我要申请留学,请您做我的推荐人”。当时的会场顿时充满了窃窃私语,说实话,学生们和老师们都觉得有些丢脸,“有没有搞错,这样请一个素昧平生的大咖写推荐信,还来个三年之约,既有当众要挟的意味,又说明这个孩子根本不懂留学申请。”
  答应是不可能的了,而如何拒绝就是门艺术,李开复并未多加思考,仍然保持热情洋溢的语调:“写推荐信是一个人信誉的表现,我不会草率而轻易地帮助一个不太熟悉的人,这对学校对我自己都是有伤害的。但这并不代表四年后我不能帮你,你可以到开复学生网做一名志愿者,如果你确实很优秀,且你所做的工作又是我能考核得到的,那么我会考虑为你写推荐信。”
  拎客
  人物名片
  李开复,祖籍四川
  1961年出生于台湾省新北市中和区,中国台湾人,现已移居中国大陆北京市。
  1979 - 1983年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
  1983 - 1988年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1988 - 1990年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1988年 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语音识别)
  1989年 世界Othello对弈冠军 (黑白棋)
  1990 - 1996年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
  1991年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
  1996 - 1998年 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 子公司总裁)
  1998 - 2004年 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
  2000年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2005年7月离开微软,闪电加盟谷歌。并担任谷歌中国区总裁
  2009年9月离开谷歌,在中国北京建立创新工场
  上大学别老逃课,说不定讲台上的人哪天成总统了
  梅德韦杰夫
  俄罗斯前总统,现任俄罗斯总理,俄罗斯最大党统一俄罗斯党主席。
  曾在圣彼得堡州立大学讲授法律。
  肯尼思·史塔
  曾任美国上诉法官、独立检察官、司法部副部长。素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之威名,任内弹劾调查过尼克松水门事件、克林顿绯闻。
  纽约大学和乔治·梅森大学法学院的特邀教授,佩珀代因大学校长,2010年成为贝勒大学新任校长。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
  美国第27任总统,任内创建了美国邮政储蓄政策和反托拉斯法。是美国第一位被神秘大学组织“骷髅会”推上总统宝座的人。开创了交际圈决定高度的名言。
  退任总统宝座之后,回到学校任教。曾在耶鲁大学担任法学教授,而后东山再起担任美国首席大法官。
  普拉纳布·慕克吉
  前印度总统,任内成功地化解多次政治危机,平衡各派利益。
  曾在印度知名学府维德亚萨加学院教授政治学,曾任泰戈尔大学校长。
  马里奥·蒙缔
  意大利总理,无党派政治家,任内成功地化解经济危机避免意大利成为第二个希腊。
  曾在米兰博科尼大学、米兰大学教授经济学。
  上大学别老逃课,说不定讲台上的人哪天成老板了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集团高层多是教而优则仕;元老们大多是大学教师出身。
  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曾任北京大学英语教师。
  马云
  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
  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曾任杭州电子工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
  孙为民
  苏宁电器有限公司总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曾在南京理工大学执教十年。
  郭广昌
  复星集团董事长
  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后获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在复旦大学任教3年。
  段永基
  四通集团公司总裁
  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在北京176中学任教;当了8年中学老师后,考入北京航空学院读研究生,毕业后任航空部621所研究室副主任。
其他文献
培养出众多学霸,这是中国教育体制毋庸置疑的优势,然而大部分学生对于自身的发展方向十分迷茫。这种现象,在留学市场上,也并不少见。对于有留学意向的准留学生来说,留学顾问存在的意义,除了帮学生拿到名校录取,还应该帮他们规划出合适的人生与职业发展道路。  在遍地开花的留学机构中,琦菊工作室可谓是独树一帜,以优质的服务享誉业界。2011年9月至今,北京追远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五年,作为琦菊工作室室长和北京
怎样让一个考察了近20家留学机构、无数个留学顾问的刁钻家长最终选择自己?360教育的金牌顾问唐功正的答案是——超高的专业度。  出生于上海的80后海归青年唐功正,现任职于国内最大的零中介费留学机构—360教育集团。进入360教育的两年多时间里,唐功正在业务上的进步十分神速,目前已是该公司澳大利亚留学团队中的一名金牌顾问。他十分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度,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赢得了客户的认同。  靠谱顾问要
瑞士驻沪副总领事、科技文化中心C E OPascal Marmier认为,瑞士的职业教育不同于中国,毕业生工作完全有保障。  留学美国 瑞士小伙克服挑战  “我在瑞士的一个小城市里长大,跟中国比,瑞士哪儿都小,我所在的城市只有12万人。我们家几代人都一直住在那里,直到有一天,我的妻子,当时还是我的女朋友,突然跟我说,‘我们出国吧,去别的地方呆一年。’于是,出于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对职业发展的考虑,我
本期人物推荐:范海涛  30岁去留学,这个话题对所有的“80后”都是致命一击:我要不要去?紧接着就是第二个问题:我为什么而去?有这两个疑问的人,可以去读一读范海涛的《30岁去留学》。  范海涛的职业规划(或者说人生规划)非常值得参考:她在纸媒练就了文字和思想的基本功;千辛万苦打动了李开复先生、创造了自己的职业转折点;拼尽全力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全球新闻传媒界的黄埔军校)Offer;她的老公不仅支持
2016年3月17日,美之旅国际游学产品发布暨旅游产品推介会在北京广播大厦酒店举行,美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美之旅)总经理陈宇锋致辞。  据了解,北京美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商务考察、商务旅行、国际展览、国际培训、教育交流、境外会议服务、电子商务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在中国市场上有卓越的口碑。  陈宇锋介绍,今年2月,2016美之旅国际游学产品发布暨旅游产品全国巡讲推介
【编者按】  随着我国留学大军日益壮大,如何服务好留学人员已不单是一个社会话题,更是一个现实挑战。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多年来不断拓宽服务工作的外延,身为主任的孙建明,希望以中留服的平台,不仅为公费留学人员,也为自费留学人员提供更优质、更准确、更便捷、更权威的服务。  2015年3月里寻常的一天,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的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下文简称“中留服”)如常开放。其办事大厅座无虚席,除了座
导语:“中国正在与世界各国广泛接触,比如非洲,欧洲,美洲等,而HKS的学生来自全世界。所以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进入HKS,意味着你有机会和世界各地的学生进行交流。特别对于政府官员来说,你可以和其他国家的政府官员进行交流,建立友谊。”  —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招生官Matt Clemons  去国外学管理,时下最热门的不过MBA和MPA。二者分别是工商管理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的英文缩写,前者带有浓浓的商业
习近平访美期间宣布,未来3年将资助中美两国共5万名留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5万中国留学生对于美国来说早已不是什么大数字,但中国如何“消化”5万名美国学生却是个不小的课题。  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欢迎仪式上,习主席明确表示:“我这次访问美国的目的,就是要加深两国人民友谊,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取得更大发展。”发展中美关系、拓展合作的关键是加强沟通,
《留学》家长会“十堂课”(九)  导语:对于初次办理出国留学金融服务的家长来说,只有了解了相关金融常识,才能选出最合适于自己家庭的理财产品。  春节一过,不少已经拿到offer的学生、家长又将面临新的问题—海外金融服务选择。2015年1月24日,在《留学》家长会十堂课上,来自中信银行北京珠市口支行的贵宾理财经理马姗姗从资金证明到信用卡办理再到外汇理财,为家长们分析了每一步选择的重要性及实操步骤。 
How a Chinese company bought access to admissions officers at top U.S colleages?  Dipont is accused by ex-employees of helping students cheat on their college applications. The company also has sp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