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分享:作者从标题就点明了此文的中心立意,“享受”这个关键词像一根针,串联起马伯庸写作的点点滴滴。马伯庸为什么能成为备受欢迎的作家?为什么能写出他人写不出的故事?作者则从马伯庸对写作心态的变化,对写作的热情着手,也给了喜爱写作的同学一些启发。(特约教师: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五中?刘江平)
6月27日,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开播。马伯庸激动地发了条微博,写道“老泪纵流”。作为《长安十二时辰》的原著作者,他没想到此剧能这么火。关注此剧的人——喜欢甲胄的,在研究甲胄的造型;喜欢服饰的,在探讨服饰的设计;考据建筑、道具、史实的,更是从中解读出无限乐趣。
马伯庸本名马力,诨号“马亲王”,这个外号源自他早年加入的一个论坛,里面的人都自封国王、骑士、法师……他去得晚,没得选,只好挑了个“亲王”。
马伯庸真正走上写作道路是在 1999年。当时他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读市场营销,第一次上网,就闯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他发现很多自己熟知的动漫,竟然有人把它们写成了同人小说,这让他大开眼界。那个年代上网还很贵,作为穷学生的他,差不多要攒一个星期的早餐钱才能去上一小时网。所以他每次都带一张软盘过去,把小说下载下来,带回学校机房慢慢读。有一次,他打开软盘,发现小说只剩了一半,另一半全都损坏了。他非常沮丧,不小心碰到键盘敲了一串字,没想到竟然和前文连上了。他突然生出一个念头——如果自己接着写,这个故事不就能继续了?
破除了对写作的敬畏心后,马伯庸一发而不可收,开始在机房写故事,每周上网时,把它贴到网上去,下一周再过来看网友的评价。这种方法现在看来非常原始,但当时的马伯庸特别享受。参加工作后,马伯庸也没有放弃写作的爱好。在重庆当销售时,马伯庸不去逛街,而是趴在办公室写《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写《笔冢随录》时,他坐在北京亦庄的工厂里,身边是热火朝天的生产线;他曾得到一个绝佳的工位,任何人路过他那儿都看不到他在干吗,他猫在那里敲完了《破案:〈孔雀东南飞〉》和《风雨〈洛神赋〉》。
读者喜欢他的小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中丰富的想象力。马伯庸说,这得归功于当年高级工程师父母的“散养”态度,家里有个大书架,他随时都能拿书看。马伯庸读的书很杂,老舍的语言风格、马克?吐温的幽默方式,都对他的创作有影响。
马伯庸写作非常注重史实和细节。他认为故事可以瞎编,但细节一定要准确。他喜欢在知网搜集论文素材,《古董局中局》动笔前,他恶补了一顿古董鉴定技巧;写《显微镜下的大明》时,为了找到原始资料,他跑到社科院,结果被人赶了出来。
馬伯庸是以“构建一个世界”的严肃态度来写《长安十二时辰》的。唐朝人怎么喝茶?长安的下水道什么走向……他都要细致描摹。为此,西安数得上名头的历史遗迹、博物馆,他都转过,甚至还专门爬了一趟秦岭子午峪。专题论文和考古报告读了一大堆,细节抠到字词,“‘一进门看见一个碗’和‘一进门看见一个青釉瓷碗’显然不一样,后者会让观众一下就能想到碗的样子”。
在马伯庸近乎强迫症的写作方式下,人们最终看到了许鹤子的衣裙高髻,张小敬的织锦缺胯袍配六合靴,鳞次栉比的店铺,富贵人家的高堂华楼……一座活生生的长安呈现在观众眼前。2015年,马伯庸辞职专职写作。他专爱挑嘈杂的地方待,“‘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只要自己内心够坚定,外头再忙也不干扰。”马伯庸说。
卖鱼猫摘自微信公众号“常小仙”
6月27日,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开播。马伯庸激动地发了条微博,写道“老泪纵流”。作为《长安十二时辰》的原著作者,他没想到此剧能这么火。关注此剧的人——喜欢甲胄的,在研究甲胄的造型;喜欢服饰的,在探讨服饰的设计;考据建筑、道具、史实的,更是从中解读出无限乐趣。
马伯庸本名马力,诨号“马亲王”,这个外号源自他早年加入的一个论坛,里面的人都自封国王、骑士、法师……他去得晚,没得选,只好挑了个“亲王”。
马伯庸真正走上写作道路是在 1999年。当时他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读市场营销,第一次上网,就闯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他发现很多自己熟知的动漫,竟然有人把它们写成了同人小说,这让他大开眼界。那个年代上网还很贵,作为穷学生的他,差不多要攒一个星期的早餐钱才能去上一小时网。所以他每次都带一张软盘过去,把小说下载下来,带回学校机房慢慢读。有一次,他打开软盘,发现小说只剩了一半,另一半全都损坏了。他非常沮丧,不小心碰到键盘敲了一串字,没想到竟然和前文连上了。他突然生出一个念头——如果自己接着写,这个故事不就能继续了?
破除了对写作的敬畏心后,马伯庸一发而不可收,开始在机房写故事,每周上网时,把它贴到网上去,下一周再过来看网友的评价。这种方法现在看来非常原始,但当时的马伯庸特别享受。参加工作后,马伯庸也没有放弃写作的爱好。在重庆当销售时,马伯庸不去逛街,而是趴在办公室写《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写《笔冢随录》时,他坐在北京亦庄的工厂里,身边是热火朝天的生产线;他曾得到一个绝佳的工位,任何人路过他那儿都看不到他在干吗,他猫在那里敲完了《破案:〈孔雀东南飞〉》和《风雨〈洛神赋〉》。
读者喜欢他的小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中丰富的想象力。马伯庸说,这得归功于当年高级工程师父母的“散养”态度,家里有个大书架,他随时都能拿书看。马伯庸读的书很杂,老舍的语言风格、马克?吐温的幽默方式,都对他的创作有影响。
马伯庸写作非常注重史实和细节。他认为故事可以瞎编,但细节一定要准确。他喜欢在知网搜集论文素材,《古董局中局》动笔前,他恶补了一顿古董鉴定技巧;写《显微镜下的大明》时,为了找到原始资料,他跑到社科院,结果被人赶了出来。
馬伯庸是以“构建一个世界”的严肃态度来写《长安十二时辰》的。唐朝人怎么喝茶?长安的下水道什么走向……他都要细致描摹。为此,西安数得上名头的历史遗迹、博物馆,他都转过,甚至还专门爬了一趟秦岭子午峪。专题论文和考古报告读了一大堆,细节抠到字词,“‘一进门看见一个碗’和‘一进门看见一个青釉瓷碗’显然不一样,后者会让观众一下就能想到碗的样子”。
在马伯庸近乎强迫症的写作方式下,人们最终看到了许鹤子的衣裙高髻,张小敬的织锦缺胯袍配六合靴,鳞次栉比的店铺,富贵人家的高堂华楼……一座活生生的长安呈现在观众眼前。2015年,马伯庸辞职专职写作。他专爱挑嘈杂的地方待,“‘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只要自己内心够坚定,外头再忙也不干扰。”马伯庸说。
卖鱼猫摘自微信公众号“常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