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伟:我不认为中国会奔溃

来源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m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的“中国通”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David Shambaugh)2015年3月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中国即將崩溃”的文章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美国与沈大伟进行了一次真诚和坦率的沟通。沈大伟教授表示,愿意公开发表澄清其对“中国即将崩溃”的看法。以下是双方对话部分内容:
  “我必须要澄清,说中国崩溃不是我本意”
  王文:我的确没有想到,在《中国走向全球:不完全大国》这本对中国充满善意的专著出版后,怎么在2015年3月突然发表《中国即将崩溃》这样的文章?
  沈大伟:谢谢你来看我这位美国老朋友,任何时候我都愿意和你交谈。过去一年,因为那篇文章,许多中国朋友已不认为我是
  “老朋友”了。而且有很多中国媒体批评我,还不再邀请我去中国,这让我感到很伤心。在过去40年中,我一直维护着美中关系的发展,而且从我当年在南开大学当学生开始,已连续36年年年访问中国。我还曾在中国生活过5年。我非常关心中国,希望看到中国在各方面取得成功。
  王文:其实,中国人一直认为沈大伟教授是理解中国的美国朋友,正因如此,那篇文章发表后舆论哗然。有许多人认为,
  “沈大伟不是为了中国好,而更像是在诅咒中国”。我想,这是目前中国舆论界与你个人互动的逻辑。
  沈大伟:那篇文章标题是个问题。标题并不是我取的,而是《华尔街日报》编辑取的,他们需要博取读者的眼球,为报社赚取更多利润。当我在文章发表前日的晚上知道这个标题后,我让他们改标题,他们回复我:“对不起,大伟,已经去印刷了,来不及了。”事实上,我整篇文章的逻辑不是在讨论“中国崩溃”,而是在讨论我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的收缩(atrophy)问题。2011年由中国的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我写的《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一书(相关书评认为,该书客观分析和描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或悲观、或乐观、或中间性的分析与预测,同时对近2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和思想上的建设举措提出详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判断中国共产党实际上一直处于转型即“收缩与调适”的过程之中——编者注),那篇文章与这本书是一个逻辑。当时那本书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删除或改动,我认为中国很自信。
  现在,我必须要澄清,我不认为中国会崩溃,我也不希望中国崩溃,我不要中国崩溃,我喜欢稳定,也喜欢中国改革,包括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
  “中国改革需要很强势的领导人”
  王文:说到改革选项,中国现在走自己的道路,是务实和有针对性的改革。我想,冷战结束以来,中国过去25年肯定是“犯错误最少的大国”。你不觉得吗?


  沈大伟:是的。但我认为,中国未来的改革应该是结构性改革,不能像前30年那样。不是调整,需要系统性的改革。比如,中国金融部门需要进行全盘改革。但的确有很多人觉得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所以,我也承认,中国改革需要现在这样很强势的领导人。
  王文:是,现在的中国改革的确很难,也产生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许多方面也正在改善,变得越来越好。
  沈大伟:哦?有哪些变得更好的方面?
  王文: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三方面:一是平民的发展机会增多,整个社会不是由少数精英垄断。政府鼓励创新、创业,使许多人找到发家致富的机会,现在中国有许多“80后”都是亿万富翁了。二是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流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2015年中国新注册企业比前一年增长21%。三是社会氛围正在变得健康。过去的社会交往充斥着各种饭局,现在人际关系比过去变得简单多了,不必有那么多应酬,甚至拉帮结派。
  沈大伟:的确,你讲的核心是创造性、创新性。从韩国、日本的经验看,改革的核心是需要释放创造性。创造性有三个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来自外部的创新,政府投资引导非常好,自下而上的创新是需要“软政治”来扶持的,创新是全球性的,中国需要和外国更好衔接。
  不管怎样,我在分析中国改革发展时是发自内心地希望中国好,不希望中国崩溃。请你一定要把我的这层意思告诉中国人。
其他文献
文化自信我们讲得已经比较多了。从我小时候起,就一直在讲五千年的文明、四大发明等等。但是,盲目自信带来的许多恶果我们也都领受了。特别是近代以来,“天下之中”、万邦来朝的自大,让我们不知道世界大势的变化,“中国之天下”早已变成“天下之中国”。因此,今天在这个论坛上,跟各位交流文化自省之于文化自信的意义与作用,我觉得非常重要。  其实,中国文化向来是讲究自省的。比如说,儒家从孔子到孟子都讲自省,要“反身
期刊
“宏观经济将持续呈L形走势”,最近一段时间,这一对经济大势的判断在国内产生深刻影响。L形,究竟是中国的L,还是世界的L;它究竟是一個L,还是连续的L?由L形衍生的种种问题引起各界探讨。  经济真的存在周期性变化吗,若真的存在,人类又该如何应对?目前为止,人类共发现四类经济周期,并且这四类周期都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  第一类周期叫做基钦周期,又被称作“短波理论”,是平均时长为40个月的短周期。  第
期刊
国际贸易已经成了美国政治辩论的核心话题。美国总统候选人伯尼·桑德斯和唐纳德·特朗普同时将反对贸易协定作为自身竞选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柱。而从其他候选人的宣传口径看来,在当前的政治气候下鼓吹全球化简直就是选举自杀。  关于贸易的民粹主义言论可能相当出格,但也没什么人能否认底层民众确实受了委屈。全球化并没有让所有人的生活得到改善。许多工薪家庭都在其他国家的低成本进口商品的冲击下一蹶不振。而大赢家一直是金融
期刊
林毅夫  林毅夫1952年出生于台湾宜兰县,曾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成为杜润生的众多门生之一。1993年离开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之后,林毅夫回归高校,在北大教书做研究,成为著名经济学者,更是中南海座谈会上的常客。  吴敬琏  吴敬琏生于1930年,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作为市场经济改革最著名的倡导者,早在1982年,他就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
期刊
围绕“欧洲是否正在走向衰弱”这一命题的討论,进行已有时日,随着欧俄关系的紧张和暴恐袭击、难民危机的升级而进一步走向前台。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欧洲当作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极”来看待,现在这个观点是否还立得住?未来欧洲到底将是一支什么样的力量?以目前的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实力来评估,欧盟当然还算是国际政治的主角,其主要成员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的经济仍在世界十强之列,欧盟经济总量(
期刊
纳奈莫(Nanaimo)是温哥华岛东岸中部的一座城市,杰瑞·百瑞(Jerry Berry)在这里出生长大,在政府工作了30多年,当了25年首席行政官,2009年退休。  在加拿大,城市、镇和村由地方议会领导。议会有一位市长(镇长、村长,为了叙述方便,以下都以市长代指),还有一定人数的议员。他们要由本地居民选举,任期2至4年不等,各省的情况不一样。  议会起领导作用,但是并不亲手去运作城市。议会雇佣
期刊
大家现在很关心这个问题,我也很关心这个问题。我在许多报纸上都写过文章。我说咱们现在汉语的水平在降低,已经没法办了。把简体字还原成繁体字以后,笑话百出。“王后”,就是现在这个“王后”,他干脆还原成繁体字双立人那个“後”,就是后边的“后”了,王后成了国王后边的。用错了的字是一塌糊涂。国家语委规定的字,“出妖蛾子”,北京话,我不知道山东有没有。出幺鹅子这是从推牌九上来的。牌九里头有一张牌,就像后来麻将牌
期刊
有分析认为,由于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2016年降息降准的空间有限。谈及2016年的降息预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表示,不会像预想得那么密集,但还会保持平稳的大致中等水平的降息速度。  袁钢明分析说,如果降息,会对人民币贬值增加压力,而现在人民币再贬值会造成很大冲击,所以可能减缓降息的进度;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降息的要求也很强。”  降息要求强  袁钢明分析说,整个经济下行
期刊
从3月5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分别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团审议,已经“走遍”全部35个团。常委们的讲话不仅涉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维度,也包括施力重点。  创新怎么创?  “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首要的是创新。”习近平3月5日参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连续第四年强调“创新”。习近平还道出了破题方式: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
期刊
3月16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两个多小时,释放出十大政策信号。  一、改革金融监管体系,力争今年开通深港通  对于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李克强透露,不论是股市、债市、汇市这些金融市场,本质上是市场,还是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  另外,对于市场关心的深港通,总理透露,现在内地和香港正在密切磋商,力争今年开通深港通。  二、中国经济不会击穿底线,政府可以稳定经济运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