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歌正在研发一款能够胜任网络时代的新型计算机运作平台。微软是不是该着急了?
自公司创立伊始,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就一直希望能开发出一套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浏览器。
他们相信:这会使个人电脑更便宜,因为谷歌会免费赠送这些软件。他们不想依靠软件业20年来的积累(IT行业称为“遗产”),而是希望从头开始,建立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最终,他们希望这项综合技术可以取代微软的视窗和IE浏览器,提供一个新平台,让开发人员编写出符合大众需求的网络应用软件,释放出程序员们的创造力。
但是,尽管他们的志向是如此远大,谷歌的行政总裁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却反对了六年。各歌主要的收益来源是广告业务,上一季度甚至达到了55亿美元。那么,这两个小伙子梦想的项目将如何来支持公司的广告业务呢?要知道,谷歌是不差钱的。该公司的收益十分惊人。本财政年度的网络净收入应该能超过了50亿美元。但是,作为在IT界闯荡了20年的老鸟,施密特并不喜欢为这项没有明显回报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承担巨大的开发和维护费用。
两年前,施密特才终于同意了开发浏览器。原因是对网络更快速频繁的访问意味着更多的搜索业务,这将会转化为更多的广告收入。接着,2009年7月,施密特宣布,谷歌也准备推出一款操作系统。侧重互联网的操作系统的想法也将增长网络的活跃程度,并支持谷歌的浏览器。
谷歌的浏览器和操作系统都叫做“铬”(Chrome)。铬发布一年后,仅仅在竞争强烈的全球市场上占到2%到3%的份额,微软IE浏览器占据第一位,火狐浏览器排名第二。铬操作系统将会在明年发布。如今,视窗享有全球操作系统市场大约90%的占有率,紧随其后的是苹果的Mac OS和免费软件Linux。谷歌是否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仪式化自杀
过去,对微软操作系统的挑战常常是无功而返。90年代,我在《华尔街日报》对该公司采访报道时,曾经将一个又一个希望从比尔盖茨手中攻城拔寨的失败者案例写入IT业界的年鉴里。IBM、Sun、Borland……所有人都失败了。截至90年代末,这种探寻成为软件公司一种仪式化的自杀现象。不可抗拒的力量似乎逼迫着盖茨的竞争对手们,将他们推入到自我毁灭的深渊中。
施密特以前经营过的网络公司Novell,就差点成为一个牺牲品。也许施密特丰富的管理经历和聪明的计算机编码能力,能够让他免于犯操作系统的错误。无论如何,他都清楚,远离微软比创造出一个更好的操作系统要困难得多。当其他人将注意力错误地集中在视窗的技术缺陷时,施密特知道,微软之所以成为霸主不仅有技术的因素,而且还有商业上的原因,例如定价机制,以及将其受欢迎的办公软件与视窗的捆绑销售。
所以,最终同意开发操作系统,对于施密特意味着是一次商业革命,而不是一次简单的科技转变。他现在说,谷歌的新创事业是“规则改变者”(game changers)。
改变了什么呢?谷歌已经开始挑战微软的整体业务,进一步削弱这股正在萎缩的力量。上一季度的财政报表给微软带来了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年,包括操作系统在内的各种视窗个人电脑程序,它们的销售收入在六月份结束的财政季度中下降了29%。一部分下降源自于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但是信息科技的巨大转变也减轻了个人电脑和它的中央软件(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包括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印度,手机日益成为最普遍的上网方式。同时,在发达国家,上网本成为网上冲浪、电子邮件和推特的理想工具,已经占据了10%的计算机销售份额。
能够在每个操作系统具有同样的外观和功能的软件,成为另一个削弱微软的强大潮流。高德纳(Gartner)调研公司的软件分析师迈克尔·西尔维(Michael Silver)说:“在过去的五年里,软件的使用范围正从视窗专用型向操作系统中立型稳定发展。” Adobe Flash就是一个例子。诸如Facebook和推特等流行的社交软件对于不一样的操作系统也一视同仁,它们向用户提供的体验是几乎一样的,不管他们使用的是个人电脑还是手持设备。自从那么多的人都开始在社交媒体网站上生活之后,这些网站的外观和感受已经变得至少要和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一样重要。结果将会是操作系统角色的减弱,从管弦乐队的指挥降格成为独奏者之一。曾经是微软的操作系统主管、现在是VMware的行政总裁保罗·马利兹(PaulMaritz)说:“传统的操作系统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总的来看,“人们不再编写传统的视窗应用程序了”。
微软的麻烦使得该公司的操作系统倍加脆弱。它的Vista受到广泛地批评,并且没有如公司预期的那样被广泛使用,很多微软的用户仍然在使用上一个版本XP。即使是Windows 7,也无法处理另外一些技术问题,这增加了布林和佩奇对于创造出一个更讨人喜爱的替代品的欲望。在他们看来,微软操作系统的启动时间太长,并且,即使是使用最新的硬件,也会被其拖慢速度。它太容易被病毒攻击,又过于复杂。
谷歌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依然是个谜。我们难以了解技术细节。由于消息十分匮乏,即使一些基本的事情也无法得知,比如,它是否会有一个全新的用户界面?是否依赖于一个现有的开放源码?是否支持一定的驱动程序,可以让打印机和其他外设与视窗计算机进行常规工作。
然而,铬仅仅是一次公告就已经威胁了微软。谷歌进入市场已经迫在眉睫,在它的Andriod手机操作系统发布之后,使得微软的企业客户有理由要求降价。毕竟,谷歌的操作系统是免费的,而视窗的买家主要是个人电脑生产商,这帮人的利润空间现在已经十分狭小了。
“这个项目对于谷歌只有好处,没有任何负面影响。”软件投资人米切尔·卡普尔(Mitchell Kapor)说,他也是个人电脑软件先驱Lotus的创始人,90年代,该公司在微软的进攻下丢盔卸甲、一败涂地。
遗留代码
15年前,我写了一本有关Windows NT开发过程的书,NT到现在依然是微软操作系统家族的基础。当时,我错误地得出一个结论:开发统治性的操作系统才是对科技实力的证明,就像20世纪早期建立起庞大的战列舰舰队,或者像是更早的金字塔。Windows NT需要几百名工程师,数千万美元的开发费用,以及巨大的行销努力。在90年代中期,微软一直在强调特征而非功能,强调复杂而非简洁。
如此一来,微软和它的共同创始人比尔·盖茨似乎就完成了公司的历史使命。操作系统被视作科技典范要追溯到OS/360,这是由IBM设计的程序,它在工程师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Frederick Brooks)的《人月神话》一书中被称为不朽之作。历史学家托马斯·黑格(Thomas Haigh)解 释道:“它大大增强了寄托在操作系统上的壮志雄心。”
IBM的360主机是第一种在商界受到广泛认可的计算机,并且这个从1965年开始发售的机器之所以如此流行,是因为它的软件与硬件一样出色。当IBM使用微软的DOS作为它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并于1981年发布时,这是“蓝色巨人”第一次走出自己公司去寻求中央代码。不久,技术专家(包括姗姗来迟的IBM)意识到,对操作系统的控制让微软控制了个人电脑。IBM试图用OS/2程序夺回控制权,但失败了。微软在90年代依靠视窗系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成为世界上最盈利的公司,同时盖茨也成为世界首富。因此,操作系统才逐渐被视为终极的科技产品,一个易于变化的平台,可以吸收并控制未来的每一次软件变革,同时又足够强健,可以拖动过时的个人电脑机器和程序。
它不可能永久统治。操作系统的控制不再是科技实力的证书,原因自然是网络的兴起。盖茨在1995年11月的《未来之路》的第一版中,没有提到任何有关网络的东西。Windows NT和它的大众市场的化身Windows 95都没有与网络进行密切地联系。然而,随着网景(Netscape)浏览器的传播,盖茨开始意识到分散的个人计算机和它的操作系统将必须与公共信息网络协作。通过将浏览器加入到操作系统中并免费赠送。微软恢复了它的上升势头(这也消灭了新一代的竞争者)。然后,微软再一次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对操作系统的控制中,错过了快速而壮观的搜索引擎的崛起盛世。当谷歌的互联网霸主地位已经稳固时,微软就不能够依照当初浏览器的战略来对付搜索引擎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适应网络世界的失败折射出盖茨将个人电脑视为个体力量的眼光。在70年代中期,当哈佛的盖茨听到第一台廉价的微处理器电脑问世的消息时,他立即明白了其中蕴含的意义。在那之前,电脑还只是组织团体和官僚机构的仪器。个人电脑引发了一场革命,它让小人物们也有机会在自己的个人终端上使用计算能力。
科技现在正从个体主义向公共化发展,向着“云”发展。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雷·奥齐(Ray Ozzie)(他已经成为盖茨从行政管理退休后公司中最有影响力的工程师)将当前的这种进程形容为他年轻时计算机经历的回归,当时人们在计算机前共享时光,网络主宰一切。他在2009年6月时说,云技术“曾经发生过”,“实质上就像钟摆一样在来回摆动”。同样地,施密特也回忆起在80年代早期,升阳是如何在缺乏本地存储器的状况下,开发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
网络的回归对于操作系统行业具有很深的含义。计算机网络过去是封闭的、私人的: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它们围绕IBM的主机操作系统,后来连接视窗机型的桌面和辅助系统。如今的计算机网络更像是一个类似电力和电信系统的公共设施。操作系统既然没那么重要了,那为什么谷歌还要去建造一个呢?
尽管在越来越多的案例中,系统已经和硬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但是成功的操作系统设计仍然会大有斩获。苹果的经历就可以用作说明。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在劝说苹果的共同创始人和总裁斯蒂夫·乔布斯将苹果的操作系统与该公司的电脑分离,乔布斯从来就没听进去。他甚至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先是iPod后是iPhone,他创立了与硬件联系更加紧密的新操作系统,而这些产品比苹果机取得更大的成功。“对于苹果公司来说,软件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吉恩·路易斯·卡西(Jean-Louis Gass6e)说,他曾经是该公司的产品研发主管,后来创立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公司,Be。“他们编写出一个优秀的操作系统,所以就可以从铝皮笔记本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试图创造出优秀的操作系统具有一定的风险。谷歌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期望值太高。即使公司计划使用大量免费获得的计算机编码段——最著名的就是Linux“核心”(kernel),它把一些基本指令传送给硬件——但是从现有的编码段中,它的新系统就像乐高玩具一样无法组合在一起。有些部件还不存在,而有些存在却又有缺陷。谷歌可能真的会因为操作系统的差强人意,而使它现在的声誉受损。
而且,云计算也存在风险,它不一定能履行它的承诺。随时随地便宜简捷地访问个人数据的梦想,可能会由于个人隐私的暴露而破灭。如果只从云中获取资源,特别在宽带速度无法提高的情况下,那些有高性能需求的应用软件就会失败。这些不确定性都是巨大的威胁。
魔幻混合物
耶鲁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大卫·葛伦特(David Gelernter)将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形容为提供“你生活的‘历史记录’”。他认为信息科技必须回答“我的东西哪去了?”的问题。这里的“东西”不仅包括文字,还有图片、视频、和音乐。
由于种种原因——技术的、社会的、经济的——云将不可能存储并传送足够的这类“东西”,从而让操作系统完全失去价值。你我将总会想要在本地系统里存储和处理一些信息。所以,操作系统的下一个标准可能会是一个混合的系统——一个“魔幻混合物”,这个词语来源于Adobe首席技术主管凯文·林奇(Kevin Lynch)。预测微软和谷歌如何弄出魔法混合物是不大可能的。
“我们希望自己处在操作系统的重新定义过程中”,埃里克-施密特在一封电子邮件如此地告诉我。
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操作系统的新竞争必将使计算机用户受益。微软要做出更多的工作,来使视窗对新的网络现实更加友好。微软已不再垄断,不适应就会死亡。值得铭记的是在70年代,当时在信息经济中最有权势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做出的一系列决策,注定了该公司的慢性自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商业和经济历史学家路易斯·高拉姆博斯(Louis Galambos)说,“微软也躲不开这次‘创造性毁灭’。”
谷歌也不能。完全忽视操作系统而只强调云,这将可能让谷歌加速向失败前行。而每一次对创造新事物的尝试都要得到赞赏。对于布林和佩奇来说,它是一个工程上的创举,也是一次美学和伦理学的行动。
自公司创立伊始,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就一直希望能开发出一套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浏览器。
他们相信:这会使个人电脑更便宜,因为谷歌会免费赠送这些软件。他们不想依靠软件业20年来的积累(IT行业称为“遗产”),而是希望从头开始,建立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最终,他们希望这项综合技术可以取代微软的视窗和IE浏览器,提供一个新平台,让开发人员编写出符合大众需求的网络应用软件,释放出程序员们的创造力。
但是,尽管他们的志向是如此远大,谷歌的行政总裁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却反对了六年。各歌主要的收益来源是广告业务,上一季度甚至达到了55亿美元。那么,这两个小伙子梦想的项目将如何来支持公司的广告业务呢?要知道,谷歌是不差钱的。该公司的收益十分惊人。本财政年度的网络净收入应该能超过了50亿美元。但是,作为在IT界闯荡了20年的老鸟,施密特并不喜欢为这项没有明显回报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承担巨大的开发和维护费用。
两年前,施密特才终于同意了开发浏览器。原因是对网络更快速频繁的访问意味着更多的搜索业务,这将会转化为更多的广告收入。接着,2009年7月,施密特宣布,谷歌也准备推出一款操作系统。侧重互联网的操作系统的想法也将增长网络的活跃程度,并支持谷歌的浏览器。
谷歌的浏览器和操作系统都叫做“铬”(Chrome)。铬发布一年后,仅仅在竞争强烈的全球市场上占到2%到3%的份额,微软IE浏览器占据第一位,火狐浏览器排名第二。铬操作系统将会在明年发布。如今,视窗享有全球操作系统市场大约90%的占有率,紧随其后的是苹果的Mac OS和免费软件Linux。谷歌是否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仪式化自杀
过去,对微软操作系统的挑战常常是无功而返。90年代,我在《华尔街日报》对该公司采访报道时,曾经将一个又一个希望从比尔盖茨手中攻城拔寨的失败者案例写入IT业界的年鉴里。IBM、Sun、Borland……所有人都失败了。截至90年代末,这种探寻成为软件公司一种仪式化的自杀现象。不可抗拒的力量似乎逼迫着盖茨的竞争对手们,将他们推入到自我毁灭的深渊中。
施密特以前经营过的网络公司Novell,就差点成为一个牺牲品。也许施密特丰富的管理经历和聪明的计算机编码能力,能够让他免于犯操作系统的错误。无论如何,他都清楚,远离微软比创造出一个更好的操作系统要困难得多。当其他人将注意力错误地集中在视窗的技术缺陷时,施密特知道,微软之所以成为霸主不仅有技术的因素,而且还有商业上的原因,例如定价机制,以及将其受欢迎的办公软件与视窗的捆绑销售。
所以,最终同意开发操作系统,对于施密特意味着是一次商业革命,而不是一次简单的科技转变。他现在说,谷歌的新创事业是“规则改变者”(game changers)。
改变了什么呢?谷歌已经开始挑战微软的整体业务,进一步削弱这股正在萎缩的力量。上一季度的财政报表给微软带来了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年,包括操作系统在内的各种视窗个人电脑程序,它们的销售收入在六月份结束的财政季度中下降了29%。一部分下降源自于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但是信息科技的巨大转变也减轻了个人电脑和它的中央软件(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包括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印度,手机日益成为最普遍的上网方式。同时,在发达国家,上网本成为网上冲浪、电子邮件和推特的理想工具,已经占据了10%的计算机销售份额。
能够在每个操作系统具有同样的外观和功能的软件,成为另一个削弱微软的强大潮流。高德纳(Gartner)调研公司的软件分析师迈克尔·西尔维(Michael Silver)说:“在过去的五年里,软件的使用范围正从视窗专用型向操作系统中立型稳定发展。” Adobe Flash就是一个例子。诸如Facebook和推特等流行的社交软件对于不一样的操作系统也一视同仁,它们向用户提供的体验是几乎一样的,不管他们使用的是个人电脑还是手持设备。自从那么多的人都开始在社交媒体网站上生活之后,这些网站的外观和感受已经变得至少要和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一样重要。结果将会是操作系统角色的减弱,从管弦乐队的指挥降格成为独奏者之一。曾经是微软的操作系统主管、现在是VMware的行政总裁保罗·马利兹(PaulMaritz)说:“传统的操作系统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总的来看,“人们不再编写传统的视窗应用程序了”。
微软的麻烦使得该公司的操作系统倍加脆弱。它的Vista受到广泛地批评,并且没有如公司预期的那样被广泛使用,很多微软的用户仍然在使用上一个版本XP。即使是Windows 7,也无法处理另外一些技术问题,这增加了布林和佩奇对于创造出一个更讨人喜爱的替代品的欲望。在他们看来,微软操作系统的启动时间太长,并且,即使是使用最新的硬件,也会被其拖慢速度。它太容易被病毒攻击,又过于复杂。
谷歌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依然是个谜。我们难以了解技术细节。由于消息十分匮乏,即使一些基本的事情也无法得知,比如,它是否会有一个全新的用户界面?是否依赖于一个现有的开放源码?是否支持一定的驱动程序,可以让打印机和其他外设与视窗计算机进行常规工作。
然而,铬仅仅是一次公告就已经威胁了微软。谷歌进入市场已经迫在眉睫,在它的Andriod手机操作系统发布之后,使得微软的企业客户有理由要求降价。毕竟,谷歌的操作系统是免费的,而视窗的买家主要是个人电脑生产商,这帮人的利润空间现在已经十分狭小了。
“这个项目对于谷歌只有好处,没有任何负面影响。”软件投资人米切尔·卡普尔(Mitchell Kapor)说,他也是个人电脑软件先驱Lotus的创始人,90年代,该公司在微软的进攻下丢盔卸甲、一败涂地。
遗留代码
15年前,我写了一本有关Windows NT开发过程的书,NT到现在依然是微软操作系统家族的基础。当时,我错误地得出一个结论:开发统治性的操作系统才是对科技实力的证明,就像20世纪早期建立起庞大的战列舰舰队,或者像是更早的金字塔。Windows NT需要几百名工程师,数千万美元的开发费用,以及巨大的行销努力。在90年代中期,微软一直在强调特征而非功能,强调复杂而非简洁。
如此一来,微软和它的共同创始人比尔·盖茨似乎就完成了公司的历史使命。操作系统被视作科技典范要追溯到OS/360,这是由IBM设计的程序,它在工程师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Frederick Brooks)的《人月神话》一书中被称为不朽之作。历史学家托马斯·黑格(Thomas Haigh)解 释道:“它大大增强了寄托在操作系统上的壮志雄心。”
IBM的360主机是第一种在商界受到广泛认可的计算机,并且这个从1965年开始发售的机器之所以如此流行,是因为它的软件与硬件一样出色。当IBM使用微软的DOS作为它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并于1981年发布时,这是“蓝色巨人”第一次走出自己公司去寻求中央代码。不久,技术专家(包括姗姗来迟的IBM)意识到,对操作系统的控制让微软控制了个人电脑。IBM试图用OS/2程序夺回控制权,但失败了。微软在90年代依靠视窗系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成为世界上最盈利的公司,同时盖茨也成为世界首富。因此,操作系统才逐渐被视为终极的科技产品,一个易于变化的平台,可以吸收并控制未来的每一次软件变革,同时又足够强健,可以拖动过时的个人电脑机器和程序。
它不可能永久统治。操作系统的控制不再是科技实力的证书,原因自然是网络的兴起。盖茨在1995年11月的《未来之路》的第一版中,没有提到任何有关网络的东西。Windows NT和它的大众市场的化身Windows 95都没有与网络进行密切地联系。然而,随着网景(Netscape)浏览器的传播,盖茨开始意识到分散的个人计算机和它的操作系统将必须与公共信息网络协作。通过将浏览器加入到操作系统中并免费赠送。微软恢复了它的上升势头(这也消灭了新一代的竞争者)。然后,微软再一次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对操作系统的控制中,错过了快速而壮观的搜索引擎的崛起盛世。当谷歌的互联网霸主地位已经稳固时,微软就不能够依照当初浏览器的战略来对付搜索引擎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适应网络世界的失败折射出盖茨将个人电脑视为个体力量的眼光。在70年代中期,当哈佛的盖茨听到第一台廉价的微处理器电脑问世的消息时,他立即明白了其中蕴含的意义。在那之前,电脑还只是组织团体和官僚机构的仪器。个人电脑引发了一场革命,它让小人物们也有机会在自己的个人终端上使用计算能力。
科技现在正从个体主义向公共化发展,向着“云”发展。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雷·奥齐(Ray Ozzie)(他已经成为盖茨从行政管理退休后公司中最有影响力的工程师)将当前的这种进程形容为他年轻时计算机经历的回归,当时人们在计算机前共享时光,网络主宰一切。他在2009年6月时说,云技术“曾经发生过”,“实质上就像钟摆一样在来回摆动”。同样地,施密特也回忆起在80年代早期,升阳是如何在缺乏本地存储器的状况下,开发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
网络的回归对于操作系统行业具有很深的含义。计算机网络过去是封闭的、私人的: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它们围绕IBM的主机操作系统,后来连接视窗机型的桌面和辅助系统。如今的计算机网络更像是一个类似电力和电信系统的公共设施。操作系统既然没那么重要了,那为什么谷歌还要去建造一个呢?
尽管在越来越多的案例中,系统已经和硬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但是成功的操作系统设计仍然会大有斩获。苹果的经历就可以用作说明。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在劝说苹果的共同创始人和总裁斯蒂夫·乔布斯将苹果的操作系统与该公司的电脑分离,乔布斯从来就没听进去。他甚至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先是iPod后是iPhone,他创立了与硬件联系更加紧密的新操作系统,而这些产品比苹果机取得更大的成功。“对于苹果公司来说,软件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吉恩·路易斯·卡西(Jean-Louis Gass6e)说,他曾经是该公司的产品研发主管,后来创立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公司,Be。“他们编写出一个优秀的操作系统,所以就可以从铝皮笔记本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试图创造出优秀的操作系统具有一定的风险。谷歌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期望值太高。即使公司计划使用大量免费获得的计算机编码段——最著名的就是Linux“核心”(kernel),它把一些基本指令传送给硬件——但是从现有的编码段中,它的新系统就像乐高玩具一样无法组合在一起。有些部件还不存在,而有些存在却又有缺陷。谷歌可能真的会因为操作系统的差强人意,而使它现在的声誉受损。
而且,云计算也存在风险,它不一定能履行它的承诺。随时随地便宜简捷地访问个人数据的梦想,可能会由于个人隐私的暴露而破灭。如果只从云中获取资源,特别在宽带速度无法提高的情况下,那些有高性能需求的应用软件就会失败。这些不确定性都是巨大的威胁。
魔幻混合物
耶鲁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大卫·葛伦特(David Gelernter)将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形容为提供“你生活的‘历史记录’”。他认为信息科技必须回答“我的东西哪去了?”的问题。这里的“东西”不仅包括文字,还有图片、视频、和音乐。
由于种种原因——技术的、社会的、经济的——云将不可能存储并传送足够的这类“东西”,从而让操作系统完全失去价值。你我将总会想要在本地系统里存储和处理一些信息。所以,操作系统的下一个标准可能会是一个混合的系统——一个“魔幻混合物”,这个词语来源于Adobe首席技术主管凯文·林奇(Kevin Lynch)。预测微软和谷歌如何弄出魔法混合物是不大可能的。
“我们希望自己处在操作系统的重新定义过程中”,埃里克-施密特在一封电子邮件如此地告诉我。
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操作系统的新竞争必将使计算机用户受益。微软要做出更多的工作,来使视窗对新的网络现实更加友好。微软已不再垄断,不适应就会死亡。值得铭记的是在70年代,当时在信息经济中最有权势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做出的一系列决策,注定了该公司的慢性自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商业和经济历史学家路易斯·高拉姆博斯(Louis Galambos)说,“微软也躲不开这次‘创造性毁灭’。”
谷歌也不能。完全忽视操作系统而只强调云,这将可能让谷歌加速向失败前行。而每一次对创造新事物的尝试都要得到赞赏。对于布林和佩奇来说,它是一个工程上的创举,也是一次美学和伦理学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