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互联网的出现不仅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机会,科学并合理地利用互联网媒介,巧妙地将互联网和课堂教学相融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推动教育行业的发展。
一、合理利用互联网,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仍处在发展阶段,在理解一些重点知识时会出现一定问题,再加上语文重点知识本就复杂抽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及时突破教学难点的话,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效率有所降低。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面对重难点时全凭借教师的讲解,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次数也较少。长期下去,教师根本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存在的问题越积越多,并且得不到解决,慢慢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怠慢的学习心理。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降低学习难度,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简单明了,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生字词“水”时,由于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汉字,觉得很难找到方法,不知道怎样去学习,所以在教师讲课时提不起精神,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极大降低了课堂效率。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动态的“水”的笔画组成,同时伴有水流的声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增加学生对“水”笔画的印象,而且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由此可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不仅轻易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将学习难度降低,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借助互联网,提高学生阅读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閱读是最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探究。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大部分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每到课外阅读的时候昏昏欲睡,不能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去,使得学习时间白白浪费。面对这一情形,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引发学生读书的自觉性,首先通过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例如在学习《开国大典》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询问学生:“大家有没有人知道毛泽东的英勇事迹呢,哪位学生想来讲一讲?”由于学生年纪较小,接触的课外读物不是很多,大部分学生对毛泽东没有过多的了解。这时,教师加以引导:“你们在课下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查阅一下他的有关资料,阅读一些有关他的书籍,或者观看一些他的影视作品,然后写一篇读书心得交上来。”学生利用互联网不仅深入了解到毛泽东的生平,而且还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课外知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他们在选择书籍类型时也是不同的,而学校提供的阅读材料往往是千篇一律的,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望。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正确的网上阅读方法,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阅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通过互联网,激发学习兴趣
如今“师生关系”成为家长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有的学生不喜欢与教师进行交流,对教师有一种恐惧心理,所以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也不敢向教师请教问题,使自己堆积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导致语文成绩下降。为了缓解学生这一恐惧心理,教师可以借助QQ、微信等社交平台成立学习群、家长群,将每节课所讲的内容发到学习群中,供基础较差的学生参考、学习;将学生的优秀作业上传到群相册中,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和其余同学的差距,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在家长群中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增强家长对学生的督促意识。同时,通过互联网也将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询问问题,时间长了会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从而使那些不敢发言的同学变得勇于回答问题了,也进一步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展开。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的作用,互联网更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进并完善互联网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焕发生机、活力,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文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刘亚群,江西于都实验小学教师。
一、合理利用互联网,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仍处在发展阶段,在理解一些重点知识时会出现一定问题,再加上语文重点知识本就复杂抽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及时突破教学难点的话,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效率有所降低。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面对重难点时全凭借教师的讲解,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次数也较少。长期下去,教师根本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存在的问题越积越多,并且得不到解决,慢慢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怠慢的学习心理。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降低学习难度,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简单明了,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生字词“水”时,由于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汉字,觉得很难找到方法,不知道怎样去学习,所以在教师讲课时提不起精神,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极大降低了课堂效率。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动态的“水”的笔画组成,同时伴有水流的声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增加学生对“水”笔画的印象,而且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由此可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不仅轻易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将学习难度降低,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借助互联网,提高学生阅读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閱读是最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探究。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大部分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每到课外阅读的时候昏昏欲睡,不能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去,使得学习时间白白浪费。面对这一情形,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引发学生读书的自觉性,首先通过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例如在学习《开国大典》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询问学生:“大家有没有人知道毛泽东的英勇事迹呢,哪位学生想来讲一讲?”由于学生年纪较小,接触的课外读物不是很多,大部分学生对毛泽东没有过多的了解。这时,教师加以引导:“你们在课下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查阅一下他的有关资料,阅读一些有关他的书籍,或者观看一些他的影视作品,然后写一篇读书心得交上来。”学生利用互联网不仅深入了解到毛泽东的生平,而且还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课外知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他们在选择书籍类型时也是不同的,而学校提供的阅读材料往往是千篇一律的,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望。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正确的网上阅读方法,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阅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通过互联网,激发学习兴趣
如今“师生关系”成为家长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有的学生不喜欢与教师进行交流,对教师有一种恐惧心理,所以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也不敢向教师请教问题,使自己堆积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导致语文成绩下降。为了缓解学生这一恐惧心理,教师可以借助QQ、微信等社交平台成立学习群、家长群,将每节课所讲的内容发到学习群中,供基础较差的学生参考、学习;将学生的优秀作业上传到群相册中,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和其余同学的差距,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在家长群中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增强家长对学生的督促意识。同时,通过互联网也将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询问问题,时间长了会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从而使那些不敢发言的同学变得勇于回答问题了,也进一步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展开。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的作用,互联网更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进并完善互联网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焕发生机、活力,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文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刘亚群,江西于都实验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