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好天气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i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梦到巴黎一次,那是巴黎在想念你。如果你梦到巴黎两次,那是巴黎在呼唤你。如果你梦到巴黎三次,那你一定是巴黎前世的情人。
  在第三次梦到巴黎之后,我决定起身飞往时差7小时的地方,去见一见我前世的情人。从登上飞机的那一刻,心情就变得复杂起来,既有历史带来的厚重感,又有情书般的轻盈。
  法国,在古老的中世纪,是欧洲所有国王的梦想,这片土地被称为王国的王国,法兰西的国王被称为万千国王的国王。比起阴暗潮湿的英格兰、比起狂风肆虐的德意志,法国既有日光雨水孕育的葡萄酒产区,又有合适灌溉的农田。英法百年战争的缘由也无非是英格兰的爱德华国王争夺法国国王王位的继承权,在巴黎的路上,是硝烟的弥漫,是平民的泣血。
  但巴黎又是如此的浪漫,看着巴黎夜幕里一盏盏燃起的灯光,好像置身于一个黄金时代。我从人群中穿过,赫然发现与我并行的是海明威、是斯泰因、是艾略特、是毕加索,这些人带领着我,去赶赴一场流动的盛宴,抑或是参加诗人的远征。
  第一天,巴黎好天气。
  在我面前的是拥有着全欧洲最美丽玫瑰窗的巴黎圣母院。我踮起脚尖,向上抬头,耳边传来了歌声。
  艾斯米拉达穿着一袭红裙,就站在我所处的地方旋转起舞,顺着圣母院的线条一路向上,在钟楼的位置,我知道有一个丑陋却又温柔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会默默地注视着她。我缓步前行,每踩一步,都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听,那是拿破仑加冕的钟声,这位科西嘉出身的将军如此急躁地把王冠戴在他妻子的头上。
  听,那是拿破仑三世婚礼的钟声,那位美丽到天下皆知的欧仁妮皇后陪伴拿破仑三世一直到了生命的终结。
  我仰头看见了忧伤的天使雕像,啊,别哭,因为巴黎好天气。
  第二天,巴黎好天气。
  小时候,我以为卢浮宫是蒙娜丽莎的代名词。再长大一些,我以为是维纳斯居住的地方。再年长一些,我开始明白卢浮宫就是卢浮宫,维纳斯也好,蒙娜丽莎也罢,都无法代替卢浮宫。正如故宫博物院独一无二,卢浮宫也天下无双。
  卢浮宫作为法国国王的故居,当然有它的特色,然而大胆的法国人又聘请了华裔设计师贝聿铭在卢浮宫前设计了玻璃的金字塔,来自伊利亚特的文明和现代的美学互相碰撞,诡异地融合为一体。
  可惜的是,我的艺术修养显然捉襟见肘,在遇到卢浮宫金字塔的那一刻,我眼前闪现的是丹布朗的名作《达·芬奇密码》。书中一切关于艺术品的解读好像是埃及方尖碑上的刻印,牢牢地印在我的灵魂里,不管时间如何冲刷,它都鲜亮如新。
  我没有随大流去往蒙娜丽莎、去往维纳斯、去往胜利女神的居所,而是在展馆内信步,直到看了一幅同样知名的画《自由引导人民》。我长长久久地注视着她,画面中心的年轻女性,挥舞着法兰西的旗帜,背后有工人,有孩子,有学生,还有战士,地上有牺牲者的尸体,然而没有人害怕,亦没有人退缩,在赤着脚挥舞着旗帜的女性后面是看不到头的追随者们。
  离开卢浮宫的时候,夕阳照在了卢浮宫前的水池上,金灿灿的好像是撒了一地的碎玻璃。我想起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的末尾,将玛利亚抹大拉的遗体安葬在卢浮宫的地下,让她受大师们的赞颂,受群星的环绕。我不禁和兰登教授一样,单膝跪下,抚摸着地面。
  玛利亚抹大拉、圣女贞德、蒙娜丽莎、自由女神、法国人从不吝啬对于女性的赞美和认可,怪不得有一句戏言:法国人只有在外国人、矮子、还有女人领导的时候才能取得胜利。
  第三天,巴黎依旧好天气。
  我沿着塞纳河步行,远处是埃菲尔铁塔,据说那是男人们荣耀的勋章。我选择沿着塞纳河一步步地走,一步步地听它的水声,仿佛在和我诉说经年前的故事。
  La Seine,舌尖的一彈一跳,成就了最为醉人的发音。我站在桥上,看着远处的巴士底狱上的柱子,想象着大革命爆发之时,人民攻入了巴士底狱,那一刻,全法国人民都陷入了浪潮。那一刻,人们遇见了巴士底狱的神秘人了吗?遇见了大仲马笔下的《铁面人》了吗?看,这就是巴黎,哪怕在最腥风血雨的地方,都有着无比柔情的另一张脸。
  我坐在塞纳河边,太阳毫无顾忌地拍在我脸上,河面上传来了少女的歌声。我睁开眼,脑海中不知何时看过的童话在塞纳河上缓缓升了起来。
  法兰克国王达格贝尔还是王子的时候,因为权力之争,逃到了塞纳河边,眼看追兵就要来了,王子绝望地闭上眼。此时,有一个少女撑着船带着王子躲入了河畔的水草中。少女将王子送到了对岸,王子甚至来不及询问少女的名字就匆匆离开,但仅此一次,王子就心生爱慕。成为国王之后,日复一日地来到塞纳河边,在两人当初分开的地方,寻找少女的下落。
  可惜的是,国王再也没能遇见那个少女,绝望之际,他看到河的对岸升起了彩虹,在彩虹的末端和地平线相接的地方,开着一株从未见过的蓝紫色的花。达格贝尔将它带回了自己的王宫,栽入自己的花园,朝夕相对,将它取名为Iris。从此,鸢尾变成了法国的国花,象征着国王的荣耀。
  我深吸一口气,看着在塞纳河上来往的游船,忽然顿悟了。巴黎的浪漫,不在于它的爱情,不在于它的艺术,而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无论平民抑或贵族,无论远古抑或现代,无论性别抑或年龄,他们的心里尽是名为真挚的火种。遇到倾心的对象,无论是人是事是信仰,整个生命都会被心里的火种所点亮,绽放出难以忽视的光芒,哪怕燃尽此生都会毫不犹豫。
  待在巴黎的7天,一直都是晴空万里的极好天气。
  我想,那是因为我信守承诺来到这里,巴黎给予我的褒奖。
  按照俗语,我梦见过巴黎三次,是巴黎前世的情人,我今生千里迢迢来探望你,愿意成为倾听你心跳的伴侣,不争朝夕。
其他文献
你,像穹顶之上的太阳,泼洒万丈光芒于我萧索的青春;又像月夜星空尽头那轮悬挂的明月,倾泻着柔柔的光,在我心房画出一片光亮。   1  南方小城的5月,汗水渐渐浸透纯白色的衬衫,在上面留下了一道道豆粒似的汗珠。我穿过车水马龙的市中心,辗转回到清风送爽的蜀山脚下。如琴湖畔前的那栋教学楼里,你纤细的手上正攥着一个黑色的麦克风,面对台下那一张张茫然无知的面庞,泉水倾倒般的苦口婆心,展现出渗透在人民教师骨子里
期刊
时间很紧,没人听你抱怨。从10月到11月,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语文光成语我就记录了一本笔记,每天早上更是争分夺秒地背古诗词,每一分钟对我来说都很重要。对于理综,我不奢求多做对多少创新题,我只要做对我会的,接下来再慢慢地攻克其他。我买来必做题,不懂的就问问同学老师,因为害怕理综,所以更注重基础。时间真的很紧,我哪儿有时间抱怨,争分夺秒做着数学错题集,趁着课间写英语。猛然发现,错题集真的很有用,我坚信,
期刊
第一次和你接触是在高中的第一个国庆,那时候的我还是一名高一新生。  在假期的最后一天本是该回学校的日子,没买到高铁票的我只抢到一张从家回广州的硬座。近10个小时的车程,一个女孩返校的艰难历程,内心除了离家的不舍,还有沉重的行李和独自一人在凌晨到达并不熟悉的城市所带来的不安。  我用手机在朋友圈里分享着我这次糟糕的行程,看着发送动态时因为网络不好而不断打转的彩色圆圈,我烦躁地关了手机。等我再次打开时
期刊
故乡对我来说就是一方小小的、暖暖的港湾,她不需要华丽的精致外表,不需要丰盛的满汉全席,甚至不需要任何多余的语言。只需要一个人、一个动作、一个微笑就能瞬间治愈我受伤的心,温暖我人生的冬季。  我的故乡远在一个温暖美丽的小镇,那里桂子飘香、莺歌燕舞,远处渐隐的山峰是她最坚实的屏障;那里无忧无虑、以梦为马,奔跑呼喊的少年是她最疼爱的花朵;那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慈祥和蔼的老人是她最柔软的安然。那棵老榆树
期刊
高一刚入校时,我的成绩在班里是第一名,所有的任课老师都把我当作好苗子重点培养,我被人捧在云端,每一天都过得飘飘然不知所以。  每天按部就班的学习,从不迟到和早退,成绩没有什么较大的浮动,但也勉强保持在班级前列。  这样庸庸碌碌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三上学期开学。学校为了给所有已经进入高三却还没有意识到高考已经迫在眉睫的学生敲警钟,组织了一次摸底考试。  摸底考试成绩发下来的时候,全班都震惊了。以前成绩
期刊
“妈妈,我跟你说,我以后肯定会当一个画家的,你放心好了。”8岁的我信誓旦旦地向妈妈保证,那种豪情壮志在我胸的气势,在妈妈眼里却是极为可笑的。妈妈淡淡地瞟了我一眼,说行了,快去学习吧。我悻悻地走开了。梦想就这样碰了壁,但是我还是想着画画的梦。  拿着铅笔,在白纸上轻轻地画着,不一会儿显现出好看的图案,灵魂在自由流淌,在放歌,它说,画吧画吧,这个时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堂,没有人可以对我评头论足。在这里
期刊
晚上9点多,走在人潮涌动的街头,两边是林林总总的小吃铺子,因寒风凛冽,我翻起夹克领子,将脸遮住,疾行在这安静的小县城里,突然传来一股熟悉的味道,贯穿了我整个身子。  在一个不起眼的旮旯,有一对老夫妻在不停地翻炒铁锅里的板栗。我不自觉地走近了他们。  老奶奶拿了一颗让我尝尝,我轻轻剥开,放进嘴里。侵袭味蕾的是一股淡甜淡甜、糯糯的味道,像在嘴里放进一块蛋糕,吃完之后齿留余香。  也在不知不觉间,睫毛微
期刊
2018年12月3日,杭州惠兴中学举办的“惠贤学子”颁奖典礼上,优秀学生上台领奖,竟然收到了一捆青菜。学校发给这些学生的青菜带有三重寓意,分别是“自力更生”“淡雅朴素”和“一生清白”。这些青菜并非菜市场上随便买来的,而是学校老师在校内亲手栽培、冒雨收割而来。将这些青菜发给学生,一方面能够让他们體会到自力更生的不易,认识到成人的责任之重。另一方面,老师们栽培这些青菜的过程,也是他们教书育人的缩影,学
期刊
“今天,你穿秋褲了吗”成为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2017级英语专业班学生们的口头禅——这源于班长刘丽用兼职工资和奖学金,购买28条秋裤送给全班同学。刘丽因此被称为中国“最暖女班长”。对此,刘丽说:“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郑州天气真的好冷,想送给大家一点温暖,也想在临近期末的时候送给大家一点小礼物。”(郑州新闻)
期刊
手持相机20年,对于任世琛来说,摄影不仅是记录时代的一种手段,更是与小时候的自己对话的一种方式。带着内心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任世琛义无反顾深入西部干旱乡村拍摄纪实摄影作品,开启了他的公益攝影之路。18年来,风雨无阻。他利用节假日300多次走进甘肃、宁夏等西部干旱山区,走遍480多个村庄,拍摄了10万余张旱区孩子生活、学习的影像资料。从中集结的主题影像《旱区的孩子》迄今已经在各地进行了影像公益展,共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