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化学教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化学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研究性学习 创新精神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只有依靠充足的创新型人才,国家才能在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立于不败之地。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赋有重大责任。化学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中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
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创造性。教师的责任在于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为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创新教育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相应的策略。
1.创设教学互动平台,营造创新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出现在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的时候”。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架设师生互动平台,大力推行启发式,讨论式和分层次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这样平等开放,突出个性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生长环境不同,在学习活动中比较拘谨和胆小,缺乏个性和活力。为此我做以下几方面嘗试:①多了解学生,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与学生亲切交谈,给予学生以真挚的爱,让学生有一种亲切之感。②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对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随时讲出自己的解题方法。③容忍那些与众不同,具有创造性,但可能会对老师有不尊敬的行为。④鼓励学生战胜老师,超越老师。如讲到过氧化钠的漂白性,尤为同学突然提出:把过氧化钠放入水中,立即加入酚酞试剂有什么现象?对这样有创造性的提问,我及时加以鼓励,其他同学也有强烈好奇心想看个究竟。我请了两位同学上来完成了这个实验,结果同学们很惊奇地发现溶液变红后马上褪色。进而引发了同学的热烈讨论。最后通过分析和总结,使学生对过氧化钠的性质加深掌握。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力提高,这样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引发学以致用、乐于创新的学习动机
由于化学与生活、社会有密切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刻意突出一个“用”字。知识学了不用,就毫无价值。只有不断地学以致用,使学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化学教师,对实用方面的素材广泛涉猎,开阔视野,注意积累,这样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时候就可得心应手。比如讲到“焰色反应”时,可以结合节日里的烟火,让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写出专题小报告。再如:讲到“氯水漂白性”时,可让学生参观自来水厂,亲自了解自来水的处理过程,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能够运用化学的观点去分析、认识问题。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应用价值,常使所学的知识处于备用状态,遇到问题即跃跃欲试,乐此不疲。
3.形成学习习惯,掌握科学方法
所谓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一切学习行为均发自内心,毋需外部强迫,并能主动,迅速地将心理调节至最佳状态。科学的学习方法会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首先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严格的要求,同时加强督促,检查和信息反馈,多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树立榜样,以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方法上经常给予指导,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基础的学生特点、具体情况分析。让学生明白:“学贵得法,但无定法”,使学生能在具体学习实践中不断地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反思变异,怀疑求变的思维品质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总是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一个人的创造性是深深依赖着本身的思维品质的,离开了深刻、灵活、批判、独创的思维,创造就成了无泉之水,无本之木。思维的任何一项创造性成果,都植根于对原有事物的认识,没有对原有事物的深刻认识,就没有对本质的概括,也就不能正确迁移或恰当变迁,也就谈不上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把思维品质的培养落实到每一堂课中,持之以恒,才能显效。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世界化学教育的发展来看,化学实验教育发着深刻的变化。一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认识得越来越全面、深刻。实验不仅仅是一种以学生提供丰富而真实的学习情境,还是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二是由以教师演示为主逐步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转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验中得到充分发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三是进行化学实验的仪器、设备和条件更加完备,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介入为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以强调理科教学的“实践定向性”教学观。
我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①演示实验,让学生走上讲台,亲自动手,观察各种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自体验通过实验进行探索规律的活动。②对于学生实验,先让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的科学性作一分析,并探索新的方案和途径,通过实验,证明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修改和补充,使实验方案趋于合理化。这样,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
研究性学习有三个显著特征:①自主学习;②直接体验;③个性养成教育。研究性学习比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作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应和学生一样是参与者,当然必要时可做出适当的指导。
结合化学自身特点,在指导研究性学习时,着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比如:在学到原电池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家庭小实验:用桔子作电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做出使耳机发出声音的电池,并让学生写出实验报告,阐明原理,总结方法,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大大提高。又如让学生分组进行本地环境污染状况调查等等。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通过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的创新人格逐步形成。
总之,化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才能在教学中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心琦、黄儒兰、胡美玲.《关于中学化学施行探究性学习的思考》,化学教育,2002、3.
[2] 唐建华.《化学实验教学应如何培养学习的科学素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2.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开城中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研究性学习 创新精神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只有依靠充足的创新型人才,国家才能在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立于不败之地。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赋有重大责任。化学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中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
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创造性。教师的责任在于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为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创新教育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相应的策略。
1.创设教学互动平台,营造创新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出现在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的时候”。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架设师生互动平台,大力推行启发式,讨论式和分层次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这样平等开放,突出个性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生长环境不同,在学习活动中比较拘谨和胆小,缺乏个性和活力。为此我做以下几方面嘗试:①多了解学生,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与学生亲切交谈,给予学生以真挚的爱,让学生有一种亲切之感。②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对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随时讲出自己的解题方法。③容忍那些与众不同,具有创造性,但可能会对老师有不尊敬的行为。④鼓励学生战胜老师,超越老师。如讲到过氧化钠的漂白性,尤为同学突然提出:把过氧化钠放入水中,立即加入酚酞试剂有什么现象?对这样有创造性的提问,我及时加以鼓励,其他同学也有强烈好奇心想看个究竟。我请了两位同学上来完成了这个实验,结果同学们很惊奇地发现溶液变红后马上褪色。进而引发了同学的热烈讨论。最后通过分析和总结,使学生对过氧化钠的性质加深掌握。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力提高,这样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引发学以致用、乐于创新的学习动机
由于化学与生活、社会有密切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刻意突出一个“用”字。知识学了不用,就毫无价值。只有不断地学以致用,使学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化学教师,对实用方面的素材广泛涉猎,开阔视野,注意积累,这样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时候就可得心应手。比如讲到“焰色反应”时,可以结合节日里的烟火,让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写出专题小报告。再如:讲到“氯水漂白性”时,可让学生参观自来水厂,亲自了解自来水的处理过程,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能够运用化学的观点去分析、认识问题。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应用价值,常使所学的知识处于备用状态,遇到问题即跃跃欲试,乐此不疲。
3.形成学习习惯,掌握科学方法
所谓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一切学习行为均发自内心,毋需外部强迫,并能主动,迅速地将心理调节至最佳状态。科学的学习方法会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首先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严格的要求,同时加强督促,检查和信息反馈,多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树立榜样,以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方法上经常给予指导,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基础的学生特点、具体情况分析。让学生明白:“学贵得法,但无定法”,使学生能在具体学习实践中不断地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反思变异,怀疑求变的思维品质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总是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一个人的创造性是深深依赖着本身的思维品质的,离开了深刻、灵活、批判、独创的思维,创造就成了无泉之水,无本之木。思维的任何一项创造性成果,都植根于对原有事物的认识,没有对原有事物的深刻认识,就没有对本质的概括,也就不能正确迁移或恰当变迁,也就谈不上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把思维品质的培养落实到每一堂课中,持之以恒,才能显效。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世界化学教育的发展来看,化学实验教育发着深刻的变化。一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认识得越来越全面、深刻。实验不仅仅是一种以学生提供丰富而真实的学习情境,还是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二是由以教师演示为主逐步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转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验中得到充分发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三是进行化学实验的仪器、设备和条件更加完备,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介入为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以强调理科教学的“实践定向性”教学观。
我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①演示实验,让学生走上讲台,亲自动手,观察各种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自体验通过实验进行探索规律的活动。②对于学生实验,先让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的科学性作一分析,并探索新的方案和途径,通过实验,证明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修改和补充,使实验方案趋于合理化。这样,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
研究性学习有三个显著特征:①自主学习;②直接体验;③个性养成教育。研究性学习比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作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应和学生一样是参与者,当然必要时可做出适当的指导。
结合化学自身特点,在指导研究性学习时,着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比如:在学到原电池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家庭小实验:用桔子作电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做出使耳机发出声音的电池,并让学生写出实验报告,阐明原理,总结方法,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大大提高。又如让学生分组进行本地环境污染状况调查等等。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通过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的创新人格逐步形成。
总之,化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才能在教学中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心琦、黄儒兰、胡美玲.《关于中学化学施行探究性学习的思考》,化学教育,2002、3.
[2] 唐建华.《化学实验教学应如何培养学习的科学素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2.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开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