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基础作业的设计思路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studybitc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基础作业,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智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数学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于课前预习,课前基础作业更强调探究学习的本质,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要紧扣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水平,引导学生在具有科学性的思考探索中,初步发现问题,获得知识经验,掌握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一、关联知识经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课前基础作业的性质,主张对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师编制内容,要结合学情和新知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完成作业学习。例如,“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作业设计如下:
  想一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的含义吗?
  整数减法与分数减法的含义有什么联系?
  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
  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点?整数减法与分数减法的含义相同吗?请提出问题。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算理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因为数学知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回忆已往的知识要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新知,掌握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所以,课前作业内容要突出数学转化思想的運用,锻炼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和抽象思维表达能力。
  二、合理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前基础作业不能局限于选择、填空等简单题目,而是要利用开放多样的作业编排,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例如,“因数和倍数”作业设计如下:
  亲自动手测量身边长和宽都是整数的物体,用算式表示长方形面积,猜一猜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6的因数有哪些?0,3,4,7,15,16,77中,任意选择两个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说一说通过什么方法找到的?
  随意写几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找出其全部因数,总结有什么规律?
  课前基础作业的设计,要明确赋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力,鼓励学生自主从实践、类比、观察等多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话自查批改,历经自我建构
  回到课堂,作业评价、检查与课堂讲授同步进行,教师设置前10分钟为自查、互评、汇报环节,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让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探索、体验,拓展智慧,总结规律。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课前作业设计为“画一画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圆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找出图形的共同特点”。回到课堂后,教师合理分组,组织学生认真观察、交流经验、汇报学习成果。学生运用量角器、三角板等工具,自主验证平行四边形特点,归纳、整理四边形的类型并进行汇报。
  观察、讨论有几个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写出你的答案。
  教师要把思考的空间和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切实做到精讲多练,指导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提出自己的困惑,尝试自我生成新的知识经验。对于课前基础作业的实施,教师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获得感悟经验,激励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反馈指导,衔接探索新知
  课前基础作业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和思路。教师应合理衔接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解答疑点、难点,让学生在感受到学习数学乐趣的基础上,高效掌握知识要点,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因数和倍数》时,教师从“因数和倍数”概念入手,要求各小组笔算后派出代表,以小讲师的身份上台来讲一讲,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4×3=12,4和3都是12 的因数,12 是 4 的倍数,也是 3 的倍数。”教师要聚焦学生的个性化的观点,发现相同错误的原因,鼓励其他学生发言补充、纠正,探讨观点、算理、算法。教师:“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关于 12 的因数,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想补充的?12 的因数还有吗?”“怎么有序完整正确地找出 12 的所有因数呢?”引导学生在集体分析、概括中,加深对倍数和因数依存关系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总之,课前基础作业设计,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知识要点的深入探索中,逐渐形成勤于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在作业督导、检查与评价中,要高度尊重学生独特观点和知识体验,耐心细致地解答问题疑惑,让学生在认知结构的重组与碰撞中,持续发散思维,自我建构,有效实现逻辑推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本文系南靖县教育教学“ 十三五 ”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作业设计研究”(立项编号:njkt1932)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我们想要调动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主动性,就必须先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这要求老师在了解学生兴趣需求的基础上,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从小学科学知识内容的角度来看,想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老师就必须让科学知识以符合他们认知能力的方式出现,在满足他们兴趣需求的同时,带给他们感官、思想方面的提升。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一、
期刊
新华社评朋友圈拉票现象:暑期將至,朋友圈里掀起一轮又一轮為孩子拉票的热潮,音乐天使、游泳之星、未来画家……父母们在各种群里拉票的同时,还送上红包对投票者表示感谢,甚至请刷票公司刷票。这种人为营造的“虚假胜利”不利于孩子成长,变味的拉票同时是在变相引导孩子弄虚作假,莫要再假借爱和责任的名义营造“虚假胜利”。  @屿嶓:很多人反感这事,但遇到亲友请求帮投票还是违心帮助,怕得罪人。  @非花:为了拉票,
期刊
受听觉语言障碍与数学学科本身固有特征的双重挑战,听障学生的数学学习越往高年级就越困难。对听障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持续地给予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对其数学学习信心的树立、策略的调适,甚至比赋能更为重要。老师要善于对听障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行为表现等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对听障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起到“加油站”和“校准器”的作用。
7月5日,安徽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周春雨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中央纪委对周春雨进行了立案审查。  经查,周春雨毫无政治信仰和宗旨意识,长期“亦官亦商”,大肆攫取巨额经济利益,违规从事投资经营等活动;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违反组织纪律,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和报告个人有关情况;违反生活纪律。在境外存款,隐瞒不报,涉嫌隐瞒境外存款犯罪;利用職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巨額财物,涉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浮和沉》。教材中创设问题情境,提示准备的材料。通过提出为什么小船和游泳圈不会沉入水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浮力的探究兴趣。  课堂教学内容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用情境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获得事实依据;第二个活动是“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呈现了探究在水中下沉的钩码是否会受到浮力的实验情境图,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
期刊
王岐山同志在署名文章《问责条例写上的就要管用》中提出了“执行好问责条例”的重大命题。如何回答好王岐山同志提出的这道政治考题,非常考验纪检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笔者有以下体会。  “执行好问责条例”必然要求纪检干部有高度的政治觉悟  作为党的纪律检查队伍,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是保持强大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的精神支柱,是推动问责这一严肃的政治工作落细、落小、落实的根本基础。 
期刊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生态环境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共同制订并发布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國民教育体系。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是实现学科育人非常有效的途径。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涉及多个
期刊
小学信息技术是基础教育的前沿学科,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尤为重要。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催生了对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本文以主题活动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依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现行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为基础,以成绩表为主题活动的载体、电子表格为呈现结果,设计基于主题活动的小学信息技术案例并进行实践,为一线教师提供设计思路和实践经验。主题课程以主题学习为学习主线,各学科用学科方式探索,学科间基于一个主线项目,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连接且
小学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关键时期,而小学数学又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以新课改教学理念为指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践优化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观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数学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以生活场景进行教学情境模拟,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提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合理筛选资源,优化教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具有主动性生命形式的人,学生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关注小学科学自主课堂的建构,就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关注经验,用学习任务奠定科学经验的基础;关注实验,用多个实验项目带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关注思维,在交流反思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在小学科学自主课堂中实现“三个关注”的教学策略。  一、关注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