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中血浆内皮素的变化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不同时间(术前1天、术中不同时点,术后1、3、7天)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表明,体外循环开始后血浆内皮素持续升高至术前2倍,直至体外循环结束。提示内皮素是心脏手术病人一个新的加压指标,术中选用保护剂可能有益。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1987~1993年389例二尖瓣狭窄(MS)行二尖瓣替换术(MVR)的病人中有小左室者126例,其中左室萎缩28例。心功能Ⅲ级76例、Ⅳ级35例,重度肺动脉高压64例。手术死亡率9.5%,明显高于同期非小左室病人。主要死亡原因为右心衰、急性左心衰及瓣膜功能障碍。晚期死亡率为1.6%/病人一年,1、5年生存率为96.5%和88.4%。术后心脏超声显示小左室及左室萎缩者均出现左室构形和功能的重建,后
期刊
报告24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替换及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术(Bentall术22例,底盘法2例)。13例伴有升主动脉夹层分离,对其中8例DeBakeyⅠ型者,以Teflon毡条内外加固主动脉切端后吻合。13例用人工血管周围间隙与右心耳吻合以控制升主动脉吻合之外的出血。3例以人工血管片环包主动脉吻合口控制局部广泛渗血及出血。2例术毕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死亡,手术死亡率8.3%。随
探讨左心辅助循环于心脏术后顽固性左心衰竭的应用效果。5例术后顽固性左心衰竭病人,经左心房—辅助泵—右髂外动脉,建立左心辅肋循环。结果见5例病人均脱离人工心肺机,2例存活出院。并发症有出血、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作者认为,左心辅助循环疗效肯定,关键在于及时果断应用。
为阐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是否能有效监测术后血容量(BV)及心输出量(CO)变化。作者对24例心脏术后病例分别于术毕处于机械通气及睡眠状态(术后Ⅰ组),术后6小时处于机械通气及清醒状态(术后Ⅱ组),及术后24小时处于自主呼吸及清醒状态(术后Ⅲ组)下测定SvO2与BV、心指数(C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后Ⅰ组SvO2与BV、CI相关系数分别为0.7856和0.8040(P﹤0.001);
为寻求无创性检查方法以预测风湿性二尖瓣疾病肺小血管病理变化程度,在国内首次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23例风湿性二尖瓣疾病病人肺小血管病理进行定量分析;并将肺小血管厚度与半径比(WT/R)与二尖瓣病变性质和狭窄程度以及病程(年)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肺小血管WT/R与二尖瓣病变性质、狭窄程度以及病程均明显相关,均可反映肺小血管病变程度。
为了解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手术前后血浆心钠素(ANF)的变化,采用放免法测定30例正常人和46例先心病病人(含肺动脉高压20例)血浆心钠素。结果示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前、后AN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术前ANF水平与Qp/Qs高度相关(r=0.91, P﹤0.001),术后ANF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动态监测血浆ANF示术后24小时处于低水平期,24小时后轻度上升,与肺动脉收缩压
为研究体外循环期间抑肽酶对血小板激活的抑制,将40例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加抑肽酶于预充液中,取围术期5个时段检测血小板计数(PTC)、血栓烷B2(TXB2)、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5羟色胺(5HT)、术后出血量。结果表明对照组PTC明显下降,TXB2、GMP-140、β-TG、PF4、5HT均显著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