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教育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u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和例证、实验、收集证据、分析实验结果、评估、交流合作等七个要素。本文以牛顿万有引力的教学为例,探索了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结果显示对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其大胆猜想假设的能力以及评估实验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精神、意识和价值观,真正实现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科学探究能力的养成。
  关键词:高中物理;科学探究;猜想;评估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21-02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也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贯彻的方针,应该大力开展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科学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具有长远目光的教学方式,尤其对于科研性极强的高中物理来说更是极为必要的。一般来说在,科学探究中所包含的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和例证、实验、收集证据、分析实验结果、评估、交流合作等。本文以万有引力定律为例,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科学探究教育进行了探索。
  一、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是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1687年发表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的,其基本理论为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引力,引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和两者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无关。公式如下:F=G。式中:G=6.67×10-11N·m2/Kg2。万有引力定律是17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是牛顿根据地球和太阳的引力猜想出来的一种关于地球对周围物体之间引力的定律,将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和伽利略的落体与抛体运动规律联系起来,是人类科学的一次巨大进步。在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探究教育课中,教师应该着重带领学生体验牛顿的思想,注重“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物理教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在进行学习之初,学生就应该通过认真的思考来分析问题,给出合理的猜想,然后通过相关的实验来对猜想进行评估和验证,最终得到一个结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和评估交流能力是科学探究教育的关键因素。
  1.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猜想假设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适当的猜想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万有引力定律本来就是牛顿通过猜想,然后验证得来的。通过猜想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吸引力与地球和周围物体之间的吸引力是否遵从相同的规律,猜想的依据是行星因为和太阳之间的引力而难以飞离太阳,而进一步猜想物体难以离开地球是否也是因为存在引力,然后再猜想这个力在距离很远的地方也不见衰减,所以这个力必然延伸到很远的地方。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牛顿验证的相关历史资料可以放在课外阅读,课上只需要引导学生如果万有引力定律的猜想是正确的,那么月球在轨道上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和地面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应该和地球半径以及月球轨道半径有关,且应该是半径平方的比值,即1/3600。随即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圆周知识来验证猜想,然后继续猜想是不是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力?这样经过一系列的猜想,一个万有引力定律雏形就显现而出了。这些猜想也是建立在适当的教学方法上的,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其自主联想。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说出猜想,不要不敢说,就算错了也要说,让学生明白猜想只是一种科学探究能力,并无对错之分。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的猜想,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最后就是要营造一个民主的课堂,让学生没有压力,畅所欲言,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不同的思想进行碰撞,循序渐进地掌握科学探究能力。推理、假设、猜想、检验就是最基础的科学探究能力,既说明了科学猜想需要实验验证,也说明了创造性的假设加上一定的数学逻辑思想也是科学探究的方法之一。
  2.评估交流。猜想是否正确,实验验证是一个方法,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科研方法,但是实验毕竟实验,无论是实验方案还是实验过程都是人为,和理想的理论模型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实验结果和理论难免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在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中,需要合理看待评估的数据偏差,注意鉴别实验的合理性,对实验结果去伪存真,尽可能得到合理的结果。(1)建立理想模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并不是从开始的时候就按照自然界的真实情况来的,而是从物理现象衍生出来的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想模型,从而便于进行计算研究,探索物体的运动规律。随后通过将理想模型和实际事物进行比较,进行修正就可以得到基本符合真实世界的物理模型。万有引力定律一开始研究的是客观物体,后来演变成质点,最后又变成客观物体,这样的修正过程正是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模式。(2)善于评估实验。实验是验证猜想的途径,通过设计实验来进行猜想的验证,尽可能保证实验环境和计划的合理性,得出较为合理的结果。然而评估实验的结论和学习的知识理论肯定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实验进行评估,首先查找实验中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是否过于单一、片面,然后要学会找出出现差异的原因,评估这种差异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评估对知识理论具有更深的印象,要多多评估,切记以偏概全,提高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三、结论
  科学探究能力是新形势下对于学生培养的新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于物理现象敢于猜想的能力,引导他们一层一层猜想事物的本质,随后通过理想模型和实验结果的差异来评估交流,找到科学探究的本质。当然对于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假设、猜想、验证、实验、评估的过程也不能变,物理学习的科学意识、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大胆的洞察力和猜想,就像牛顿一样,在进行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中历经很多挫折,但是都顽强进行科学实践,这样一种情感价值观也是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真正实现学生创造力和科研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价值观,激励自我,不断进步。
其他文献
赵焕亭老师的学术著作即将出版了,她把书稿和目录交给我,希望我写一篇序言。我一般很少为别人的大作写序,因为自己深感没有这方面的底气,但是对于我的博士生,我一般都会比较认真地为他们的著作写一篇序,一方面由于几年相互的合作、相互的学习,彼此有了一些真切的了解,所以对他们的论著我会有一些独特的心得;其次,相互的接触,也使我对他们的个人品格和学术个性有了一些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把他们的人和文结合在一起,
摘要:徜徉诗歌单元,其中无形而又肆意的美将我们包围。本文试从分析古代诗歌之美的体现来探寻其美的形成及发源。  关键词:诗歌;美;探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132-02  一、教材介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本共五册,除必修五外,其余四本均有一个单元安排的是诗歌。如此多的诗歌内容如芬芳花卉,创设了语文园地绚丽怡人的一景
器官捐献协调员  当今社会,很多职业有“中介”人,房产租赁、银行贷款、汽车代驾、婚姻介绍等,其实都是一种有利益的商业中介人,甲方乙方中间人三者之间存在经济利益, “中介”人从中受益,当事人也得到该得的利益,這是一种新兴职业。可生与死这样的事,也逐渐产生了“中介”人。有人叫他们“劝捐员”,专业称谓是“器官捐献协调员”。协调员一边要协调病人以及家属捐献器官,另一边,要与医疗评估组织联系评估器官是否可用
在不同时代、不同版本的美女谱系中,几乎都少不了王昭君;而王昭君“出塞和亲”,确曾带来过边疆的和平与百姓的安宁,据《汉书》上说,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按照常识,有上述两样,人们便很难再把她污名化了。或者说,遵循日常理智,人们应该不会对王昭君施以某种高调的道德指控和声讨。  但是,很遗憾,对于昭君的道德指控和声讨,居然真实地发生过,指控者甚至是一些所谓知识
摘要:本文从观察、走进内心、实施方案规范道德行为等方面记录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变化,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条规范问题儿童思想道德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问题儿童;谈话;改进方案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1-0262-02  走在春光明媚的上班路上,映入我眼帘的是无数吐露蓓蕾的花朵,它们摇曳在春风中,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那么娇嫩和美丽。我沉醉在这动人
摘要:城乡发展与交通发展的互动关系是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是交通规划与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之一。本文以同济大学交通学院为例分析了目前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建设中的不足,提出了交叉融合、突出特色的课程转型目标,并从教材体系编写、课程内容凝练、教学方法研究、网络课程中心与案例库建设等方面,探讨了转型后的城乡规划与交通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关键词:城乡规划;交通运输;课程体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完善培养培训制度是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高职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必要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033-02  一、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对教师素质有更
施咏康家书房的东、北壁是两个摆满了各类总谱、书籍的落地大书橱,西壁放了钢琴和他的书桌,一台电脑不够用另一台就直接放在了屋中央。蜘蛛网般的各种连线、大大小小的各类附加设备使得不足十二平米的书房略显凌乱。  施咏康晚年迷上了电脑,从早期的286到现今盛行的双核CPU,各种类型的电脑自己拆了装,装了又拆;于是乎用电脑整理、扫描各类资料,拍摄、编辑、制作各类音乐会光碟……忙得不亦乐乎。一晚忽给我来电大叫:
一  《儒林外史》里的人物既属儒林,自然喜欢谈他们的学问。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大约是关于八股文方面的高论,例如彻头彻尾科举正途出身的翰林院编修鲁老爷说:“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又如资深八股文选家卫体善先生说:“文章是代圣贤立言,有个一定的规矩,比不得那些杂览,可以随手乱做的。”“主
一棵树死了,死得令人疑惑,令人唏嘘,令人扼腕。  它默默往生极乐,却是为成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故土,为成就一方钟灵毓秀的山水,它的死,既是一种涅槃,更是一种伟大。  是的,它不是一棵普通的树。它见证过天地间无数晨昏接踵日月更迭,见证过人世里太多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它是一棵有着1300年树龄的古树。  本来,我是怀着景仰之心跋山涉水去拜望它的。然而到了近前才发现,传说中声名赫赫的伟岸、想象中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