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洞悉学生心理成为教育活动中营造学习气氛、打造育人环境、培养优秀品质的必要因素。“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而教育艺术的全部复杂性,是要善于感觉到一个人身上那种纯属个性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由不同的心理导向而激发的人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洞悉 健康心理 品质 人生价值 心理档案 情感共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从事教育事业过程中的一段精彩笔录。它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驾奴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本领,而且最重要的还应适时的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发现、唤醒内心深处对美好愿望的渴求,用激情去融化心灵深处的坚冰。
“育人先育心。在由人的精神财富外化而来的和谐的交响曲中,最微妙、最温柔的旋律当属于人的心灵。”,中学时期,学生对接受新的知识、感知外界事物尚处于朦胧阶段,外界的一点刺激和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对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对这个阶段学生不同心理特点的把握,应当慎之又重。那么,在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徘徊阶段,作为教师我们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方式引导学生跨过这个门槛,达到“鲤鱼跳龙门”的效果呢?这就是:洞悉每一位同学的心理,将学生心灵深处那一丝能够激发他们激情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琴弦拨响!
那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敏锐的眼光洞察学生的心理呢?
■一、 通过交谈了解学生心理,建立学生心理过程档案
1、定期与任课教师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及时的发现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即时回应,从而促动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做好进一步的质变过程。
2、经常与家长互通信息,观察学生阶段性的表现,做好学生成长过程纪录。
3、随时随地的与学生交谈。同学之间年龄差异不大,相互间较少思想隔阂,能够倾心交谈,因此学生的交流促成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互知彼此,相互之间就像一面镜子,于交谈中完全反射出来。此时教师就应有选择的旁询侧听了解学生的一切信息,找出解决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4、寻找时机与同学闲谈。与学生闲谈,可以拉近教师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老师,与老师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在思想上建立互信,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激励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以此解读学生心中不被人发掘和理解的那一片青草地,及时对学生进行关爱和呵护。通过交流,可以深入洞察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感受,借此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在祥和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思想教育工作。
■二、通过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洞察学生,分析研究学生心理
首先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折射出一个学生各方面的精神素养,可以较深层次的反
映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的同学独行、集群、邋遢、懒散、行居无常,这一切无不尽将他们内心隐藏的不安与骚动展现出来,这恰好正是展开学生思想工作,抚慰他们内心世界的一个突破点。
其次,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文明的语言、积极向上的行为规范、与人交往的真挚坦诚,都可以建立起学生率直、高尚的健康心理。
■三、 通过有意义的社团组织活动,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打造一个尚德尊师的育人环境
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讲明活动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入,让他们在激情、愉悦、团结的氛围中完成组织活动。
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还应发现学生闪光点,触发学生潜能,将他们心中较积极优秀的一面发掘出来,及时表扬,明确正缪好坏,让他们及时得到教育,远离缺点,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对学生明察秋毫,通过微妙的动作、眼神等解读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愿,给予关心和鼓励。入学军训期间一次班会上,除了预先指定的几个班委成员以外,我鼓励学生踊跃自荐余下的班干部人选,班上有位最小的女同学在与我对视时,双眼疾速划过一霎那的期望和等待,学生那渴求的眼神与被信任的强烈愿望使我当场宣布任命她为学习委员。此后当我问及此事,并追问想法时,学生很动情的说:“老师,咱班那么多好同学为什么单单选中了我?”,我笑着回答:“上帝赋予了你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你的双眼让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四、 通过收看感人的录像和电视节目,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感受爱,在人生道路上奠定人性的道德基石
班会和课余,我经常在网上下载一些关于社会道德、父爱母爱、震后救灾等感人至深的视频(如:邹越松江实验中学演讲、洞穴之光等)让学生感受社会、学校、家庭的关爱,并以此励志,让学生学会热爱国家、关心集体和学校、爱护父母和他人。
五、 通过平凡的事例触动学生,让学生心灵产生震撼,达到提高修养实现德育目的
我母亲是一位普通的乡下幼儿教师,她默默无闻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祖国教育事业。母亲的伟大并不仅限于她对教育工作的孜孜不倦,从教18年为学校附近一家患病母子做了18年饭,直到去世。母亲的言传身教时刻激励着我、鞭笞着我、指引着我,使我的生活不再寂寞,使我的思想不再消极和松懈,为我增添勇气,在我生命的拐点为我指明方向。母亲的事例成为我激励学生、教育学生去感悟人间至爱的永久题材。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而教育艺术的全部复杂性,是要善于感觉到一个人身上那种纯属个性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由不同的心理导向而激发的人的道德品质。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要有一个正确积极的心理准备。教师在教学中应解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达到学习效果。因此要加强学生学习的心理指导,利用心理学知识,指导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施以适当的学习方法,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研究学生的心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接受和掌握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只有不断探索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产业的需要,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责任编辑:张雄辉)
关键词:洞悉 健康心理 品质 人生价值 心理档案 情感共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从事教育事业过程中的一段精彩笔录。它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驾奴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本领,而且最重要的还应适时的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发现、唤醒内心深处对美好愿望的渴求,用激情去融化心灵深处的坚冰。
“育人先育心。在由人的精神财富外化而来的和谐的交响曲中,最微妙、最温柔的旋律当属于人的心灵。”,中学时期,学生对接受新的知识、感知外界事物尚处于朦胧阶段,外界的一点刺激和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对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对这个阶段学生不同心理特点的把握,应当慎之又重。那么,在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徘徊阶段,作为教师我们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方式引导学生跨过这个门槛,达到“鲤鱼跳龙门”的效果呢?这就是:洞悉每一位同学的心理,将学生心灵深处那一丝能够激发他们激情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琴弦拨响!
那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敏锐的眼光洞察学生的心理呢?
■一、 通过交谈了解学生心理,建立学生心理过程档案
1、定期与任课教师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及时的发现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即时回应,从而促动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做好进一步的质变过程。
2、经常与家长互通信息,观察学生阶段性的表现,做好学生成长过程纪录。
3、随时随地的与学生交谈。同学之间年龄差异不大,相互间较少思想隔阂,能够倾心交谈,因此学生的交流促成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互知彼此,相互之间就像一面镜子,于交谈中完全反射出来。此时教师就应有选择的旁询侧听了解学生的一切信息,找出解决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4、寻找时机与同学闲谈。与学生闲谈,可以拉近教师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老师,与老师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在思想上建立互信,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激励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以此解读学生心中不被人发掘和理解的那一片青草地,及时对学生进行关爱和呵护。通过交流,可以深入洞察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感受,借此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在祥和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思想教育工作。
■二、通过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洞察学生,分析研究学生心理
首先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折射出一个学生各方面的精神素养,可以较深层次的反
映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的同学独行、集群、邋遢、懒散、行居无常,这一切无不尽将他们内心隐藏的不安与骚动展现出来,这恰好正是展开学生思想工作,抚慰他们内心世界的一个突破点。
其次,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文明的语言、积极向上的行为规范、与人交往的真挚坦诚,都可以建立起学生率直、高尚的健康心理。
■三、 通过有意义的社团组织活动,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打造一个尚德尊师的育人环境
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讲明活动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入,让他们在激情、愉悦、团结的氛围中完成组织活动。
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还应发现学生闪光点,触发学生潜能,将他们心中较积极优秀的一面发掘出来,及时表扬,明确正缪好坏,让他们及时得到教育,远离缺点,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对学生明察秋毫,通过微妙的动作、眼神等解读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愿,给予关心和鼓励。入学军训期间一次班会上,除了预先指定的几个班委成员以外,我鼓励学生踊跃自荐余下的班干部人选,班上有位最小的女同学在与我对视时,双眼疾速划过一霎那的期望和等待,学生那渴求的眼神与被信任的强烈愿望使我当场宣布任命她为学习委员。此后当我问及此事,并追问想法时,学生很动情的说:“老师,咱班那么多好同学为什么单单选中了我?”,我笑着回答:“上帝赋予了你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你的双眼让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四、 通过收看感人的录像和电视节目,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感受爱,在人生道路上奠定人性的道德基石
班会和课余,我经常在网上下载一些关于社会道德、父爱母爱、震后救灾等感人至深的视频(如:邹越松江实验中学演讲、洞穴之光等)让学生感受社会、学校、家庭的关爱,并以此励志,让学生学会热爱国家、关心集体和学校、爱护父母和他人。
五、 通过平凡的事例触动学生,让学生心灵产生震撼,达到提高修养实现德育目的
我母亲是一位普通的乡下幼儿教师,她默默无闻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祖国教育事业。母亲的伟大并不仅限于她对教育工作的孜孜不倦,从教18年为学校附近一家患病母子做了18年饭,直到去世。母亲的言传身教时刻激励着我、鞭笞着我、指引着我,使我的生活不再寂寞,使我的思想不再消极和松懈,为我增添勇气,在我生命的拐点为我指明方向。母亲的事例成为我激励学生、教育学生去感悟人间至爱的永久题材。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而教育艺术的全部复杂性,是要善于感觉到一个人身上那种纯属个性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由不同的心理导向而激发的人的道德品质。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要有一个正确积极的心理准备。教师在教学中应解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达到学习效果。因此要加强学生学习的心理指导,利用心理学知识,指导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施以适当的学习方法,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研究学生的心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接受和掌握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只有不断探索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产业的需要,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责任编辑:张雄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