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们通过活动组织这一平台得以实现。因此,数学活动成了课改后小学数学课堂组织教学的主流形式,让课堂充满活力,精彩无限。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为活动而活动”的表层上,活动组织目标不明确,开展不够充分,数学的本质凸显不够,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没有被真正激活,这极大影响了数学活动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那么,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如何才能让其能够承担起在数学教学中的重任?
  一、数学活动要有的放矢
  新教材往往以情境体验过程向我们展示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并不能一眼看穿,教师须透过表象看本质,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如五年级下册“求数的最大公因数”一课有一道习题:“我们家贮藏室长16 dm,宽12 dm。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让学生动手探究,找出正方形的边长以分米为单位,其边长可以取哪些整数,这是活动的表象;其本质是透过活动引导学生进而发现,这些整数原来既是地面长16的因数,又是地面宽12的因数,为抽象出公因数的概念提供感性认识的基础。明确这一目标后,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铺地的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接着让学生通过拼摆、画图的方式进行动手探究。这一环节,材料的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探究方式的掌握是活动有效进行的保证。最后,集体交流探究,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发现规律,构建公因数概念,这是活动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数学活动,能正确地引领课堂的探究方向。
  二、数学活动要凸显数学化
  在数学活动中,很多时候教师将重点放在活动生活化上,而忽视活动数学化,由此导致课堂上的“一课多动”,令活动得不到时间的保证,对教材内容缺乏深度挖掘,导致课堂效率低。在教学中忽视数学内部的逻辑关系,我们经常称之为“数学味不浓”。因此,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凸显数学化。所谓“数学化”,简单地说,就是用数学方法将实际材料组织起来。在数学活动中,“数学化”体现为将生活素材上升为数学素材,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数学规律或方法,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意义”时,教师安排分糖这个活动,让学生理解单位“1”及分数单位的意义,并进一步掌握应用。第一步,把12颗糖平均分成2份,取出其中1份,请指出谁是单位“1”,并用分数表示这份糖,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第二步,把12颗糖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2份,用分数表示这份糖,由此类推,依次平均分成4份、6份,取出其中的3份、5份,分别用分数表示,并写出它们的分数单位。第三步,将分糖过程所得的数据填入实验表格中,比较其分数的大小。通过“数——分”的分糖活动,借助学生生活意义上的“数”学习理解分数中的“数”。凸显数学化的活动,能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的深度。
  三、数学活动要有层次性
  在数学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归纳、类化、演绎、直觉等数学思维。但很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眉毛鼻子一把抓,在整个活动中缺乏主线穿引,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不到提升。根据A.A.斯托利亚尔的观点,可以将数学思维活动水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称为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描述),主要借助于观察、试验、归纳、类比、概括等方法积累事实材料;第二层次称为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化,由积累的材料中抽象出原始概念和公理体系,并在这些概念和体系的基础上演绎建立理论;第三层次称为数学理论的应用。因此,数学活动必须具有层次性。如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一课的例3,其教学内容是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探究中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授课教师设计“摆小棒,拼三角形”探究活动,其活动目标在于验证“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猜想。并且给每个小组准备以下学具:三组不同颜色的小棒,每组3根小棒。红组小棒的长度分别是6、7、8,蓝组小棒的长度分别是1、5、6,黄组小棒的长度分别是3、6、10;它们统一的单位长度是厘米。教师组织活动分两步走:第一步,感悟认知。提出问题:“哪一组小棒能拼成三角形?”学生通过“摆”这一直观的活动,得出红组的小棒能拼成三角形,其他两组并不能。第二步,实验推理。在得出只有红组的小棒能拼成三角形后,提出新问题:“红组为什么能拼成三角形?其他两组为什么不能?”让学生通过拼小棒继续探讨。学生结合猜想,将同组的其中两根小棒首尾相连后,将第三根小棒跟它们拼在一起,比较长短,直观地得出“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探讨:“是不是只要有一组小棒满足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该组的小棒就组成三角形?”并以黄组为例,证明了“任意”二字。实现学生从对数学材料的组织化到将数学材料逻辑化的思维提升。有层次的数学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活动水平。
  以上是笔者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分析以及自己的实践,对有效设计数学活动的粗陋见解。希望教师每设计一个数学活动时,都能问一句自己“这样设计有效吗”,在实施教学活动后再问一句“如何让活动更有效”,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精彩。
  (责编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已经使得数学的学习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被动接受过程,而变成一种学生老师共同合作、共同交流,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的过程。  一、教学设计  我对上《认识四边形》这节课的设计有四个要点:1用抽奖游戏将课程内容导入到课程当中,然后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四边形的例子;2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比赛游戏的方式将学生分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四边形之间的区别;4通过游戏练习的方式加深学生对
【摘 要】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以政治课本中的《经济生活》为例,对学生理性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理性精神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以达到不断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政治;理性精神培养;逻辑思维  目前高中生年龄还比较小,不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且高中生处于青春
[摘 要]“乘法分配律”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定律的内涵,是值得广大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在“乘法分配律”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学而导,让学生经历建立模型意识、构建模型、应用模型等过程,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内化,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模型;乘法分配律;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在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投票中,经济层面对于许多人似乎毫无吸引力,也很少有经济学家在提及这一话题时会强调选举结果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福利。经济是人们为获得个人成长、满足感和成就感而工作的成果,而不仅是钱的问题。  特朗普劳民伤财的公司税减税政策并未带来其所承诺的投资和增长,主要作用是在他任期的前三年里推高了财政赤字。特朗普对这种财政挥霍熟视无睹,这为美国政府在日后的执政中出现不必要的
小学毕业复习的目的是对整个小学数学各册教材中的知识作系统的、综合的、全面的梳理,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并通过大量的针对性练习、对比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等,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合理、灵活地设计复习课,发挥复习课的作用,增强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一、知识要点,了然于胸    “复习课难教”是许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活动场所逐步向普通公众开放,中南海一度成为了北京的新名胜。    “中南海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这不仅因为它是北京城内著名的风景区,还因为它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一九八零年五月中南海部分对外开放。”这是1986年8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北京新名胜》一书里,关于中南海的介绍。  该书的《序言》对“新名胜”做了解释:“‘新’是相对的,有些是近年来新开发,新发现的,有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挖掘教材资源  1.创设情境,体现教材的趣味性  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感兴趣,思维易被激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趣色彩。”
概述  圆圈桑巴舞,是巴西诸多桑巴舞中的一种,意为将音乐、舞蹈、编舞、诗歌和节日活动融为一体的桑巴舞。它最早出现在巴亥州的瑞康卡乌地区,起源于当地非洲奴隶的舞蹈和文化习俗。而后,葡萄牙文化的因素,如语言、诗歌的特殊形式、乐器等,融入进来并改变了节奏和编舞。圆圈桑巴舞被认为是弱势族群身份与自由的象征。虽然外来影响不少,圆圈桑巴舞基本保持了非裔巴西人的音乐形态,并成为这一地区流行文化的见证。  园圈桑
4.幸运的37计  贾老师说明天她要外出开会,回来第一时间就要看幸运的考试成绩。她把本子还给了幸运,还亲自把幸运送到教室门口。  贾老师和杜老师说了几句话,杜老师点点头,让幸运回座位听课。  课间,无论大家怎么问,幸运都不肯说出自己和贾老师的秘密。别看幸运表面镇定,其实,此时她更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幸运这次考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回到家,幸运立刻翻开了《幸运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