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图形创意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设计水平上升的高度,艺术设计领域图形无处不在,优秀的图形创意在视觉的寻找发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视知觉的发展图形创意也逐渐发展为设计基础的重要学科之一。本文从图形历史发展入手,分析视知觉与图形的关联性,寻找探索图形创新发展新途径适应新时代的审美体验,开拓图形语言新形式,把视觉信息从美学意义上升华感染观众,从而探索人类更多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艺术设计 视知觉 图形 图形创意
作为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图形发展由来已久。在纷杂喧闹的信息爆炸时代,通过视觉的寻找发现,优秀的图形表达会迅速成为备受关注的视觉中心点,准确清晰地传递出设计者的思想智慧,此时语言上的界限被消除,图形在此实现近似语言学的转化——隐喻、拟人、反讽,设计师犹如精雕细琢地把玩不同语言组合的诗人,把自动言说的能力赋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图形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不仅使艺术设计如魔幻般不时呈现焕然一新之貌,更成就了图形设计方面的价值。在这个思想资源被共享的读图时代,图形的发展研究更具时代意义。透过历史了解图形发展,了解图形发展中影响深远的理论支撑与图形的关联性,借此探索图形创新发展新途径,新的可实施方法。
一 图形的发展
1 图形
“graph”英文原意图解、图示、引申,说明视觉符号是图形的最初状态。从现有的资料例证,早在原始蒙昧阶段大量涌现出以黑、白、红单色为基本色彩的陶器,陶身上有黑、红相见的旋纹图样,有人面与鱼身的图样,有不规则几何纹样。从根源上追溯,它们应是图形最初的状态。在公元前两千年至三千年之间随着社会活动的增加,世界各地开始出现图腾纹样、岩画壁画等原始图形符号。先祖们将人对神灵对自然的敬畏化为特殊的图形符号用于记载事实、寄托情感和宗教崇拜。通过将自然人化、神化,赋予其想象中的超自然力量。“图形”从最初的发展来看就不是仅仅是以单一审美为目的的一种装饰,一种简单计事的标识或记号。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图形开始与哲学、文字、艺术交织在一起,图形表现手段上更为丰富,形式上则更接近绘画。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业时期现代图形迎来了质的发展和飞跃,摄影的发明,印刷技术、制版技术的迅猛发展造就了图形开始作为艺术出现与各种艺术流派交相辉映。到1919年第一所现代设计教育学院包豪斯成立,图形得到阶段性发展,无论是从形式语言、观念还是美学思想都对现代图形设计产生巨大冲击,造就了一个设计思想最为活跃的年代。其中瓦西里康定斯基从心理领域、艺术领域、社会关系角度分析最基本的点、线、面元素及其组成的图形对人的心理影响,图形开始有了系统的理论研究。近代到现代,科技文化高速发展,各种设计的思想趋于完善,其中1993年从心理学科派生出的新科学“视知觉”正式提出,完善了图形设计领域的理论研究。视知觉以人与物质世界的形相对应时大脑在认知上潜在的感受最为主要,现代图形在视知觉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介于文字与艺术之间的独立视觉传达形式。此时图形作为新的学科逐渐向几个方向演变:一是日趋抽象,以形的最基本组成元素点线面组合结构表达特定意义;二是弱化信息传递的实用功能、强调审美性追求形式上的风格技巧,被大量运用于生活中的装饰图形;三是以传播为目的遵循视知觉原理同时兼顾美学、利用象征说法传情达意,成为发展到至今为我们教育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2 视知觉与图形
视知觉把大脑潜在认知上的感受分为不同的层次。初级层次是一种直接反映,通过神经系统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被通俗的称为感觉。更高层次的感觉是进一步把接受的感觉信息加工、组织并对其解释,它来源感觉,但又于感觉不同的是它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后结合的综合认知活动,这个综合的认知被称为“知觉”,知觉决定了当各式各样的形进入到人们观看的视线时,产生的各种心理联想。
视知觉研究在探索物质形态与视觉的关系,在瞬间交织时形和视点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神经系统接受的信息,信息经过知觉的加工、组织并解释,通过大脑促使人们进一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研究具体包括视觉的注意力、视觉的记忆、图形之间的区辨、视觉的想象。
视知觉架起了心理学领域和艺术设计的视觉传达领域的桥梁,从理论上解答人的眼和脑是如何共同起作用的,当人观看到形的瞬间,形和观众如何互动完成体验,它们之间蕴藏着怎样的规律。艺术设计创造的生命力如何通过“形”依靠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构建,通过各种图形的开拓研究丰富人的情感体验。视知觉从具体组织规律分析人类对形的认识,理论的建立完善极大地推动了图形的开拓研究,使设计师了解到图形怎样能通过视知觉的形成过程与观赏者共同完成事物的形式与人的心理体验的共鸣。图形创意如何更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图形创意发展在视知觉理论的推动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今天透过历史了解图形发展,了解图形发展中影响深远的理论支撑与图形的关联性,借此探索图形创新发展新途径,新的可实施方法。通过提高思维模式开拓图形语言新形式,把视觉信息从美学意义上升华感染观众,从而丰富人的情感体验。
二 探索图形创意发展新途径
1 训练大脑累积记忆度
视知觉研究发现,在设计师与观赏者共同完成事物的形式与人的心理体验结合过程中,大脑是在把当下眼见的事物和以往的视觉经验作比较,进行分类、整理后再储存在大脑中,形成所谓的视觉记忆。记忆累积对于设计师来说只有越来越多,分类才能越来越细。在大脑空间中建立起庞大的资料库,在图形创意思维中能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象出不在眼前的具体事物,产生合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图形。如,在图形训练初级阶段训练思维想象力的其中一个命题“从点能联想到什么”,设计师通常能够迅速联想起生活中许多类似的形,并在大脑中进行比对联想,接着组合关联形象并绘出图形。但问题是,大脑累积的记忆度有限及大脑对感觉与认知之间的差距造成图形训练初级阶段图形相似度高,因此在图形创意思维训练中大脑累积的记忆度是第一阶段思维训练的突破口。 2 学习观察事物细微关系
第二阶段学习观察事物细微关系缩短感觉与认知之间的差距。在视知觉研究中发现大脑对形的记忆最初只有浅显痕迹,此时的图形在大脑中即使经过概括组织再现也呈现向最简化发展的趋势,表现为设计师初级阶段描绘形象是趋于大轮廓的概括,造成图形创意表现相似度高的原因之一。培养较好的观察力,深入训练大脑对细节的注意,刺激记忆进行多种思维活动,提高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及大脑智力开发,促进思维的进步,有助于图形思维向纵深发展。
观察力的训练,首先要在心里树立观察的意识,接着明确观察的目的,带着明确的目的观察按照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以及观察重点的清晰、完整的观察链,大脑记忆度会趋向纵深发展。反应到图形创意表现形象上细节部分会更深入,作品的感染力随之加深。
在观察力的培养阶段可从整体的角度、结构、功能等方面启发和引导,根据形态内容繁简、范围大小、时间长短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促使大脑直接接触事物的本质获得完整、准确的认知,学会分析事物,观察事物的细微关系抓住事物特征,培养在大脑记忆中回复细节的能力,再现时甚至有意夸张、突显新颖的细节表现,引起大脑关注,加强观者对图形良好的记忆度。
3 注重现代设计观念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及趣味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图形创意展现的形式要吻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才能引发更多的心理共鸣。现代设计是社会发展下审美需求的集中反映,因此开启现代图形创意思维必须注重现代设计观念的培养。现代设计观念与以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追求以简洁、写意(抽象)为特征的形式表现手法。简洁抽象意味着图形从自然和日常视觉体验中经过观察、分析、推理、结构、组织、再造,遵循美的规律提取出精化,突出表现内在精神感受,突显图形的独特个性感染力。
其次,个人审美意识增强。信息化时代更多的人注重自我审美趣味,注重自我价值体现的特点相吻合,追求“我喜欢”。多样性、个性化、差异性的突显在经济发达地区得到充分的认可和重视。个人审美意识明显增强推动现代图形强调独特个性展现。
然后,风趣幽默审美需求的增强。风趣幽默是高速度现代工业社会发展,人们在机械紧张的生活压力下心理迫切需求的导向,幽默是心理的润滑剂,采用谐趣幽默乃至滑稽手法能迅速引起大脑皮层的注意和兴趣,建立起较牢固的神经联系。
最后,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追求。世界之所以美,并不是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所能包容代替的。历史沉积的传统与当代风格结合,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创造出不同的美,使人的情感有了延续与依托。现代图形有了情感为依托,传递出的智慧生命力才能持久。
4 注重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
创新是艺术设计不断发展,不断开拓人类情感体验的本源和核心。视知觉最高体现表现为创造性思维的活跃度,它也是个体智力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创造力的三元素:思考的流畅性、独创性、变通性是训练创新思维的必经途径。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在组织加工过程中升华为全新思维模式。
流畅性是指图形想象时创造性想法的数量。数量愈多越能激发大脑创新思维能力。思维流畅性的有效训练方法针对特定选题,先以自由发言集体思考的方式寻求更多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的原则是尽可能提出想法,以不限制的态度鼓励发言人,其中允许“搭便车”即综合,修改他人的意见再提出,当大量的意见不断涌现出时,在气氛的带动下大脑自由流畅性的运用想象力被激发。
独创性经常会出现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思维中,鼓励提倡在流畅性训练中做出未必是“正确的”反应,大胆尝试把不同的各种想法进行混搭、重组,组合出全新创意。借旧元素新组合的方法激发独创性思维。
变通性是指多种方法、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探求的是科学与创造、自然与艺术、过程与结果、交流与沟通之间的关系。在图形思维训练中可针对某个特定选题寻找不同学科、不同类别、不同元素之间的关联性,在千千万万个关联中分析那些链接更巧妙,改变这些链接后图形的重新组织的结果是否会出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效果,链接过程不断改变是提升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 结语
图形发展到今天已能够自如的在纸或其他材质表面上表现,借助印刷及各种媒介进行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它将设计师的设计思想用艺术的表现形式可视化,图形创意的准确性、形式语言表达把握的能力直接决定了设计思想信息能否全部传递。在这个被我们认为缺乏思想资源被共享的读图时代,图形已成为信息传播视觉形象的重要载体,通过提高思维模式开拓图形语言新形式,准确把握视觉信息传递从美学意义上升华感染观众,是探索图形创新发展新途径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家阳:《图形创意》,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2] 江明:《图形创意基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3] 潘志奇:《图形创意设计》,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 王雪青、[韩]郑美京:《图形语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5] 朱永明:《图形语言结构研究及其现实意义》,《装饰》,2004年第3期。
[6] 张如画、张春丽、于涛:《图形创意》,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李瑾,西安美术学院讲师)
关键词:艺术设计 视知觉 图形 图形创意
作为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图形发展由来已久。在纷杂喧闹的信息爆炸时代,通过视觉的寻找发现,优秀的图形表达会迅速成为备受关注的视觉中心点,准确清晰地传递出设计者的思想智慧,此时语言上的界限被消除,图形在此实现近似语言学的转化——隐喻、拟人、反讽,设计师犹如精雕细琢地把玩不同语言组合的诗人,把自动言说的能力赋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图形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不仅使艺术设计如魔幻般不时呈现焕然一新之貌,更成就了图形设计方面的价值。在这个思想资源被共享的读图时代,图形的发展研究更具时代意义。透过历史了解图形发展,了解图形发展中影响深远的理论支撑与图形的关联性,借此探索图形创新发展新途径,新的可实施方法。
一 图形的发展
1 图形
“graph”英文原意图解、图示、引申,说明视觉符号是图形的最初状态。从现有的资料例证,早在原始蒙昧阶段大量涌现出以黑、白、红单色为基本色彩的陶器,陶身上有黑、红相见的旋纹图样,有人面与鱼身的图样,有不规则几何纹样。从根源上追溯,它们应是图形最初的状态。在公元前两千年至三千年之间随着社会活动的增加,世界各地开始出现图腾纹样、岩画壁画等原始图形符号。先祖们将人对神灵对自然的敬畏化为特殊的图形符号用于记载事实、寄托情感和宗教崇拜。通过将自然人化、神化,赋予其想象中的超自然力量。“图形”从最初的发展来看就不是仅仅是以单一审美为目的的一种装饰,一种简单计事的标识或记号。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图形开始与哲学、文字、艺术交织在一起,图形表现手段上更为丰富,形式上则更接近绘画。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业时期现代图形迎来了质的发展和飞跃,摄影的发明,印刷技术、制版技术的迅猛发展造就了图形开始作为艺术出现与各种艺术流派交相辉映。到1919年第一所现代设计教育学院包豪斯成立,图形得到阶段性发展,无论是从形式语言、观念还是美学思想都对现代图形设计产生巨大冲击,造就了一个设计思想最为活跃的年代。其中瓦西里康定斯基从心理领域、艺术领域、社会关系角度分析最基本的点、线、面元素及其组成的图形对人的心理影响,图形开始有了系统的理论研究。近代到现代,科技文化高速发展,各种设计的思想趋于完善,其中1993年从心理学科派生出的新科学“视知觉”正式提出,完善了图形设计领域的理论研究。视知觉以人与物质世界的形相对应时大脑在认知上潜在的感受最为主要,现代图形在视知觉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介于文字与艺术之间的独立视觉传达形式。此时图形作为新的学科逐渐向几个方向演变:一是日趋抽象,以形的最基本组成元素点线面组合结构表达特定意义;二是弱化信息传递的实用功能、强调审美性追求形式上的风格技巧,被大量运用于生活中的装饰图形;三是以传播为目的遵循视知觉原理同时兼顾美学、利用象征说法传情达意,成为发展到至今为我们教育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2 视知觉与图形
视知觉把大脑潜在认知上的感受分为不同的层次。初级层次是一种直接反映,通过神经系统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被通俗的称为感觉。更高层次的感觉是进一步把接受的感觉信息加工、组织并对其解释,它来源感觉,但又于感觉不同的是它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后结合的综合认知活动,这个综合的认知被称为“知觉”,知觉决定了当各式各样的形进入到人们观看的视线时,产生的各种心理联想。
视知觉研究在探索物质形态与视觉的关系,在瞬间交织时形和视点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神经系统接受的信息,信息经过知觉的加工、组织并解释,通过大脑促使人们进一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研究具体包括视觉的注意力、视觉的记忆、图形之间的区辨、视觉的想象。
视知觉架起了心理学领域和艺术设计的视觉传达领域的桥梁,从理论上解答人的眼和脑是如何共同起作用的,当人观看到形的瞬间,形和观众如何互动完成体验,它们之间蕴藏着怎样的规律。艺术设计创造的生命力如何通过“形”依靠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构建,通过各种图形的开拓研究丰富人的情感体验。视知觉从具体组织规律分析人类对形的认识,理论的建立完善极大地推动了图形的开拓研究,使设计师了解到图形怎样能通过视知觉的形成过程与观赏者共同完成事物的形式与人的心理体验的共鸣。图形创意如何更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图形创意发展在视知觉理论的推动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今天透过历史了解图形发展,了解图形发展中影响深远的理论支撑与图形的关联性,借此探索图形创新发展新途径,新的可实施方法。通过提高思维模式开拓图形语言新形式,把视觉信息从美学意义上升华感染观众,从而丰富人的情感体验。
二 探索图形创意发展新途径
1 训练大脑累积记忆度
视知觉研究发现,在设计师与观赏者共同完成事物的形式与人的心理体验结合过程中,大脑是在把当下眼见的事物和以往的视觉经验作比较,进行分类、整理后再储存在大脑中,形成所谓的视觉记忆。记忆累积对于设计师来说只有越来越多,分类才能越来越细。在大脑空间中建立起庞大的资料库,在图形创意思维中能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象出不在眼前的具体事物,产生合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图形。如,在图形训练初级阶段训练思维想象力的其中一个命题“从点能联想到什么”,设计师通常能够迅速联想起生活中许多类似的形,并在大脑中进行比对联想,接着组合关联形象并绘出图形。但问题是,大脑累积的记忆度有限及大脑对感觉与认知之间的差距造成图形训练初级阶段图形相似度高,因此在图形创意思维训练中大脑累积的记忆度是第一阶段思维训练的突破口。 2 学习观察事物细微关系
第二阶段学习观察事物细微关系缩短感觉与认知之间的差距。在视知觉研究中发现大脑对形的记忆最初只有浅显痕迹,此时的图形在大脑中即使经过概括组织再现也呈现向最简化发展的趋势,表现为设计师初级阶段描绘形象是趋于大轮廓的概括,造成图形创意表现相似度高的原因之一。培养较好的观察力,深入训练大脑对细节的注意,刺激记忆进行多种思维活动,提高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及大脑智力开发,促进思维的进步,有助于图形思维向纵深发展。
观察力的训练,首先要在心里树立观察的意识,接着明确观察的目的,带着明确的目的观察按照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以及观察重点的清晰、完整的观察链,大脑记忆度会趋向纵深发展。反应到图形创意表现形象上细节部分会更深入,作品的感染力随之加深。
在观察力的培养阶段可从整体的角度、结构、功能等方面启发和引导,根据形态内容繁简、范围大小、时间长短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促使大脑直接接触事物的本质获得完整、准确的认知,学会分析事物,观察事物的细微关系抓住事物特征,培养在大脑记忆中回复细节的能力,再现时甚至有意夸张、突显新颖的细节表现,引起大脑关注,加强观者对图形良好的记忆度。
3 注重现代设计观念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及趣味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图形创意展现的形式要吻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才能引发更多的心理共鸣。现代设计是社会发展下审美需求的集中反映,因此开启现代图形创意思维必须注重现代设计观念的培养。现代设计观念与以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追求以简洁、写意(抽象)为特征的形式表现手法。简洁抽象意味着图形从自然和日常视觉体验中经过观察、分析、推理、结构、组织、再造,遵循美的规律提取出精化,突出表现内在精神感受,突显图形的独特个性感染力。
其次,个人审美意识增强。信息化时代更多的人注重自我审美趣味,注重自我价值体现的特点相吻合,追求“我喜欢”。多样性、个性化、差异性的突显在经济发达地区得到充分的认可和重视。个人审美意识明显增强推动现代图形强调独特个性展现。
然后,风趣幽默审美需求的增强。风趣幽默是高速度现代工业社会发展,人们在机械紧张的生活压力下心理迫切需求的导向,幽默是心理的润滑剂,采用谐趣幽默乃至滑稽手法能迅速引起大脑皮层的注意和兴趣,建立起较牢固的神经联系。
最后,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追求。世界之所以美,并不是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所能包容代替的。历史沉积的传统与当代风格结合,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创造出不同的美,使人的情感有了延续与依托。现代图形有了情感为依托,传递出的智慧生命力才能持久。
4 注重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
创新是艺术设计不断发展,不断开拓人类情感体验的本源和核心。视知觉最高体现表现为创造性思维的活跃度,它也是个体智力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创造力的三元素:思考的流畅性、独创性、变通性是训练创新思维的必经途径。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在组织加工过程中升华为全新思维模式。
流畅性是指图形想象时创造性想法的数量。数量愈多越能激发大脑创新思维能力。思维流畅性的有效训练方法针对特定选题,先以自由发言集体思考的方式寻求更多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的原则是尽可能提出想法,以不限制的态度鼓励发言人,其中允许“搭便车”即综合,修改他人的意见再提出,当大量的意见不断涌现出时,在气氛的带动下大脑自由流畅性的运用想象力被激发。
独创性经常会出现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思维中,鼓励提倡在流畅性训练中做出未必是“正确的”反应,大胆尝试把不同的各种想法进行混搭、重组,组合出全新创意。借旧元素新组合的方法激发独创性思维。
变通性是指多种方法、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探求的是科学与创造、自然与艺术、过程与结果、交流与沟通之间的关系。在图形思维训练中可针对某个特定选题寻找不同学科、不同类别、不同元素之间的关联性,在千千万万个关联中分析那些链接更巧妙,改变这些链接后图形的重新组织的结果是否会出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效果,链接过程不断改变是提升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 结语
图形发展到今天已能够自如的在纸或其他材质表面上表现,借助印刷及各种媒介进行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它将设计师的设计思想用艺术的表现形式可视化,图形创意的准确性、形式语言表达把握的能力直接决定了设计思想信息能否全部传递。在这个被我们认为缺乏思想资源被共享的读图时代,图形已成为信息传播视觉形象的重要载体,通过提高思维模式开拓图形语言新形式,准确把握视觉信息传递从美学意义上升华感染观众,是探索图形创新发展新途径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家阳:《图形创意》,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2] 江明:《图形创意基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3] 潘志奇:《图形创意设计》,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 王雪青、[韩]郑美京:《图形语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5] 朱永明:《图形语言结构研究及其现实意义》,《装饰》,2004年第3期。
[6] 张如画、张春丽、于涛:《图形创意》,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李瑾,西安美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