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我国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新阶段的特征有:一是产业发展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投资、出口对产业拉动作用日益减弱,技术“瓶颈”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使我国企业、产业面临更加不利的竞争局面。知识经济的兴起导致国际竞争的优势向拥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国家和地区倾斜。可见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区域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产业结构失衡的矛盾的重要对策。
钢铁工业是支撑工业化进程,特别是经济起飞时期不可替代的基础产业。世界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都曾经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大量投资发展这一产业,钢铁工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国工业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钢铁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现代钢铁工业的飞速进步更是与技术创新息息相关。河北省钢铁工业近几年产量高、经济效益较好也是不断技术创新的结果。河北省钢铁工业连续几年产量居全国首位稳固了河北省钢铁大省的地位,不过河北省并不是钢铁强省,其原因在于河北省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因此,本文以河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创新技术基础、创新投入力度、创新扩散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四方面具体分析河北省钢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创新技术基础
1.科技机构存量
2003年河北省大中型钢铁工业拥有科技机构14个,与辽山东并列于全国第3位。科技机构中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890人,居全国第4位。科技机构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人数为1255人,居全国第7位。科技机构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为19948万元,居全国第7位。科研用仪器设备为24734万元,居全国第7位。可见,河北省钢铁工业科技活动场所、科技活动场所中的科技活动人力资源较丰富,但其中的高素质专业人员相对不足;而且研究经费投入相对短缺,研究手段也有些落后。这些对科技机构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会产生一定的制约。
2.科技活动人力基础
2003年河北省全省钢铁工业科技活动人员为10988人,居全国第3位。全省钢铁工业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人数为8053人,居全国第2位。说明在河北省钢铁工业整个行业中的科技活动人员较丰富,高素质的科学家工程师人员也充足,这为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展开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3.科技活动资金保证
2003年河北省钢铁工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101431万元,居全国第7位。其中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所占比重分别为0%、99.98%和0.02%,分别居全国第7位、15位和23位。可见,河北省钢铁工业科技活动经费相对不足,且经费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政府和金融部门对企业创新在经费方面非常微弱。
二、创新投入力度
1.R&D活动投入力度
2003年河北省钢铁工业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3484人年,居全国第2位。R&D经费内部支出为62716万元,居全国第3位。说明河北省钢铁工业对R&D活动的重视程度很高,这对于稳定钢铁大省地位,提升竞争力会产生积极作用。
2.新产品开发投入力度
2003年河北省钢铁工业科技项目数为422项,居全国第5位。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为18755万元,居全国第6位。可见河北省钢铁工业科技项目较多,对新产品开发经费支持力度也较大。
3.固定资产投入
2003年河北省钢铁工业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为5368210万元,居全国第4位。微电子控制设备原价为666122万元,居全国第2位。说明河北省钢铁工业不仅规模较大而且拥有先进的设备,为未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重要技术保证。
三、创新扩散能力
1.技术更新速度
2003年河北省钢铁工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为380588万元,居全国第5位。说明河北省钢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并不突出。
2.引进技术的扩散能力
2003年河北省钢铁工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为35654万元,居全国第5位。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为98万元,居全国第7位。可见河北省钢铁工业技术引进规模较大但吸收能力较弱,还没有形成引进—消化—创新这样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创新产出能力
1.专利产出
2003年河北省钢铁工业专利申请数为83项,居全国第4位。拥有发明专利数为12项,居全国第5位。这说明河北省钢铁工业拥有较强的自主科研能力,但与发达省份之间还有较大差距。
2.新产品产出
2003年河北省钢铁工业新产品产值为486237万元,居全国第8位。新产品销售收入为512100万元,居全国第8位。新产品销售利润为61151万元居全国第7位。很明显,河北省钢铁工业的新产品生产、销售和赢利能力都相对较差。
综上所述,河北省钢铁工业创新各项指标居全国的位次都介于2~8位。优势主要表现在:创新机构多,创新人力资源丰富,对R&D活动重视,拥有先进的机器设备,专利申请数量较多;不足之处在于:科技活动经费不足且经费来源单一,研究机构的设备仪器短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新产品的产出能力低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钢铁工业是支撑工业化进程,特别是经济起飞时期不可替代的基础产业。世界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都曾经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大量投资发展这一产业,钢铁工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国工业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钢铁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现代钢铁工业的飞速进步更是与技术创新息息相关。河北省钢铁工业近几年产量高、经济效益较好也是不断技术创新的结果。河北省钢铁工业连续几年产量居全国首位稳固了河北省钢铁大省的地位,不过河北省并不是钢铁强省,其原因在于河北省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因此,本文以河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创新技术基础、创新投入力度、创新扩散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四方面具体分析河北省钢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创新技术基础
1.科技机构存量
2003年河北省大中型钢铁工业拥有科技机构14个,与辽山东并列于全国第3位。科技机构中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890人,居全国第4位。科技机构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人数为1255人,居全国第7位。科技机构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为19948万元,居全国第7位。科研用仪器设备为24734万元,居全国第7位。可见,河北省钢铁工业科技活动场所、科技活动场所中的科技活动人力资源较丰富,但其中的高素质专业人员相对不足;而且研究经费投入相对短缺,研究手段也有些落后。这些对科技机构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会产生一定的制约。
2.科技活动人力基础
2003年河北省全省钢铁工业科技活动人员为10988人,居全国第3位。全省钢铁工业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人数为8053人,居全国第2位。说明在河北省钢铁工业整个行业中的科技活动人员较丰富,高素质的科学家工程师人员也充足,这为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展开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3.科技活动资金保证
2003年河北省钢铁工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101431万元,居全国第7位。其中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所占比重分别为0%、99.98%和0.02%,分别居全国第7位、15位和23位。可见,河北省钢铁工业科技活动经费相对不足,且经费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政府和金融部门对企业创新在经费方面非常微弱。
二、创新投入力度
1.R&D活动投入力度
2003年河北省钢铁工业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3484人年,居全国第2位。R&D经费内部支出为62716万元,居全国第3位。说明河北省钢铁工业对R&D活动的重视程度很高,这对于稳定钢铁大省地位,提升竞争力会产生积极作用。
2.新产品开发投入力度
2003年河北省钢铁工业科技项目数为422项,居全国第5位。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为18755万元,居全国第6位。可见河北省钢铁工业科技项目较多,对新产品开发经费支持力度也较大。
3.固定资产投入
2003年河北省钢铁工业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为5368210万元,居全国第4位。微电子控制设备原价为666122万元,居全国第2位。说明河北省钢铁工业不仅规模较大而且拥有先进的设备,为未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重要技术保证。
三、创新扩散能力
1.技术更新速度
2003年河北省钢铁工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为380588万元,居全国第5位。说明河北省钢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并不突出。
2.引进技术的扩散能力
2003年河北省钢铁工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为35654万元,居全国第5位。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为98万元,居全国第7位。可见河北省钢铁工业技术引进规模较大但吸收能力较弱,还没有形成引进—消化—创新这样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创新产出能力
1.专利产出
2003年河北省钢铁工业专利申请数为83项,居全国第4位。拥有发明专利数为12项,居全国第5位。这说明河北省钢铁工业拥有较强的自主科研能力,但与发达省份之间还有较大差距。
2.新产品产出
2003年河北省钢铁工业新产品产值为486237万元,居全国第8位。新产品销售收入为512100万元,居全国第8位。新产品销售利润为61151万元居全国第7位。很明显,河北省钢铁工业的新产品生产、销售和赢利能力都相对较差。
综上所述,河北省钢铁工业创新各项指标居全国的位次都介于2~8位。优势主要表现在:创新机构多,创新人力资源丰富,对R&D活动重视,拥有先进的机器设备,专利申请数量较多;不足之处在于:科技活动经费不足且经费来源单一,研究机构的设备仪器短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新产品的产出能力低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