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依托信息技术,拓宽语文课堂,突破教学难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课本已不能承载知识的发展,传统的阅读方式已不能有效地获取信息,传统的教学手段已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成为丰富知识的载体,网络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而网络环境为学生综合性语文学习提供了无限空间。
例如,有位教师设计的《苏州的桥》就是一堂在网络环境下上的说话训练课。教师课前上网收集许多有关苏州桥的资料,又到实地拍摄一些照片,配以简洁生动的文字说明制成网页,尽可能地把苏州有特色的桥收集起来分门别类。课堂上,每位学生一台电脑,上课时根据教师的要求浏览网页。学生在兴趣中获得桥的知识,了解橋的典故,感受桥传递出的文化气息,渐渐感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非说不可。在这堂课上,学生就是借助于网络,对苏州的桥有了切身的感受,似乎在一堂课内游遍苏州各类古桥,这就是网络的魅力。
《网上逛观前》是一堂低年级识字活动课,教师在课前制作网络课件,里面包含观前街上的各家各店的图片、简介、传说、相关词汇、古诗及字谜。教师带学生进入网络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击相应的名店仔细浏览,对名店的历史、传说了解后还学习带有名店如“松鹤楼”的“松”字的词语、古诗,然后各自交流。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在40分钟内获得大量的信息,扩大课堂的容量,并使学生在网络提供的环境中对家乡姑苏老街观前街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与认识,同时也认识了许多生字及古诗,这样的识字方法是集视、声、文化信息于一体的科学识字方法。
2 依托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网络提供了交往的新手段,突破了时空限制,如果能与传统的课堂讲授、学生讨论结合,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使从网络获得的材料转化为知识。
语文课文《向往奥运》,其中有几句话的含义学生理解有困难,如: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会使得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变得多么美好;2)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3)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来寻找答案,并提供相应的网站,课堂上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相互讨论的,有反复读书的,有上网的,学生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交流时,课堂更是热闹非凡,许多学生通过网络的交互,把自己在网上找到的材料展示给大家看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如关于奥运的公平竞争,有位学生提出在网上看到许多历年来运动员为取得佳绩服用兴奋剂的丑闻,他认为这是不公平的竞争;马上有学生反驳到这些运动员最终都受到了惩罚,取消了获奖资格,这也是他在网上查到的。此外,学生在网上查到的有关奥运会的信息是大量的,有的学生通过认识历年奥运会的会标,对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上网络教学的过程,显示出多方面的优势。一是实现教学时空的开放。课前,学生已通过上网对奥运会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激起想全方位了解奥运会的欲望,强化了学习动机。二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当北京取得奥运会的申办权后,因特网上有关奥运会的资料铺天盖地,这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三是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网络环境的创设与应用,把教学时间、空间、内容的支配权还给学生,教师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导航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总之,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学习的空间,使学习方法多样化,使学习更个性化。
3 结语
实践证明:依托信息技术实施语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计算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能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来拓宽语文课堂、改变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型的网络教学模式,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教育信息化在未来的语文教育中一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城东中心小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课本已不能承载知识的发展,传统的阅读方式已不能有效地获取信息,传统的教学手段已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成为丰富知识的载体,网络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而网络环境为学生综合性语文学习提供了无限空间。
例如,有位教师设计的《苏州的桥》就是一堂在网络环境下上的说话训练课。教师课前上网收集许多有关苏州桥的资料,又到实地拍摄一些照片,配以简洁生动的文字说明制成网页,尽可能地把苏州有特色的桥收集起来分门别类。课堂上,每位学生一台电脑,上课时根据教师的要求浏览网页。学生在兴趣中获得桥的知识,了解橋的典故,感受桥传递出的文化气息,渐渐感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非说不可。在这堂课上,学生就是借助于网络,对苏州的桥有了切身的感受,似乎在一堂课内游遍苏州各类古桥,这就是网络的魅力。
《网上逛观前》是一堂低年级识字活动课,教师在课前制作网络课件,里面包含观前街上的各家各店的图片、简介、传说、相关词汇、古诗及字谜。教师带学生进入网络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击相应的名店仔细浏览,对名店的历史、传说了解后还学习带有名店如“松鹤楼”的“松”字的词语、古诗,然后各自交流。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在40分钟内获得大量的信息,扩大课堂的容量,并使学生在网络提供的环境中对家乡姑苏老街观前街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与认识,同时也认识了许多生字及古诗,这样的识字方法是集视、声、文化信息于一体的科学识字方法。
2 依托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网络提供了交往的新手段,突破了时空限制,如果能与传统的课堂讲授、学生讨论结合,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使从网络获得的材料转化为知识。
语文课文《向往奥运》,其中有几句话的含义学生理解有困难,如: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会使得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变得多么美好;2)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3)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来寻找答案,并提供相应的网站,课堂上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相互讨论的,有反复读书的,有上网的,学生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交流时,课堂更是热闹非凡,许多学生通过网络的交互,把自己在网上找到的材料展示给大家看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如关于奥运的公平竞争,有位学生提出在网上看到许多历年来运动员为取得佳绩服用兴奋剂的丑闻,他认为这是不公平的竞争;马上有学生反驳到这些运动员最终都受到了惩罚,取消了获奖资格,这也是他在网上查到的。此外,学生在网上查到的有关奥运会的信息是大量的,有的学生通过认识历年奥运会的会标,对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上网络教学的过程,显示出多方面的优势。一是实现教学时空的开放。课前,学生已通过上网对奥运会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激起想全方位了解奥运会的欲望,强化了学习动机。二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当北京取得奥运会的申办权后,因特网上有关奥运会的资料铺天盖地,这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三是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网络环境的创设与应用,把教学时间、空间、内容的支配权还给学生,教师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导航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总之,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学习的空间,使学习方法多样化,使学习更个性化。
3 结语
实践证明:依托信息技术实施语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计算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能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来拓宽语文课堂、改变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型的网络教学模式,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教育信息化在未来的语文教育中一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城东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