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块文章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z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我们通常用“大块文章”来形容作家或学者写出的长篇大作,但其实“大块文章”本来是指地理。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中的句子“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恐怕是“大块文章”最具代表性的说法。“大块”即大地,“文章”指的是错综的色彩花纹,“大块文章”意思就是“大地上的斑斓景观”。
  中国古代文人把大地称为“大块”是一个传统,早可见于《庄子·内篇·齐物论》,里面写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清末学者俞樾解释这段话时说:“樾谨按大块者地也,……盖即中庸所谓一撮土之多者,积而至于广大,则成地矣。故以地为大块也。”《庄子·内篇·大宗师》又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在这里,“大块”还是指大地。
  庄子言“大块”的事常常被后人提及,算是庄子的一个特别之处。比如《晋书·嵇含传》所记皇帝的女婿王弘远造了“华池丰屋”,喜欢延请“贤彦”聚会,他在屋中画了“庄生垂纶之象”,并作一篇祭文说:“迈矣庄周,天纵特放。大块授其生,自然资其量。”看来“大块”成了庄子的一个代表性词汇。
  后来,人们似乎把称大地作“大块”视为一种文雅,在诗文中用得较多。如郭璞《江赋》中的“焕大块之流形,混万尽于一科”,李白《日出行》中的“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苏东坡诗词中用“大块”的地方也不少,如《和陶王抚军座送客再送张中》里的“相从大块中,几合几分违”,以及《李宪仲哀词》里的“有生寓大块”。
  古人认为大地由“块”累积而成,所以有形。《列子》记有一段对话:一个人担心“奈地坏何(地坏了怎么办)?”另一个明白人说:“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颜氏家训》也讲:“天为积气,地为积块。”大地是积起来的块,这种“块”感,很有“物理”味道。朱熹说太行山是“千里一块石”,这样地将绵延山脉小而形之,需要很宽广的心胸。古人还爱用“风不鸣条,雨不破块”来形容风调雨順。
  中国古代意识形态中有一个特点,任何伟大之物都是道德楷模,“大块”也是一样。《列子》曰:“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块然”,是一种风貌,博大不语,巍然自在。《荀子》说“块然独坐而天下从之如一体”,这就是“大形”,大形就是道德之形。后来人们在形容有道德的人静坐无为时,常说“块然独坐”。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家也接过“块”的说法,为自己的主张作比喻。《五灯会元》中记载: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土块。”曰:“如何是法?”师曰:“地动也。”
  我很佩服古人的想象力之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又极强,对一件司空见惯的东西,能深深体验出它的形状特征,并转而联想到高大的人文楷模。我总觉得,道德联想是古代人地关系中最高层面的东西。
  到中古以后,景观审美风气大盛,“大块文章”一词正是其体现。法国汉学家戴密微曾说:“唯汉土之人最知山水。”的确,将山川大地的景观看作“文章”,是中国地理文化的一大传统。在“大块文章”的喻念里,推动“文章”的是自然生气,而不是人间权威,自然之美被抬到顶峰。
  (选自《新订人文地理随笔》/唐晓峰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5月版)
其他文献
【摘要】 问题导学以精心设计的“问题组”为载体,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再思考,并将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以说、写、画等形式外化。本文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实行)》以及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结合问卷调查以及课堂实际教学经验等,对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与实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问题导学 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獻标识
【摘要】 随着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手段进行改进,根据当前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来不断的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变得十分高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有效性 教学   【
在张大千那个年代,隋唐的人物画很少有人得见,因此尽管环境恶劣,即便要耗尽家产,张大千毅然决定动身前往敦煌。  1941年3月,张大千携夫人、子侄及学生数人,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敦煌之旅。他粗记耗资5000两黄金,到青海塔尔寺请藏族画工制作画布,又购买了数百斤矿质颜料,还大量使用金粉、翡翠、珍珠等贵重原料。  耗时近三年,张大千满载而归,摹得壁画340幅。1943年至1957年,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分别在
【摘要】 当前在学校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化来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施力度,将信息化道德教育作为当前的教育手段,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基于思想政治课程内部德育存在的弊端和信息化德育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信息化德育能够一定程度上对德育教学进行丰富,提升教学效率和说服力度,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让学生产生兴趣。   【关键词】 德育 实效性 信息化探索   【中图分类号】
【摘要】 在新高考和新课改的影响下,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了解、学习并灵活运用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夯实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
【摘要】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具备较为完善的阅读思维,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写作都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因此在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为了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当运用多文本阅读来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了扩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多文本阅读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同治年间,老九(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和左宗棠都位列封疆。这个时候,老九又给左宗棠取了一个“外号”,叫做“左太冲”。  太冲,是指魏晋名人左思(约250至305年),字太冲,左思之才为世所称,是著名的“洛阳纸贵”传主。左宗棠恰好也姓左,因而老九在信中多次讳称其为“太冲”。一是暗讽左宗棠自诩有才;二是指其“太冲动”,就好像人们称某人为“女神”,其实是“女神经”一样,寓意双关。  在这方面,老九似乎比兄
【摘要】 互助合作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培养和树立良好集体观念的重要载体。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以促进和提升学生集体观念的有效养成和树立。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开展的探知新知、解决问题活动,实际是群体力量下的团队活动。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策略及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 初
摘 要:新课改以来,“大语文观”逐渐深入人心,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突破课堂和教材的束缚,拓展语文课堂的深度和广度,让语文教学时时发生。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合理地挖掘、整合与利用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好助手。文章围绕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与价值进行阐述,探讨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策略,以助力于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课程资源;初中语文;大语文;生成性资
[原编者按:“鸦片战争”之后,封闭的国门轰然洞开。1898年5月,维新改革如火如荼,张之洞写 《劝学篇》,在其“外篇”中的“设学”一节提出了“旧学为体,新学为用”;1921年梁启超写 《清代学术概论》,把张之洞的原话改写成了著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五四运动”之后,1922年北京大学成立“国学门”,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在改革开放蓬勃深入几十年后,“国学热”又一次在全国上下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