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丽彬辨治肿瘤相关性抑郁经验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_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上,肿瘤相关性抑郁是罹患肿瘤后出现一系列情绪不受控制的病理反应.战丽彬教授认为,肿瘤相关性抑郁与肺、脾、肾密切相关,临证当审证求因,辨清病变脏腑;肿瘤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故治当扶正为要,注重攻补兼施,尤应重视脾胃,固养后天之本.其组方用药灵活精巧,临床常获良效.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通气丸中3种有效成份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35︰6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3nm,进样体积10μl.对5批通气丸样品进样分析,测定连翘酯苷A、芸香柚皮苷、橙皮苷的含量.结果:连翘酯苷A、芸香柚皮苷、橙皮苷分别在14.3572~71.7861μg/ml(r=1.0000)、8.2560~41.2800μg/ml(r=1.0000)、61
目的 观察牵续玉屏汤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风寒外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牵续玉屏汤,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西医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Portmann面部功能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及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组西医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27/30),
目的 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ERA)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肌骨超声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60例ERA患者,按证型分为寒湿痹阻证61例、湿热痹阻证31例、寒热错杂证68例.记录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评分(DAS28),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水平,对患者进行肌骨超声检查,采用7关节超声评分系统(US7)对滑膜炎、多普勒血流信号、腱鞘滑膜炎、骨侵蚀进行判定,统计滑膜炎、多普勒血流信号阳性率,观察滑膜炎、多普勒血流信号、腱鞘滑膜
本文介绍国医大师刘嘉湘治疗现代医学多线治疗失败后的晚期乳腺癌1例医案.刘老立健脾益肾、疏肝理气、软坚化痰、散瘀解毒法,使难治性乳腺癌患者带瘤生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体现“以人为本,人瘤并重”的扶正治癌大“道”,值得中医临床借鉴.
目的 探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用穴规律,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建库至2020年10月收录的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相关文献.纳入文献数据经规范化处理后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对处方涉及的腧穴、腧穴归经、归属特定穴进行分类整理,采用SPSS statistics 23进行聚类分析,采用IBM SPS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伴有异型增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时,称为胃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演变成胃癌的关键环节,具有一定的可逆性.本文基于“脾虚邪滞”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机理,探讨健脾培元、通滞祛邪在其治疗中的应用,为相关防治提供新思路.
由于病理机制复杂,西医对新月体型IgA肾病尚无有效治疗措施,预后通常较差.本文从中医“内外合邪”角度对新月体型IgA肾病的辨治进行探讨,认为IgA肾病固有的内邪与外入之风热、湿热相合,蕴成毒瘀,是IgA肾病新月体产生的关键因素.因毒瘀伤肾为新月体型IgA肾病的根本病机,故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调畅三焦.临证分缓急轻重,可取得积极疗效.
便秘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并与脑卒中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调枢通胃”是通过调节脏腑之枢脾胃、开阖之枢少阳和神明之枢脑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及其他脏腑失调所引发的消化系统疾病.本文介绍基于“调枢通胃”,以理气通腑、醒神益智、益气健脾为基本治法,取胃经、大肠经及腹部腧穴,采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新思路.
心肌缺血治疗的核心是恢复缺血区血运,而内皮祖细胞通过血管新生改善缺血组织血供是挽救心肌损伤的关键.中药在调控内皮祖细胞减轻心肌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通过调控相关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改善内皮功能或促进血管新生,从而恢复缺血区血运,减轻心肌损伤.本文就近年来中药调控内皮祖细胞相关因子及通路改善心肌缺血损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中医认为,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失健运,运化失司,则出现腹胀、肠鸣、泄泻等症状,与现代医学胃肠、免疫、代谢等疾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作为与机体长期共生的微生物系统,在抵御病原入侵、保护胃肠、恢复免疫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可看作中医“脾失健运”病理体现,健脾类中药及其组分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其相关病理,尤其多糖是发挥功能的主要活性成分.本文对健脾类中药多糖组分调节肠道菌群的相关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可为改善脾虚相关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