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传统神髓出古人头地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_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茂光
  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入伍,在西藏成边36年。曾任排长、科长,旅政治部主任,团政委,军分区、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西藏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贵州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陆军少将军衔。贵州省人大常委,西藏、贵州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在工作学习中善于思考和创新实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很多创新实践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有100余篇各类文章和书画作品被省级以上媒体刊用并获得过铜、银、金奖。创意书法“猴头寿”和“斑纹虎”字获专利版权证书。
  中国文化发展的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精英,书法艺术亦是如是。晋以来的中国书法史是优秀书家谱写的历史。虽然当代书法已远离了昔日的辉煌,呈现着整体的颓势,但仍有“承古而不泥古,坚守且又创新”的属于这个时代的不凡人才。他们接续着传统的血脉,融人了时代的智慧,创造出新的形式。他们未来的高度,在孜孜不倦地攀援中也许会比肩前人。他们正走在追.求的路。上,正处于不断探求的过程当中,但已完全具备登。上山峰的实力。德厚艺精的肖茂光将军,便是这其中的一位。
  肖茂光,自幼酷爱书法艺术,颖悟过人。曾转益多师,从先秦筑基,起点全然不同一般少年,点线黑白之美很早就陶冶了他幼小的心灵。随着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和知识的不断积累,眼光愈来愈开阔,趣味直抵沉厚、拙朴、苍润之境界。特别是肖茂光自从开始投笔从戎,遂进入中国艺术的更深层面,胸襟日趋阔大,学养日趋提升。书法一途,由籀而篆,而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他于工余之暇锲而不舍、路研读,循环往复,于虚实、动静、刚柔、聚散、开合等书法艺术的辩证法则上有了很多深度理解。多年临池,化碑人帖、碑帖兼容,在践行中领悟着中国书论的要旨,进而彻悟了中国古典哲学里关于“道”之阐释。“一阴一阳谓之道”,那是对中国书法艺术形而上的概括,肖茂光将军的艺术创作是由此而起步,并不断彰显着对艺术理解的独特性。他在自己的书法艺术创作践行中,以敏锐的眼光和极大的热情去不懈探求,从而真正找到了自己“一任天真”“不计工拙”的艺术意趣,找到了博大与率真的艺术境界,找到了“纯任自然、大气磅礴、纵横参差、劲朗典雅”的艺术语言。
  我们说,他既是一位有正确思想、有精深理论、有广博修养、有丰富实践且自成一体的书法家;又是位有凛然正气、有无畏傲骨、有谦和品格、有博爱善心的“学古敌古”的书法家。对于他的艺术人生,用“入古神髓,出古头地”这八个字来概括,我以为是再洽切不过!在我之认知里:书家肖茂光,其对用笔的理解深于一般书家。这除了他知识修养、人格锤炼和艺术践行积累的原因外,还有其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悟性因素。众所周知,用笔既反映着书家的基本素质,也反映着书家对传统领悟的深度,更决定着书家的艺术前途。肖茂光将军是有着自己艺术修炼的书法家,他的践行深处对“用笔”的认知深湛。他说:“书画创作皆强调用笔,元人把用笔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叔明(王蒙)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到了清中期,人们还赞叹这位笔力过人的画家。用笔可以独立于形外,成为单独的审美因素,首先是因为它的力度美。’书家所之“力度美”,即先贤所讲的“扛鼎”之笔,就是古人诵赞的“金刚杵”。金刚杵,是一种兵器,不同于刀枪。枪太锐,刀则太利,唯独杵无伤口而人亡,如此力度岂不力透纸背?书家肖茂光将军手中的笔便有金刚杵的力量,但其线条却毫无笨拙生涩之感,而是潇洒倜傥,直如行云流水,点画随心。
  书家肖茂光,其在艺术创作践行中追求“骨气”张扬。众多书家皆知,骨法被谢赫强调后,历代被重视。其实,谢赫之论是归纳前人的经验。中国艺术重道,文以载道,它拥有人格之因素。张彦远说:“生死刚正谓之骨”,他把骨法与人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历代画论中,中国书画反复强调人成艺成,强调人格的力量,追求笃厚平和的圆融境界,历代大师无一不深谙此理。肖茂光将军属于这样的书家:他的书法艺术有着个性存在,对名家不盲从、师长舍短,取益为我,自持骨气。对传统优秀遗产,广取博收,法古而不泥古,探求最富生机的艺术风范,其“骨气”不是简单地扬弃“法”,而是赋予了“法”以新的美学意义。
  书家肖茂光,没有执意去做书法家,更不让艺术成为谋取利禄的工具,而唯求构建自己宽宏视野的世界。我们说,持法求变,锐意创新,才是一个优秀书家的视野。初学书者,不敢越雷池一步;泥古者,亦每每以步以趋。初学者可理解其幼雅无知,一笔一画都在追其形似,其离精神远矣;而泥古者,貌似遵古学古,一笔一画都究其出处,反而非难创新者,其危害则无穷矣!我们说他的视野开阔,是说他的艺术求索涉及中外美学,古典诗、文及书论、画论、文论,对西方现代艺术也以浓厚的兴趣关注,对形式的敏感已融人作品之中,他这种眼光的前卫性对推动当代书法创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开阔的视野还体现在他对艺术技巧锲而不舍地追求。他说:技法修炼至炉火纯青、不露刀斧痕的无技法境界,才能构建出宽宏视野的世界。笔墨并不等于零,笔墨应融于书法艺术的血液中。有技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既能形成自家面目,又能开创新视野和书法多元化格局。
  书家肖茂光,其为人低调、处事含蓄,与世俗保持着距离,但又不乏朴素、随和,字如其人。我以为,书家的创作语言,皆发自自己情感的漩涡之中,且直接、明朗、熨贴地表达着自己执着、勤思、旷达的性格,焕发出了生命之光,这就是书家的修养。书法之修养,呈现在真淳、自然、拙朴的艺术践行中,并与自己人生修行拥有一个同生共死的完整世界。我读将军之艺术创作,读出了他沉厚的深处是一派萧散疏放、古雅简淡的情调。先贤谢赫的《古画品录》讲“六法”第一就是“气韵”,这气韵实际上是说人的,人无气韵,作品何来气韵呢?世事浮躁,令今人远离了传统、远离了古调,但还是有人能遥接古人的心境,遥接传统的血脉。书法不只是文字的艺术,更是一.种生命修行的体验,一种创作者参悟生命的过程。技之成,良工心苦,寒灯夜雨,汲汲穷年,在寂寞中体道证悟,这正是人生的一大快乐。肖茂光就守着这份快乐,所以他生活得十分从容。
  毕加索曾就读懂绘画事提出一系列问题:“人们都要求了解绘画,但是他们为什么不要求了解鸟儿的歌唱呢?他们为什么满足于对夜与花或周围一切的喜爱,却不想了解这些事物呢?他们为什么偏偏要去了解绘画呢?”他接着说:“他們唯独不懂艺术工作的必然性,因此在解释一幅画时大都走上了错误的道路。”那么怎样避免错误呢?位意大利著名艺术批评家作出了很好的回答:“时刻记住艺术作品的特质,它是直觉的而非逻辑的,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个别的而非一般的。”在这方面,明代大艺术家徐渭拈出“我”与“真”,讲得更确切,使读者有所适从了:“出于已之所自得,而徒窃于,人所尝言者。”“真者,伪之反也。故五味必淡,食斯真矣;五声必希,听斯真矣;五色不华,视之真矣。”因此,我们对于肖茂光将军的书法艺术创作,应该从其笔墨技法、个性特征、艺术风格来领会每件作品中艺术真实与自我抒怀之契合无间,方能读懂其书法艺术。
  当然,书法已被前人做得非常精彩了,也没必要非与前人争个高低。在创作中求得愉悦,闲世人之所忙,方能忙世人之所闲,求得精神的自由,对美的体味会更深些。大家、名流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画坛一代宗师黄宾虹有云:“大家不世出,百年或可一遇。”奇迹总是被从容散淡而眼光又十分挑剔的人创造,尤其是书法艺术。作为一位中国书画艺术的批评者,我对其仍在途中,但却在书法艺术创作中“入古人神髓,出古人头地”的肖茂光充满了信心。
其他文献
主管单位:攀枝花市仁和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攀枝花市仁和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徐海涛  XUHAITAO  《仁和》主编。1974年7月生,笔名二水,彝族。四川省文联第七届全委会委员,四川省作协会员,攀枝花市仁和區文联专职副主席,政协攀枝花市仁和第六届委员会委员,《文行仁和》微刊主编,攀枝花文学院第四届签约作家,2020年被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授予“攀枝花英才”称号。  寄语  《仁和》创刊于20
在中国画发展中,人物画问题最多,困难也最大,触及到许多根本性的问题。画家抓住了它,就抓住了启动中国画发展的龙头。人物画中,现实主义的人物画是人物画发展中的主体,画家抓住了它就能带动人物画创作发展的全局。我的认知深处,有着不变的体悟:艺术创作,“新”是时间概念,是历史的过程;“美”是追求的旨归,是永恒的探索。在上个世纪里,美与丑的评析一度曾被“新”与“现代”的时间判断所取代,审美的第一标准就是“新”
原始初民时代的凉山彝族民间舞蹈,从意识形态上讲是原始毕摩文化的一个艺术分支;从形态学意义上讲,它是当地自然环境、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产物。  丰饶美丽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物华天宝,四季宜人,犹如一颗瑰丽的珍珠,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版图上。不仅如此,生长于斯的勤勉坚韧的彝族同胞创造的民族文化与淳朴民风,孕育出了形态优美、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声名远播,享誉天下!  无论是历史悠久的“都火舞”“插秧舞”“
剪纸 120cm×300cm 2015年  该作品是由四川省非遗巴山剪纸省级传承人李亚雪历时3个多月创作而成,作品描绘了四川省通江县空山乡秀美的风光和当地村民脱贫攻坚胜利所取得的美好生活。  通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空山乡又地处偏远,距离城区100多公里山路,当地村民经过8年艰苦奋斗,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该作品把空山天盆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歌颂了党中央实施
大型书画集《四川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集》中载有游铁堂先生的篆刻作品。先生活跃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近三十余年,以其独特书风蜚声巴蜀书坛,尤以篆刻独树一帜,闻名遐迩,“西南航空公司”字招即出于先生之手。先生致力于艺术事业,为社会做出过很大贡献。还应省内外若干文会及有关部门之邀,足迹遍布祖国南北,北至西安、济南,南至广州、深圳,滇黔大地亦有游踪,颇得大多书画星族之追。  成都历来是书画文艺鼎盛之都,或结社
当代山水画坛观念的转变,带来绘画风格、手法的多样与丰富。一个突现的事实是:一部分画家不再仅仅满足于对传统绘画手法的因袭,也不再沾沾自喜于对旧有程式的摹仿,而是以一个当代人的胸襟与当代画家的视觉,去直面生活现实与身边世界,从中撷取全新的诗意与创作灵感,并以全新的形式、笔墨与结构,创作出洋溢着当代诗情的、富于独特韵味的山水画作品。朱常棣便是这样一位富有创造意识、直面自然、勇于出新的当代著名山水画家。 
摘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重视应用文写作。要提升应用文教学效果就必须让其“好之”、“乐之”: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认知兴趣,变“抽象”为“形象”; 强化实践兴趣,变“讲为主”为“练为主”。  关键词:激趣能写提升应用文教学效果  应用文又叫实用文,是人们处理公私事务时常用的一种具有某种惯用格式的文体,是行政管理的一种手段,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工具。应用文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具有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看到三峡画派著名国画家姚叶红老师弟子詹贞林老师的这幅名为《晨晖》的山水画作品,很自然就想起了这首经典诗句来。这幅作品充分体现出了三峡派画以人品入画,讲求山水“比德”说,见画若见斯人的特点。詹贞林老师为人温婉而又不失豪迈的性格,从这幅作品的布势与运墨就能看感受出来。作为姚老师的为数不多的女弟子之一,既能在创作中将三峡派作品重意境,主
蜀绣 130cm×150cm 2020年  该作品技法打破传统针法的形式,创新边界变化的可能性,让彩丝自由呼吸,尽情舒展它的语景,让无限可能的色阶变得越来越随性而潇洒。选择蚕丝头道生丝,精加工处理工艺技术,采用平晕针、滚针、铺针、创新针法“飘逸针、停顿针、须实针”等数十种针法。其表现形式丰富,线条掺色柔和流畅、虚实得体,色彩过渡自然,平滑光亮,变幻多奇,更为突出以实形虚、动感十足。整幅作品寓虚灵于
翰墨书写同舟缘,丹青绘梦谱新篇。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2017年5月17日下午3时,由政协四川省委员会主办,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承办的“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在四川美术馆盛大开展。中共四川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