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语文高考题型中的古诗鉴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houk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鉴赏题型是高考语文考卷内容中必不可少的,而且大部分题型以主观题形式出现,这既对培养考生思维能力具有一定帮助,也存在理解与分析层面的难度。本文基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型背景,在文中探讨了目前高考古诗鉴赏类题型对学生考试能力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古诗鉴赏能力培养对策。
  【关键词】高考题型 语文 古诗鉴赏 考试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35-01
  就目前的语文高考形势来看,古诗鉴赏类题型相比以前更加强调选材与教材之间的联系,从主观层面关注并考察学生对古诗主旨的把握及鉴赏能力。所以说,教师应该跟随这一变化来有针对性的提出全新的教学内容,调整课堂教学方法,立足高考、提升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要做到围绕考试大纲来强化他们的考试能力。
  一、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型的考试能力要求分析
  目前语文高考中古诗鉴赏题型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表达应用、探究与鉴赏评价这4大能力,以下将作出具体分析。
  首先是综合分析能力,在高考中,学生应该具备分解古诗词并做到深层剖析,整理归纳重点,找到解题思路。只有缕清做题顺序,在识记与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对古诗词的综合分析能力,拿到高分。
  其次是鉴赏评价能力,对高考中古诗鉴赏题型要具备一定的材料鉴别与评价能力。所谓评价就是赏析与评说,它要以识记、理解与综合分析为基础来提升对古诗词的阅读鉴赏水平,并对古诗内容作出正确的主观评价判断,实现答题。
  第三是表达应用能力,这里是指对古诗中所蕴含知识的表达能力应用。学生拥有良好的表达思维,才能在主观题型中给出更有自我主见的答案,这种能力非常适合于古诗鉴赏这样的开放性高考题型。
  最后是探究能力,当学生在高考过程中对古诗鉴赏中所涉及问题进行探讨时,他一定要做到拥有独到见解,能够发现和创新思路,实现通过鉴赏来深层次挖掘古诗内涵,给出更高水平的评价解题思路。
  对于以上4部分能力考查,高考非常侧重于它们的应用与发展能力,而且它们之间属于严谨的递进关系。总而言之,高考语文中古诗鉴赏题型讲求的是循序渐进原则,这也反映了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进度节奏,就是要教师针对高考题型来打好学生基础,在读懂古诗词的基础上再去注意对古诗词作品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的深层次鉴赏,总结诗中中心思想内容,最终实现学生对古诗鉴赏后的自我观点态度表达[1]。
  二、基于语文高考题型的日常课堂古诗鉴赏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高考古诗鉴赏题型的专门能力培养最应该注重学生读、写两方面素质。
  (一)品读古诗词、互文解意
  互文解意,品文字句应该是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基础。教师在首次教授一首古诗时应该通过阅读来让学生感知诗中的初步内涵,带领学生有情感的朗诵诗篇,深化他们对表面词句的理解。举例来说,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其中就巧妙的运用了叠词,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就叠词来为学生朗诵诗篇,明确诗人在寻觅什么。是在寻觅那种“三杯两盏淡酒”的醉意醺醺意境,同时也是在感触那种“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忧愁苦闷心境。在这里,全篇的思想感情非常浓郁,表达的是诗人心底无尽的悲痛,所以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应该将语速尽量放缓,语调压低,每一个字都要做到顿挫有力,用气息来带动声音和感情,形成一种拖腔,声断意连,这样就能准确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从高考题型来看,古诗鉴赏主观题非常强调学生对诗篇内容的联想性,基于上述的阅读教学方法就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联想能力,驱动学生通过自我理解与想象来感受诗词意境美,最后成功表达感受并解题。 另外,教师也可以选择互文阅读方式,即借古诗中来实施对话策略,在文本间与学生形成平等交流、相互提问的环境,将古诗中的故事与语境、与历史、与生活相联系,建立一种跨文化式的文本文化解读模式,这样能够借古诗拓展更多学习内容,也让古诗鉴赏教学过程在文化解读方面更具有广度与深度[2]。
  (二)主动拓展、以写带赏
  如今高考改革,特别是针对高考语文中古诗鉴赏题型的立意要求更加开放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给出不同的看法与答案,但传统古诗鉴赏课程强调按部就班、解题答题、略显死板,很容易造成学生由于兴趣下降而理解不到位。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脱离出来变得主动,此时就要多多拓展古诗鉴赏内容,做到以写带赏。
  古诗鉴赏中“写”的成分占有很大比重,而且更加强调多样性,写并非是单纯的将诗句中巧妙的地方借鉴抄写出来,还包括转化与创造,比如仿词、仿句自创诗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古诗鉴赏结束之后对其进行改写,这就是建立在阅读后情感体验基础上的二次创作延伸。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找出诗句中所要表达的典型意象,然后先通过口述特征,再展开想象,鼓励他们用散文诗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描述诗句中所要表达的环境。为此,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组队,让他们在协作环境下从声、色、形、态等多个方面来展开联想创作,改写诗篇。就比如说让学生将“风”、“雨”等诗篇中所提及的自然意象描写成一段表达“孤独寂静”情感的文字,创作之后教师再拿来与全班同学共同品评,进而发现原诗句中的巧妙之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对学生在高考古诗鉴赏题型答题非常有利[3]。
  如今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讲求对古诗中精妙语言、精妙观感的解读透析与表达流露,非常注重对学生创作、联想思维能力的考察,所以教师更应该灵活课堂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用心灵去理解古诗鉴赏内涵,让他们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学培养来改善学生的思想境界,让他们形成完善美好的人格,这也是高考立题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玉清.高中语文高考题型中的古诗鉴赏[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4(7):31.
  [2]朱春芳.立足高考的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4.36-46.
  [3]席作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D].聊城大学,2014.28-29.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理念的制定与出台使得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成为了可能,初中基层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潜心研究新课标、并将其所提倡的先进教育理念灵活运用到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围绕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一番细致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改理念 实践性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摘要】历史作为特殊的学科,如果只是文字描述,则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的意义。所以在初中历史课程当中,应当结合文字与图片,通过老师的讲述,让教学效果实现最大化。当前,如何把历史图片有效运用于教学当中,则成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历史图片 辅助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29-02  引言
研究了冷轧态CP276 Al-Li合金在温度分别为420℃、450℃、470℃、500℃和初始应变速率分别为2×10〈’-4〉s〈’-1〉、5×10〈’-4〉s〈’-1〉、10×10〈’-4〉s〈’-1〉下的高温拉伸及载荷松弛变形行为。该文对宏观力学性能
对西南铝加工厂和俄罗斯方面提供的1420铝锂合金进行平底杯形件拉深、扩孔翻边、弯曲角等成型工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国产1420铝锂合金与俄产1420铝锂合金的成型工艺性能基本相当。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往往忽视对其他学科的培养,就语文来说,是学生进行技术知识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学科。随着
该文研究了不同淬火冷却速度对1420铝锂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60℃固溶加热后,不同的淬火冷却速度对该合金腐蚀性能有重要影响。合金的腐蚀性能与其主要析出相S’(Al〈,2〉MgLi)的数
研究了在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1420铝锂合金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和断裂行为,并考察了预拉伸变形对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温度的提高,促进了δ′相的粗化;预拉伸变形对δ
详细介绍了室温下(非致冷)工作的热成象用传感器(例如,热释电传感器和半导体电阻测辐射热计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水平、制作技术、现状和应用前景。低成本是半导体电阻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