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教会我逆风而行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dede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尹滇

  2020年2月9日,驰援武汉抗疫的医疗队伍陆续到达天河机场,队伍中,一个剃着寸发的女医务人员干练、帅气,十分引人注目。她就是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的主管护师尹滇,为了方便工作,出发前剪掉了长发。

有国才有家


  尹滇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尹光新是一位战斗英雄。1981年年底,18岁的尹光新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1985年1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山战役”中,他成功排雷152颗后不幸被地雷炸伤,历经七次手术,虽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双腿。
  回到家乡后,尹光新依然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他在印刷厂找了份工作,努力拼搏成为技术骨干。尹光新的双腿装着假肢,每到夏天,皮肉就像闷在蒸笼里,严重时还会引发肌腱炎、伤口发痒等。虽有诸多痛楚,但他连眉头都不皱一下,每当对孩子们提起往事,尹光新都坚定地说:“我不后悔,因为我尽到了一名军人的职责。”
  2019年,尹滇的弟弟尹欣宇大学毕业。父子俩促膝长谈后,尹欣宇选择追随父亲的脚步,进入军营锻炼。尹滇家的玄关处挂着一个“家”字,“父亲总说有国才有家,有了国家这个大家,才有我们这个小家。”从小到大,尹滇一直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家国情怀早就铭记在心。
  在父亲的影响下,尹滇更加懂得职责与担当。在工作中,她总是早早到岗,尽快做好准备工作。当同事有事时,她主动顶班,帮忙分担。对待患者,她总是细致耐心。病区有一位90多岁的患者,常年卧床,需要鼻饲、插胃管,每次老先生都要求尹滇来做护理,“小尹水平高,态度好,我相信她。”
  2019年,科室护士长休产假,尹滇主动担当,承担起科室护理的管理工作,将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3月,尹滇做了甲状腺切除手术,术后一个月就返回岗位,一如既往地在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

“放心,他们很支持我”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尹滇从新闻中看到武汉同行为了抗击疫情坚守岗位后,便坚定了要去前线支援的想法。2020年1月24日,溧水区人民医院下发了报名支援武汉的通知,尹滇一边读着通知,一边将事情告诉了父母,母亲朱琼华当下就让尹滇报名。当时,医院选派了另一名同事赶赴前线,尹滇心中有了小小的失落。
  朱琼华是云南人,年轻时在昆明军区总院工作。在1985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她照顾在战场上受伤的尹光新。不久,两人相爱,喜结连理。她就像是从云南飞来的孔雀,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溧水。
  2月8日晚,医院再次发布通知,响应号召,选派医务人员支援武汉。收到消息后,尹滇再次报名。“护士长,我报名。”护士长知道尹滇弟弟去年参军,父母身边只有她一个女儿,便让她再征求下父母的意见,尹滇斩钉截铁地说:“放心,他们很支持我。”
  尹滇报名后得到了父母的全力支持。曾经当过军护的母亲还问她,有没有民间组织可以报名,她也想去前线支援,做不了医务工作,可以帮忙烧饭、打扫卫生。2月9日,尹滇出发。临行时父亲对她说?:“?你现在是白衣战士,?你的使命是打败新冠病毒,我们等你凯旋归来。”没有豪言壮语,作为女儿坚强的后盾、精神源泉,夫妻二人把收拾好的行李交到她手中,抱一抱,眼里有不舍、担心,更有满满的骄傲。

战疫一线的“尹一针”


  尹滇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十余年来早已磨练成一名精业务、能担当的护理骨干。在溧水人民医院,她有个外号叫“尹一针”,因为她给病人输液总是一针到位,护理基本功十分扎实。
  抵达湖北后,尹滇被安排到了ICU(重症监护室)工作。在防护服层层严密的保护下,原本简单的操作也会变得十分不易,尹滇没想到第一天进入隔离病房时,却因缺氧出现了呼吸困难、呕吐,心率升到了每分钟160次。在同事的一再劝说下,她只好提前离开了病房。因为刚动过甲状腺摘除手术,身体还没恢复,这次的提前离开让尹滇内心很愧疚,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是来帮助病人的,不能给江苏医疗队拖后腿。平时缺乏锻炼,以后一定把这个短板补上。”她暗暗给自己鼓劲。
  第二天,尹滇上夜班,进入病房前调整好精神状态,穿上防护服也没像之前那样出现缺氧症状,不僅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协助其他队员完成工作。她觉得自己终于是一名合格的战士了,又能当回“尹一针”了。
  在武汉的日子紧张而忙碌,尹滇深受父亲教诲,工作时尽职尽责,不敢有丝毫懈怠。“我不能辜负家人对我的期盼。”尹滇笑着说。回到南京后,有人问她:“每天都面对病毒,怕不怕?”尹滇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怕!当年国家有需要,父亲不顾危险奔赴战场;如今,我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也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
尹滇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com
其他文献
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出生在纽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曾任美国国会议员、纽约州最高法院法官等。在开明的家庭氛围中,她自幼年起便读书识字。通过阅读家中藏书,伊丽莎白发现了一系列对女性不公的法律条文。她开始关注各行各业女性的弱势现象,由此萌生了为女性争取权益的想法。  19世纪初的美国,女子无法就读于高等院校,伊丽莎白在16岁时只能进入一家女子神学院继续学习。然而,神学院说教式的课程令她生厌。毕业后,
期刊
1  我和他的相遇始于3046年,当时我正参与着关于新粒子的研究。他是隔壁实验室的产物。  隔壁实验室属于新生物部,致力于“制作”出世界上最完美的人类。他们把人类的基因分了类,把最适合环境的基因一一挑选,最终结合起来,培养出了他。  其实这样的实验很早就有了,但只是小部分的基因重塑,经过基因重塑的人被称为调整人,而像我这样纯天然的人类,被称为自然人。确实,这两种人类之间有着关乎伦理道德的矛盾。但作
期刊
射频隔离器、环行器……这些听起来陌生的零件,却是无线通讯技术的关键元器件。南京拓邦微电子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坚持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如今,南京拓邦生产的元器件已广泛应用于雷达、导弹、电子对抗、遥感遥测、通讯等领域。在公司稳步发展的过程中,董事长李娜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坚定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一字之差找到未来  回想起高考后填报志愿以及录取的经历,李娜感叹道:“人生真的很奇妙。”  李娜出
期刊
标题  如今,光已经大量应用于医疗领域。光,本质上是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照明、给予能量、治疗疾病……“不是所有的光,我们都能看到,但光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崔锦江就是专门研究如何让光在医疗领域发挥最大作用的人。作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副主任,崔锦江犹如一束光,在医疗器械科研之路上闪耀光芒。一腔热血踏上科研路  “甜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是同事和朋友对崔锦江最多的评价。
期刊
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22岁的浙江海盐姑娘冯琳作为四名领诵员之一,代表中国青年表达了对党的热爱和赓续革命精神的青春诺言。在领诵时,她感情真挚,一股青春、阳光和自信的气息扑面而来。冯琳梦想成为一名主持人  1999年10月,馮琳出生在浙江嘉兴海盐一个普通家庭。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父母格外疼爱她,冯琳的童年过得很快乐。冯琳小学就读于海盐县向阳小学,并在海盐县博才实验
期刊
庞玉春  因为喜欢探索、喜欢科研,大学报志愿时,她选择了工学机械专业,并从此与之结缘;她与团队研发出ITER用超导电缆,研究成果被大力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十多年来,她获得了大量荣誉,推动了我国ITER用超导电缆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她就是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副部长庞玉春。钻研业务的排头兵  今年55岁的庞玉春出生于湖南湘潭,是个标准的湘妹子。1989年,庞玉春从江苏大
期刊
何苏丹(右)  “如果细胞死亡不足,就会引发癌症;如果细胞死亡过度,就会引发心梗、脑梗等疾病,所以我们要研究细胞死亡的奥秘,发现药物治疗新靶点。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干预细胞死亡的新型药物,探索癌症等疾病的治疗新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苏丹表示,人类的疾病是因为细胞机能失常导致的,所以细胞死亡跟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何苏丹致力于细胞死亡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病
期刊
很久很久以前,一颗南瓜种子被一只麻雀衔进了农家田地一侧的围墙边。  种子白偏棕的外壳旁,错落有致的褶皱上,渐渐爬上了一抹绿意,那是春的痕迹。  春意渐渐浓了,是池水破冰的时节,种子埋藏的土壤上悄然鼓出了一片新绿。叶尖似乎比无瑕的翡翠还要透明,好像汇集了世间所有的绿却又愈发轻盈,这种绿意是饱和度不高的偏冷色调,绿得怡人,绿得澄澈。  春去,夏至,小小的南瓜花开了,花蕊在阳光下闪着光泽,轻薄的花瓣在阳
期刊
2021年初春的清晨,在青翠欲滴的茶园里,王婷和茶农们一起唱着土家山歌,采摘丰收的喜悦。她戴着土家族印花头巾,腰上别着小竹篓,手指灵巧,不停地采摘鲜嫩的叶芽。村民们都说,王婷像一株朴实无华、芬芳馥郁的山茶花,盛开在薛家村茶农的心窝里,像极了她的父亲。义务扶贫永留薛家村  2013年7月,刚从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退休的王新法,来到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寻找恩人曾德美报恩。三十多年前,王新法是一名
期刊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见证了100年前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从这里扬帆起航。在嘉兴,有一个特别的家庭,一家三口和红船有着深厚的情缘,其中母女俩是南湖革命纪念馆红船金牌讲解员,父亲则是红船守护人。37年间,三口之家情系红船,传递红船精神,成为景区里的一抹靓丽风景。与红船结缘  2021年“五一”小长假,嘉兴南湖红色景区游人如织。金牌讲解员张一正在景区红船旁讲解红船精神。她是南湖革命景区老员工张新志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