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日语学习者「ね」的语用分析研究——基于话语礼貌理论的视点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797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学习者语料库中的会话材料进行考察,不难发现「ね」的两大误用,主要是内在意义弄不清、违反话语礼貌原则导致的.内在意义的误用对会话交流的影响并不大.基于话语礼貌理论的观点,对学习者误用例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学习者在使用「ね」时违反礼貌原则,是因为极少使用促进会话、缓和发言功能的「ね」,以及滥用了唤起注意功能「ね」.
其他文献
跨文化理解能力是全球化背景下外语专业学生必备的素养.德国学者汉菲尔德及其提出的基于跨文化解释学的外语教学法为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提供了一个极有参考价值的模本.德语专业教材《当代大学德语》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并试图打破关于德国人的刻板印象,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于外国文化的理解始终受到自身思维的限制,进而用批判性的眼光重新审视对德国文化的认知.这种教学设计符合汉菲尔德提出的教学原则,教师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中也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跨文化元素,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反思.
释义是词典的重要部分,释义的修订是维持词典生命力的必要环节.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汉语词典主要遵循传统训诂学的原则释义,在内容和方法上存在些许不足之处.从义素分析的角度,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为例,探究汉语词典的释义,分析义素分析法在汉语词典释义中的优势,并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的效度和问题,对构建传统释义方法和义素分析法释义相结合的互补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极为重视我国乡村建设,先后出台多项乡村振兴政策,使我国乡村整体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农业和乡村发展滞后性仍然存在,乡村建设仍需重视.河南省响应党中央号召,创新提出建设”四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乡村建设中存在的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建设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现实问题,探索出激发党组织工作动能、扩大资金投入渠道、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坚持文化自信是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专业接触的是外来文化,而中外文化撞击需要思政指引方向,只有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切实做到坚持文化自信,促进文明进步,保障文化的健康传播.通过针对日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提高文化自信的渴望.为此,学校、教师、学生有必要各自肩负起引领、推进和传承的使命,扎实有效地构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必不可少,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吴伟克教授提出的体演文化教学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教学法主张引导学生通过体演的方式进行目的语情景演练,从而培养交际能力.以菲律宾帕多中学为例,探讨此教学法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效果显示,该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使口语表达能力显著提高,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方法.
学校适应指学生与学校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个体在学校环境中能与教师、同学等保持良好关系,并认真完成学校规定的各项任务的能力.以往研究显示,家庭和个体因素是影响青少年学校适应的两个主要方面,其中亲子依恋、心理资本为重要影响因子,但对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通过对1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亲子依恋、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学校适应三者之间均呈两两显著正相关.(2)亲子依恋与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学校适应有显著预测作用.(3)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中,起一定的中介作用.
2020年,国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校各专业应根据自身特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必须尽快建立适用于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方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应理清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之间的关系.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内容建设,完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思政学习的主体.同时,利用平台与竞赛促进课程思政教学,建立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保证课程思政体系的有效运行.
高校学生资助是扶贫攻坚、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但是,目前高校资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不精准、国家助学金评定体系不科学、学校资助形式单一、工作流程烦琐,育人成效不明显等.高校可以建立智慧资助平台,规范评审认定流程,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探索高校资助工作改革创新的路径,切实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推进精准资助,资助与育人有效融合,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期刊
期刊